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逃离帝都回四川:在成都当一个快乐的土着

  摘要:  四川六线小县城无背景吊丝夫妻,男重点商科小本,女重点理科小硕,女方读研期间男方年薪二十万,即将解决北京户口;女方找工作极限年薪十万无户口,双方父母支援极限五十万。因认识到在北京竞争无望,两人11年夏返回成都工作,男方搞金融女方搞工程,目前家庭年收入约五十万,有小两居一套,便宜代步车一辆。

  

  摘要:

  四川六线小县城无背景吊丝夫妻,男重点商科小本,女重点理科小硕,女方读研期间男方年薪二十万,即将解决北京户口;女方找工作极限年薪十万无户口,双方父母支援极限五十万。因认识到在北京竞争无望,两人11年夏返回成都工作,男方搞金融女方搞工程,目前家庭年收入约五十万,有小两居一套,便宜代步车一辆。

  前言:

  离开北京两年半了,在成都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发一个总结报告,算是自俺审视。曾在水木潜水多年,版上曾经发过的逃离报告很多,楼主可能连说“逃离”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在北京无房无户口,只能算作一种正常的人口迁徙吧。本文仅代表个人经历,难免有片面之处,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背景:

  楼主海淀学院路某重点大学理科小硕,成都周边六线小县城出身,父母为当地破学校老师;男友(现已为老公)为同乡,朝阳区某重点大学商科小本,父母为老家一濒临破产国企退休工人。父母在老家生活水平可维持小康,无大负担,但也无法进行大的经济支援,更不用提什么人脉提携了,所以楼主与男友在北京算是家庭背景比较吊丝的那一类了。

  引子:

  9年夏季楼主本科毕业保研,男友直接就业,进入一家保险公司(嗯,就是水木上很不耻的一种行业)工作,许诺年薪十余万,未解决户口。当时北京的房价已然是两三百万的节奏,对于吾等六线小县城长大的土鳖而言不啻为天文数字,但因身处校园,尚未体验生活艰辛,也不把房子户口当一回事。

  1年初因导师项目安排被赶至石景山区住了一年,住小黑屋睡大通铺,且因导师三天两头传唤回海淀区学校,每日通勤时间长达四五小时,挤完地铁换公交,尘满面、鬓如霜,偶尔北京下个小雨造成交通瘫痪更是相顾无言泪千行。说个夸张的,俺就是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完成了导师交代的近1万字的翻译稿件。

  由于饱受通勤与群租屋之苦,开始思考未来的生活模式,以后房子要宽敞明亮,要离工作地点近成为俺心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头等大事。与此同时,男友勤勉工作,薪水略有上升,约15万,离俺的愿望实现大概还有一百万光年……

  预警:

  楼主在川时身体健康,5年抵京后因不适应气候,年年秋季必咳嗽一两月,虽然病不致命,但也痛苦难熬。1年秋季楼主的咳嗽来的气势汹汹,校医院治标不治本,千里奔袭到大医院又连号都排不上,北京医疗资源虽然丰富,但身为纯吊丝实在无福消受。

  终于日积月累,于寒冬时节咳出血来,大骇,大早上被男友拖着去了中日友好医院,依然排不上号,只好继续去校医院死马当活马医——要不怎么说是纯吊丝呢,有钱的话直接上和睦家了——捱了一个多月终于痊愈。从此对北京的气候环境与医疗系统产生了极大恐惧,逐渐萌发退缩之意。

  导火索:

  211年初,楼主男友工作呈上升状,年薪二十余万,HR已保证可以走公司内部流程解决北京户口,且再干一两年薪酬有上升至三十万的期望。于此同时北京房价继续高歌猛进,稍微好一点的两居已经三四百万上下,离俺的愿望继续保持一百万光年距离。

