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连十万字都读不到的人是可耻的

  直到这时候,我才突然惊讶的发觉,大多数人理解范围里的天才的能力或许正来自于这简单的一个词里,他们再惊人的素质,包括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核心技能,都根源于阅读。或者,即使你不同意我的这一项推测,那么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我们普通人和天才的距离真的大到无法追逐,那么至少在一件事情上我们的距离最短,阅读。超乎寻常的阅览量和阅读速度,以及依此产生的各种衍生技能,一个普通人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训练,确实可以做到和天才差不多的程度。

  俺一直都默认为天才的这种能力是不可能被复制的,只能被膜拜。但直到这两年,直到俺接连认识好几个各个领域的天才——有的人在世界顶级大学一年拿N次奖学金,有的人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但在17岁时已经玩着几亿的私募本职却是科学家,有人13岁进入中国顶级电竞选手行列,有人似乎“懂一切”堪称人肉****,有人从内蒙古策马而来,即将在帝都架起大投资的电影公司……——直到俺真正的认识他们,和他们有了深入的接触而不是在故事里读到他们,并长时间的保持联系甚至互相进入彼此的生活,俺才发现一个他们之间一个惊人一致的共同点:阅读。大量的,极快的,从极小就开始的阅读。

  直到这时候,俺才突然惊讶的发觉,大多数人理解范围里的天才的能力或许正来自于这简单的一个词里,他们再惊人的素质,包括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核心技能,都根源于阅读。或者,即使您不同意俺的这一项推测,那么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俺们普通人和天才的距离真的大到无法追逐,那么至少在一件事情上俺们的距离最短,阅读。超乎寻常的阅览量和阅读速度,以及依此产生的各种衍生技能,一个普通人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训练,确实可以做到和天才差不多的程度。

  天才们的思维和判断似乎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对事物极为深度的认知,远超常人的理解能力,对事物发展趋势准确到不可思议的预测……大多数人宁愿相信这些能力是天降的,实际上并不是。天才也需要学习,学习就需要阅读,既然天才们比大多数人懂的多,那么必然读的多,既然读的多,时间也和普通人一样一天24小时,那么天才的阅读速度自然很快。那阅读速度是哪里来的呢?练出来的,天才和大家一样是练出来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长时间的密集阅读之中,天才们练就了无以伦比的速度、效率和记忆力。大脑这台机器的运转速度成倍提高,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成倍增长,甚至达到了万物相通,过目不忘的程度。在这种级别的练习中,他和常人的差距自然无限度的拉开了。

  当然,实事求是的说,一个人在阅读这件事上的起点和最终能达到的终点的确是有差距的,这一点也就是真正的天才和常人的距离之一。譬如有一个朋友,她每一分钟的阅读数在3000字左右,俺问她是怎么看的,她说她是三行一看,又可保证效率。尽管俺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了,但很显然,俺觉得俺有可能永远也达不到这种速度和方式。在很多其他方面,经过练习,俺也许永远不能达到和顶级天才一模一样的的水平,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经过痛苦的坚持和训练,人可以达到远超之前能力的水平,而且这个提升的幅度和最终的成绩,将远远超出您的想象。

  人性中一个很大的弱点是恐惧,恐惧严重挤压了人类的发展空间,堵塞了无数种可能。俺这不是在鼓吹成功学,成功学是告诉您,人类的潜能无限巨大,跟着俺,俺就让您轻松加愉快的达到潜能的极限。但俺不是这么认为的,想要超越现在的自己,必须得给自己安排变态的目标然后再痛苦的坚持不可,而且这种坚持会在激情逐渐失去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困难,直到您发怒的放弃这一目标,再老老实实给捡回来。

  只有在这种拉锯战中,人的能力才能被逼着飞速提高。当然,如果您不想做什么精英的话,的确是不用这么累的,但是,坚持的过程还是痛苦的。只有当坚持到阅读速度和效率都显着提高的时候,您才会感觉到释然。

  因为您每天获取的知识远超之前,而且您读起来感觉就像在放松,身心都为之愉悦。而且,很多无所事事的空闲也被塞满了,您不会再在这里点一下那里点一下的时间中浪费生命,浪费完了还抱怨,今天真无聊。

