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您,五年后的您

  你的考场就在自己高中,是在那栋高一上课时候的教学楼,墙面已经开始有了斑驳的痕迹,部分区域还长出了绿油油的苔藓。你坐在那间旁边靠着不知道是男厕还是女厕的教室里,靠近门口的那一排,倒数第二个座位。三个白天,六场考试。

  那年夏季,09年6月,7、8、9三日,是当时的您看来,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三天有一场很重要的考试,叫“高考”。

  您的考场就在自己高中,是在那栋高一上课时候的教学楼,墙面已经开始有了斑驳的痕迹,部分区域还长出了绿油油的苔藓。您坐在那间旁边靠着不知道是男厕还是女厕的教室里,靠近门口的那一排,倒数第二个座位。三个白天,六场考试。

  第一科是语文。说实话,您的语文成绩并不好——或者说,它很不稳定。忽高忽低,这是所有带高考班老师最担心的情况,您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您的阅读总是会失那么多分。您明明是在做自己的“阅读理解”,却似乎没有一次得到自己理想的分数。您让俺猜原因,俺觉得,也许是因为出题的老师在三观上跟您略有不合吧。

  不仅如此,作文也是一样。作文曾是您中学六年生涯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以至于到了最后的模拟考,它几乎次次得到55+的分数,次次被当成范文表扬、传阅与诵读(就差没有印刷分发全校了)。可那也只是“几乎”,还是有那么两三次,您的作文竟然被刷下了50分之下。

  五年前的您,五年后的您

  那年模拟考的语文卷子,您通通都没扔,整整齐齐地收拾后锁在家里的书柜中。每逢寒暑假,您都会借着在家的机会不时地将它们翻出来回味,书卷的墨香气息,带您还原当时好多好多的青春记忆。

  四年八个假期,看来看去,您好像明白了为何那么两三次作文之分出乎意料的原因——哦,原来俺是在写散文,写心情,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哪怕作文要求明摆写着:文体不限。可是在大家都排比句排比段李白、杜甫、俞敏洪、各种励志人物跃然纸上时,散文的构架,不够出彩,就真的就会命悬一线。

  后来,您才慢慢明白,其实,高考不过就是场游戏。它有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您要想通关升级,您就得乖乖服从它的游戏规则——除非,您不想玩了,或是,您有选择不玩的权利。

  您去了武大。

  其实在去之前,您全然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一所大学,而且还是一所985。当时的您,心思全被您家男神勾走了,心驰神往的,全都是北京的高校。可是老天似乎早已预知,您四年后会有北漂的打算,于是想,先不让您这么快实现愿望,让您推迟一下自俺满足感。

  人,需要激励,也需要适当打击。

  那时,武大招生办的老师来学校设点招生,老爸当时屁颠地跑去咨询,您没跟去,心里闹的慌——那是因为您的分数给您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报北京的学校,高不成,低不就。您不知道如何是好,便在去年高考师兄师姐的录取榜单前驻足了好一阵子,您一个个地溜了他们各**上的大学,尤其是在北京的——什么北大啦、清华啦、**啦、央财啦、贸大啦……越看心里越捉急,心想这北京,恐怕是真的去不成了。

  其实,五年前的您,也有一个美好的商科女的梦想。

  回到家,您翻了翻老爸从招生办老师那里拿来的武大招生宣传册,看着这所大学,其实挺没感觉的。后来去了网上查了一下,武大,985,全国最美大学之一。再查“武汉”,四大火炉、没有暖气、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严重……当时您就“崩溃”了,妈呀,这去上个大学还跟活受罪一样。

  五年后,您再回过头缕缕您当时的这个想法,您都忍不住嘲笑自己:幼稚,真是太幼稚。不知足,真是不懂得珍惜。

  您不得不承认,其实您比大多数人幸运得多。

  您生在了一个竞争不激烈的省,还享有国家对这个省份特殊的高考照顾政策。您高三的时候没少玩,从不废寝忘食,从不喝咖啡可乐红牛,您做的题除了老师要求购买的教材外再无其他。俺不知道当时的您,是因为懒而不愿意再额外多做题练练手,还是因为您其实挺不屑,对自己好像还挺有信心。

  毕竟,当时的模拟考,您的排名平均下来,在年级的100左右。老师说,在海中,这个成绩,上个本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个时候您没有概念,您以为本科就是那么容易轻轻松松上的,您不知道本科里面还分了三本、二本、一本,一本里面还分了211、985.本科之外,那是专科,大专,中专,再往后,还有职业院校。

  您得到的东西很顺手,虽然没有特别好,但也没有特别烂。所以您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那么容易,您打心里,其实是有一点轻视这场考试的。您都没想过,您看似轻松就能得到的东西,却是别人需要辛苦好多倍才能到手的成果。

  不过好在,大学四年,让您看清了一些事情,或者说,让您明白了一些道理。正不愧是应了那句话——大学期间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好阶段。

  一番跌撞,一轮傻呼过后,您开始懂得您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您开始懂得您为了您想要的您需要付出什么。

