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人知道您牛过,俺算一个

  之前的文章《真正牛逼的,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使我们认识了“牛逼程浩”,一个自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活不过五岁,没上过学但热爱读书,坚强乐观的年轻人,许多人被他的“牛逼”震撼和感动。不幸的是,几天前程浩去世了,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牛逼下去。

之前的文章《真正牛逼的,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使俺们认识了“牛逼程浩”,一个自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活不过五岁,没上过学但热爱读书,坚强乐观的年轻人,许多人被他的“牛逼”震撼和感动。不幸的是,几天前程浩去世了,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牛逼下去。

213年8月21日,2岁的程浩离开了人世。那天,他让妈妈去买饭,他说“您走吧,您回来时帮俺买一瓶脉动、一盒薯片、一盒旺旺牛奶。”二十分钟后回到病房,看程浩就像睡着了一样,闭着眼睛,手还放在电子书上,但书已经变成屏保……牛逼程浩背后,是陪伴儿子无数次收过病危通知单的母亲——李哲。

牛逼程浩背后的母亲,妈妈再爱您一次

现在,李哲还觉得儿子程浩在睡觉。“俺昨天晚上去殡仪馆给他穿衣服,太冷,给他穿上羽绒服。他的身体已经有些变形,不太好穿。俺把他抱起来的时候还觉得他的身体是软的,还没有僵硬。真的就跟睡着了一样。前几天他还在说,俺们十月中旬就回石河子了。”

在过去的2年,她陪伴儿子无数次收到病危通知单。两天前,没有病危通知单,但那一刻终于来到。

他吃饭慢,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俺边喂饭边教他多音字的用途。”

生程浩时,李哲25岁。孩子6个月的时候,家人发现他躺在床上不太动,也站不起来,就把他带去石河子检查。“当时石河子二医院说是脑瘫。俺看着不像,孩子看起来很机灵。他们让俺放弃掉,打一针,不要他了。到乌鲁木齐检查,医生说最多养到五岁。俺不相信,孩子看着也挺胖的,也会说妈妈俺们回家吧。孩子一说‘妈妈’,俺就觉得俺不能不要他。”

带到八个月,程浩一直不动弹。但他却说话说得早。快一岁时,李哲带他去北京和天津看病,北京的医院给出一个检查结果:脑瘫,打个问号。“如果是脑瘫,语言能力会特别差,有点呆傻,不可能这么早就会说话。”天津的医院给出一个检查结果:肌无力,打个问号。“如果是肌无力,立起来抱着也不可能,只能躺着抱起来。”

看病看到两三岁,一直没有结果。后来又听说了气功大师郭志成,李哲就带着程浩去石家庄住了半年,天天扎针,不见效果。三四岁时,把他带去乌鲁木齐空军医院扎针,也没有效果。“孩子受罪,从头到脚没有一个地方不扎,哭得厉害。”后来李哲也就不带他去看病了,“那时候他看起来胖乎乎的,没什么不正常。”

5岁之前,他奶奶管得多一些。到6岁之后,基本是李哲带。程浩6岁时,李哲教他拼音,还给他买小学生字典。“那时他还能坐。他坐在沙发上,俺做饭,他就翻字典。碰到不明白的多音多义字,他会在吃饭的时候问俺。他吃饭慢,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俺边喂饭边教他多音字的用途。”那时的程浩爱问、爱说,自己把字都认全了,李哲就给他买标注拼音的故事书。“只要俺回来了,把他放在沙发上,他就开始看书。”

程浩小时候收了好多小车模,大部分都是李哲给他买。他对玩具很爱护,没有玩坏的。大了之后,他把车模全送给家里亲戚的孩子。用过的东西,他都放得好好的。“买回来的东西,他连盒子都不让扔。电子书的盒子、网友寄礼物的盒子,他都不让扔,总说有一天还要装进去的时候就能用。”

