一只海绵的自俺修养

    毕业后很少有机会写长文,这一篇写于今年6月,今天作为“媒老板”微信公众账号首篇发布,也算是给自己毕业一年的一个交代。时代慷慨,大旗已立,正如“媒老板”一直笃信的,最好的娱乐世界,幽默智慧的人都该有一份入场券。作为这个靠谱初创团队的一份子,无心打扰,诚邀有志于文化产业的兄弟姐妹一起加油,希望“媒老板”所做的功课能够为你的勇气帮上一点点忙。

  

  

  毕业后很少有机会写长文,这一篇写于今年6月,今天作为“媒老板”微信公众账号首篇发布,也算是给自己毕业一年的一个交代。时代慷慨,大旗已立,正如“媒老板”一直笃信的,最好的娱乐世界,幽默智慧的人都该有一份入场券。作为这个靠谱初创团队的一份子,无心打扰,诚邀有志于文化产业的兄弟姐妹一起加油,希望“媒老板”所做的功课能够为您的勇气帮上一点点忙。

  (一)

  六月份的北京有很多突如其来的雨。

  大雨慷慨,学弟妹们晒着毕业照和视频,多少带出了去年毕业那股子潮乎乎的气味。

  去年此时的俺简直狼狈。

  整个大四下学期的白天都献给了公司从3月开始的管培计划,而大三已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跨专业蹭课和实习的俺,毕业季变的负债累累:除了上班,还有6门毫不轻松的硬课。这6门课连同毕业论文一起填满了俺可怜的晚上时间。六月最后一周,连着4个小时不睡觉,一杯接一杯黑咖啡,撑过了可能是俺人生中最后三场的数学专业考试。俺终于艰难毕业。

  从北大数院艰难毕业的俺,执意于要做与文化创意有关的事情,便一意孤行去了一家外资的4A广告公司。这份工作像一个放在跷跷板上的皮球,一头连着商业与市场,一头连着创新与艺术,为了游戏得以继续,哪边都怠慢不得。

  有句话说,Advertising is the rock’n’roll of the business world. 大概是类似的感觉鼓舞了太多人,这一年,俺见到了无数鲜衣怒马、热情喷薄的青春,正如美剧《广告狂人》和《疯人疯语》里的那样,他们不知疲惫,振臂高呼,飞来走去,过着“越糟糕越精彩”的生活,躁起来,过把瘾,把年轻的骄傲与赌注大把大把撒向广告人的狂欢世界,带着商业的镣铐起着艺术的舞蹈——而俺也终于成为其中一员。

  在工作之外,俺还和好朋友一起做着一个小电影工作室,与形形色色的人谈片子、深夜憋足了劲写片子、风雨无阻地拍片子,享受着颇具快感的创作和自由。

  就这么两边折腾着,忙的时候像一只昏昏欲睡的陀螺被事务抽的团团转,闲的时候悠哉悠哉淹没在电影书本的海洋里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年的时间快的如同一场从去年6月一直下到今年的倾盆大雨。

  (二)

  Ella是俺公司的客户群总监。

  做到这个title,要不是因为她活力四射的外表,很少有人能相信她是85年生人。

  Ella 19岁就大学毕业了。大学的时候,她是传媒大学的冠军辩论队辩手。如今的Ella是俺见过最出色的演讲家,也是最出色的商务谈判者。这个能力,多次被有着Ella演讲的会议之后簇拥而来的人们的热切眼神给出了极好的证明。绝佳的口才给了Ella极强的说服力和气场,也成为她能够镇得住公司一群比她年长的下属们的法宝之一。

  关于Ella的精彩故事是另一篇文章可以做的事了。而这里俺想说的是,入职第一个月内,俺就成功地被Ella训了好几次。

  在外资广告公司,几乎没有办公室政治,人人以才华论英雄,加之俺自命不凡的小调调,刚入职的时候既锋利又蛮横,常常理不直气壮。

  第一次是因为她派俺去给客户提案,俺屁颠儿屁颠儿踩着点赶到客户公司楼下,Ella已经等了俺一阵子。那时俺穿着个白色泡泡裙,宝蓝色的平底船鞋,拎着一个卡通布袋包,红脸扑扑,自信满满。Ella见俺第一句话是“您不知道什么是正装吗?”,俺答:“这不正式吗?”Ella气的扭头上了楼。

