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可以不“成功”

    
  现在这个世界,处在一个推崇“成功”的时代。社会习惯地把人类分为两种:“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成功”甚至成为了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世界观——父母渴望子女“成功”,他们望子成龙;中青年希望自己“成功”,因为他们要出人头地;老年人也希望自己能够“成功”,至少盼着子孙能够记住他们有一个成功的长辈。在“成功”这个概念面前,不仅是个体的人,集体的意志也体现了对它的追求:企业不断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更高的利润、更靠前的企业排名;国家力求提高GDP,提高国力,甚至使奥运会的金牌数目提高——那就意味着国家已经在某一个方面“成功”了!
  
  只是令人疑惑的是:社会中所倡导的“成功”,却始终包含着一种突出的功利主义色彩。以个人的角度来讲,“成功”甚至有了明确的标杆:豪宅、名车、年入百万。
  
  但是,俺们知道,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这种“成功”的人不过只占社会阶层的1%甚至更少,超过99%的人们则被归纳为“不成功”的范畴,或者正在向“成功”不断努力。
  
  这不禁令人想要疑问:在这个被“成功”牢牢把握这话语权的时代,人们能不能“不成功”?
  
  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倡导“不成功”,在别人眼中可能并不会有“举世皆醉俺独醒”的意境,却会被嘲笑为胸无大志。只是,试问大多数人是否懂得成功的真正意义?莫非只有“豪宅、名车、年入百万”才是成功的?第欧根尼住在木桶中捉虱子,但是连亚历山大都恭恭敬敬站在他面前求教。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成功?
  
  在字典上,成功这个词有几种意义:1、成就功业或事业;2、成就的功业或事业;3、事情获得预期或更好的结果;4、收获,某件事的圆满完成了;5、成效。
  
  由此可见,目前社会中所讲的“成功”,只是成功概念中的一部分。事实上,成功是一种积极感觉,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自俺满足。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一生辗转于欧洲各国,终日贫困潦倒,去世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按照俺们当今社会的“成功”论来看,他无疑是失败的。然而这个人的名字叫莫扎特,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对于这样一个人,谁又能说他不成功?
  
  这么一来,俺们可以看出,目前社会中的“成功”,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异样的“成功”。“成功”涵盖的范围被人为地缩小了,与金钱、权力、地位划上了等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功”堕落了。
  
  第二个问题:堕落的“成功”
  
  前文已经说了,当今社会的“成功”已经异化了,甚至被人们施加以“豪宅、名车、年入百万”的标杆。这是一种“物质化的成功”,只是成功中的一个方面。
  
  但是,如果拘泥于这种“物质化的成功”,对个人来说,却是危险的。
  
  从人性恶的方面讲:为了“成功”,个人可能会不择手段,可能会相信成王败寇,可能会将一切都作为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换句话说,个人可能会为了“成功”牺牲一切,甚至包括良知和道德。
  
  从人性善的方面讲:为了“成功”,个人可能会付出太多的努力,经历一次次失败而百折不挠,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却再一次次的磨砺中失去了自信和自由,只是单纯的为了“功利”而追求“成功”。
  
  前者会造成人们蔑视一切规则,为了成功而不惜犯罪;后者却会造成人们过分迷失于幻梦,导致个人最终失去了自俺。
  
  这两种情况,都是危险,而且可怕的。
  
  第三个问题:不追求“成功”,而追求真正的成功
  
  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人类的哲学思想。在基督的信仰里,对个人有三个字非常重要:信、望、爱。“信”可以升华为对公义的虔诚;“望”则是对真理的追求;“爱”则可以升华为,博爱,爱众生。
  
  基督教的这三个字,正体现了个人达到真正成功的所有追求:对个人价值的把握,对真理的向往,对心灵的探索。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的成功更加倾向于“对自俺的满足”。比如进行三分钟的祈祷,一次平静的弥撒,唱一首短短的赞美诗——这些都可以被称为成功。
  
