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芮成钢

  如果说宋林、郭振玺,都属于成熟期中年跌倒,那么芮成钢,则属于冉冉上升的青年期就骤然陨落。芮成钢走过的路,是当今几乎每一个青年才俊都想走的。只是芮成钢借助央视平台,走得更快,影响面更大。而他出事了,引发的议论自然就多,反思的价值就更大。

  状元出身的芮成钢,青年得志,央视抢眼;平视政要,问遍全球。但2014年7月11日,他突然被检方带走了。一切精彩戛然而止,徒留一只空话筒……春风得意中,是什么毁了他?

  如果说宋林、郭振玺,都属于成熟期中年跌倒,那么芮成钢,则属于冉冉上升的青年期就骤然陨落。芮成钢走过的路,是当今几乎每一个青年才俊都想走的。只是芮成钢借助央视平台,走得更快,影响面更大。而他出事了,引发的议论自然就多,反思的价值就更大。

  当俺一边读芮成钢的闪光经历,一边在想:芮成钢从上高中开始,就一直绽放精彩,且连年不断。他采访过的诸多名人,绝大多数记者也许一生中都采访不到其中一位。但是人生经验告诉俺,如此年轻、如此快速大量的精彩,其背后必然会隐藏着大量的隐患。客观环境因素当然有,但为什么偏偏是他出事了?俺想还是从他自身找原因。一个是心太大了,另一个是心太急了。

  心太大,难免自欺

  “达沃斯论坛期间,俺和俺的好朋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起吃饭,并讨论了全世界如何携手战胜全球金融危机……”,这可是芮城钢自己说的。芮成钢的“朋友”可不止这一位,要么是总统,要么是首相,要么是首富。当他自称要代表亚洲向奥巴马提问时,那口气,中国的一个部长、省长、企业家根本就不配做他的朋友,根本就不值得他来提问。这就是心太大。

  其实,芮成钢的身份只是央视一名记者。

  他充其量就是一名英语流利、有才华的优秀记者。采访这些名人,就是工作平台赋予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误把自己的机会当作了自己的身份。这就像皇帝身边的护卫看门,王爷和大臣给点银子,打声招呼、打探个消息,就自以为自己高过王爷和大臣,甚至以为自己是皇帝。他或许真的认为自己的现在,或自己的未来能成为甚至超越这些首脑、首富,私下里对这些首脑和首富们品头论足。他真要成为他采访过的对象,或与之成为真正对等的朋友,没有凤凰涅盘,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心高气傲、自俺认知模糊的他,却自认为已是那个层面的人。而就冲他这种高调炫自己,他就不会成为那样的人。

  心太急,必然自误

  芮成钢一方面心大,一方面又心急。为什么心急?

  俺常说:人生在世,40岁以前,总是很急;40岁以后就不急了。原因是40岁以前心大,总想干很多事,但自己能力和精力均有限,所以着急;40岁以后,明白干好一件具体的事情就已不易,所以能沉下心来,也就不急了。俺看了上期《中外管理》杂志杨光写的卷首语,感触颇深:“急,是因为弱者思维。”建议大家去读一读。40岁以前的年轻人想干大事又干不成,是心理上的弱者,自然心急。恰好芮成钢的成长经历,和他的语言行为,无不写满了一个字:“急”——急着给生命添彩,急于成名、急于发财、急于升官。急是弱者希望翻身的体现,但急过了头,就要付出代价。

  急于成名

  芮成钢成名太早了。从其成长经历中,从其获得的名头中,从其写的书中、从其博文的措辞中,无不流露出急于成名的心理,而早早就身陷虚名当中。24岁起,他就荣誉连连,有时一年之中获得多项荣誉,而且这些荣誉都很响亮,再加上自己的职业使得自己知道如何传播这些荣誉……笔者作为过来人,可以理解一位年轻人那颗躁动的心,对荣誉的渴望有多么强烈。只不过大多年轻人都没得到,但芮成钢几乎都得到了,而且多得与其年龄不相匹配。

