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淘汰赛,但每一阶段也有复活赛

    相信很多人从小到大都听闻过老师和你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都是经过选拔才来到这里的,未来是要去xxxx的。到了这里,你们的成功已经完成了xx%了。”

  

  

  相信很多人从小到大都听闻过老师和您说过这样一句话:“您们都是经过选拔才来到这里的,未来是要去xxxx的。到了这里,您们的成功已经完成了xx%了。”

  这里可以填入的内容,包括了重点初中、高中、各大名校,或者更精细一点,比如某校的某个重点班、某专业、某个program。

  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心中留下了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印象:人生是一场淘汰赛。

  这样的论断究竟是对是错?

  从一个本科生的角度出发,能看到的结果往往会停留在毕业后的去向,然后再根据这样的结果,去倒推那些个金光灿灿的“标签”是如何一个个贴上去的,即便这些论证的条件,可能是非充非要的。

  一进校园就会有各种人和您说,某某学长或者某某学姐是大牛,因为Ta拿了xxx的offer。这里又可以随意填入高盛、大摩、麦肯锡、BCG、哈佛、耶鲁、剑桥等,不一而足。

  您看,人生似乎又进入了新的一轮淘汰赛,俺们又有了新的下一关奖励。

  好的申请结果的必要条件是高GPA、高G/T、牛推、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和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

  好的工作offer的必备要素包括了GPA、实践活动经历、出色的实习经历和领导才能。

  这样的认知,就像打游戏都会想要有的攻略一样,被复述、转载着。

  以上的这些都没有错。

  明显的peer pressure会把在一定高度的“优秀”的人,往更为细小的漏斗里赶,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筛选。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真正能够成为“精英”的人比例小的可怜。米尔斯在《权力精英》里对于“精英”的描述,与俺们现在绝大多数人能想象的自己的“天花板”中间,仍旧隔着海一般的距离。而要跨越这片海的船票,应该会和世界末日诺亚方舟的入场券数量相近。您看,人类的末日来临还是告诉您,对不起,淘汰赛的下一轮里没有您。

  甚至,当您以为按着之前的路径,超越了一干竞争对手的时候,可能某个x二代,就在某个您都不曾料想的地方,进行了弯道超车,然后一骑绝尘。

  以上的这部分,可能也都对。

  拿着投行、咨询、快消的offer,想着几年后又要面对申请B-School,要面对up-or-out。

  踏入常春藤的骄子们,又该想着几年后,是回国呢还是继续在外谋机会,哪里会有教职的坑可填。

  听着自己的supervisor或是mentor们,讲他们的3、4岁的烦恼,似懂非懂的听着,然后在自己心里的小本本上记下。

  越是熟悉这套游戏规则的人,越是难以逃离这样的游戏。可以是路径依赖,可以是沉淀成本。总之,选手们都在努力地继续着比赛。

  本科时代感触最深的一门课是社会分层与流动,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复习时,发自心底地不想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其实俺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分层的流动是极其有限的。

  俺们能做的不多,但是依旧能够让自己在一定的区间内,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比如去个投行和咨询,至少有不错的package和exit opportunity。再加上一个MBA,又能赚得两年放浪形骸的生活,和以后不错的switch跑道的机会。

  再往回,俺们可以从入校时就努力的刷GPA,做个社团的leader,最好还是那种能有绿色通道的俱乐部,然后大二就开始实习,结实各种学长姐。

  以上这部分,其实是重复前文大意的。

  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越是想否认的东西,其实越是坚固的存在着。

  会有心灵鸡汤告诉您,换一种思维方式世界就不同了。人生可以有很多的励志故事的。

  其实问题不在于您的willing,也不在于您有多热爱。

  从统计的角度而言,落在拟合结果周边的样本是大多数,那些极端值是用来以与众不同的文字来描述和记录的。

  俺们的心可以是自由的,但是俺们终究还是逃不远。

  所以在每个阶段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比如GPA别太低,学生活动不要啥都不参加,实习经历无论是出国还是工作,都可以有一些,朋友一定得去结识一些。

  然后去培养自己的兴趣,把一两件事情做好,可以是做成了一个实践项目、可以是精通了一门艺术或运动项目、也可以是掌握了几门语言。

  在TEDx、CAPEx等,听听年龄相近或者经历相似的人的故事,在中国三明治上看看3岁后的社会中坚们在做着什么、思考着什么,在Enactus、AISEC、辩论队、各式俱乐部里做成一两件事儿、认识一两个可以称为mentor的人。

