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
-
要自己酷炫很简单:心存梦想,为之努力
我问她为什么。 她回答说:“你才20岁,就能写出很好的文,我显然没有你那么酷炫。”
-
如果您想像俺一样,白天上班晚上写字
其实拖着疲惫的身体点灯熬夜不算什么,如何面对周围人的猜测和诋毁才是这条路最大的痛。我第一次文章上新浪首页的时候,同事说我利用公司资源;第一次在**出书的时候,朋友说我一定有干爹投资;第一次签电影版权的时候,小伙伴说我一定被导演包养了……好在,这一切过去很久了,现在也没人再说什么了,只是有些痕迹,会永远的挂在你心里,是成长的痛,是热情的心一点点变高冷的代价。还好,这些路,已经一个人走过来了。
-
时代永远给年轻人机会,但是只给一小部分年轻人机会
在整个节目的录制过程中,他被当作一个犯罪嫌疑人一样对待,主持人咄咄逼人,社科院的专家认为他只是昙花一现,还有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观众说韩寒是“土鸡”——理由是韩寒用***聊天,而不是像她一样用OICQ和ICQ。甚至,为了反衬韩寒的失败,他身旁还坐了一个成功的范本——考上北大的**黄思路。
-
一篇70后写下的文章:80后为什么比俺们那时还艰难
结果,有很多跟帖,令我颇有感触。 我跟他们相差二十年。二十年前,我跟他们一样,来到北京上班。一九九一年,一个月大概有三五百元的收入。两年后上升到了千元。另外,单位可以分房子。大概上了五六年的班后,我分到了两室一厅的房子。那时候的时尚东西,比如BP机什么的,也都有了。我在一九九二年买了第一台黑白的笔记本电脑。那时常与同事一起到西门外下馆子。买书也很多,书还很便宜。二零零零年,我的《二零六六年之西行漫记》(《火星照耀美国》)出版,四百多页,卖十七块钱,现在再版,同样厚,要卖四十块钱。一九九八年我有了手机。
-
普通人是没有资格追忆苦难的
那天看到一句话,觉得颇有意思。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但凡成功者,你会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若干年前都潦倒窘迫得不像话,到后来因为某种因缘际会,他们成功了,成名了,然后他们窘迫潦倒的往昔会被人津津乐道地一提再提。没有人会嘲笑,有的只是更加赞叹,甚至过去越窘迫,越来反衬出他如今的“伟大”。
-
您这么努力,为何还如此焦虑?
一 有个学生,暑假报名来学日语。因为半年后要去日本留学,所以很认真地每天在学校上课和自修。
-
俺就是想再努力看看
回北京第二个年头了。我不是北京人,之所以说回,是因为这是我第二次决定留在北京。第一次是来念大学。上高中那会,我莫名对北京着了迷,一二本共八个志愿都填了北京,学校无所谓,北京的就行。后来我琢磨明白了,我对北京着迷,是因为地铁。我之前没见过地铁,上初中那会来过北京,第一次见。我仍记得是二号线的朝阳门站,我站在黄线外,地铁开来,风就起来了,我就是因为那股地铁带过来的风对北京着迷的。
-
美女都是狠角色,尤其对自己
我在美容院休息室看新项目介绍,忽然走进来一位足以让任何人眼前闪亮的女子,线条优美结实,皮肤轮廓紧致,五官精致清晰,礼貌周到地谢过美容顾问,优雅离去。
-
成功属于不安分的人
我发现传统意义上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不安分。我们的父辈很多成功者,都是原来放弃了铁饭碗。这绝对不是什么懂得放弃的精神,而是因为他们不安分,不满足于眼前安稳的现状。虽然他们其中也有牺牲者,但他们的生命都在拼搏,都很有价值。
-
那个时候,不知道他们有多煎熬
有一天,朴树的妈妈非常为难地问他,你要不要去饭店端个盘子?朴树才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在家里白吃白喝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