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俺的北大时代,开头,应该是一个银灰色的清冷的早晨——俺在北京初秋清冷的早晨醒来。
俺醒在北大的校园里,这里就是俺心中沈从文、郁达夫那些现代作家们曾经关注的地方。俺曾那么痴迷钟情的二十年代,曾经在这里释放过青春最靓丽的姿态,有真正的自由和激扬的时代。
俺并不是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很少去想未来的人,因为对于过去,俺那样地依赖。回忆——俺在这个清冷的早晨发现回忆是一个酒坛子,俺们那么多的感动都依赖于这个酒坛子开启的一刹那。
在俺这里,美丽成了一个个的定格,在新的定格产生之前,俺只能依赖旧的定格追忆曾经的感动。很多时候俺觉得自己近乎极端地活在追忆之中,时常是那样万般无奈地凝视着曾经的种种,就像是手抓不住酒香。
这是俺的局限。而发现这个局限的,正是俺已经开始挣脱的动作。
因为俺看到树叶上跳跃的太阳。就是这个早晨,就在俺们31楼楼下,那一个瞬间如此美丽,高大的杨树上面全都是太阳。俺发现沉迷于追忆的俺忘了寻找新的定格了。
完成了大三的最后一篇论文,去还书。图书馆面朝东门,直通校外的大街。走出图书馆的那一刻,身边的女伴说,您看,尘世原来就在俺们面前不远的地方。那一瞬间俺想起第一次站在这里时心中浮现的一句话:北大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也许是俺需要的吧,世外桃源也是幸福的,也还能看到人间凡俗的烟火在不远处燃烧。
俺找到了现在时的美丽定格。骑车穿越理科楼群中间的草坪,平旷的视野里全是青草的芳香,让俺想起在南配殿看的第一部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岩井俊二把绿色用得那么残忍。
那部片子让俺第一次想到自俺意识的问题。青春就是对自己一场巨大的解构,自俺就在这种活动中急速膨胀。按严格的医学计算,一个人的青春期应该是从10岁到20岁。在俺19岁的那一年,俺来到了北大,三年,在一次次的选择、徘徊、挣扎、洗礼中,那个膨胀的自俺在渐渐恢复它本来的体积。某个清冷的早晨醒来,当俺发现自己不再有那些虚无的故事情结;在从这个世外桃源里遥望尘世的一刹那,俺知道俺的青春期终于临近尾声。俺终于明白,年轻的眼睛只有在岁月的洗涤中,才能不再只看到内心深处青涩潮湿的沼泽,而是看到外面,例如,树梢上跳跃的太阳。
刚上高中时,俺说俺喜欢新文学时期的作品,高年级的师哥师姐都说,哦,俺像您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张爱玲。那天一个中文系的学姐问俺,外国的戏剧您看过什么?俺说只看过萨特。她马上很共鸣地说,大一的时候喜欢萨特是正常的。后来遇见广告系的学姐叶子,问俺喜欢什么电影,俺随口说俺喜欢张扬的《昨天》,她说,跟俺那时候真像。
北大给了俺什么?曾经以为,是一种酒神意味的自由不羁,以及将知识变成文化,再将文化变成智慧的能力。俺自然地认为北大给了俺很多问题的答案,然而这些答案日新月异地变化着,证明俺的以为都还是片面的。那么北大给俺的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北大并没有给俺答案,它给了俺一个问题,那就是:您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要过怎样的一生,高贵地活着还是卑贱地活着,做古典的人还是做现代的人……俺行走在这个淡灰色的校园里,脸上带着哈姆雷特式的思考,固执而天真地维护着俺们善良而纯真的理想主义。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固执的青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