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给您一条“牛人”的路
知乎上有不少有趣的提问,“怎样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如何年薪百万”,看帖子的热度就知道“探寻人群中出类拔萃的机会”这可能是今天多数人内心的需求。在这个全中国都在挣钱比赛的时代里,这样的问题问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不过,我总觉得不够准确,在如何成为人群里普遍公认的“牛人”之前,我们还有个问题要解决。
-
您愿不愿意奖励平凡
每一个来剑桥面试的本科生,都有一点不愿意平凡的冲动。 我理解,现在看着满院子的来面试的年轻人,看看自己本科的最后一年,也很知足了。
-
新的一年,请对这残废的世界保持耐性
来到这新年的门口,我们总有一种要“静下来,想一想”的情结。想想过去的这一年,“为什么出发,要奔向哪里?”;想想接下来的一年,“相爱的人在哪,同行的人是谁?”……这一想,我们就姿态万千了:
-
同样25岁,为什么有的人事业小成、家庭幸福,有的人却还在一无所有的起点上?
我刚过24周岁的生日,虚岁的话也算是25了,说下自己吧。 我是农村孩子,我爸是木工,初中文化,我妈是农村妇女,小学没上完,算认得几个字。我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姐姐比我大三岁,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我哥大我两岁,成绩也很差,初中毕业后在家呆了一年,也出去打工了。那时候农村流行一个观念,学习好就是上学的料,将来要当大学生,要考博士,要出国,云云。当然学习不好的话,那就是出力的命。很明显我姐和我哥都不是学习的料,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也没别的路可走,只有打工挣钱,等到二十几岁出头,回家相亲、结婚、生子。就像许多人生来就要上学,读研,工作,买房一样,很多人的命运在你还只是一个受精卵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像是好莱坞大片,架子都是一样的,只是稍稍变换了几个情节,几个场景而已。
-
不过是流着眼泪吃着肉
7月中旬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望京工作,离家不算远,坐一个小时的地铁,但下了地铁到单位还有将近五公里的步行距离,好在望京这一片有非常发达的三蹦子市场,北京俗称蹦子,就是那种烧油的三轮车,经常在路上和汽车彪,毫不示弱,还总是一蹦一蹦的,坐在里面总有种随时翻车的刺激感,从地铁口到公司十块钱,价钱合理,又能享受到飞起来的感觉,坐三蹦子就这样成为了我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件乐事。
-
上帝说了,他不能把世界给那些懒汉
一 她今年25岁。家在乡镇农村,高中住宿,三年里的每个冬天穿的都是同一件淡黄色棉衣。学习很刻苦,高考成绩不错,去了一所一本院校学习意大利语。毕业后成为同学圈子里最早结婚的人,在美国工作,定居,丈夫是剑桥博士,现已定居美国。偶尔会在朋友圈里看到她发个“今天在英国某个小镇上吃到了Miss某某做的蓝莓小饼干真开心呀!”之类的状态。
-
向最讨厌的人学习
讨厌,很感性;学习,很理性。 人的身上有两条虫:一条是可怜虫,一条是讨厌虫。可怜虫发作的时候带来怜悯,讨厌虫发作的时候带来反感和不喜欢。谚语说了上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它缺了下句:讨厌之人必有可学之处。
-
每天学习8小时以下都是不道德的
昨天看一篇文章,是一个博士生在美国大学的生活,文章写是不错。美国的大学跟中国正好相反,比如您不努力,第一年就会被淘汰掉,只要您坚持过了第一年,以后就会慢慢适应这种生活,很多到国外读…
-
人生哲理故事
1、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
中考励志故事
1、《百说不如一做》前面大路小路纵横交错,犹如一张理不清的网。 一个智者走到网跟前,很优雅地弯下腰,一点一点地慢腾腾地理着网,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俺要找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