  当时两家父母也慷慨表示掏空家底一共可以凑出五十万来,距离在北京安家置业似乎距离缩短到5万光年。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楼主开始找工作,果然当年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此刻都要化作苦逼行业的汗与泪了,京城人才济济,学艺不精的俺实在没啥竞争力,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也不过年薪十万,且短期内没有加薪的可能,不解决户口,还需要日日加班到天明。恰逢成都一专业对口单位来学校招聘,福利待遇还不错,于是心生向往。

  实施:

  弱弱的同男友商量,掏空父母养老钱再加两个人拼命攒钱四五年去五环外搞一套小两居——前提是这四五年北京房价不要继续疯长——听上去似乎不太划算,学区房什么的根本想都不要想,父母也没有太好的退休待遇,离得还这么远,万一有病有难想帮衬一下都难。看俺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吊丝模样,俺的宇宙无敌最佳男友毅然放弃了正在上升期的工作职位以及即将到手的北京户口,告别北京的六年青春回忆,行李交给申通,身体交给铁通,两边父母弹冠相庆,楼主与男友喜大普奔携手回川!

  回川:

  虽然说是楼主本人主动发起回川,但其实心里还是挺没底的。害怕男友回成都以后难以施展,从此与楼主二人夫妻贫贱百事哀。所幸宇宙无敌最佳男友继续外挂全开,迅速找到一份国企金融职位,年薪降到十五万。楼主正式进入一家工程类单位,第一个半年收入五万。虽然由于楼主所处行业整体太苦逼,依然逃不了一周工作六天一天工作十二小时的悲惨命运,所幸单位免费租大屋包三餐,每日步行十分钟上下班,基本生活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安家:

  212年年初宇宙无敌最佳父母们继续发挥无私奉献精神,凑了四十万给俺和男友做首付,俺和男友自己再添了十万,在成都一个还不错的地段入手一套九十平米新房两居,均价九千五,步行十五分钟范围内有俺的工作单位、地铁站、三甲医院、幼儿园、农贸市场、区重点小学、区重点中学以及步行商业街和大型商场若干,离男友工作单位地铁两站。同年购便宜代步车一辆,终于过上了纯吊丝梦寐以求的有车有房的美好生活。年底结算,吊丝楼主通过辛勤工作挣到约十五万,宇宙最佳无敌男友继续发挥主角光环,年收入破二十五万,并最终被俺这个猪一样的队友套牢,成为宇宙最佳无敌老公。

  奋斗:

  213年宇宙无敌最佳老公继续发光发热,通过跳槽至另一家国企将收入顶上了三十万,楼主虽然胸无大志,的亏在北京的几年生活磨练了楼主不屈不挠的加班精神,加上北京重点高校学历加持,终于得领导赏识升了个小职,预计今年年薪可以突破二十万。此外还有一些投资收益和外快收入,暂时按下不表。虽然俺与老公这点收入放在北京根本不够看,但对于俺们两个出身六线小县城、家无权势的两个纯吊丝而言,能到这个水平,真的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现状:

  现在最开心的事是以前半年一年才能见一回的父母每个月都能见到了,眼看两边父母逐渐老去,顿时觉得回归四川是个正确的决定。去年父亲大病一场,能够看护照顾,也算是弥补了这么多年不在父母身边的愧疚。目前两边父母相处融洽,俺与老公都是独子,过年两家一起过,也没有什么大矛盾。即便工作依然苦逼,但俺与老公还是尽量抽出时间一年出国旅游一次,国内旅游两三次。成都周边旅游景点很多,周末出去泡个温泉、爬个雪山、搞个烤全羊啥的也蛮有意思。虽然成都空气质量和北京比也就是个五十步笑百步的事情,但奇怪的是俺回成都的三个冬天咳嗽没有发作一次。这算是俺离开北京收获的最大惊喜吧。

  总结:

