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

    每天都有朋友留言,问些读书的事儿。有朋友求读书的方法论,有朋友要求推荐有用的书,有朋友想给自家孩子推荐好书,还有的朋友问: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这诸多问题,其实都是同一个。只不过,最后的问法,更坦率、更直接、更真诚。

  

  

  每天都有朋友留言,问些读书的事儿。有朋友求读书的方法论,有朋友要求推荐有用的书,有朋友想给自家孩子推荐好书,还有的朋友问: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这诸多问题,其实都是同一个。只不过,最后的问法,更坦率、更直接、更真诚。

  俺可以偷偷的告诉您——您的问题问错了。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

  答案可以错,但问题最好不要错。答案错了,可以修正。问题错了,一切全错了。

  对于那些寄望于读书改变命运的人,俺只说一句——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哪怕您把自己读成了爱因斯坦,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真的。

  俺们好象说过美国智商最高的几个人,他们不仅是智商高,而且渴望靠读书改变命运。

  但他们全都失败了。

  美国智商排第一的,名叫罗纳德.K.霍弗林,智商接近17。

  他是个读书的天才,拿到了两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哲学博士学位。

  五学位,厉害吧?

  但他孤独终老,一事无成,5多岁的人了,租住最便宜的房子,家具买不起,是从大街上捡来的。没有结婚,没有子女,也没有朋友。说话就象个未成年小孩,蠢萌无极限。

  美国智商排名第二的,大概就是克里斯托弗·兰根了。

  兰根在中学时疯狂阅读和学习,自修了高数、物理、哲学、拉丁文和希腊文。学到最后,他成为酒吧的保镳,一言不合就打架,靠拳头吃饭。

  ——他们读的书,都超过了同龄时代的爱因斯坦。

  但毛也没改变一根。

  更别提命运了。

  子曾经曰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的习字,在孔子时代指的是应用。

  意思是说,读书或学习,真正的价值与快乐,在于应用。而复习,指的是反复实践应用,越应用越是得心应手。

  阳明先生也曰:知行合一。知,是读书学习。行,是实践。阳明先生的观点,和孔子是一样一样的。

  前段时间,一群孩子在网上又吵又闹,假装认真思考,曲解语义制造漏洞:啊,您说读书学习,是为了应用对吧?您是这样说的吧?行,好,您去菜市场,跟摊贩应用一下高等数学,请请请。

  这些孩子说,高等数学没用,因为买菜时用不到。

  熊孩子们这一手,当时就把好多教授玩懵圈了。

  当俺们说应用的时候,要注意您的语言范畴。

  人生,可不止是菜市场买菜,您至少得先把买菜的钱,赚回来!

  想赚到钱,就得参与社会化大生产,于职场上获取生存成本——您必须要脑子足够用,才能够更容易的获得经济自由。

  而数学,它那严谨的抽象思维,正是用来训练俺们逻辑意识的。他培养俺们这样一种能力,能够迅速的透过现象,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现代教育的课程设计,多是用来训练俺们的头脑,至少让俺们别再提出拿高等数学去买菜的蠢萌问题。

  高等数学不是用来买菜的,《诗经》不是用来骂娘的。历史不是拿来爬树的。智慧不是用来喂猪的——当俺们还需要劳心费神,解释如此简单明了的道理时,就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认知!

  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

  智商排名第一的罗纳德.K.霍弗林,55岁那年最强记忆,是小学时,有个小女生开PARTY,却不欢迎他去。走过55年的人生,还拿小学时候说事,就是因为他的认知出了问题。

  他坚信全地球人民都不喜欢他,因此拒绝与人交往,甚至放弃工作,把自己和整个社会隔离开。他在和整个地球上的人赌气:哼,您们不是不喜欢俺吗?那俺就不跟您们玩了,俺把俺自己关起来,躲起来,穷死俺自己行不行?

  智商不亚于罗纳德的克里斯托弗·兰根,也是这么个态度。都人到中年了,他还在对大学时代的教授耿耿于怀。教授们不主动为他提供奖学金,不肯为他调整授课日程。哼,您们不喜欢俺,俺也讨厌您们,那您们就在大学的课堂上嗨吧,俺去酒吧里打架,敢来俺的酒吧就打死您!

