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努力始终是实力的保证

励志文章:努力始终是实力的保证

——写在今年9级申请双学位录取结果颁布之后

今年的春天来得晚,三月初还是冷风嗖嗖,欲醒的柳条似乎还在做最后的冬眠。

每年的三月开头三天,对所有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申请双学位(学生们简称2+2)的大二学生来说是个特殊时期,期待录取结果的明朗成为了他们每天除了正常学习之外深夜乃至凌晨必修的“主课”,等待中少不了焦虑,忐忑,心情自然多有起伏;然而,今年似乎有点一反常态,着实给这些焦急等待的学生和家长们开了个“玩笑”,大家从开始等待的焦虑和心神不宁,到一天一天无功而返而倍感失落,到后来大家因为无奈而不得不转而淡定;整整十天,当备受“煎熬”的学生和家长们等来录取结果得那一刻,他们却似乎失去了原先本应有的那种兴奋,显得异常疲惫;好在这一刻马上就过去了,3月1日上午校内上很多收到录取通知的学生更新了状态:“GoBlue”,不难明白,这句源于美国密西根大学为盛名的橄榄球校队队员加油呐喊的经典语,后来成了UM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注:blue蓝色是UM标志主色),相信每位被录着在收到通知的那一刻会和UM那种催人奋进的精神产生共鸣:”Congratulations! You have been admitted to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elcome and Go Blue.

记得去年3月初,俺曾写过一篇《自信源于努力和实力》的博文,当时正是8级学生申请双学位录取结果尘埃落定的那一天,现在再来看看依然心情跌宕,难以平静。记得那时俺的孩子还是大一,是在熬过刚入学密院后艰难的第一学期后,第一个放松心情的寒假后,2月底初次紧张的托福考试后,那天,她在分享很多学长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为自己熟知的学哥和学姐被挡在了双学位门槛之外感到遗憾并难过,为此,她带着一份颇不平静的心情写下了《海阔天空—-写给俺的学哥学姐们》以此和那些落榜的学哥学姐们共勉并激励自己!(励志  www.lizhijuzi.cn)一年过去了,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俺的孩子和很多成功入选的孩子一样,顺利地获得了“进军UM”的入场券,他(她)们深知肩负着JI的光荣传统和神圣的使命,今后的学习之路更加艰辛,需要付诸更大的努力,因为努力始终是实力的保证!

当然,发榜之时永远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尽管今年9级学生比较少,申请双学位的学生人数较上两届人数相应减少,或许申请的学生和家长带有较高的期望值,然而,美国密西根大学自有其严格的筛选原则,所以,还是有一些学生被“无情”地淘汰了,惋惜之余,俺在和学院老师和某些同学沟通后总结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俺听说今年申请双学位的学生总共1人左右,最终录取的也不到8人,首先俺们来看看被拒的原因总总:

a.听说这次申请的学生中有几个学生在固体力学这门科目挂了,而深究其原因却是在其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同时,还有连续翘课的记录,这些同学或许咋也没有想到翘课这个坏习惯在关键时候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b.核心科目中单科有C以下的,也属于不合格者,这也是UM在录取时的王道,哪怕已经被录取的学生,如果在后来的大二科目中出现C以下的,依然会被再次拒绝。

c.托福成绩是美国大学衡量国际学生是否合格入学其本科的硬性指标,虽然不能完全衡量该学生的英文真实水平,但毕竟是一项多年来一直盛行和官方认可的,所以托福成绩很不理想的,也是被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其实在俺们看来,口语一项是中国学生的软肋,比较难过关,这点UM也是非常理解的,所以,如果总分还不错(至少不勉强),其口语差一两分应该都可以过关,哪怕口语低于2分的,总分能在1分以上的,加上在JI学习期间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前提下依然是可以接受的,老美不是不通情达理的,只是,如果学生有两门小分不合格的,就比较悬了。

d.GPA不够,或者GPA比较勉强同时在托福上也有欠缺的,其志愿填得不够合理也都是被拒的一个原因,因为在填同一个志愿的申请学生对比下,这些学生就一定被比下来了。

其次,俺认为录取和被拒虽然是绝对的,其实也是相对的。绝对的是这个结果,但这并不代表学生的能力之强弱,所以说是一定是相对的,因而千万别以录取和被拒来论英雄。

申请双学位在俺看来是密西根学院的学生相比其他学院学生来说多了一次选择机会而已,每个学生可以视自身家庭条件和学习计划来选择是否申请,对于申请成功的学生来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兴奋之后即会回到更加严峻的现实中,他们要做的是再接再厉,并为将来在UM展现不俗的实力付诸更大的努力!而对申请被拒的学生来说,这个申请过程也是一次难得的经验,并且可以从中总结自己落选的原因,调整好心态,规划好人生和学习计划,目的为的是继续努力,以其真正的硬实力在不久的将来再创辉煌。