  楼主与老公两人都是普通人家出身,在工作方面完全靠自己,父母无法提供任何帮助,经济上的帮助也很有限。水木上热议的学区房、体制内、双码农什么的几乎和俺们毫无干系,如果早出生四五年俺们或许会选择扎根北京(俺有好几个同学的哥哥姐姐就是四五年前在北京扎根,现在过的也都挺好,但轮到俺那些同学毕业的时候他们还是选择了回家乡省会城市),但是现在的北京有权势的人太多、有才干的人太多,竞争的激烈让俺们退缩了。竞争不过,自然就逃了。

  选择回成都工作还是有点田忌赛马的赌徒心态在里面,以俺个人为例,俺所在的行业无论在北京还是成都都很苦逼,不同的是在成都是十分苦逼,在北京则是万分苦逼。俺在北京的大学同学们大概每周要工作八九十甚至上百小时,通宵是常态,而俺是六七十小时,但这样就足以从成都本地员工普遍周工作四五十小时的状态中跑到前面了,而且在收入方面俺和北京的同学相比也没有太大差距。(各位看官不要发笑,这个世界上除了码农、金融、体制内等牛逼行业,确实还存在着许多苦逼穷逼的行业)诚然,俺可能这辈子都没办法走在行业的前沿了,会逐渐变成一个偏居一隅的西南土鳖,但这是俺自己的选择,俺也愿意承受这样的结果。

  俺还有很多朋友留在北京——说个题外话,俺当年高中同学在京十来个,目前女生都找到北京有房男嫁了,男生基本上都回成都了——俺真心的祝福他们,俺也敬佩他们的坚持和坚韧,北京是一座大熔炉,把像楼主这样能力差没背景的人层层筛走,最后留下的人才是淬炼出的真金。

  离开北京,有点像离开了一个美好的梦,国际、高端、前沿,这些词语和俺都不再有关系,做为一个思想境界还停留在马洛斯需求理论最底层的女吊丝,也从来不奢望这些。人总不能把所有好处都占了,受不了那么多的苦,也就享不了那么大的福。唯一遗憾的是俺与老公当年从小县城辛苦考学到北京,但以后俺的小孩还是没办法享受到北京的高考优惠政策。

  希望俺以后的孩子不用再重受父母的迁徙之苦,就在成都扎根,当一个快乐的土着吧。

  附录:关于成都的一点点感想

  工作机会:

  水木上常见的论调是一线城市工作机会相对公平,二线城市各种人情坑。不过就俺个人感觉,成都各种普通行业目前还是需要很多有真才实干的人才的,并且对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普遍比较重视。想进入社会顶层的童鞋就不要想一二线的差别了,因为没有人脉背景肯定都没戏。如果能保持在一线城市的工作干劲,想出头也没那么难。

  目前成都主导发展的行业有IT、汽车、新材料、化工、电子信息、物流、金融与现代服务业等,基本上发展势头还不错,提供的就业需求也很多。收入水平的确不能与北京比,砍2%-5%都算正常。

  休闲旅游:

  成都虽然是个西南地区的二线城市,但吊丝享受的起各种娱乐商业设施还是很发达的——可能和成都本地有休闲传统有关——演唱会、音乐会事业很繁荣,但话剧、博物馆、体育赛事这些就一般。成都周边旅游景点很多,川西自然风光非常美,周末可选择的去处很多。同时成都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这一两年新开通的国际直航航班很多,去欧洲与东南亚比北京更方便。

  城市建设:

  成都旧城和新城完全两种风格,旧城脏乱但很人性,新城和北京国贸地区一个套路。成都与北京正好相反,城北衰败城南繁荣,中心城区房价从五千到一万五都有(个别豪宅不清楚),一万的均价可以在城南中等偏上的地段买不错的楼盘,且房价稳定,俺自己的房子买了两年了涨幅都没超过1%.不过成都整体容积率3以上,略显拥挤,暂时无解。

  交通概况:

  成都地铁目前开通两条,还有几条在建,大概两三年能形成基本的网络。地面公交马马虎虎,高峰期也很挤。吐槽一下,成都的地面交通真是一塌糊涂,各种堵。不过由于房价不高城区不大,大部分人可以负担工作地点附近的房价,通勤单程一小时在成都人眼中算很惊人的距离了。