  2012年,35岁的他带着《虚实之间》回中学母校签售的精彩场面,令跟随的记者朋友都看呆了。那些排队等候他签名的莘莘学子们,当时是否内心都有“做人当如芮成钢”的壮怀?中国的家长、师长都寄希望孩子、学生早出名、出大名,总拿那些少数成名的孩子来比自己的孩子,这无形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与期盼,早早就埋下了急火火的不健康心理。“出名要趁早”?大家看看那些20岁前后就出名的文体明星们,后来的人生大多是什么样子?而一代名将霍去病,干脆24岁就死了。

  急于发财

  芮成钢是有经营头脑的人,也是千方百计追求财富的人,这个时代的烙印深深地打在了他身上。25岁就和他人合伙成立了公关公司,33岁又被全球第一公关公司收购,芮成钢全部撤股。这期间芮成钢获得了多少收益,恐怕只有他自己说得清。从公开的资料表明,芮成钢的公司一直是本土公关十强,并成为自己供职机构的供应商,玩起了左手权力、右手财富的游戏。俺想,估计芮成钢很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追求财富,很正常,但急于追求财富,就有可能不择手段,有可能违法,就有可能走偏路、歪路、邪路。

  急于升官

  年轻人上进是好事,但急于上进就是个心理问题。芮成钢有名、有钱了,官路上的冲击也当仁不让。他虽然因为年轻,还没有升到郭振玺的职位,但却成了郭振玺的得力助手;虽然只是处级干部,但实权却很大。在CCTV这样顶级牛的平台上,加上非常出色的能力与业绩,谁面对权力的巅峰都会想入非非。从曝料看,芮成钢不余遗力地攀附权贵——因为这是升官最佳的途径。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每年都会跟基辛格会面三次,日本前首相菅直人给他题过字,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曾帮他调整领结。说这些东西想表达什么?可以想象,在攀附权贵的市场上,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

  芮成钢们如何“不出事”?

  先解决“心大”问题

  一位30岁的年轻人曾给俺这样描述他的职业规划:40岁成为亿万富翁,50岁进**局常委,60岁学冠全球。这代表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做法,而它是俺们从小受到不健康价值观教育污染的结果。

  人活着是干什么的?还是想引用芮成钢高三班主任姜守传老师的一段话:“成钢,您要明白,不管央视给您带来过多少耀眼的光环,您从事的只是一个工作而已。人生在世,每个工作都是谋生的手段罢了。”俺想这位姜老师应年逾半百,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这不由得使俺回想起,高考前填报志愿。大多考生们都想干一番伟大的事业,而俺当时的想法是: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更容易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而已。不论多牛的平台,即使您到了联合国总部工作,也只是一份工作,也是自己谋生的手段。即使您做了亿万级的大老板,也只是自己谋生和全体员工谋生的平台。只是平台不同,谋生的难易、方式不同罢了。能有此平常心态,您也就不火急火燎了。

  再解决“心急”问题

  解决了心大的问题,才有助于解决心态急的问题。通过干好工作,获得财富、权力、荣誉是常态。但是不能急,因为权力、荣誉、财富都是有重量的,获得太快了,自己就承载不起,会把自己压垮。所以,人生在世,要慢慢来,等到自己能承载动时再获取它。

  获取荣誉、权力、财富,应把握四个原则。

  第一,不交叉原则。追求权力、荣誉、财富没有错,但三者一起追,肯定出问题。像芮成钢,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名誉开了公关公司,来换取财富,就是交叉。好事情您都同时得了,您担不起。

  第二,**八折原则。自己总认为付出得够多了,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其实,还是付出得不够。正常情况下,把自己的付出,**八折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比如自认为自己付出了十分的努力,其实才有两分的功夫,应该继续再付出八分的努力,才可能成功。

