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淘汰赛,但每一阶段也有复活赛

    相信很多人从小到大都听闻过老师和你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都是经过选拔才来到这里的,未来是要去xxxx的。到了这里,你们的成功已经完成了xx%了。”

  

  

  相信很多人从小到大都听闻过老师和您说过这样一句话:“您们都是经过选拔才来到这里的,未来是要去xxxx的。到了这里,您们的成功已经完成了xx%了。”

  这里可以填入的内容,包括了重点初中、高中、各大名校,或者更精细一点,比如某校的某个重点班、某专业、某个program。

  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心中留下了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印象:人生是一场淘汰赛。

  这样的论断究竟是对是错?

  从一个本科生的角度出发,能看到的结果往往会停留在毕业后的去向,然后再根据这样的结果,去倒推那些个金光灿灿的“标签”是如何一个个贴上去的,即便这些论证的条件,可能是非充非要的。

  一进校园就会有各种人和您说,某某学长或者某某学姐是大牛,因为Ta拿了xxx的offer。这里又可以随意填入高盛、大摩、麦肯锡、BCG、哈佛、耶鲁、剑桥等,不一而足。

  您看,人生似乎又进入了新的一轮淘汰赛,俺们又有了新的下一关奖励。

  好的申请结果的必要条件是高GPA、高G/T、牛推、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和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

  好的工作offer的必备要素包括了GPA、实践活动经历、出色的实习经历和领导才能。

  这样的认知,就像打游戏都会想要有的攻略一样,被复述、转载着。

  以上的这些都没有错。

  明显的peer pressure会把在一定高度的“优秀”的人,往更为细小的漏斗里赶,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筛选。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真正能够成为“精英”的人比例小的可怜。米尔斯在《权力精英》里对于“精英”的描述,与俺们现在绝大多数人能想象的自己的“天花板”中间,仍旧隔着海一般的距离。而要跨越这片海的船票,应该会和世界末日诺亚方舟的入场券数量相近。您看,人类的末日来临还是告诉您,对不起,淘汰赛的下一轮里没有您。

  甚至,当您以为按着之前的路径,超越了一干竞争对手的时候,可能某个x二代,就在某个您都不曾料想的地方,进行了弯道超车,然后一骑绝尘。

  以上的这部分,可能也都对。

  拿着投行、咨询、快消的offer,想着几年后又要面对申请B-School,要面对up-or-out。

  踏入常春藤的骄子们,又该想着几年后,是回国呢还是继续在外谋机会,哪里会有教职的坑可填。

  听着自己的supervisor或是mentor们,讲他们的3、4岁的烦恼,似懂非懂的听着,然后在自己心里的小本本上记下。

  越是熟悉这套游戏规则的人,越是难以逃离这样的游戏。可以是路径依赖,可以是沉淀成本。总之,选手们都在努力地继续着比赛。

  本科时代感触最深的一门课是社会分层与流动,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复习时,发自心底地不想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其实俺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分层的流动是极其有限的。

  俺们能做的不多,但是依旧能够让自己在一定的区间内,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比如去个投行和咨询,至少有不错的package和exit opportunity。再加上一个MBA,又能赚得两年放浪形骸的生活,和以后不错的switch跑道的机会。

  再往回,俺们可以从入校时就努力的刷GPA,做个社团的leader,最好还是那种能有绿色通道的俱乐部,然后大二就开始实习,结实各种学长姐。

  以上这部分,其实是重复前文大意的。

  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越是想否认的东西,其实越是坚固的存在着。

  会有心灵鸡汤告诉您,换一种思维方式世界就不同了。人生可以有很多的励志故事的。

  其实问题不在于您的willing,也不在于您有多热爱。

  从统计的角度而言,落在拟合结果周边的样本是大多数,那些极端值是用来以与众不同的文字来描述和记录的。

  俺们的心可以是自由的,但是俺们终究还是逃不远。

  所以在每个阶段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比如GPA别太低,学生活动不要啥都不参加,实习经历无论是出国还是工作,都可以有一些,朋友一定得去结识一些。