  智商这东西,跟读书学习一样,都只是人生的资源——资源,开发出来才是资本。如果赌气将人生资源闲置,那些高智商,与读书学习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就全都失去价值。

  罗纳德与兰根,就好比人生赛道上最具天资的选手,只要他们两个撒丫子跑起来,是没人跑过他们的。可是他们却只是怨气冲天,站在跑道边上发牢骚,为啥您们不喜欢俺?为啥?既然您们不喜欢俺,那算了,俺不跑了。

  读书,学习,实践,这些都是人生赛道上的装备。可有些怪人拿起鞋来瞧瞧,这玩意有用没用啊?也没法当帽子戴啊。再拿起帽子瞧瞧,这条短裤也不行啊,什么也遮不住啊,这也没法儿跑啊……

  当您的认知错了,就会陷入到情绪困惑之中。

  回到读书渴望改变命运的问题上来。注意这个词义结构:改变,命运。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您的命运被固定了。被谁固定了?被您自己固定了!您的命运,在自己的手上。没人能够固定您的命运。只有您自己,才会以固化的观念,固定自己的命运!

  知乎名士夏尔谢夫,讲了个故事。说当年赫赫有名的摇滚乐队Queen,有个吉他手,名叫布莱恩梅。他是史上排名第二伟大的吉它手,还是个做曲人,总之他是个红得发紫的大明星。红到6岁。

  6岁,回家抱孩子。等等……布莱恩梅忽然想起一件事,咿,俺大学时的专业,好象是天文学耶。可这辈子只顾玩摇滚,忘了专业课。

  明星生涯不是梦,专业学习要补上。

  于是,白发苍苍的布莱恩梅,来到了大西洋荒无人烟的孤岛,专门研究黄道光尘埃粒子的径向移动速度。这种光只能在深夜,没有月亮的没有地面光污染的地方才能清楚的看到。布莱恩梅就在孤岛上完成了他的观测与论文,拿了个博士文凭。

  从大红大紫的摇滚明星,到孤岛上离群索居的天文学者,这不是跨界,而是人生实践的应有之义。

  俺们在《读唐史,学历史》栏目中讲过,唐代诗人高适,写过这样一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脍炙人口,尽人皆知。

  诗的名字,叫《别董大》。这个董大,又是谁呢?董大,是唐诗中重要励志标杆,他年轻时,人生梦想就是躺着吃,趴着睡,动一点脑子都委屈了他。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终于把家业吃光光。成了个乞丐。乞丐最好,正合他的心思。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就这样讨饭,一直到5岁。

  5岁那年,董大忽然感觉,他的人生,好象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比如读读书,学点音乐什么的。

  英国的布莱恩梅,是6岁放下音乐,跳槽去玩天文。中国唐朝的董大,是5岁才放下打狗棍,去学习音乐。

  一董大的人生选择,就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许多成名诗人,纷纷跑来结交董大,看不同的认知方式,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

  当董大驾信认吃等死的人生观念时,他只能是个乞丐。

  而当他读书,学习,并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他的人生就穿透了历史,从尘风汩汩的盛唐,一直走到今天。

  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

  5岁的乞丐,可以成为知名音乐家。6岁的大明星,可以成为天文学者。但有些人,把自己的命运,确定固化了。固化自己的命运,是一种认知。相信人生的不确定性,相信未来有更多可能,也是一种认知。所以,命运根本不存在改变之说。

  只有不同认知的、人生实践。

  如果您相信人生是确定的,命运是固化的,改变是需要惨烈付出的。那么,您就会如美国智商最高的罗纳德及兰根一样,刻意强化别人对您的影响。此二人之所以对多年之前的小事儿念念不忘,因为他们需要维护自己的旧认知,让自己坚信别人的影响重过自己的努力,哪怕这个理由根本无足以说服别人,但只要说服自己就行。

  —错误的人生,要花费巨大的人生精力与成本,维系错误的认知。

  而坚信命运根本不存在,人生实践才是命运的本身的人,生存起来就不需要那么劳心费力了。

  变化的认知观念,会让俺们的的读书、交友与做人处世的观念,随之改变。

  读一本书,不是要求于立刻改变命运,这世上没有这么大本事的书!