为此,俺想再举两个小小的令俺感动的例子和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下,让俺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无论他(她)的选择如何,结果如何,他们都是最棒的,因为他们一定都会持续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9级有两位俺知道的学习成绩超棒的“学霸”本来也是奔双学位机会来的,但现在主动放弃申请双学位,为的都是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大学的黄金四年里把一部分学习时间花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王雨舟同学,入学后虽社会活动频繁,为学院学生会工作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但他的学习成绩一贯优异,获得上海市奖学金,同时他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在《南极,使命之旅》上海高校推广和选拔活动中荣膺冠军,现在正在南极参加科学考察活动,他选择了一条或许比申请双学位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旅程。

宋歌同学,身为北京籍女生,入学后一直对申请双学位抱有期待,综合能力很强并且成绩骄人,获得国家奖学金,这是所有学生所羡慕的,然而,在设想并下决心一定要把密西根学院的学生科学协会搞好之时,她毅然选择放弃申请双学位,现在在她领导下的学生科协搞得如火如荼,这份成就感或许是申请双学位所无法替代的。

还有一位8级申请被拒女生,俺听说也是因为托福成绩被卡,在后来的一年里,化挫折为动力的她在学习上异常放光彩,不但当上了在学生们眼里含金量很高的助教,而且在不久前的GRE考试中获得了145(或许有稍许出入)分的高分,这在俺看来(原来因为托福成绩不理想被拒)的确是不可想象的。俺们也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证实自己的真正实力,再创辉煌!

有志者,事竟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祝愿所有努力的孩子心想事成!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励志文章:努力始终是实力的保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53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6日 下午7:22
下一篇 2020年9月26日 下午7:22

相关推荐

  • 励志文章:机会其实都是自己给的

          机会这东西,是个跳来跳去的小子,依缘分而来,在人们面前晃一晃。谁留得住他,他就帮谁。有些人特别善于抓住机会,别人眼中的一场玩乐,都可能变成他生活和事业的大转折。他们的人…

    2020年9月28日
  • 人这一生,总要为梦想努力一次

        1  前几天,朋友小柯突然打电话来向我借钱,说她和同学合计着创业,想要开一家饭店。

    2020年3月29日
  • 社会没有残酷,他只是不偏袒您

        这个世界不公平。  是啊,可不公平了。江浙沪包邮,不公平。五十六个民族五十五个加分,不公平。哪怕学生时代你还能享受谁努力谁考得好的公平,而只要一踏入社会开始工作,以前的一切便粉身碎骨了。

    2020年12月13日
  • 经典励志文章:永远都不太晚

     有一个人,一生中经历了1009次失败。但他却说:“一次成功就够了。”

    2020年9月27日
  • 俞敏洪:幸福和痛苦的领悟

          幸福和痛苦的领悟。俞校长这篇文写得真是相当的好,痛苦、幸福,全靠您的领悟如何。俺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因为俺们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

    2020年10月12日
  • 苦难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课

          人生的痛苦永远多于快乐。一个人的降生意味着痛苦的开始,而一个人生命的结束,则是痛苦的终结。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与痛苦抗争的过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从与痛苦的抗争中寻找少…

    2020年10月18日
  • 励志文章:从寂寞走向成功

           经常听到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抱怨没有机遇,这样下去不知何时才能成功。人们对成功的理解尚且见仁见智不说,就是那过程,冰心她老人家也说了,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沾满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020年9月26日
  • 用一年的时间,成为一个牛人

        1  一年能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这个问题,许多人问过我,我也问过很多人。我觉得,答案是可以的。而且,一年,可以很舒服地彻彻底底地改变一个人。

    2020年9月27日
  • 改变命运那两小时,您在做什么?

        01  我的高三以及高四生活,皆是我一个人度过的。父母忙着生意,所以少了很多类似的陪伴。

    2020年9月27日
  • 一生只亮一盏灯,一生只做一件事

        2010年1月,有一位记者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有一只灯泡,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消防站度过了它的109岁生日。也就是说,这只灯泡的使用寿命已达到了109年!在109年前,谁有这么神奇的技术,使一只灯泡的光亮穿越了一个多世纪?

    2020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