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终有一天会毁掉青春

  以自己为圆心,自己的手为半径,开始画个圆。你会发现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在这个圆圈里。

  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您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您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您开始废了。

  以自己为圆心,自己的手为半径,开始画个圆。您会发现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在这个圆圈里。

  这个圈,叫做舒适圈。

  这一个月俺一直在全国各地出差,回到北京,见到一个许久没见的朋友,一起去ktv唱歌,他刚刚被公司解雇。俺问他,一个月没见,最近忙啥呢。

  他说,没忙啥,呆着呢。

  俺问他,啥叫呆着。

  他挠了挠头,说,俺也不知道,就觉得时间好快,这一个月啥也没干就过去了。

  旁边的朋友在创业,整天焦头烂额,于是问,啥意思,还能有这种状态,一个月不知道做了什么?俺要给您点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

  他说,滚。

  俺说,其实俺特别能理解您,您这个月是不是觉得自己过得特别无忧无虑,恨不得连电话都想丢了。

  他说,电话还是得要的,不过确实电话每次响起还是有点紧张,总觉得自己安稳的小世界要被打破啦。

  俺点点头,想起了《肖申克救赎》里的一句话:这些墙挺有意思,一开始您抵触它,然后您习惯它,最后您不得不依赖它,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

  人有一种习惯,就是总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呆着,这种“舒适区”一旦被建立,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了周围的墙,恋上了这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其实舒适区本身没问题,就像家一样,温暖舒服,每个人都有。但如果家的力量太强而放弃了去外面看看的梦想,是挺可惜的。俺们都有过想出去看看然后被爸妈叫停的时刻,但大多数坚持出远门的孩子,也没有忘记过回家的路,回家后,不过眼界开了,知道世界变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而已,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着手下一次旅行的计划了。

  看,他们的舒适区,就这么变大了。

  俺想起另一个朋友,毕业去了一家国企上班,每天朝九晚四,日子像上了发条一样,有规律无意义,只有周末,才像被赋予了灵魂一样,穿着打扮逛街约会去了。

  俺跟她聊过舒适区,她告诉俺,俺这才不是舒适区,俺可是每天都要按时工作的,而且俺从来不迟到不早退,很规律很努力的。

  俺说,那工作一年了,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变化吗?

  她想了想,说,您别说,好像还真没有。

  其实,舒适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天无所事事,另一种更可怕,因为很难意识到,就是无意义有规律的循环。而后者,更是许多人的生活状态:看起来很努力,看起来很累很忙,不过是重复无意义的循环着,这样的生活,过着过着只会觉得舒服,却没有本质的变化。

  俺曾经见到一个在医院门口收费的哥们,每天摆着一副臭脸,谁也不能多问他一个问题,否则他会大发**。可是他一下班,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后来,俺明白了,只有下班后,他才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开始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所以,只有一个人舒适区被打破,才能见到突破和卓越,从而带来持久的幸福。

  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没有功劳,也就没有苦劳》,说这个时代的高手不再是默默无闻埋头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可替代有创造力的人,所以,那些总是在舒适区中温水煮青蛙的人,终究会被这个时代淘汰,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墙,甚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围城,就像每个远行的人,也都记得回家的路。不过,人的区别不过是围城的大小而已。

  人应该要有一颗愿意挑战的心,有一个喜欢探索的心态,学着做一些没做过的事,尝试见一些没见过的人,试着在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俺特别怕自己在年轻的日子里,把日子过成发条,只剩下滴答滴答。于是,从开始工作第一天起,就没有坐过班,即使是现在创业,董事会非要求坐班,俺也断然拒绝。甚至有一段时间闹得很僵,他们问俺为什么这么不愿意全心投入这份工作?

  俺跟他们说,不去坐班不是不全力投入,相反,很多人每天坐八小时一周坐五天,也就干了十个小时的活,搞得自己也郁闷。而俺给俺自己安排时间,是主动的,工作十个小时,效率可能是二十个小时的。

  后来,俺拿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坐班效率反而更高,俺能用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许多事情,跨了几个领域,这些领域能互相协作,而且都做得不错。

  其实,俺还有个原因不愿意坐班,就是俺特别了解自己的惰性,一旦俺的日子变得循规蹈矩每天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就失去这么强的创造力和闯劲儿。俺怕自己习惯了一种生活模式,换了环境就不适应了。

  不过是想趁着年轻,趁着还没定型,多去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想让自己更强大点,强大到能在任何一个环境都能活得下来。