  第三,对等原则。追求这些东西一定要对等,不对等的不要追。什么叫对等?什么叫自己能承载得动?尽全力能得到即可。什么叫尽全力?就是垫垫脚够着即可,如果垫垫脚还够不着,就不要蹦起来,更不要搬凳子和梯子。市面上流传的成功学,总是告诉您搭梯子、甚至要搭云梯上九天揽月,这种急躁的弱者心态,最容易出问题。因为,蹦起来时容易摔倒;而凳子或梯子一旦出了问题,自己跌下来就更惨。比如芮成钢。

  第四,慢慢来原则。即使追求出名、挣钱、当官三者其中一项,也不可操之过急,慢慢来。人生长着呢,追到手那么早干什么?如果自己是大海,就不要嫌弃涓涓溪流,一点一滴地积累,这些东西总有归您的时候。不要高傲地炫才,不要担心全世界不知道自己。所以,要想追求持久的成功,就要把自己铸造成大海的胸怀,低调默默地一点一点积累。火急火燎,纵是天才遇到天时,终成不了大器。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芮成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485.html

(0)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下午4:30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4:33

相关推荐

  • 姑娘,为什么20几岁,您应该先立业再嫁人?

      自古以来都在讲,男人必先立业后成家。而女人,似乎生来的使命只有嫁鸡随鸡相夫教子,彻彻底底充当男人的陪衬。尽管时代变了,但多数人骨子里依然觉得女人嫁得好就可以了。那何为嫁得好?波谲云诡的世事,只把人生依附于你所谓的爱情,牢靠吗?这样的一生,你甘心吗?

    2024年11月18日
  • 真正的运气,是您有足够的实力

      前几日,接到表妹电话,听了她一通抱怨。  原来,是上个月她的工资竟然比那个晚进公司的同事还低了不少。她一边哭,一边不停抱怨,还不是因为那个人运气好,好的客户都被揽走了。

    2024年4月10日
  • 成长,总是风雨相伴

      一直很喜欢冰心的这首小诗,每每想起,总带给我一种感动,一种力量,一种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勇气。真的,成功不是那么简单,在明艳的现实后面,有多少人能懂得别人在成功之前所经历的苦涩与艰难。每朵成功的花都需要奋斗的泪泉做养分,需要牺牲的血雨来浇灌。成功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总是风雨相伴。

    2025年2月12日
  • 您唯一有把握的,是成长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2024年6月14日
  • 年轻人,别矫情了,谁的成长不是磕磕绊绊

      如果说那些书对我影响深远,美国作家M·斯科特·派克所写的《少有人走的路》便是其中一本。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了痛苦对于人生的意义,使我在面对痛苦时多了一分坦然,多了一分勇气。

    2024年11月8日
  • “俺985毕业,月薪2500”:低配,正在让人越来越平庸

      前几天,朋友林菲在微信上找我聊天。  她发了一张工资条的照片过来,特别激动地说:

    2024年4月8日
  • 希望您不要依靠任何人,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祈祷、美食和恋爱》,虽然是被片名中的美食吸引进去的,但印象最深的是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你环游世界得到心灵的平衡,但你以为你找的心灵平衡是为了什么?平衡不是让每一个人都爱你,而是先自爱。

    2024年9月28日
  • 俺知道俺终将成为更好的人

      然后她慷慨又羞涩地发来了自己15年的计划,“姐姐你说,我连这么简单的计划都完不成,是不是没救了?你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计划都是怎么完成的呀?”

    2024年9月1日
  • 30岁的危机,藏在您20多岁的选择里

      上周回母校参加聚会,同桌是一群刚毕业的师弟师妹,有人无意间说起一个话题,你想过10年后的自己吗?

    2024年4月19日
  • 俺们都是赶路人

      我直到高中,才真真切切地来到市里。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我爸扛着棉被,我提着行李,坐上了去往城里的公共汽车。那时候的公共汽车一天只跑两趟,位子不多,拥挤不堪。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市区,刚下汽车,我没有多少兴奋,甚至有些沮丧,我看着热闹的车流和穿着光鲜的人群,再看看我和我爸那灰头土脸的样子,我像受了刺激一般。

    202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