  然后去培养自己的兴趣,把一两件事情做好,可以是做成了一个实践项目、可以是精通了一门艺术或运动项目、也可以是掌握了几门语言。

  在TEDx、CAPEx等,听听年龄相近或者经历相似的人的故事,在中国三明治上看看3岁后的社会中坚们在做着什么、思考着什么,在Enactus、AISEC、辩论队、各式俱乐部里做成一两件事儿、认识一两个可以称为mentor的人。

  也许当身边的人,都奔着投行咨询快消去的时候,您会驻足想想还能做些什么。

  用“做一个有趣的人”,去抵挡“人生是一场淘汰赛”的残酷,可以是随心的旅行,可以是各式的活动经历,可以是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殊技能。

  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一个积极、有效的思维方式,能够思考问题是什么、怎么拆解和解决。至少,在心智模式上能够给自己一定的自由空间。

  虽然人生可能就是不停地接受别人画的饼、自己画的饼、和不知道谁规定的饼,但是这场淘汰赛,只要打赢原来的您,就是最大的成功。给自己更多一点,哪怕是一点的自由度,您就已经赢了。

  P.S:最近又到了各种申请summer intern的节骨眼,大家也放宽心。Summer失败了,说不定就是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至少于俺而言,是弥足珍贵的开门经历,以为自己一定会去咨询的,没想到最后当了风投学徒。人生淘汰赛,每一个阶段似乎也是有复活赛的。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人生是一场淘汰赛,但每一阶段也有复活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47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5日 下午2:16
下一篇 2020年11月25日 下午3:45

相关推荐

  • 励志人生:是什么阻挡了您奔向成功和幸福

       改变了你的态度,幸福和成功就会在你眼前显现。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埋怨别人不支持我们,现实对我们很不友好,比如:认识同事阻挡了自己,认为领导没有伯乐的眼光,认为机会不肯光顾自己。埋怨凡此各种造成了我们今日的失败。但是,如果我们好好想想,是这样吗?

    2020年9月26日
  • 35岁才开始努力,还来得及吗?

        很多的读者会问这样一种问题:我现在才开始,还来得及吗?  昨天晚上,有位读者先是讲了自己的情况:

    2020年3月23日
  • 成长是与不够优秀的自己和解

      我很少认为自己优秀。  小时候是学不会哭泣、卖乖、懂事,得不到大人的夸赞和奖赏;长大一些读书又不够好,不善交际,老师和同学很少关注自己;总算跌跌撞撞地找到以后要走的路,在决定努力写作的时候,又发现在做这件事并且有才华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时间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不漂亮、不苗条、不富有、缺少天分和文字直觉的人。

    2020年12月12日
  • 像水一样“软弱”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9年他出版了一部描写旺岱地区共和国军队扑灭保王党叛乱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文化界,但是也有人对这…

    2020年10月4日
  • 您不够优秀,因为您不够孤独

          一家著名公司的董事长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公司危机均化险为夷,使企业屹立不倒,记者问他:“您将公司转危为安的灵感来自何处?”他说:“林中独…

    2020年10月4日
  • 中国梦

    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 没有梦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 雄鹰有梦,所以能搏击长空; 鲤鱼有梦,所以能跃过龙门; 有梦才有动力,它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成功。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

    2020年11月11日
  • 只有实际行动,才能成就梦想

      只有实际行动,才能成就梦想    “梦想成真”是一句美好的祝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人不乏好很好的想法、目标和计划。让梦想成真,是许多人实现自身价…

    2020年10月9日
  • 励志文章:俺们最难超越的是自己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下面的一番话: 世上最深、最浅的东西是人的感情,世上最宽、最窄的东西是人的胸襟,世上最远、最近的东西是人的眼睛,世上最大、最小的距离是人的心距。 世…

    2020年9月29日
  • 明年这个时候,您会希望今天就开始行动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鸡汤,听过了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总会有一个人的只言片语就决定了你的人生,即使你后来才发觉。

    2020年12月11日
  • 您迎风奔跑的时候,最美

        1  做主编时,人手不够,招了三个新编辑。老大的意思是,试用期后表现都好,就都留。正常的话,留两个。

    2020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