  您在您知道您所要付出的东西后,开始踏踏实实地努力。

  您也在自己努力并且收获后,更加懂得珍惜这份自给自足的成果。

  您锤炼了一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的心术,您知道这是最靠谱的事情,每个人都知道,但是,不是每个人在知道过后都会为此付出行动。

  也许,这就是您的优势,这就是您的特立独行,“俺行俺素”。

  所以,您开始在五年后的今天,在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和一个小小的出租房,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接一切可以接的活,还包括自己给自己额外安排的。您跟您爸妈说,您来北京这一两年,不指望赚钱,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毕竟,厚积,才能薄发。其实您,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您想要最后的棋局,有一个完美的收尾。

  再后来,您发现自己真的成了一个“大忙人”,除去正常的作息锻炼之外,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饱和的。好像一个一个的挑战,就这么朝您扑面而来,一开始您接得还蛮爽快,觉得挺有意思的。结果到了最后,您发现自己有些扛不住了。

  从最开始告知编辑推迟交稿时间,到现在直接委婉拒绝编导录制节目的邀请。(www.lizhijuzi.cn)您一直心里秉承着一个观念,再忙再累,也不能牺牲自己最低的生活质量,该吃饭还是得吃饭,该睡觉还是得睡觉。其实俺想说,这是否意味着,现在的您,在这个厚积的路上,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所以才会有,相对于别人来说,更多的机会,哪怕这,也许这会超出您的负荷。

  最后还是得由最开始的价值观来裁决——您得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时间就这么多,当事情超出时间的负荷发生冲突的时候,您的心里要有一把称。您千万不能什么都想要,结果到头来什么都做不好。而有些东西,现在就要,或要的太多,其实并不是件好事。为什么用这么抽象的语句去描述,那是因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想要,都是不同的。这只是起着一个抽象的点拨,而无需具体的论述。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您所想要,您所自知。

  人的一生,最终会过成一个什么样子,会由很多个因素来共同决定。因为如此,某个因素的岔子不足以一次性撼动您的人生轨迹,也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因素的精心呵护,都会为您人生光彩助上一份力。

  此时,北京大雨过后,天空放晴。五年后的俺,一会要去健身房,去为俺的人生,再助一份力,再添一抹彩。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五年前的您,五年后的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602.html

(0)
上一篇 2025年7月5日 上午7:51
下一篇 2025年7月6日 上午7:51

相关推荐

  • 写给仍然迷茫的小伙伴们

      在20岁左右的年纪,最容易出现这种迷茫吧。小时候,我们都有远大的理想,觉得自己生来就是成大事之人。等到20岁左右年纪的时候,我们终究会发现自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成就大事的梦想越来越遥远。更可怕的是,我们还发现由于互联网、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就业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找到一份体面的职业都相当困难。这个时候难免感到迷茫,我自己也不例外。之所以觉得龙应台的信相见恨晚,是因为如果在我20岁迷茫的时候,有人给我写这样一封信,也许我就不会浪费那么多光阴,走那么多弯路。

    2025年4月7日
  • 没有爱,那就去赚很多很多的钱

      拖着行李在火车站的人群堆里挤着,前方的麦当劳正在做活动,第二支甜筒半价,突然想起一个段子说:一个人的孤单就是,想去吃一份麦当劳的甜筒,突然发现居然找不到人和我一起去分享第二个半价。

    2024年6月11日
  • 梦想没有“赏味期限”

      【一】  2004年夏天,远房姨妈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远房表哥——小安,正坐在我家的客厅里接受着长辈们的思想教育。

    2025年1月19日
  • 有梦的青春不易“残”

      就在皮尔森憧憬着美好未来并不断为此付出努力时,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2025年3月19日
  • 给20岁女生的10条人生建议

      我用力地点头,可心里还是觉得,不容易。  人生这一路真是,抖抖索索,摇摇晃晃,探不清未来,未来永远是一片迷雾,可是能怎么办,谁都没被命运发到过指南针。还不是只能,捧好忐忑,继续向前走。

    2024年6月27日
  • 把一件事坚持21天

      这被称为“21天效应”。  我们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会有很多个21天。

    2024年7月10日
  • **式人生,从分期付款开始

      最近,闺蜜小贾特别缺钱,每次工资没发几天,就开始四处借钱要周转。

    2024年4月8日
  • 年轻人为什么要去大城市

      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大任从**去美国求学,恰在柏克莱遭遇了自由言论运动风潮。最终,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成为了“乌托邦的寻找者”。

    2024年12月19日
  • 心怀渴望,不断前行

      “你的梦想是什么?”在我小时候,有许多人喜欢向我问道,愕然片刻,我常常以嬉皮笑脸报以回答:“没有啊,我是个被梦想抛弃了的孩子。”

    2025年3月13日
  • 接近那个叫“梦想”的东西,您缺的只是行动而已

      我打算今年考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可是没信心怎么办?  我想给自己订一个五年发展目标,可是担心实现不了怎么办?

    2024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