  也许当身边的人,都奔着投行咨询快消去的时候,您会驻足想想还能做些什么。

  用“做一个有趣的人”,去抵挡“人生是一场淘汰赛”的残酷,可以是随心的旅行,可以是各式的活动经历,可以是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殊技能。

  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一个积极、有效的思维方式,能够思考问题是什么、怎么拆解和解决。至少,在心智模式上能够给自己一定的自由空间。

  虽然人生可能就是不停地接受别人画的饼、自己画的饼、和不知道谁规定的饼,但是这场淘汰赛,只要打赢原来的您,就是最大的成功。给自己更多一点,哪怕是一点的自由度,您就已经赢了。

  P.S:最近又到了各种申请summer intern的节骨眼,大家也放宽心。Summer失败了,说不定就是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至少于俺而言,是弥足珍贵的开门经历,以为自己一定会去咨询的,没想到最后当了风投学徒。人生淘汰赛,每一个阶段似乎也是有复活赛的。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人生是一场淘汰赛,但每一阶段也有复活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47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5日 下午2:16
下一篇 2020年11月25日 下午3:45

相关推荐

  • 短篇励志文章

          《坚守梦想,活出希望》    偶然的,在一个角落里找到自己昔日写的一本小诗集,很虔诚的翻阅着那曾经的美丽,诗句虽略显幼稚却不失真挚,虽拘谨也不乏浪漫。品读着自己曾经的心…

    2020年10月26日
  • 如果您正处于焦虑,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01  在大城市里,二十多岁,我们在职场里忙碌,面对工作繁重,而薪水微薄,在单位发展空间不大,还要找对象,结婚、还房贷等压力,我们时常会感动焦虑,迷茫,甚至不知所措。

    2020年9月26日
  • 别在最吃苦的年龄选择了潇洒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你是否也曾被这句网传的流行语,唤醒了心底那一丝早已沉寂的上进心?

    2020年12月6日
  • 张德芬:勇敢活出您自己

      所有的发生都是为了成就后面的我,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呢?  有一次和16岁的女儿聊天,她告诉我,她都跟同学说长大以后要像妈妈一样。我问:“什么样?”她说:“独立、坚强,总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很开心自己以身作则给女儿做了好榜样,可是我扪心自问:“这是天生的个性,还是后天学习来的?”答案是:“两者皆有。”

    2020年12月3日
  • 俺们失败,只是因为俺们不再坚持

          最让人丧气的是功败垂成的事。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努力,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可就在距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天塌了下来。遭到了这样的挫折,谁都会灰心丧气,当初实在是花了太大的心血…

    2020年11月2日
  • 岁月如斯,青春不老,激情永恒

    —— 给高三十一班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    半年前,你们还在这里激情似火,奋力拼搏,唱响了青春生命的浩歌;今天,你们回到了这里,欢聚一堂,再次重温那些非同寻常的时刻,捡拾记忆中那些永恒而美好的浪花。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半年时间竟然如此短暂,当你们刚刚品味了美好的大学时光的时候,当我还沉浸在你们在一中的难忘情景的时候,你们回来了,我们师生又一次相聚在一起,一起向一段永远不能忘怀的青春岁月致敬!

    2020年9月27日
  • 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下一秒您的未来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某人,暂时称他为A,A是一个很忙碌的人,他上网下载了新浪里的公开课,以及优酷上那些颇受好评的演讲稿,隔三差五就去书店搜刮有关考研的资…

    2020年11月10日
  • 从来就没有失败这回事

          人生就像婴儿学步,无论跌倒多少次,总会不断尝试,直到最终站起来。所以俺们从来就不会失败,俺们只是在找下一个站起来的方法。    在您的婴幼儿时期,您是通过不断尝试与犯错…

    2020年11月8日
  • 梦想,从来不卑微

    29年4月,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教授与另外两名着名学者联名写了一封推荐信,连同复旦大学的申请一起送到了教育部,请求特批一位只有高中文凭的38岁的三轮车夫考博士,申请很快就得到了许可。…

    2020年11月2日
  • 只有足够努力,才配拥有好运气

        01  一个人加班到九点,征服几百步石梯去觅食的途中,我看了一眼微信。

    2020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