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最重要的是眼界

  一个人能走多远,他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眼光有多远。过去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知识经济的互联网时代,眼界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不拓宽心路,很难打开视野。视野不宽,脚下的路也会愈走愈窄。

  一个人能走多远,他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眼光有多远。过去俺们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知识经济的互联网时代,眼界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雄鹰翱翔空中,山野湖泊尽收眼底;青蛙囿于深井,只能见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雄鹰可以飞越万里,而青蛙,就只能一辈子待在一口井里,还沾沾自喜。《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台词:“俺被关在核桃壳里,却还把自己当作无限空间之王。”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大学时代该不该做兼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认为,大学时代,就应该好好学习,努力拿奖学金。奖学金可以抵得上兼职赚到的钱,用奖学金,照样可以去旅行,可以去找寻诗和远方。

  说实在的,对这个观点,俺不敢苟同。因为这条路,其实是沿袭了中学时代的生活:一味的学习。这就意味着,大学四年里,您的生活,并无丝毫改变。您的能力,也没有拓展,您锻炼的,仅仅是书本学习的能力。

  大学时代,俺们应该更注重自己的实践能力,注重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结识各种各样的人。如果您能在做好社团活动和各种兼职的同时,还能拿到奖学金,那再好不过。如果不能兼顾,俺建议您放弃奖学金。

  因为,您在社团里学习到的东西,将终身受益;您在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您的解决方法、您的汗水和泪水,都将变成您经历的一部分,内化成您自己的东西。有一天,当您死啃书本学到的东西,蜕化到了初中水平,您的经历,已经藏在了您的气质里。

  当然,大学生兼职,不要把赚钱当做唯一。有人建议大学生去当家教,理由是,当家教,赚的钱是您发传单或做录入的N倍。

  但俺告诉您,千万别为了钱,一直去做家教,除非,您毕业后的工作,就是当老师。否则,相信俺,您在广场上发传单的经验、您扮维尼熊跟路人照相的经历,与您做家教同等重要。

  经历越丰富的人,眼界越开阔。这对您将来选择职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有好处。

  俺们为什么要去蹦极要去跳伞?您做过大多人没有做过的事,您的感受更丰富,您有别人没有的那种挑战自俺的成就感。经历,是增长见识的重要渠道。

  投资自己,拓宽眼界

  经常看到有网文讨论“20几岁,是该存钱还是该投资自己?”,俺觉得,这简直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20几岁,工作刚刚起步,薪资一般也还不高。这个时候,即使您拼命存钱,攒个十几二十来万,随着通货膨胀,您的这些钱,等您到40岁的时候,已经贬到不值多少了。就像俺们的父母辈,辛辛苦苦攒个几万块,等到您买房的时候,连首付也不够。

  可是,如果您用20几岁赚到的钱,去投资自己呢?您报各种***,丰富自己的生活;您去健身,去参加俱乐部活动,培养自己一生的爱好;您去旅行,走遍所有您想去的地方。

  见的多了,您知道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可以少走很多年弯路;您清楚了谁才是您最爱的人,不会因为物质的东西一叶障目;您心里对未来有了一幅规划图,潜移默化地,您会往那个方向努力。

  这样,会更多种技能的您,幸福地过着您想要的生活。40多岁的时候,还愁您挣不到比20几岁多好几倍的收入?就算挣不到,又有什么关系,您的生活,已经是在您想要的轨道上前进。

  一个丰富的人生,是金钱买不到的。

  相比较从大学一毕业,就开始攒钱攒钱,然后开始买房买车,俺更欣赏那种投资自己,走南闯北,懂得活着的滋味的年轻人。

  您的足迹,改变您的眼界

  老家的街道上,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弟兄俩个,都是渣男,但偏偏两人,都娶到了贤淑的妻子。弟弟比哥哥稍好点,但酗酒滋事,整夜不归。哥哥呢,酒后倒是回家,但他还有一个“爱好”:打老婆。

  弟媳妇见嫂子被她老公一脚踹到地上,还把烟灰缸往她身上砸,实在看不过去。几次之后,她劝嫂子:“这样怎么行!万一哪天失手还得了。您没考虑过离婚吗?”嫂子伤心地抹着泪,抽泣着说:“都半辈子了,嫁了这样的人,就是这样的命。现在离婚了,将来怎么办?俺这个年纪了,再嫁还不一定比这个好呢。”

  弟媳妇无语。自己又何尝不想离婚?可是,孩子都有了,虽然过得不开心,还是凑乎着过吧,好在他没有对自己动过手。

  后来,弟媳妇去省城进修。她的初衷是,进修完找个离家远的地方上班,两地分居,不离婚,但也眼不见心不烦。

  再然后,弟媳妇有个机会去北京工作。在北京,她遇到了几个好姐妹。她们了解了她的情况以后,无一例外地劝她离婚:“人生还有一大半,离婚,不仅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孩子负责。”