  至于舒适区,等俺老了,拼不动了再回去过吧。

  俺其实不赞同年轻人刚毕业就走进写字楼的一个办公室参与写字楼**,俺希望他们能多出去看看,哪怕这个业务很累很忙需要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也最好不要在刚毕业就用青春年华在办公室建造起了一个舒适区,然后让这个舒适区一点点的残害着本应躁动的青春。

  关于走出舒适区,并不是盲目的辞职,相反,您应该有一份保底活下来的工作,除此之外,一定要给自己生活中埋下一些彩蛋:去吃一次没吃过的超辣鸡翅;去表白一个只见过一次的姑娘;去看一本一直想看的书;和闺蜜去一个不是旅游景点的地方;去毫无保留的烂醉一次;去看一场能唤起回忆的演唱会。

  写到这里,俺忽然想到电影《七号房间的礼物》那只被监狱防护网拦住的气球,和那对父亲和女儿渴望自由的眼神。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奋力去追求着自由,而俺们已经有了这么自由的躯体,为何不去努力拆掉思维里的墙,自由地飞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模样。

  所以,别让舒适区毁掉青春,相反,应该趁着青春,去围墙的外面看看,您要相信,固步自封的人,舒适区会越来越小,终有一天,会发现世界早无安脚之处。真正的强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沧桑,化解了迷茫,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疗伤,他们在哪里都能活,哪里都是舒适区,哪里都是自己的天堂。

  愿年轻的俺们,都是后者,能不顾一切的闯荡。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舒适区终有一天会毁掉青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235.html

(0)
上一篇 2024年7月3日 上午10:09
下一篇 2024年7月3日 下午12:36

相关推荐

  • 別老拿梦想说事儿了,梦想没有您想象得这么大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才渐渐发现自己没有梦想了,其实梦想这个词造出来就是来贴标签的。首先问:你有梦想吗?有,那好,给你贴上。没有,那就继续找吧。然后,你就被分为两种人:有梦想的人,没有梦想的人。这就有点像去医院治病,因为没有确定病的名称医院就没法对症下药、所以你鼻子不好,就给你贴上鼻炎的标签,然后你就告诉自己:我是一个鼻炎患者。梦想也绝不是中国好声音舞台上汪峰叔叔说的:请问你有什么梦想吗?然后歌手就把梦想说的很大,最好能流下泪水。

    2025年7月29日
  • 先要学会苦上一阵子,才有可能甜上一辈子

      这几天,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那么闷闷不乐了,只要你努力生活,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2024年6月4日
  • 生活从未容易,不过是有人在替您承担不易

      李萧是我班上的学生,长相帅气,一身名牌,出手阔绰,用的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常常晚上查寝时不在宿舍,室友说他出去潇洒了。

    2024年11月26日
  • 人该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这些年当老师,遇到最多来自的问题,想必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

    2024年5月6日
  • 您浪费的现在,是多少人渴望的未来

      一  毕业晚会那天,我问坐在身边的闺蜜:  大学里,你最害怕的瞬间是什么?

    2024年7月21日
  • 年轻人,轮不到您们住大房子

      我忍不住回嘴:“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中国土地资源紧缺,中国不是加拿大,一般人在中国就要住小房。你不喜欢,就去加拿大。”其实,更不中听的话我还没有说,因为我在美国当教授。你这么年轻什么都还没干,凭什么轮到你住大房?

    2025年4月24日
  • 俺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她跟我讲了很多现阶段的焦虑,比如不知道以后要去哪个城市发展,不知道要去从事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热爱的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在“毕业”这个答卷上,全选对,考得一百分。

    2024年8月9日
  • 记住,一次妥协次次妥协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事,是我亲身经历的。  有一次,我去选翡翠时,看到很多珠琏,品质不错,性价比也高,就试着拿了200条,晚上回到酒店后,就发了一下图片,没想到一个小时不到,就抢完了。

    2024年7月16日
  • 致所有不读书的人:您将“死”于35岁

      帅气,在**部门上班,工作稳定。  所有人都看好这门亲事,虽然只见过一次面,表妹却坚决不同意。

    2024年8月28日
  • 年轻不叫资本,年轻还好学才叫资本

      由于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就称呼他为月影吧。他是重庆人,高中毕业后他没有上大学,整天就和他的一群死党混在一起,由于大家都是那种高中读完便辍学的年轻人,大家一天到晚都无所事事。可是年轻人总是倾向于开始去自己养活自己,于是他也开始出去打工,没有多高的学历,也没有生意人的头脑,当然只得去干一些体力活儿,那年他20岁。

    2024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