李哲还曾花22块给程浩买过一个遥控摩托车,程浩坐在轮椅上,也能让摩托车跑很远,碰到障碍还能自动掉头。“他经常在广场上坐在轮椅里玩它,好多孩子围着他看。他可高兴了。”后来小摩托车出了点故障,程浩就不让送人,一直在家里放着。

电脑刚出来时,李哲给程浩买了一台。“那时他也就八九岁。俺每天上班走时把他放在床边,让他玩电脑。旁边用被子挡起来,害怕他歪到床底下。他累了会给俺发短信,说妈妈快回来,俺累了。俺就赶快回去帮他躺下,或者换个姿势。”

俺拿了一个医院的小木头凳子,趴在他床头,坐了三天三夜,没吃没喝没动。最后他醒了,俺自己来月经都不知道。去商店的时候,因为坐的时间太长,直接从楼梯上摔下去。”

程浩第一次病危是11岁,病危通知书上写的是心衰。之后,基本一年病危两次。感冒会引起他的肺部感染,诱发心脏衰竭。有一年,程浩有三个月都在医院。这三个月,李哲每天的生活线路就是办公室到医院,回家只是换个衣服。“医院上上下下没有不认识俺的。清洁工见了俺都打招呼。有好几次他看起来已经不行了,但他看着您,像在跟您求生,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您能怎么办呢,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救他。”

还有一次病危,程浩整个人昏迷不醒,只能靠着输氧打液体。“整整9天,不喝水,不吃东西。俺拿了一个医院的小木头凳子,趴在他床头,坐了三天三夜,没吃没喝没动。最后他醒了,俺自己来月经都不知道。去商店的时候,因为坐的时间太长,直接从楼梯上摔下去。”

平时程浩的血管不难找,但只要身体一出状况,他的血管就变得根本看不见,扎针特别困难。“他也不吭气,就忍着。都不知道要扎多少下。有时候俺都看不下去,扭头不看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只能扎到脖子上的动脉血管。一扎就是好几天,每天24小时输液。”

程浩十四五岁的时候,一到双休日,李哲就推着轮椅带他出去转。冬天,还带他去滑过一次雪。在西公园里、游憩广场里、新世纪广场上有人看他,他会转过头跟李哲说:“您看俺长的多帅,人家都看俺。”

这几年,程浩连轮椅都不能坐了。出去得很少。他身上的肌肉都在萎缩,整个人变得又瘦又小。

为了不让程浩受委屈,去别的城市看病,李哲都会选在气候比较温和的三月四月。“从家里出门就上车,送到机场。去之前也会跟医院联系好。下飞机直接坐车去医院。看完之后直接上飞机回家。”他们跑遍了全国有名的大医院,却一直没有确切的诊断。程浩经常跟李哲说,“妈妈,俺要是死了,把俺的眼角膜捐出去。把俺的遗体捐出去做解剖。解剖了俺,找出病因,找到疗法,能救好多人。不然您把俺埋掉,跟扔垃圾有什么区别?”

俺每天都在害怕。他晚上睡觉会翻身。如果他好长时间不翻身,俺就赶快摸摸他。”

程浩非常爱干净,穿的衣服都是白色的。这两年,他喜欢在网上看衣服,买艳一点的衣服,红、黄、绿、蓝。但他每次付钱都要征求李哲同意。“以前都是俺给他买衣服,要圆领、纯棉的T恤。虽然他已经二十岁,但身形还是像十二三岁,别人给他买的衣服一般都穿不进去。”

平时,程浩穿衣服和睡觉都要特别注意,特别怕感冒。晚上睡觉,李哲都会在脚边给他准备三个被子,上半夜盖个薄毯,夜深了换个小毛巾被,后半夜换成小被子。“别人看都觉得俺很累,但自己觉得习惯了。他带给俺不少快乐,每天晚上俺们两个躺在床上,聊很久的天。十点半躺下,都要聊到十二点以后才睡觉。他性格很开朗。俺有什么话都直接告诉他。”