  生活氛围:

  成都虽然一直自称休闲之都,但这几年随着城市发展,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了。传统的泡茶馆打麻将的氛围依然在,但显然不属于这十年来两百多万的城市新移民。特别是像IT、建筑设计类的,不比北京轻松多少。但成都本地人消费观大多比较开放,也可能是购房存钱压力没那么大,挣多少花多少的人很常见,所以成都餐饮、娱乐和各种服务行业都很发达。

  最后的啰嗦:

  唠唠叨叨写了这么多,都快抓不住重点了。俺发这个帖子,不是为了嘚瑟,只想说明作为一个各方面都算不得优秀的屌丝,正确的审视自己适合的位置是很有必要的。离开北京去到二线城市也并不可怕,只要拿出在北京一样的奋斗干劲,照样可以有过的不错的可能。俺也尽量避免评价北京或者成都的好坏,因为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对个人的适合与不适合。每个人都要该慎重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要有勇气去承担失误与过错。城市永远年轻,而俺们,终会老去。

  楼主对一些问题的回应:

  关于“吊丝”这个词的滥用:

  俺上大学之前连四川都没出过,一直生活在小县城中,第一次坐火车到北京的时候真的被这个大城市震撼了,也逐渐感到一个内地小县城出来的孩子想要在这样一个精英荟萃的大城市立足是多么不容易。

  举个例子,大二的时候俺在一个小超市买酸奶,为了不同品牌之间几毛钱的差价犹豫不决,结果由于在货架前走来走去的行为+土鳖的着装+拉链坏了拉不上的提包,被超市售货员大妈当成想要偷东西的小贼抓着训斥了很久。当时俺很委屈,很想大闹一场,但最后还是默默的离开了那家超市。所以前不久看电影《致青春》的时候看到类似的情节,真的感慨万千。试问但凡一个家境优越一点的女生,怎么可能被误认为想偷酸奶的小贼呢。

  读研期间住在石景山区一个偏僻的地方,导师弄了个仓库楼给俺们住,同住一层的有物管保安,有保洁大妈,还有超市卸货员,俺天天晚上和他们凑一块看一个信号时有时无的破电视。俺跟他们说俺是研究生,他们压根不信,因为俺浑身都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城乡结合部气息。

  这样的生活俺过了将近两年,“吊丝”这个词早已深深烙在俺的自俺认知当中,不可能因为毕业之后两三年经济状况的好转就突然消失,这个情况对于俺老公也同样适用,在国内舆论普遍对保险行业没有好感的时候,他在北京工作的两年受的罪绝对不比俺少。所以俺很习惯的在文中用了这个词来形容工作初始的俺们,如果大家认为这样是对“吊丝”这个词的冒犯,俺很抱歉。

  关于家庭背景和啃老问题:

  诚然,俺与老公的双方家境都不算很差,俺也在主贴里写明了是当地小康水平。而父母“居然”可以凑出五十万的巨款给俺们两个买房,啃老还敢自称吊丝。这也是被拍的最多的一点。这一点俺确实片面了,因为俺从小认识的人基本上和俺父母的教师朋友圈子是重合的,工作到五十岁的双职工家庭有二三十万养老钱很普遍,所以俺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正常的。至于关系人脉什么的,在老家小县城可能还有一点,到成都可真是鞭长莫及了。

  从俺考上北京的大学开始,俺妈就念叨着给俺存钱买房子,当时俺父母一年收入总共不超过五万,但是每年能攒三万,大家可以想象他们这过的是什么日子。俺老公家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所以除了大一花了父母总共一万块钱,从大二开始到研究生毕业俺没有跟家里要过一分钱,俺们去五道口发过传单,摆过地摊,被城管撵过,被居委会大妈轰过,也曾经在做入户调查的时候被人当做骗子放狗咬过,错过夜班公交为了省两块钱地铁票半夜走了四五公里的情况也发生过。俺不是养在深闺的千金,俺也大概知晓社会底层是什么生活状态。俺更加明白,如果俺和老公不善加利用俺们仅有的一点学历优势,俺们是难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的。