  第二次是一次会议。会议是头一天下班后供应商临时邀请的,俺马马虎虎答应,以为供应商会给俺们公司的所有与会人员发会议邀请,结果第二天会议时间已到时,总监还因为没有接到任何通知而堵在路上。会议一结束,Ella就把俺叫到一个空会议室。偌大的房间,Ella坐在俺正对面,俺知道面前即将是一场血雨腥风,张嘴就要为自己申辩,Ella一句话先把俺堵回去:“为什么俺每次说您之前,您心里总都有一句话在等着俺呢?”

  到后来,俺对她滑稽的对峙方式让Ella几乎已经在享受对俺的调教了,她对俺的严苛也逐渐演变成为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

  每周一由俺组织的wip会议,Ella多次皱着眉头盯着俺打印出来的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说:“为什么不正反面打印?为什么表格的格式这么不美观?”

  在厦门准备年度提案的头一天晚上,这句话被换成了更严重的说法——Ella锁紧了眉头盯着俺做的PPT,直接丢下一句:“您这个人是不是没有审美?”

  Ella每一次的打击都让俺脸上发烧,接着就是不得不面对的苦到深处人艰不拆的将功补过,但最气人的是她永远是对的。

  当然,Ella对俺的打击和抚慰总是打包而来。入职第一周,就让俺做比稿提案的主讲人,入职半年内,这样的机会有了四次。比稿提案主讲人破格给一个初级职位的人,公司还从来没有先例。后来有一次Ella单独约俺吃饭。Ella说,说实话您和俺当年很像,您连笨手笨脚的模样都和俺当年很像,您有那股劲儿,头顶小太阳,您的小宇宙很能感染人,甚至俺都羡慕您的灵气和天资,但是,就目前的您而言,您就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您就去吸收,什么都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至少吐这么两年,您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两年还没到,但俺已经相信她是对的。

  蜕变的过程几乎是难堪的(以至于俺常默念“厚的脸中脸,方为人上人”),但在她一次又一次全情投入的打击和打击之后的抚慰之下,俺开始学会淡化俺拥有的东西在心里的地位,开始学会把自己的棱角交付出去,把小调调镇压掉,把心底敞开。渐渐地,俺学会了从说话到做事都逐渐考究起来,学会了对服务客户的每一个细节都洞若观火,也学会了如何把表格和PPT都做的像一件艺术品。

  (三)

  而在此之前,俺总是毫不惭愧地说自己是一个纯种理科女。

  十年的数学竞赛磨砺,加上四年北大数院寒窗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俺们被培养起了一座被数学方法论宠坏的世界观。

  如叔本华所说,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

  数学带给了俺们一种自由,是超脱于现实的近似和误差的自由,也是摆脱人类情感束缚的自由。俺们用这种自由,设计符号和公式,建立概念和理论,简化和领悟经验世界,改造成干净漂亮的世界图像,达到均衡与美观。——从这个角度看,艺术与数学简直如出一辙。真实世界摆在那里,数学家造起了公理大厦,艺术家创造出了作品,可不都是一种美的抽象么?

  很可惜,真实的创意工作并不浪漫。抬头嗅着艺术的浪漫香水味,低头做着六神花露水的活儿。

  创意工作本身是对现实的直面和解读:从自己的心智模式里走出来,洞察他人的想法,笨拙地归纳总结,然后苦思冥想、反反复复、推倒重来。

  好创意的诞生无法一蹴而就,其过程非常艰难,包含很多枯燥功课。过去很多灵光一现“拍脑门”的做法需要改,过去像一个数学家一般自诩的“俺从不记东西,俺理解东西”的习惯也需要改。

  真实的创作过程,和叔本华所说正好相反,既不能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也无法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

  信息海啸的世界里,您的作品凭什么可以破雾走来,沉淀在人们心中?

  除非您跋山涉水,抽丝剥茧,这过程又要权衡各方利弊,路途遥远,何止九九八十一关。

  (四)

  工作之后,俺被问过无数次,过去的数学对现在的工作有用吗?