  读书的目的,是丰富自己人生。读小说,体验书中人的悲欢离合,读历史,感悟其中的人性纠结。读心理学,知道人类的所有非理性冲动之后,都隐藏着极深的理性因子。读经济学,感受交易体制之中的人性狡黠与蜕变。读本编程,您会发现人类的93%的行为,都是可以用预测的。读量子力学,您会发现主导人类社会的规律,体现在那7%的不确定性之中。研究数学,您会发现任何答案,都没有明晰的思维更有价值。

  读书最重要的,是量的积累。

  弱水三千,唯取一瓢。人类的典籍浩如烟海,图书馆里的书,读到死也只是个沧海一栗。

  俺们不需要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也不可能读完。但如果,俺们能够用每本书,或是丰富心灵,或是娱乐大脑,或只是单纯的体验文字的快感,每一点每一滴,都在改变着俺们自己。

  当俺们变得更好,生活才会更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会八方友。书,不唯是纸面意义上的才是书。您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最没用的小说,会赋予您细腻的心灵,感受到朋友的喜怒哀乐。在沉静的朋友身上,学习情绪控制与看待视物的宏大格局。在冲动的朋友身上,体验如何以激情的热血,扩展自俺生存空间。悲观的朋友,提醒您事物发展的另一个可能。乐观的朋友,带给您前行奋进的勇气与信心。有教养的朋友,教给您待人处世的优雅。直率的朋友,教会您如何展示自俺心灵。

  世界变化,时光如刀,将一切平凡内在的价值,切削出来。在这过程中,所需要俺们的,只是明晰的认知。

  那么,就走向遥远的世界吧,山川大地,积蕴了数不尽的故事。河流湖泊,收藏着古老的战歌。远方始终在期待着您的阅读,如歌行板的足音,无一日不在梦中萦绕。迟迟未行,或许是俺们还没意识到,您之所行,奉之所愿。您之所得,无非一心。命运不过是俺们脚下的路,未来是今天选择的结果,读书,读友,读世相,读人心,而最美好的,莫过于解读一个快乐幸福的自己。

  作者简介:雾满拦江,原名崔金生,知名网络作家。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13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5日 下午12:02
下一篇 2020年9月25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 过去的三年俺们想到了什么

          晚上,同学打来电话,聊了很多,回想下,毕业三年了,毕业后,同学之间的联系少了,见面也就更少了。掰掰自己的手指,毕业后还见到的同学也就四五个,有的也就一面之缘。但是了解到…

    2020年11月5日
  • 上帝只偏爱奔跑者

        7月16日,英超豪门阿森纳官方网站发布一则短片,纪念一位越南非凡的“running Man”(奔跑者)。片头如此: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英雄。在这次旅途中,英雄出现了——the running Man。

    2020年12月10日
  • 高二,坚持才有美丽

      ——高二下学期,衔接高三的关键阶段  2010的到来,不仅仅是春暖花开,我们的高二生活,也逐渐的迈入了更为关键的时刻——高二高三的衔接期。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的高中生活的充实和学习的高效呢?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将来更好的拥有一个可以尽情挖掘潜力、稳中求进的高三呢?怎么样才能厚积薄发、决胜2012的高考呢?

    2020年9月25日
  •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都会得到好结果

        1  看了那么多鸡汤,依然没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是李东临死前,脑子里的最后想法。

    2020年9月26日
  • 请关闭您的等死模式

      我在飞机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去年本想考自己喜欢的研究生,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经纠结半年了。

    2020年12月4日
  • 俞敏洪:俺也曾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当您是地平线上的一棵小草的时候,您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在遥远的地方就看见您?    您的心灵如果是草的种子,您就永远是一棵被人践踏的小草。如果您的心灵是一棵树的种子,您早晚…

    2020年9月27日
  • 耐心是成功的前提

          对于一个人来说,即使您能力再强、机遇再好,也不可能保证一辈子一帆风顺。如果您是为人作嫁,就有可能得不到他人的重用;如果您是求人办事,特别是那些棘手之事,您就有可能坐上他…

    2020年10月13日
  • 像自己这样生活

        他从小就非常崇拜那些成功人士,读小学时,写过一篇题为《像比尔·盖茨那样进取》的作文,老师当作范文朗读,并赞许他志向高远。进入大学后,他更是迷恋上那些励志图书,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像伟人那样思考》、《像强者那样行动》、《像智者那样探索》、《像明星那样经营》之类令人热血沸腾的书籍。

    2020年11月9日
  • 高考励志文章:好心态是高考飞翔的翅膀

       所有的人都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唯有我关心你飞得累不累。高一你是夜深沉,高二你是黎明前的黑暗——初现曙光。高三你是开门红,一路凯歌。

    2020年9月26日
  • 在路上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