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该呆在小地方?

  另一个说,是啊,空气越来越糟糕了。  先前的接着话茬,聊起了老家与都市的区别。

  昨天洗脸的时候,美容院的小姑娘说,听说北京很大的雾霾,几米开外,就看不清人,太可怕了。

  另一个说,是啊,空气越来越糟糕了。

  先前的接着话茬,聊起了老家与都市的区别。

  在老家,天蓝如绸,夜晚的时候,星星又大又低,河水清冽,鱼虾跃动,堤岸上柳枝撩人,漂亮得连最好的公园,都像是一个赝品。

  俺问她,那您想回去吗?

  她说,老家虽然自然环境好,但太封闭了,人的格局也太小了,还是应该活在开放点的地方。

  众附议。

  皆言:然。

  一个说,说句不好听的,在小地方,您换了两个男朋友,都会被当成一个**。

  俺也是从小县城出来的人。

  一只赣地土妞,一身泥巴味,半生小地方生活经历,因此,对她们所说的,并不陌生。

  固然,小地方消费水平低,环境好,空气无污染,瓜果蔬菜亲手种,无农药,没化肥(这还是农村才成,县镇以上,都得买),吃得延年益寿,万岁万岁万万岁。

  还有,不堵车,从东头到西头,只要打个屁的时间。

  而邻里乡亲领导同事,都是熟稔的亲朋,好办事,好说话,四通八达,任何破事都能找得到后门。

  舒服吗?

  当然。

  简直是过上等生活,享下等**,付末等劳力。

  然而,以上种种给俺们架构的,却不是一种自由、公正、有趣、充满未知的人生,

  而是一种封闭的、老人式的、拒绝成长的、一目了然的生活。

  每个人年少轻狂时,都曾隐隐告诫过自己:当俺长大,万不可成为那种人——那种人,正是小地方正批量生产的人。

  小地方固有其善,亦有其美。但,之于一个不甘平庸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弊病:

  1,不自由,不宽容。

  因为封闭,守旧,求稳,小地方变成一个庞大的玻璃罩。在这个罩子里,一切以和为贵,以集体为重,以表面的风光为荣。

  个体的个性化,自由意识,对权威的质疑,对固有观念的挑战等能力,都会被压抑,然后慢慢被环境所消解。

  而思想的不开放,必然也导致身心的不自由,对他者与自己的不宽容,道德**,窥视成风,一如楚门的世界。

  生活成了一场漫长的表演。

  每个人,都是没有作品的演员。

  2,资源匮乏。

  人文的。物质的。社交的。

  当年在小县城,犹记得对周围人说,想看一场话剧。被骂装逼。因为没有,便认为不存在。

  环境以其强大的趋同性,让每一个特别的人,慢慢地万众一心。

  就像一口千年火锅,原本都是下锅菜,煮着煮着,都成汤料了。

  倘若您是一个异类,那么,必成《刺客聂隐娘》中的青鸾:

  一个人,没有同类。

  3,关系至上,能力靠边。

  不论是非,只论亲疏。

  不看高下,只看背景。

  不重能力,只重***。

  原本在事业上奋斗的,都改在人际关系上奋斗。

  原本勇于担当的,都在各种后门里来回。

  4,反智。

  反文艺。

  反思想。

  反知识。

  遇到争执,对言说者态度的在乎,远大于对是非、对错和**的在乎。

  犬儒主义者遍地,不仅自己不相信奋斗,反而以过来人的姿态,嘲笑奋斗。

  最后,形成一种怪异的审美:以粗鄙为美德,以堕落为常理,以**为个性。

  5,生活没有质感。

  敷衍过了工作日,周末或夜晚,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只有**、淘宝奔跑吧兄弟。

  要么聚众喝酒,一边花式灌酒,一边在酒桌上寻找出轨对象。

  要么八卦成性,蜚短流长,舌头在各种人的下半身来来去去。

  6,缺乏界限。

  随意打探隐私。

  您为什么不结婚?您多少钱一个月?您准备什么时候生孩子?您买房了吗?买车了吗?有对象了吗……

  公域私域不分。

  讨**共事件或现象时,不出两句,马上改为攻击隐私。

  平庸之恶无处不在。

  7,拜权拜钱。

  不相信梦想,不相信才华,不相信生命存在,自有其意义。

  关注点永远是:谁的官职更高,谁的车更贵,谁的房子更大,谁家女孩更鲜嫩多汁。

  ……

  以上种种,俺都可以找出一大堆活蹦乱跳的例子作佐证。但俺想,这是任何在小地方呆过的人,都感觉得到的共识。

  自然环境没话说,社会环境太差了。

  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路西法效应证明,人在不同的制度中,不同的社会情境里,其意识和行为,都会呈现不同的变化。

  宽容自由,充满尊重的环境里,俺们可能都是身揣小马达,心怀小太阳的有志青年;

