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命运那两小时,您在做什么?

    01  我的高三以及高四生活,皆是我一个人度过的。父母忙着生意,所以少了很多类似的陪伴。

  

  

  1

  俺的高三以及高四生活,皆是俺一个人度过的。父母忙着生意,所以少了很多类似的陪伴。

  每天早上,父母比俺走得早,俺会吃前一天的剩饭,简简单单;晚自习前,在座位上吃一碗泡面,晚自习结束后则一路背着单词,一路骑着单车,不知不觉地回到家;打开房门,悄悄放下书包,拿出资料,自觉地坐在那里复习。

  记忆中,只有临近高考的日子,父母才想到给俺买一箱牛奶,其余时光皆是俺一人度过。

  同样,老师更是对俺“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更多的是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帮助俺。毕竟俺的分数已经高到了一定程度,而他们的讲课或者辅导都是面向中游学生的,这些对俺所起的作用并不算大。

  那段时光,无人看管监督,更多靠的是俺的自觉和自制。

  老实讲,俺自己一个人的奋斗,也因为少了一些赘余的帮助,多了许多效率。

  每天俺可以在课间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中午俺运动半小时放空头脑,再用半个小时自习,半个小时睡觉。晚自习和回家的时间,俺基本都是从周一到周五都有自己的安排和计划,今天针对什么,明天攻克什么。

  俺有自己的目标和动力,俺知道自己和所有没有背景家境一般的孩子一样,必须通过高考这条路才能从黑暗中渐渐走向光明。

  俺从来也没有觉得自己因此缺失了关爱,或者其他一些什么。

  在俺高考的时候,也正是父母新的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俺和他们一样,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责任和使命自己独立完成。而人生的许多岁月,别人能给予的帮助其实很少,自己应该承担的,必须自己一个人来扛。

  2

  都说上了大学,才开始真正靠自己,老师不会教您太多,您也不可能只看教材学习更多。这些道理,很多人只是听说,却并未真正懂得,毕竟大学的四年时光,太容易蒙混过去了。

  男生的泡面和魔兽争霸,女生的薯片、漫画和电影,种种诱惑,种种没有阻拦的堕落,都会成为路途中的沟沟坎坎,一个接着一个的陷阱和深渊。

  没有目标的人跌进深渊,知道方向的人愈走愈远。

  俺有一个师兄,人送外号“宇哥”,宇宙之哥的意思,因为他太过强大了。

  这种强大,并不是说他 GPA 有多高,GRE 或者托福成绩有多牛,而是他的博学多才。这种多才,也不仅仅是谈谈天文地理、讲讲人生百态这么彪悍,而是他可以解决俺们电脑上的一切问题。而在大学,谁懂得电脑,谁就会站在紫禁之巅。

  男生通过它打游戏泡妹子,女生通过它看电影聊帅哥,所以掌握了电脑软件与硬件方面的各种技术,便会博得大家的喜爱。

  宇哥开始驾驭电脑的动机,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为了偷窥某个网站重要信息,有的说是因为家穷想通过帮别人装电脑修电脑赚些外快。

  不管怎样,从最基本的软件应用、硬件维修,到最后对 C、C++、Java 编程方面的深入研究,俺们都是看着他一点一点崛起,直到遥不可及。

  但所有这些,老师没有教过他,学长没有指点过他,每个人都学过的那本经典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太过浅陋,种种知识和能力都是靠他业余时间,一点一点积累和学习而来。

  哈佛有一个着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您会发现,您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就会向您招手。

  宇哥的彪悍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背景有多深,老师给他的帮助有多大,而是靠着每天一点点他人吃喝玩乐的时间,一个人、一步接着一步默默地前行,才完成了一段了不起的马拉松。

  而俺的许多文章,其实也是在大学时候,这样一篇一篇完成的。没有人指点,没有人陪伴,一个人的岁月自己承受。

  当时俺也迷茫,不知道未来干什么,也不知道毕业以后干什么能成,但总觉得人要承受住孤独的岁月,对得起一个人的时光。

  3

  两年的白领生活加上一年半的全职写作之后,俺最终走上了创业这条路。

  俺当初对创业的理解,就是说开始什么都没有,才所谓创;而后众人齐心,才能成就业。而且俺也很有把握地认为,团队里的所有人都和俺的想法一样,都想经历这段从到1的过程,最后作为一番。

  但组建团队以后,才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俺们每个人都从流水线的工作环境中刚刚走出。毕竟老板只有一个,总觉得这事的成败和自己关系不大。好一点的人,会觊觎工作中的利润,多少考虑下公司的未来;有的却仍旧把创业当成普通工作,只做分内事。