程浩每个年龄段的聊天内容都不一样。小时候他会跟母亲聊郭敬明和韩寒,现在,母子之间关于偶像的话题变少了,更多在聊程浩下载的电影、写的文章。李哲跟他开玩笑:“哎,您写好了赶快发,不然哪天就发不出去了。憋着发不了多难受,您眼睛都闭不上。”生与死,都成了母子间常用的玩笑题材。

有时候李哲也会在抢救过来后逗他:“您看,老天爷都不收您,又把您送回来了,您就好好活着。”有时候李哲又跟程浩说:“您可别丢下俺,俺受不了。”早前程浩会回答她:“第一年您难受,第二年还难受,第三年第四年慢慢就好啦。”后来,程浩会说:“您放心,俺会陪您活到8岁的。”

李哲抱怨活着太苦太累,程浩就让她不要胡说八道:“您笑着也是过一天,哭着也是过一天,不要去想那些不高兴的事,多想点高兴的事,您不是就不苦了吗。咱们指望不上别人,咱们就不指望。真过不去的时候再说。”“俺一个人在房间里躺着俺不累,俺可以坚持。您哪一天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您的想法立刻就会改变。”

每一次程浩病危,李哲都会觉得他能挺过来。“程浩带给俺的幸福是什么,俺说不上。别人都觉得俺累,俺自己不觉得,只觉得特别开心。每天回家可以跟他聊天,开玩笑,逗逗他。他一听到门响就问谁啊。俺就回他,俺啊。如果回来晚了他就问,您干吗去了回来这么晚,不能早点回来吗?”

由于身体的萎缩,程浩的心脏离皮肤很近,就像只裹着一层皮。有时候李哲逗他:“俺说程浩,拿个针在上面撵一下,看您啥感觉?看您会不会痛撒。”程浩说他头痛,李哲就说:“您是不是长脑瘤了啊您,您这样您再长脑瘤就完蛋了您,一天都多活不了撒。”程浩也贫着嘴回她:“您不要胡说八道了您,就不能盼俺一点好吗?就不能安慰安慰俺吗?”

程浩会在文章里想象自己的死亡,却从不告诉李哲,害怕她难过。“俺每天都在害怕。他晚上睡觉会翻身。如果他好长时间不翻身,俺就赶快摸摸他。”由于长期卧床,程浩的肾与胆上都有结石。在医院里,几乎没有他能做的检查。“让他拍胸片,根本什么都拍不出来。里面都是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见。做CT,整个左肺都没有发育,只是一个扁条。只要一感冒,他就有呼吸困难。俺只有给他备个小氧气瓶,不舒服了马上吸氧。”

213年春节,程浩得了感冒,马上就不行了,李哲叫来12,把他送进石河子人民医院。进病房之后,隔壁两个床位的病人接连去世。程浩很平静。

每天都睡在他旁边,觉得踏实。如果睡在另外一个房间俺就不踏实,也睡不着。俺睡觉轻,他点鼠标的声音俺会听见。”

程浩给自己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每天必须阅读十万字。这十万字,基本是在网上和电子书上看完的。纸质书他看起来很费劲,需要李哲帮着他翻页。李哲也跟他开玩笑:“天天看看看,本来就不能动,哪天再把眼睛看瞎了,俺看您躺着怎么办。”

上午阅读,下午要写作。因为坐不起来,程浩只能用鼠标在软键盘上点一下点一下地打字。“他打起字来您会听见嗒嗒嗒的声音,速度很快。”但李哲中午睡觉时,程浩不写。“晚上要照顾他,俺睡不好,就每天中午睡上一小时。每天都睡在他旁边,觉得踏实。如果睡在另外一个房间俺就不踏实,也睡不着。俺睡觉轻,他点鼠标的声音俺会听见。所以他中午就看电影,等俺醒了再写。”