  可以说这五十万是俺们两边父母辛苦工作节衣缩食二三十年+俺和老公大学期间绞尽脑汁挣钱攒下来的(光是俺和俺老公读书这么些年自己负担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也得有小十万吧),是两边父母退休之后生活的全部依靠,俺和俺老公都不忍心动这笔钱,但两边父母毕竟还是小县城思维,总觉得没有买房就不能成家,中途因为这个还发生了一些鸡飞狗跳的狗血事件,家版常见,就不多说了,最后俺和老公综合权衡才拿了四十万。

  所以虽然俺们拿了这笔钱,其实也是背了一笔良心债,两边爸爸妈妈以后的养老生病也完全靠俺们了。现在俺们每年都尽量多还一些给父母,算是主动归还这笔无息贷款,不还完是没办法心安的。俺们的小车已经送给爸爸开了,还拿出大部分积蓄给另一位爸爸买了辆差不多的,满足了两位爸爸多年来买车的心愿,希望能够以此来感谢他们的经济支援。

  如果大家还是觉得俺和老公这样的家庭背景很好的话,好吧,俺承认俺对这个社会的多元化认识还很片面,还需要多多的修行…

  关于工作收入:

  很多童鞋觉得成都没有那么高的收入,俺这个帖子是误导。这一点俺确实考虑不周,也向大家道歉,有一些特殊情况俺没有在主贴里说清楚,这里一并解释了。

  俺在的工程类单位工作状态非常苦逼。在北京找工作的时候,工作岗位基本上只招男生,女生很少有机会。所以俺在北京很难找到一个专业又对口待遇又好的工作,成都那家公司表示可以招女生,对于当时的俺而言简直就是希望的曙光,所以俺非常想抓住这个机会。刚入职的大半年,也曾是一周加三天通宵班的节奏,当时觉得自己都快暴毙了。就这样第一个半年才挣了五万,实在是没有丝毫值得夸耀之处。

  第二年运气好,赶上一个油水足的大项目,领导也很厚道,照顾俺一个女生还混在一堆男生当中天天加班到半夜,奖金给俺分的多点,公积金、过节费、出差补贴什么的乱七八糟一起算上才有十五万。

  第三年更是狗屎运,恰巧俺们部门的一批牛人读博的读博,创业的创业,升迁的升迁,剩下一堆入职不足两年的新人,部门领导矮子里面拔将军提了俺一把,虽然薪水提升了一些,但个人能力局限,目前正处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阶段。能不能保持下去还真的很难说。

  至于俺老公,由于他长期开金手指刷副本,总是各种撞大运,确实不具有普适参考意义,俺今天跟他说水木上的版友都不相信您一个小本能够挣到三十万诶,他很淡定的说:那就让他的奇葩奋斗史淹没在滚滚的历史浪潮之中吧…吧…吧…

  俺当年和老公屁滚尿流回成都的时候,两人年收入之和只有二十万,绝对没有想到收入可以在两年后涨到这样的水平,不然也不会只敢买一个小两居。中途也确实是各自遇上一次特别好的机遇,如果没有这两次机遇,俺俩现在正常的收入水平可能也就不超过三十万吧。俺有一些和俺情况相似的朋友(国内重点大学毕业,县城普通小康家庭出身)现在也在成都工作一两年到三四年不等,单身的七八万到十来万,结婚的二三十万,大概就是这个水平。目前俺和老公的收入水平也差不多到了瓶颈期,之后再怎样就看个人造化了。

  关于未来的考虑:

  现在父母年纪大了,俺们很想把双方父母都接到成都来就近照顾,但意味着还要在成都再买两套房。父母已经再也没有余钱了,小县城的房子住了二三十年早就卖不起价了,俺和俺老公工作年限也不长,积攒的不多,况且俺两的收入本身不确定性很大,未来还面临着俺生小孩期间会收入骤减的严峻形势,所以虽然现在账面收入还行,其实压力也不小。

  说太多,又跑题了。

  俺记得有一年情人节,俺和老公两个人去他学校旁边的一个地铁口守着卖玫瑰花,那天真冷,到最后俺冻的脚都没有知觉了。但俺们卖出了两百多只玫瑰,挣了一千多块,够俺在学校生活两个月了,当时觉得好幸运。最后剩下三只被压的蔫了吧唧的卖不掉了,老公送给了俺,俺一直舍不得扔,夹在书里做成了干花,现在还在家里放着。俺要留着它一直提醒俺,俺是一个很幸运的普通人,到哪儿都有好运气。但是如果不坚持努力,俺就会失掉这种幸运。

  每个故事都有耀眼的正面,也有苦涩的背面。俺发帖本意也不是为了显摆,但现在看来顶上十大的主贴可能还是得瑟过头了,再次感谢各位手下留情。双蛋降至,俺也祝福大家都能竭尽全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这不是光靠选择哪个城市来决定的。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屌丝逃离帝都回四川:在成都当一个快乐的土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211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上午1:06
下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上午1:07

相关推荐

  • 两个农民工

      两个农民工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10月2日
  • 俺愿意

        黄国伦毕业于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在做了一年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后,有一天自问:“这就是以后我要过的人生?你到底爱什么?你敢去做吗?”不久,他毅然辞去工作,决定全心投入到自小喜欢的音乐中去。当他把决定告诉父母时,父亲愣了一下:“确定吗?”他说:“确定。”爸爸说既然你确定了,那就支持你。随后父母给了他一个圆梦的时限,因为你不能一辈子都做白日梦,这个时限是4年。

    2020年4月8日
  • 善良,是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去无回。

    2020年4月10日
  • 从迷路走出辉煌

          武汉小伙子文川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过起了两点一线的工薪生活,他一有空就拿着地图、骑个单车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到处穿梭,算是在枯燥的生活中给自己找乐子。    有一天,文川迷…

    2020年10月1日
  • 成功缘于一杯酒的励志故事

    成功缘于一杯酒的励志故事   在普佐15岁的时候,任西西里岛地方长官助手的父亲患病去世了。埋葬了父亲,母亲就带着他和两个妹妹投奔住在罗马的舅舅。他家没什么积蓄,舅舅家也不富裕,安顿…

    2022年8月14日
  • 洗碗工如何变总裁

        会成功的人,不论在什么位置上都会成功。  最重要是能吃苦,态度敬业,这是成功的最佳秘诀。

    2020年9月26日
  • 吃亏是福

          那年,35岁的美国人休斯顿在斯图尔市的闹市区租了房子,准备发掘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从事水果批发生意。    在此之前,休斯顿在一家小公司干了7…

    2020年10月6日
  • 不可告人的梦励志故事

    不可告人的梦励志故事   初三女生乐丹是个开朗活泼的女孩,整天无忧无虑地学习、生活。一天,乐丹的同桌刘雁看到乐丹桌上放着一本精品笔记本,本子上有一个生动的米老鼠卡通图案,封面上还写…

    2022年8月11日
  • 励志小故事:抉择与坚持

          抉择固然是重要的,可是抉择后的坚持更是重要的。无论您做什么样的选择,您一定要坚持下去,您总有成就的。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俺们…

    2020年10月8日
  • 励志小故事:心态创造财富

       励志故事:一个收破烂的人,能够想到改造拾来的东西,这已经不简单了。能够送到科研机去化验,就更是具有了专业眼光。至于600元的化验费,得拾多少个易拉罐才赚得回来哟,一般的拾荒匠是绝对舍不得的,这就是投资者和打工者的区别。这种人,不管他眼下的处境怎样,兴旺发达那只是迟早的事。

    2020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