  有用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俺一度总是熟练的回答,用处大抵在于数学带给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但真实远非如此。

  一个一个因为灵感枯竭跪在椅子上与自俺狠狠较劲的深夜,百出的状况反复挑战着俺过去的理解。事实是,思维只代表着处理问题的开始,好的创意无法落地,就无法形成可摸可见的价值,就没有人有理由去为之买单。

  思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无论在任何时代,谁也不比谁傻多少,您永远不可能靠思维战胜对手,哪怕是近期红的发紫的“互联网思维”也不行。打动人心更是一件比演算数学题难上百倍的事,打动一次可以,想总能打动人心,除非您是心脏起搏器。

  但俺依然笃信,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如果说过去所学真的有用,那是因为思考创意和思考数学很像,熬夜是不够的,还要拼命保证熬夜的时候头脑也极度清醒;灵感是不够的,灵感突突蹦出的时候还要拼命保证一根准确的逻辑线;拼脑力是不够的,走到最后都拼的是体力和决心。

  无论是做广告,还是做电影,9%以上都是几乎让人难堪的工匠活儿。如果当初选择的是一份体制内的安稳工作或者金光闪闪的金融职务,会不会更好?

  俺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

  人在关口上往往是不计对错的骄傲姿态在起着作用,支撑着俺相信这条路是对的。

  俺常开玩笑说“艺术最终属于放弃治疗的人”,的确,习惯了数学的线性思维,用于今日的创意挖掘,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破”和“立”的过程。就像里克尔说过的一句话: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或者做到极致,或者彻底不干,没有中间道路,做不到游刃有余。

  (五)

  好的作品是一件值得用一生追求的功课。

  很多压力倍至如临大敌的时刻,俺时常想起数院生活的点点滴滴。

  俺想念有很多蚊子和浓浓花露水味却永远一座难求的本科生阅览室,想念凌晨两点从理科一号楼梦游般晃悠回宿舍的一路月光,想念为了一道题的理解不同而和室友争执辩论两不想让的面红耳赤,而尤其想念那些埋头于厚厚的书本砖头,感觉自己仿佛正与那些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头脑对话的孤独漫长的夜晚。

  那一个个夜晚构建起俺少有的理性:认清自己的价值,不在于您发光发热的时候对自己的评估,而恰恰在于您迷茫无措时候,对自己的清醒判断和坚持。

  俺的一个朋友说,人会死两次,第一次是您停止呼吸的时候,第二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您的人停止呼吸的时候。

  俺认识的大部分北大同学,无论嘴上如何言说,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永远没有如上所说的第二次死亡的欲望。

  今年五月份参加初入燕园时的党培班聚会,3个同学里,俺是全班唯一一个本科毕业就工作的。这个事实常让俺用来自省,如果俺今天还没有走出校门,俺会一到晚上下班脱掉高跟的时候就开始想做什么饭看什么剧怎么添置食材和呵护花花草草吗?大概不会。

  俺今天虽然步入了职场,虽然工作大抵顺利,与同事相处和睦,没耽误升职加薪,但俺还是一只小海绵,还没到沉浸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安稳日子的状态,也依然没到走出全情投入求学问道阶段的年纪。学生时代的那股“劲儿”,不能遗忘也不能失去。得继续头顶小太阳,不忘初心,即使没有始终。

  (六)

  拍出电影《终结者》、《泰坦尼克》和《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是好莱坞公认的魔鬼,也是一个对世界孜孜不倦的好奇者。1977年电影《星球大战》上映之后,卡梅隆说,看完后的感觉,像是被人在屁股后面踢了一脚。他在路边呕吐,那是兴奋,也是恐惧。他说,再不动手的话,神奇的想象都被别人拍完了。

  俺在遇到出色的同辈人时,也常有这种“头顶炸响惊雷”的感觉。俺有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识和积淀,如果努力也是普通的,勇气也是普通的,又拿什么去指望一个不普通的自己?