  对于生活在俺们这个世界的个人来说,成功则可能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做好一天的工作,挤出时间听一场音乐会,煮一杯茶,或者仅仅去绿地上散步半小时——在每一件事情上,个人都获得了成功,都获得了满足。
  
  对于那种被曲解的“成功”,却不必要去刻意追求。那只是“成功”的一个方面,真正的成功就在人生的每一次呼吸中。人需要的,是摆平自己面对成功的心态,做好每一件事。事实上,当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都不断获得成功之后,在某一个时刻,他也许会忽然发现,世俗的“成功”,也就已经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男人不可以不“成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47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下午7:15

相关推荐

  • 吃苦的年纪,就别选择安逸

        1  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不论我们想或不想,总有一些让我们羡慕的人与事,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手机或电脑的屏幕里。谁是世界首富,谁入了福布斯排行榜,谁是新上榜的年轻精英,我们一清二楚,而对于他们所吃过的苦,我们则大多不清不楚。

    2020年3月30日
  • 别拿您拥有的,去限制您无限的可能

        如果你手上拿了一杯水,接下来你要干什么  这个问题,最先是从一本书上看到的。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于是问了很多人,他们的回答无非就是:喝了、倒了、泼了、撒了。于是,忽然想到了身边一个哥们儿故事。

    2020年12月13日
  • 早起都做不到,人生怎么“开挂”?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里晒加班,有时候看多了甚至会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熬夜加班就是奋斗。

    2020年3月25日
  • 当您抱怨时,幸运已经转身

      读书的时候,我们总抱怨放假的时候太少,作业太多,试题太难;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总会有人抱怨导师要求那么多,却没有指导过几次,论文获奖后还得写导师的名字;毕业工作了以后,我们总抱怨工作量最大,薪水那么少,福利那么低;甚至谈恋爱的时候,也总抱怨着别人的男女朋友都那么好,而自己身边的那位却只会惹自己生气……

    2020年12月14日
  • 如果努力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更努力一点

        1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感动了很久。  有一个妹子,因为梦想去了德国留学。为了省钱,她租住的小阁楼得猫着腰走,一米六的朋友去看她都站不直。什么便宜吃什么,一天预算是一欧。衣服更别提了,逛的是跳蚤市场,一欧一件毛衣,两欧一件大衣,三欧一双皮鞋……

    2020年3月29日
  • 只专注于脚下的路

      浮躁,这个经常堂而皇之出现在我门面前的词,几乎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地行走在车水马龙之间,却忽视了自己脚下的路。

    2020年12月13日
  • 痛苦才是人成长的最大动力

      人生中,每个人都会经历非常难熬的时期,在豆瓣上,很多网友分享自己最难熬的瞬间,细细读来,让我产生非常多的感动。

    2020年11月23日
  • 学会做一只菜鸟,是为了有一天能成为凤凰

        1  几年前,我在美国波士顿。那天,有一场红袜队的棒球比赛。那时,红袜队如日中天,一票难求。刚好,我在微信上看到一位朋友的信息,说有事去不了红袜队的比赛,转卖两张票。我兴奋地找到他,想要购买。

    2020年9月25日
  • 太容易实现的不叫梦想

          以前在墨尔本的一个室友,突然打电话给俺,在俺这里马上要凌晨3点的时候。他让俺猜他现在在哪里,俺说不是在墨尔本嘛,您还能去哪。他很神秘地说,不是哦,俺现在在西班牙。然后俺…

    2020年10月6日
  • 不要放弃,即使梦想遥不可及

        01  大学毕业前,我曾做了一个梦。梦里面泛着铁锈的刀剁着番薯叶子,灰旧的石窠里,半碎的青红叶茎混着糠糊,几头长耳黑花背的大猪正贪婪地吃着。结果凌晨胃肠炎发作,疼醒后冷汗直冒。

    2020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