  稍微了解一下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人都知道大数据的作用,简单来讲,如果能有一种办法能统筹、归纳和识别互联网上每天爆发的体量极大的数据,就拥有了一个可以“懂一切”的工具,这一工具是如此的强大,可以协助企业和**做出重大的决策,乃至影响国家的发展。

  相对电脑而言,人脑的大数据的重要性是同样重要的。时代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只是无用信息的爆发(有很多读书人只看到了这一点,从而用断网等方式约束自己的生活,俺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且同样是有益信息的爆发。有益信息通常因为其严肃性、相对乏味性、难以阅读性,隐藏或淹没在无用信息中,难以被挑选和发现。

  但是,如果拒绝互联网这个平台,主观缩减自己的视野,导致的将会是无益信息和有益信息的共同缩减。当技术不断发展,可供高效采集的工具不断诞生时,保守派却会因为放弃了平台本身而放弃了快速进步的机会。

  人与人根本上竞争的是什么?俺觉得是“量”,对于绝大多数社会生活的行业来说,体现出来的就是“阅读量”.即使专业所为和文字、图片无关,需要做其他的功课,那“量”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正如科比所言,人们只看到俺在场上攻进各种不可思议的进球,却没看到俺在场下为投进这种球而做的各种别扭的、痛苦的、千奇百怪的训练。

  每一个舒服或扭曲的射篮,背后都是无数个训练,包括一些比赛极端情况的应对技巧,也是一样。这就如同很多人惊叹,哇,他居然可以如此深刻的剖析行业状况,如此深入的解析这个问题,有如此精辟的见解,好像天降的一样……当然很显然,这些干货是不可能天降的,只是背后的付出而已。

  为了获得更大的阅读量和更高的阅读速度,人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为了每天挤一点时间阅读,人需要很用力,这一点俺感受很深。曾有一段时间俺每做一件事情就会用软件记录俺做这件事情的时间,等到一个月过去了,俺才发现即使俺已经很使劲了,但俺每天平均做这件事情的时间才刚刚一个小时……俺这么用力才做一个小时,如何才能和那些做三个,五个小时的人竞争呢。

  如果俺们真的想精于一件事情,或者让这件事情随着其积累变得真正有意义,俺们就需要完全颠覆俺们的生活,重新调整其策略。譬如俺的有几个朋友一天的阅读量都在二十到三十万字左右,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他们在所有可能的事情上都是一边做别的一边看书度过的。

  俺聊QQ的时候他也在聊,但他一边聊一边看书。当然,俺玩游戏的时候他也在专心玩游戏。俺午休的时间在发呆,他在看书。俺和女友缠缠绵绵打了一个小时电话,她一边和俺聊一边看书,而俺所做的只是在床上来回滚动了三十次。俺还有个朋友,去他家做客,聊天的时候他就聊天,暂时没话题的时候,他就抱着Air刷两眼果壳和知乎。再有一个老师,每天睡前翻一本法学着作,看看有没有什么好观点,新观点,翻完睡觉……就这一个又一个的间隙,无数的缺漏补上了,巨大的鸿沟产生了,对于这帮碎片时间高效利用的怪物,普通人怎么可能能在其擅长的领域与之对抗呢?

  如果二十万字,三十万字真的是赶不上的目标,那十万字俺觉得是一个可以完全可以达到的底线了。十万字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一分钟按六百字计算(达到这个速度大多数人都只需要一点儿训练),那么一天只需要读不到三个小时。

  事实上在实践中,差不多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了,因为有很多文字其实颇为浅显直白,您阅读他们的时候的速度比一分钟六百字要快多了。有人可能觉得两三个小时都有点长了,俺每天可是很忙的啊。

  那俺只能说,把您每天所有无所事事和可以利用的时间全部放到读书上,肯定不止两三个小时。而每天坚持把两三个小时用来阅读绝对是一笔有去有回的高效投资,这笔投资的结果就是未来您会因此节省越来越多的时间,而不是在无聊的荒废中感觉时间被挤压的越来越紧迫。

  这篇文章俺写作时本来只是想分享一点关于读书的想法,结果按照俺写东西的尿性,又整这么老长。当然思绪一点连着一点,牵扯出很多相关的思考,俺觉得也是很值得的。

  这样一篇文章既是自励,同时也是对在这方面还没有类似思考的朋友的一种参考。显而易见,对于初级新手而言,这类文字属于有效阅读,而对于那些读书无数观念已颇为深刻的大拿来说,这篇就无所谓一读了。

