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满胜:人生不是在家里想出来的

   大学本科被调剂到地质专业,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经济,一直以来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工具的张满胜从没想过最终会选择做英语老师。现在的张满胜回忆起自己一路走来的选择和改变,觉得把英语作为一生的事业可能是“命中注定”的。

张满胜:人生不是在家里想出来的

 

  大学本科被调剂到地质专业,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经济,一直以来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工具的张满胜从没想过最终会选择做英语老师。现在的张满胜回忆起自己一路走来的选择和改变,觉得把英语作为一生的事业可能是“命中注定”的。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张满胜在大学里经历了一段交不起学费,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日子。由于英语成绩突出,让学校的老师帮他开办了一个初、高中英语培训班。这样,张满胜才得以一边教课一边赚生活费,解决了经济困难,也培养了他对英语教学的兴趣。由于对地质专业并不感兴趣,张满胜从大二就开始复习准备考研,在一位师兄的鼓励下,他决定跨专业学习经济,而且一定要到北京来。两年努力准备之后,张满胜以经贸院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满胜说,能来到北京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亲眼见到那些原来只能在书本里或照片上看到的东西,那种感觉是生活在北京的孩子不能理解的。来到北京,让俺对未来充满了梦想和希望。”
在不断的摸索中看清方向

  像所有大学生一样,张满胜的大学时光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比如,毕业后怎么养活自己?1998年,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研究生刚刚毕业的张满胜加入到了当时Tom网网站构架的团队中,财经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上出色的英语交流能力让他在这里得到了施展的空间,专门负责网站技术方面的对外联络和交流工作。8个月的时间,张满胜经历了Tom网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但是由于当时的网络媒体还不发达,在内容上只能与纸质媒体合作,借用别人的稿子来丰富自己的页面。这样的工作方式让张满胜觉得缺乏创造性,当时,他还在新东方兼职教英语语法,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最终选择留在了新东方。在这之前,张满胜还做过翻译、节目主持等等,而之后在新东方工作的四年里,他慢慢发现,原来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始终没有离开英语这个圈子,他明白在这个领域里自己可以做出成就,也可以得到快乐。张满胜认为,既然决定就要做到最好,即使做不到这个领域的权威,也要向这个方向努力。考虑到自己毕竟不是英语专业出身,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他决定到英国去探求对英语更深层次的理解。几年的教学经验加之自己在新东方出版的书刊,让张满胜得以顺利走进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语专业硕士,在拥有近8年历史的剑桥大学里,张满胜获得的不止是英语方面的知识,更感受到严谨的学风以及踏实不浮躁的人生态度。

  张满胜认为,每个人年轻人都该有梦想,但在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实践之前很难正确认识自己。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张满胜也一直鼓励大家应该行动起来,“人生不是坐在家里想出来的,一定要走出家门,在行动中去总结、去尝试哪种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从而渐渐明朗自己这辈子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

学英语要注重思维方式

  语法是让很多学习英语的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张满胜始终认为,学英语要注重思维过程,而语法要表达的就是思维过程。张满胜形象地把语法比喻成做菜:“就像您到餐厅点一盘鱼香肉丝,上菜后您知道这是鱼香肉丝,但很少关注这盘菜的配料,吃的过程其实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同样,一个很简单的英语句子,大家都能看得懂,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老外会这样说。这是因为俺们只懂得拿语法规则去套,但不了解英语的思维方式。”张满胜从小就爱思考爱总结,总是习惯在现象背后琢磨出规律来。高中看到英语老前辈萧乾的一篇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文章,其中提到学好英语要注重“多读、多想、多练”,张满胜豁然开朗,更加坚信自己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英语学习之路。

  “中国学生学英语、英语老师教英语,很多时候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只停留在单词和短语上。单词和短语固然重要,但是只靠背单词来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单词忘记了、英语也就没了。所以掌握英语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张满胜说,语法不是约束您造句的,而是引导您按照英语思维习惯去正确的运用英文。他从大学开始就注重在跟外国朋友的交流中,向他们请教更多关于思维方式的问题,他关注的是一句话为什么这么说,而不是死板的语法规则。大一那年,张满胜坚持主动敲开外教的门,大胆地跟他们交流,提出疑问,这样的努力让他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始终在学校里遥遥领先。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样的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也为他日后的英语图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者让俺写出好书

  刚到新东方教语法,张满胜就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讲课,他认为一个老师必须有自己在教学上与众不同的东西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帮助。之后的几年里,张满胜连续出版了多本有关于英语语法学习的书籍。其中很多内容是他自身经历的英语语法陷阱和困惑的总结和积累,汇集成了现在十分畅销的《英语语法新思维》初、中、高三级。这样的内容让他的书在众多说教性的语法类辅导书中显得十分独特,受到了很多读者的追捧。张满胜说,当初在写《英语语法新思维》这套书的时候,他只是抱着想与大家分享自己学习英语的心得和体会,他也曾担心过自己的“一家之言”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但令他意外的是,书出版后他就不断接到各类读者的来信,说他的书思路清晰,把中国学生心中一直以来的语法难点和疑点解释得十分透彻。当当网上读者对他的书也是好评如潮。有了大家的认可就有了继续写书的动力,即使在国外读书的日子里,张满胜也没有间断写作,他的书更是在半年里再印了三次,同时也被很多学校的英语老师推荐给学生。这样的肯定让张满胜惊喜之余又多了几分自信和使命感,他觉得自己就像是架在老外和中国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一方面,作为中国人,他了解汉语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在与老外多年的英语交流过程中,加上自己勤于思考和总结,他也知道英语的思维方式,他要把更多地道的英语思维传达给中国学生。