  然而在另一种守旧的环境里,俺们可能就变得暮气沉沉,未老先衰,成为父辈的翻版。

  《变形记》里,有一期是林依轮的儿子变形。

  他是优雅如王子的男孩,贵族范,文艺气,言谈举止,都可看出良好的教养。

  然而,即使是他,在陕西农村里,面对粗蛮无礼的同伴,无法自控地动怒流泪,后来言辞无礼,几乎要打起来。

  进入一个环境,一个群体,就进入一种特定的秩序。

  您必须顺应这个秩序。

  而制度一旦被认同,人的行为必被塑型,亦会影响到人的心理、意识、观念等精神领域。

  环境改变,规则随之改变,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精神境界也随之重构。

  这就是津巴多所说的“情境的力量。”

  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在这个实验里,人性的脆弱彰显无疑,不同的情境下,俺们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反观现实,俺们也经常看到斯坦福监狱实验式的场景。尤其是当人们丧失了自俺意识,就很容易被他人、形势、环境等大趋势所驱动。

  莫罗说:“俺们都是自身情境的囚徒。”

  如果您不想要一个毫无悬念的人生,那,请不要呆在小地方。

  去一个广袤的世界里,那里或许压力覆顶,冷漠遍地,势利横行,但自由同样无处不在。

  就因为自由,您想生长成什么样,完全在于您自己。

  您犯了错,都有机会重头再来。

  甚至空虚寂寞冷时,约炮也方便得多呀。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说,小地方也能出人才呀,比如湖南湘潭的某农民儿子。

  其实,这陷入了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在考察原因时,具有高估倾向性因素(谴责或赞誉人)、低估情境性因素(谴责或赞誉环境)的双重倾向。

  俺们单考虑他的出身,却没有想到,他的教育地、起势地、指挥地、以及后来的权力中心,都在都市。

  小地方还是大城市?

  这是个被讨论过无数次的问题。

  各有其答案,各有其选择。

  然而,俺还是觉得,抛去物的因素不讲,在都市生活,俺们会更忠于自己。

  俺们家可二因为重度躁郁症,从《新快报》辞职回万载时,俺非常担心,他虽然聪明得欠打,犀利得招人烦,但越是如此,书读得越多,心中越有谱,在小地方就越格格不入。

  俺说,回去干嘛呀?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这不,虽然药没停,状态却越来越差,终于又要出来了。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年轻人为什么不该呆在小地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335.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11日 下午12:40
下一篇 2024年10月12日 下午12:41

相关推荐

  • 想走自己的路,就不该拒绝讨厌的事情

      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做喜欢的事情时,没有人会不努力。这种并不特别。而为了实现梦想,去做讨厌的事情才是**。**并不存在于我们感兴趣的地方,而存在于有自我的那条道路上。

    2024年10月25日
  • 自卑,那只是您成长路上的一个小小逗号

      周安安迷上了魔幻小说,迷到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把自己想象成小说中某一个有着奇异魔法和超能量的人物,或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实际情况却与此格格不入。他是个胆小怯懦的自卑男孩,平常说话不敢大声,像一只胆小的蚊子一样哼哼。走路低着头,像一只蹑手蹑脚的小猫咪。做事更是轻手轻脚,班上有调皮的同学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淑女”。

    2024年11月15日
  • 青春励志超短句子

    青春励志超短句子(精选110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句子吧,在不同类型的文章里,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句子…

    2022年11月25日
  • 没钱没背景,怎样才能成功?

      “什么样的人能做到年薪百万?”  “我希望在未来十年能做到你的一半,赚500w,现在找的工作一月5000、中部二线城市,困难吗?”

    2024年9月8日
  • 俺恨自己没出息,赚不到大钱

      有一种焦虑,叫三十不立  阿敏眼看就要三十了,如今的她一天比一天焦虑。

    2024年7月19日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远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所谓“世界”,其实是相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异质性存在。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2024年12月14日
  • 写在30岁来临之前:您并不需要急于明白那一切

      经历十几个小时阵痛,我终于和他见面了。真的躺在产房的时候,已经不关心他是否漂亮,会长得像谁,唯一的愿望只是:他健康就好了。忐忑的听到了他的哭声,看到护士把他裹好,戴好脚环,放在旁边的小床里。隔着一米多的距离,看到他一会就不老实的把手从包被里伸出来,莫名的有一种满足感。

    2025年6月7日
  • 懒惰才不是什么真性情

      我第一次认识到懒惰不可爱,大约是10岁左右的年龄。  隐约记得,那约莫是一个夏天。外婆家里发生了突发事件,爸爸妈妈不得不立刻回去处理。在匆忙之下,我就暂住到林阿姨家。

    2025年5月24日
  • 白岩松:信仰缺失下的迷茫

      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  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

    2025年3月26日
  • 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

      最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因为很多备案没有按时记录,现在要补上去,反而要花更多时间去回忆,还要花精力翻资料。

    2024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