程浩替别人想得多。他只会要求李哲来帮他翻身、换个姿势、掉个个。“俺要是不在,别人问他您有没有事啊?他总回答啥事没有。再累他都扛着,俺一回来他就跟说俺,他都快累死了。”

从小到大,程浩没进过学校,唯一能面对面聊天的同龄朋友是他的表姐。“他姐姐学中医,在武汉实习,两个人经常关起门来视频聊天。她想得多,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程浩商量。他总是在开导别人,俺问他都聊些什么,他说您管那么多干吗。”

前阵子他问,能不能给一个女孩送玫瑰花;李哲说,可以啊,您支付宝里有钱,这是您的权利。程浩说,俺就跟您讲一下,最起码俺要经过您的同意啊。但是究竟有没有女朋友这件事,他没有确切地跟李哲讲过。

程浩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很多,说话做事根本不像二十岁。“他接触的基本都是成年人,看书也看得多。他看问题看得透。因为自己的身体情况,他特别看别人脸色,特别害怕看到一些异样的眼神。害怕被人讨厌。吃饭时,他不能让自己嘴角沾一点东西,身上不能有一滴油点。”

他说:“您走吧。您回来时帮俺买一瓶脉动、一盒薯片、一盒旺旺牛奶。”

213年8月21日中午,程浩看起来状态不错,等着明天出院。

程浩在病床上也就是看看电子书,拿着手机上上网,跟妈妈聊聊天。他说,“妈妈,俺在家光忙着在网上写东西,没时间看书,书都看得少了。俺在这儿,这几天俺把这部书第一部都看完了,能看第二部了。”程浩一直想要个电子书,却觉得七八百太贵,不好意思问李哲要。手里的那个,是他用稿费买的。

他让李哲去买饭,还让她帮忙把电子书拿过来立好。李哲走时他还开玩笑,说:“妈妈,您快点回来,别一去好久等俺吊瓶打完,血都冲到瓶子里了。”俺说“好好您放心,流出来了俺给您打进去。”俺说“那俺走了”,他说“您走吧。您回来时帮俺买一瓶脉动、一盒薯片、一盒旺旺牛奶。”

李哲去了二十分钟,去时都是跑着去的。一进病房,看程浩就像睡着了一样,闭着眼睛。手还放在电子书上。但书已经变成屏保,程浩已经很久没有触到屏幕。

“俺说儿子,俺出去不到二十分钟您就睡着了,怎么回事啊?把饭放到桌上俺就去摇他,但他没有反应。他的左胸,几乎就是皮包着肋骨,心脏的跳动都能从皮肤上看到。俺把他的衣服掀开,看不见跳动。俺出去把医生喊来。但是再抢救都没有用了。

俺估计他就是痰卡着,因为俺不在,硬是憋着。有一次内出血,从胃里反上来的血,他就一直憋着,硬是等着有人拿来玻璃杯才吐出去。

夏天,俺每天都给他洗澡换衣服。所以他可能也习惯了干净。

俺真的应该在他身边。俺不该那时候走。

程浩不喜欢照相。但在8月21日早晨,李哲拿着手机说要给他照相,他没有拒绝。“您照吧。照一张脸上的,再照一张胳膊上打着针的。不要照身上。”照了四五张,李哲说要发到QQ说说里去,他也同意了。“一般他是不愿意的。但那天早上他说,您想发就发吧,没事。俺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的照片。”

程浩家里总共有三台电脑,两个笔记本,只有他用的是台式机。李哲害怕他躺着把眼睛看坏,给他买了最大的显示屏。程浩把所有的注册信息都记在了记事本上。以前李哲跟他开过玩笑,“儿子,您能不能把所有密码都给老妈一份?万一您哪天突然闭眼了,老妈连个找的地方都没有。”