  与此相关的一个技巧就是,很多人在阅读初期就要求自己读“非常有用”的文字,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做法。如果您本身读书很少,对阅读没什么兴趣,只是对发觉阅读对自己有用而选择阅读的话,一开始就读一些难度颇高的文字无异于服毒。读书也是分舒适区,学习区,困难区的,对于阅读能力一般的人来说,还是先从简单的文字开始。一开始就直接上困难区,只会让自己最终完全丧失阅读的兴趣。

  当然,有那么一部分人天生以自虐为好,这种人无论干什么都会成功的。勇于直接干自己之前完全干不了的事情,这种疯子将在挑战自己极限的同时获取无穷无尽的回报。有多久没有试过挑战自己的极限了?有多长时间没有感受到那种压力即将冲破大脑,集中全部注意力攻克一个难点的紧迫感?去感觉一下吧,突破这种恐惧的瞬间,人将在自俺成长的道路上获得飞跃式的进步。

  由于文章是一气呵成写完的,之后又有了一些思考,但已经没有办法插进去原文了,所以这里对有兴趣的朋友增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一天连十万字都读不到的人是可耻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647.html

(0)
上一篇 2025年8月18日 下午8:32
下一篇 2025年8月20日 下午8:35

相关推荐

  • 您的想法很多,但只停留在嘴上

      上大学时,有一个月份,是宿舍的特殊月。  哪一个月呢?不是今年的十二个月,而是明年四月。

    2024年7月14日
  • 有梦的人不孤独

      你孤独吗?  早上一个人按表踩点地赶去上班,下班后带着满身困倦和一大群陌生人挤在车厢里。窗外的街景美轮美奂,有时会觉得莫名的感动,有时又会滋生无端的厌恶。

    2024年8月12日
  • 世界很小,而您刚好发光

      1  第一年。  在结束了一段很多年的感情后,她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一个人,拖着巨大的旅行箱,在街边走到鞋子坏掉,像一只狼狈的蜗牛,一点一点地挪动壳和身体。好在城市足够大,人海汹涌,车马喧嚣,没有谁会凭空关注你,把一个人全部的悲喜砸进去,也溅不起一丝水花。

    2024年10月17日
  • 您的自律里,藏着您的福气

      几年前,看过作家柏邦妮的一篇文章。她说,在她二十几岁的那几年,胃口好得出奇,从来不知道节制为何物。每天深夜和朋友在烤串摊相聚,喝酒吃肉、肆意欢笑;在家里研究各种食谱,吃得满嘴油光;热衷于自助,四两一盘的羊肉轻松干掉八盘。

    2024年7月7日
  • 那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他们做了什么和您不一样的事?

      然而,拥有财务自由的人真的特别多,而且,他们还那么年轻。又有时间又有钱、颜值还高得让你羡慕嫉妒恨,这样的86后、90后,简直太多了!

    2024年4月30日
  • 曾经路过掌声

      快出城区时,看到前方路边有个年轻男人在招手,很焦急的表情。旁边,一辆闪着应急灯的车停在那里。前面的车并没有停,擦着招手的年轻人飞驰而过。

    1天前
  • 一个*丝毕业后的真实情感生活

      说实话,第一家公司的经历让我很受伤。在此后的一两个星期的时间,我都是一蹶不振,不想再自己找工作了。在这期间,我姐看我太消沉,给我推荐了一家朋友的公司。但是我不想去,我不想上了大学之后自己连个工作都找不到。

    2025年2月11日
  • 20多岁,您不努力变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翻译成中文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这句话是我用了三年的个性签名。

    2024年8月2日
  • 草根终有逆袭日,人生再无回头时

      一  我曾说我最羡慕的人生状态是:身体苗条了,精神丰满了。  有人则问我:我的状态正相反,那该怎么办?

    2024年5月16日
  • 您是熬夜努力,还是熬夜装逼?

      熬夜成了一种瘾?  某位媒体人下班途中猝死,报道着重指出他常常熬夜加班。媒体人们心有戚戚焉。

    202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