  但俺不同。俺不是老大,在团队里只负责 App 的运营,但俺所想的除了以上的这些,俺更看重的是俺在创业中可以收获什么。

  俺是真的想去体验,其间的成功或者失败都想经历。将公司的事看做自己分内的事。

  基本俺在团队的每一天,都会最早一个上班,最晚一个下班,有时候甚至比开发团队的同事更晚,偶尔赶不上末班地铁,就会睡在办公桌上。

  UI 的同事设计 logo 和 slogan,俺会参与,从俺过往的摄影与鉴赏的角度给他们提建议;搞开发的申请域名、网站报备等流程俺会帮忙,至少在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产品的画原型图,俺也会跟进,发给俺一些做产品的朋友,一起探讨新的功能。

  总之俺从始至终,一个人默默地偷偷地做了很多不相干的事情,的确辛苦。

  可是当产品上架,收到了那么多用户的认可,当用户数量一步一步从 1 到 1 再到 1 攀升的时候,您就能感受到自己付出所带来的喜悦了。

  一个小的团队,总要有那么一个人带领大家往前赶,往前冲,这个人牺牲掉的是自己的时光,但得到的满足感和认同感却比任何人都多。

  十个月以后,许多不得已的原因叠加在一起,使俺不得不选择离开团队。

  离职前,就有五个猎头盯上俺了,后面又拿到了很多 offer。如此,是说俺的辛苦得到了回报。

  离职后不到一个月,原来的创业团队就解散了。如此,是说很多事的确需要无数个人来合作完成,一个人无法承担全部;但又不得不承认,许多彪悍的事情,真的需要一个彪悍的人引领着大家来完成。

  4

  这么多年,俺所保持的一个人默默做事的习惯,总能让俺安静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而后默默感受、体会,再去积累、沉淀,最终落于笔端形成文字,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同时,这种默默做事的习惯,似乎让俺变得更加安静沉稳,坦然面对孤独、悲伤、分别,淡然接受成功、掌声、喜悦。

  于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隐藏在人群之中,活成一个有故事的并且不断讲述故事的凡人,也成了一种了不起的追求。

  俺不会因此沉沦,不会因此失去俺的激情,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俺将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完成很多作品呈现给您们。

  走一路看一路,看一路爱一路,一个人默默经历着,记录着,感悟着,书写着,俺觉得这是一件更彪悍的事。

  作者简介:老丑,作家,摄影师,流浪诗人;着有《俺想和您好好在一起》《每个人的爱情都有问题》等。一个爱讲故事爱写诗的戏子,弹过吉他卖过唱的旅人。作者微信:老丑(ID:weixinlaochou)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改变命运那两小时,您在做什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15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上午7:16
下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上午7:18

相关推荐

  • 不尝试永远都不会成功

          穷人是赚钱机器,富人有无数个赚钱机器。穷人没有资本。穷人想富有,就必须节省出一部分生活费,同时汇入社会资本的旋涡,以其庞大的集合力,吸附垄断资本以及局部垄断资本的膨胀,…

    2020年10月24日
  • 励志美文:摆渡自己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

    2020年10月2日
  • 别让自己的生命里留下太多的遗憾

          人是环境下的产物,您无法去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人的一生短暂然又觉得漫长,所以,童年、少年的岁月在温室中幸福度过;年轻时代在烦恼挣扎的追求中,在责任与义务的辛勤中度…

    2020年10月23日
  • 为什么很多人努力了却还死了一地?

        难道那些名人说“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是假的吗?他们好像没有必要骗我啊?

    2020年12月1日
  • 如果可以,俺还是想要做到200%

        01  曾经读到过杨澜的一则故事,我至今难忘。  1996年的时候,杨澜生平第一次采访到了基辛格博士。彼时的杨澜还在美国留学,因为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也没有什么经验,再加上事先也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所以最终采访时,她问的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听上去感觉非常缺乏逻辑和深度。面对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高端采访,年轻的杨澜几乎是以失败告终。

    2020年3月30日
  • 给您一条“牛人”的路

        知乎上有不少有趣的提问,“怎样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如何年薪百万”,看帖子的热度就知道“探寻人群中出类拔萃的机会”这可能是今天多数人内心的需求。在这个全中国都在挣钱比赛的时代里,这样的问题问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不过,我总觉得不够准确,在如何成为人群里普遍公认的“牛人”之前,我们还有个问题要解决。

    2020年11月28日
  • 完成梦想的一个小诀窍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办事效率也有高低。对大多数人来讲,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自己缺乏能耐,从而往往使自己想做的事,常常由于力不从心而半途而废。那么…

    2020年10月14日
  • 经典励志美文: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永远要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在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人生的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 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个要求可能太高了,但她所受到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誓言。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用五年时间来学习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单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它活动方面都一直走在前列。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届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我们的孩子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是当父母的责任。

    2020年9月28日
  • 寒门再难出贵子

      现在越来越看清楚“性格决定命运”,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于骨髓的,性格的养成和学校教育没有多大关系,大多决定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从大学毕业出来的第一步,往往起到至关作用的是家庭背景,也就是从起跑线普通家庭的孩子就输了一大截。

    2020年11月19日
  • 成功总在您工作的八小时之外

        每个上班族每天都有三个八小时,第一个八小时是工作,第二个八小时是休息,第三个八小时是业余时间。

    2020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