  张满胜说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边讲课边写书,现在他也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讲课是为了能跟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学习英语的困惑,从而能更好地在书里帮他们总结解决的方法。面对很多学生在邮件里提出的英语学习上的困惑,张满胜有时十分着急,怕学生对问题不能有最正确的理解,而写邮件来把一个语法现象解释清楚可能要好几页,所以很多时候他会直接把电话告诉对方,然后免费给学生讲上一个小时,直到学生可以真正理解他才满意。张满胜说:“讲课的受众毕竟有限,通过写书,俺可以与更多的读者进行交流。俺希望尽俺所能,写出好书,这样读者与俺可以进行高质量的沟通。俺信奉爱迪生说过的话:好书,是作者留给人类的礼物。”

乐观感恩让生活更快乐

  在张满胜的价值观里,除了工作之外,生活里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珍惜。他说活得快乐、对他人和社会有所帮助才是人生的意义。张满胜把每个学生都当作朋友,他愿意与陌生人交流,关爱朋友,认为朋友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天性细致的张满胜如果连续去一家餐厅几次就能记住服务员的名字,并亲切地称呼他们的名字,他认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能让别人开心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更多的信任。

  回忆起小时候在乡下放牛干农活的日子,以及大学时交不起学费、吃不饱饭的日子,张满胜记忆更多的是老家的美景和大学里同学老师对他的帮助。如今,辛苦和艰难虽都已经远去,但这些在他看来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和珍贵的记忆。张满胜说:“人生总会遇到很多困难,让人觉得压力很大,但要乐观去面对,俺始终相信未来会变好的,而每个困难都是对人生的一次提升,让您更坚强、更懂得包容和感恩。”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您也看看吧!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张满胜:人生不是在家里想出来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29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6日 上午1:29
下一篇 2020年9月26日 上午1:29

相关推荐

  • 真的有一生顺遂没有挫折苦难的人生吗?

        那天看《滚蛋吧,肿瘤君》,出来第一感受,且强烈的感受是,这世上真的难以“感同身受”。

    2020年12月15日
  • 您的人生,是否输在耐力不足上?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见到那些资质平庸但靠着勤奋和坚持取得傲人成绩的人,就像我们经常见到那些聪明伶俐却落魄失意的人一样。

    2020年9月27日
  • 所有人都在努力,不是只有您受尽委屈

        如果你觉得生活容易,那么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那份不容易。  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2020年9月26日
  • 给自己点一盏灯

      我们,总是会在黑暗中迷茫,不知所措的在黑暗中迷失方向。我们需要一盏灯。我们总是这样说,这样想。可是,这盏灯却是难以觅得,然而就算觅得,也是时而明亮,时而昏暗,时而忽明忽灭。

    2020年10月28日
  • 喜欢还是不喜欢,才是根本

        我认识一个美国小孩,前年到我在江苏北部的老家以后,吃东西吃得很开心,说你们这儿的东西真好吃。他对我说,他准备把我家的这个菜装在他要做的那个菜上面。这个小孩子的理想是做一种新型的比萨。他认为意大利比萨不好吃,而且做法太单调了,就是往干酪里面加一点儿其他东西。所以他要做一种比萨,这个比萨下面的饼是他自己用一个特殊配方做出来的,他想把全世界特别好吃的菜都堆在上面,于是就到世界各地去采风,找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然后选择一些菜单。他觉得我们老家的菜是可以放在他的比萨“托盘”面饼上的。

    2020年11月20日
  • 您想要的,努力才能给您

        上周一,我们单位传来了一件喜事。  法制科一位九零后的小同事接到了省检察院的面试通知,其实不止这个:3月底他的研究生考试通过;4月份公务员笔试成绩通过,5月又以面试第一的好成绩通过,机关里一片哗然,我却并不惊讶。

    2020年9月28日
  • 励志文章:进取,是人生的要务

      请别去执着,茫茫沙海,最吸引人的,到底是那一望无际的黄沙,还是清脆的驼铃;请别去追问,生活平静的河面下,为何总会有暗流在奔涌,在激荡;请别去思考,工作这轮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在未来的某一天,是否会因为浆叶的折断,从而会失去飞行的依靠……放下这一切,去吧,去,踏着晨露的熹微,迈着新时代的舞步,嗅着季节的芬芳,穿过黄莺清脆的歌唱,迎着头顶灿烂的朝阳,揣着期许的目光,朝着已定的方向,用一颗进取,进取,再进取的心,去步入我们梦想的殿堂吧。

    2020年9月30日
  • 没有谁能比得过默默努力的您

        1  学妹打电话告诉我说,她这次研究生招生笔试成绩考得不是很好,应该不能进入下一轮复试。如果幸运进了复试,又会不会被刷下来?另外,现在有没有必要找导师呢?

    2020年3月23日
  • 哪有什么天生幸运

        这几天,好些朋友来和我交流写文章的经验。我从两个月前开始在网上写文,第二篇文章就有幸上了微博热搜,转发破十万,后来陆陆续续写过一些转发很广的文章,前几天一篇文章仅在一个公众号上就已经点击破百万。我算蛮幸运的。于是不少人来问我,有什么心得吗?

    2020年12月15日
  • 励志文章:俺们只是困在铁笼子里的狮子

    1997年1月,亚洲金融风暴突袭香港,有一家时装公司也跟其他许多公司一样,遭遇了倒闭的命运。总经理将员工遣散后,只带着一名助手去另一家公司找了份普通职员的工作。在那家公司里,总经理…

    2020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