  概括地说,毕业这一年,俺进了一家4A广告公司,经历过4次比稿,做过4次提案主讲人,搬过3次家,升了1次职,被竞争对手公司挖了1次但又决定留下;毕业这一年,俺写了无数剧本,大大小小,有的做枪手,有的留了名,写的第一篇长篇电影剧本获了广电总局的剧本扶持奖项;毕业这一年,俺哭过好多次,7成是因为孤独,2成是因为压力,1成是因为想家。(www.lizhijuzi.cn)但感觉最幸福的一次哭泣,是俺在写了一整天一个关于上世纪两姐妹如浮萍般命运的剧本后,跑到阳台大哭了一场。那是俺第一次被自己的创作打动,感觉真好。

  电视人陈虻说,您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您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您非常清楚地知道您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您脱靶的时候,您可以脱靶,这就是运作的策略,但您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不要堕落。

  不要堕落,俺常常用来和自己说。堕落不是说人生开始走下坡路,而是不要仅仅满足于眼前自给自足的日子,俺们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

  一个和俺去年一起毕业进入广告公司,后来很快离职去了一家电影公司的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创造力与纯真有关,所以要抵御某些无意义的成熟。

  俺喜欢的人身上大都有一股劲儿,对生命、对如何存在满腔热血,眼中有路,心中有光,闯闯荡荡,不知疲惫,一直错到对。

  俺好想和他们一起,不为彼岸只为海。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一只海绵的自俺修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65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6日 上午8:59
下一篇 2020年12月6日 上午11:17

相关推荐

  • 老罗: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老罗说:俺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懒惰的、容易放弃的、坚持不下去的,没有毅力的。所有人都这样,您不必自卑,因为俺们从基因上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您不用为此感到难过,俺们都是受这…

    2020年11月4日
  • 80后,俺们还能混多久

          混,也可谓一种生活,但真正的生活是混不了一辈子的。现在开始混日子,老来之时,遍是无日子可混,无生活可享,从而后悔莫及,遗憾终生。    越来越习惯安逸,越来越害怕冒险,…

    2020年10月9日
  • 只要热爱,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1  乡下的表哥,一身健壮,皮肤黝黑,声音却洪亮明朗,浑身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因为清明,我们和表哥坐在一起闲聊,表哥告诉我,他在乡下承包了二百多亩地,日日和庄稼打着交道。

    2020年3月28日
  • 一个放牛娃的博士论文后记,比论文本身更震撼

      又到了研究生论文答辩的高峰季节。每次收到论文,我习惯首先看的,是最后面的作者后记。假如写得真诚、精彩,那是比论文本身更好看的篇章,因为你从文字背后,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在这个时代中的心路历程。

    2020年12月1日
  • 大多数人都输给了这个字——等

        我把我的青春等丢了,我以为青春可以持续好些年,没想到它其实是条抛物线,我还没来的急充分感受峰值的美好,便滑落到了三十岁的边缘。二十岁时,我觉得自己有无数的想法,一个个牛逼的不行,任意一个做出来都能惊天动地人人佩服。但越长大越不爱说了,因为我知道,只要说出来有多容易,做起来就有多艰难。前几天,家里一哥们给我打电话抱怨道:“受够了老板臭脾气,不想干了。这么多年也摸清了公司的“套路”,想自己干个小店。”

    2020年9月26日
  • 努力到世界都亏欠您,您就成功了

        是不是觉得自己足够努力,成功却好像还遥不可及?那就问自己一句:你已经觉得世界亏欠了你么?

    2020年12月18日
  • 没有一种痛是单为您准备的

          记住,这个世界,没有一种痛是单为您准备的。    因此,不要认为您是孤独的疼痛者。也不要认为,自己经历着最疼的疼痛。尘世的屋檐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事,就有多少痛,就有…

    2020年11月3日
  • 人生没有草稿

          人生如戏,可又有别于戏。它没有预演的机会,一旦拉开了序幕,不管您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因为,人生是没有草稿的。面对人生,有人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以求尽可能有一个…

    2020年10月16日
  • 您是可以失败的

          文/张戈    身处教育培训行业,时常会接受家长或学生的咨询,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糟糕的学业,难免长吁短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考试失利等都让他们心急如焚,甚至会担心,&l…

    2020年11月7日
  • 别人看不起您时,您该怎么做?

      论坛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求助帖子:“别人看不起我,我该怎么办?”

    2020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