  做决定的,自然还是她自己。从省城到北京,她走得远了,见识也广了。在老家,离婚是一件可怕的事,很少有人敢最终迈出这一步。可在北京,离婚确实是需要慎重对待的大事,但并不可怕。过不了就分呗,没什么好犹豫的。

  弟媳妇毅然回老家离了婚,如今早已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可嫂子,还是在老家的小镇上,给老公洗衣做饭,偶尔被他打。

  您的阅历,决定您的眼界;而眼界,决定您的命运。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年少的陈胜自比鸿鹄,与吴广发出石破天惊的呼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带领天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最终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成立了新中国。这些,都与他们无与伦比的眼界分不开。

  齐家治国平天下需要眼界,做生意也同样需要。正所谓“不同的眼界,不同的人生”。被誉为清代“红顶商人”的胡雪岩曾经有一句至理名言:“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您的眼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生意。”

  前两年,有一本由美国《****》专栏作家汤马斯·佛里曼所撰写的书叫《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值得俺们认真去读一读。从书中俺们可以感受到全球化浪潮是如此汹涌澎湃,也领略到未来是多么充满激情与挑战!

  如果说上世纪俺国的特区政策让沿海经济特区的人走上小康之路,存在地域上和政策上的不平等,那么现在,互联网上的这种不平等已经不存在了。全世界的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立即行动,有的人犹豫观望,

  有的人则麻木不仁。眼界不同,也许就是当今贫富不均、收入参差的原因之一。

  年轻,一切都来得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俺们都知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那么如何让自己眼界高远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种事。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年轻人,最重要的是眼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15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9日 上午6:59
下一篇 2024年4月9日 上午8:01

相关推荐

  • 您才30多岁,您在害怕什么?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小故事。某日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登记小姐问:“您是给孩子报名?”老人答道:“不,是给我自己报名。”

    2024年9月20日
  • 別老拿梦想说事儿了,梦想没有您想象得这么大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才渐渐发现自己没有梦想了,其实梦想这个词造出来就是来贴标签的。首先问:你有梦想吗?有,那好,给你贴上。没有,那就继续找吧。然后,你就被分为两种人:有梦想的人,没有梦想的人。这就有点像去医院治病,因为没有确定病的名称医院就没法对症下药、所以你鼻子不好,就给你贴上鼻炎的标签,然后你就告诉自己:我是一个鼻炎患者。梦想也绝不是中国好声音舞台上汪峰叔叔说的:请问你有什么梦想吗?然后歌手就把梦想说的很大,最好能流下泪水。

    2025年7月29日
  • 刘同:纵有疾风来,人生不言弃

      谁也无法预计自己在何时会遇见怎样的人。  经过多年的回忆,我发现,人与人擦肩时,往往会投来短暂且善意的眼光,你以为对方只是在浅显地打量,但对方表达的却是友善的“你好”。你伸出手,便能并肩行走。你错过,便再无下文。

    2025年3月5日
  • 青春派高考励志口号

    青春派高考励志口号(精选185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口号,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口号具有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口号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励为大家整理…

    2022年8月24日
  • 您还在拿“俺只是没有努力”当借口吗?

      或许是电影早在去年已经在日本上映,很多人都看过了,又或者是人人都有**时代,但并非人人都有片中的励志**那般“垫底”以及咸鱼翻身的经历。不论出于何种缘由,影片在国内没有预期那般热烈,上映前我以为它又会是一部刷屏的现象***。

    2024年7月5日
  • 喜欢老师是怎样的体验

      高中的时候我算是个badgirl,可是在他的课上格外的认真听话,为了多上一节他的化学课,我还报名了化学奥赛班,因为学校安排他授课。

    2024年10月20日
  • 十八岁后,自己做决定,没人可以替您

      记忆中,这是我对我爹说过较狠的一句话。  说完这句,我和他都愣在原地,谁也没吱声。

    2024年7月23日
  • 多坚持一下,结果就不一样了

      1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还报名了小**的大专学习。重点的几个科目要统考,每次都在考前一个月就开始看书做练习。都是利用晚上下班时间和中午一小时的午休时间,每天的中午午休都特别想要睡觉,每次瞌睡虫来了,内心都在告诉自己,睡一下就睡一下,等下来继续看书。每次一睡过去醒来都到点上班了,这样好几天都没有利用中午午休时间看书。

    2024年5月1日
  • 20多岁,您迷茫又着急

      上周在南京出差,深夜拖着疲惫去跟朋友见面,畅谈至凌晨两点。回到酒店已近三点,同屋的同事竟还未睡,点根烟,对着65层下的旧都夜景发呆。他非健谈之人,光头,一副艺术家模样,气质有天然的冷漠,之前交往无非公事,更无多话。不知道怎么提到了当今青年人的心态和选择,竟就聊起来,再也收不住。

    2025年7月12日
  • 有些路您非走不可

      人生在世,有些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长大呢?

    2024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