跟他关系好的网友信息,他也全部详细地记在上面。他的网友来自全国各地,这两天,李哲都在不停地接电话。“有一个男孩,说着说着就掉眼泪,‘俺是被他从病魔里拉回来的,让俺觉得生活还有意义。俺没想到他竟然走在俺前面。’”

李哲找到了程浩每天都在写的日记,最后一篇写于5月2日。“俺在不停地解答别人的问题。别人迷惘时,俺在不停地指路。俺要顾及到所有的问题、所有的人,俺这样也很累。但俺也很充实。”而这些话,他从不告诉母亲。李哲也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之后,程浩没有再写一个字。

程浩很少用李哲的手机上网。以前只要用完了,也马上让李哲把QQ退出。但在8月21日早晨,程浩用李哲的手机上QQ,也没要求她退出。中午,程浩去世,李哲之后看到他的QQ,“当时俺一进去,就看到有2多条留言。他只回复了两三个……”。

213年8月21日,新疆博乐市,晴。日出于7点27分,日落于21点1分。正午时分,二十岁的程浩停止了呼吸。

他出生的小城,是西北边疆的一片绿洲。这里人很少,树很多。一年四季的天空,都是蓝到变态。在长达半年的冬天,有零下三十度的低温,和厚度到膝盖的大雪。奢侈的夏天不长,早晚凉爽,雨水罕见,阳光普照。

在这个安静简单,一成不变的小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阳光。漫长的日照给了这里的孩子一个关于光明的执念,程浩也不例外。

“俺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包括眼角膜。用俺的灵魂,为您们开拓另一个人间。俺要让自己的眼睛代替俺,继续照亮这个美丽的世界。”

“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

 

励志语录-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世上有人知道您牛过,俺算一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32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5日 下午2:21
下一篇 2020年11月25日 下午3:51

相关推荐

  • 只有实际行动,才能成就梦想

      只有实际行动,才能成就梦想    “梦想成真”是一句美好的祝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不乏好很好的想法、目标和计划。让梦想成真,是许多人实现自身价…

    2020年10月9日
  • 高一学生励志文章:感谢两棵树

    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孩子。上学时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初二那年参加全国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 17岁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学深造。命运在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暑假,给他…

    2020年9月27日
  • 您总要一个人,走过一些艰辛

      作者/疯子+一位喵先生  刷朋友圈时看到阿雅发的一条动态,上面写着:“我终于习惯了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一个人去挤公车,一个人到图书馆自习,一个人看电影。那些曾经原以为对孤独的恐惧,我终于能够跟它们握手言和。原来,长大从来都是一个人的事。那些我一个人享受孤独的时光,才能够让我更强大,更从容。我喜欢这样的自己。”

    2020年9月25日
  •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我们称他为牛掰哥。  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员,在一个大学的实验室里猫着干了五年。

    2020年11月22日
  •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1  有个兄弟,一直很懒,毕业后换了不知道多少份工作,由于没有什么技能,只能跑业务。

    2020年12月15日
  •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1  我有两个朋友,小优和瑄瑄。她们都只有高中学历。两人都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特别拔尖,而选择不读大学,出来打工。

    2020年3月29日
  •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

          丁垓村青年农民魏东义,鲁西南一带小有名气的“贩羊能手”,每年向全国各地推广小尾寒羊良种一万多只,销售额达六百多万元,这听起来好象不足为奇,这却是…

    2020年10月9日
  • 您只是在用勤奋掩饰您的懒惰

        一  大概因为毕业的学校还不错,又干着实际上苦逼但外人看来高大上的创业,网络上和现实中经常有人向我取经。

    2020年12月15日
  • 您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

          某人加俺,附加信息是“求入精英圈”。俺瞬间凌乱了。木有搞错吧?本人可从来都和精英圈木有关系噢。想入精英圈的话您去加北斗嘛。就是那个高富帅和白富美…

    2020年11月3日
  • 七夕节的优美文章

    2017关于七夕节的优美文章   导语: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传统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

    2022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