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腾讯工作一个月,俺想辞职了

  我迟迟没有回复他,原因也很简单,不知该如何回复。  我不知道他目前的情况,他的工作,他的行业,他未来的发展。

  几天前,有网友在后台询问:他7月份毕业,毕业近三个月,月薪还是3000多,没有涨幅,没有升职,是否该辞职?

  俺迟迟没有回复他,原因也很简单,不知该如何回复。

  俺不知道他目前的情况,他的工作,他的行业,他未来的发展。

  但是,希望能通过今天这篇文章,给他一个启发。

  1、年轻人,您到底有多急?

  很巧,在不久前,俺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是18届的校招生,目前入职腾讯,工作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给他的感受是大量的写sql代码,感觉自己写sql的能力熟练了不少,算法技能倒是没有多大的提高,他目前感觉有点困惑,怀疑自己的规划方向是否正确了,是不是应该离开了?

  入职一个月,感觉没有提升,是否该离职?

  这不是他和那个求助网友的烦恼,而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烦恼。

  这届年轻人,越来越突破了人们的想象,他们第一份工作平均7个月就离职,离职率高达30.6%,高出其他年龄段5%。

  离职的原因千千万万,但其中不乏像校招进腾讯一个月感觉没提升想离职的那个网友一样:有些急迫,有些急于求成,有些急功近利。

  如今的社会很急迫,而俺们则更急:

  孩子还未出生,急着做胎教,上早教课;孩子出生后,急着给他报班,挑选幼儿园;孩子慢慢长大后,急着为他谋划未来,制定人生……

  这是俺们的父母,也是那些刚成为父母的80、90后。

  年轻人呢?他们是否也是如此急迫?

  部门有个实习生,他和俺说了他的人生规划,他希望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月薪上万的工作,毕业一年贷款买车,毕业三年,在家乡买房。

  他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像在完成KPI一样,为之努力。

  表弟小欧的未来人生“目标”与他一样,不过,不一样的是,表弟毕业之后,一年内换了无数次工作,而原因都是因为在一两个月之内,他的薪水达不到一万。

  他觉得,那些工作没有未来,没有前景,赚不到钱。

  很急,很急,他急着在毕业短短几个月之内就想达到月薪上万。

  很急,很急,很急,他急着成功,急着过上他想过的人生。

  为什么年轻人总是很急?

  或许,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急,而是他们内心太急功近利。

  薛涌在书中描述了年轻人的这种心态:

  “您们老得太快,因为您们对自己成长的期待太急切,因为您们沉溺于虚拟世界,忘了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是啊,每个人都希望人生顺利,获得成功。

  可是,不如人意的现实才是真正的人生。

  其实,慢下来的人生没什么不好,年轻人,急什么?

  2、如果您优秀,您的才华不会被时光掩埋

  高晓松回清华做讲座时,目及大学校园充斥成功学讲座以及如今大学生的急功近利和自俺迷失,感慨了一句“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

  这句话,成了时下无数人的人生至理名言。越来越多人想尽快成功,尽早成功,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于是,00后CEO狂怼成年人,自称公司已估值上千万;来钱快的娱乐圈里,选秀也逐渐低龄化,95后已经成了老人;更别说,如今还有不少年轻人放弃学业,将精力和时间投入直播、网红等新行业。

  古人说,欲速则不达。

  年轻人,请听俺一言:如果您优秀,以您的才华,实在不必着急。

  没有必要因为年少时期的那点利,那点名,那点财,就放弃静下心来沉淀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最后因小失大,老来后悔莫及。

  您听过“沈文裕”这个名字吗?

  原本,如果他和他的家人没有急功近利,他将会是一位了不起的钢琴家。

  以前,沈文裕与郎朗、李云迪齐名“中国钢琴三剑客”,是曾经的神童、天才钢琴家,他留学德国、拜入大师门下,一举获得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冠军……

  原本,他有着精彩的人生,光明的未来。

  可是,他的家人为了钱和利,让他放弃了学业,早早投入到演出当中。

  家人急功近利的后果,就是葬送了一个了不起的钢琴家。

  只要努力和不放弃,时光是不会掩埋珍珠的光芒。

  美国总统林肯,经历过多次竞选,其中10次以失败告终,51岁当选为总统,55岁连任美国总统。

  翻开俺国的史书,那些大器晚成的人数不胜数,八十遇文王的姜太公、62岁即位的晋文公、47岁起义的刘邦…….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例子告诉俺们,人生不用太急,若您优秀,必会闪亮。

  3、年轻人,您什么时候该急?

  急,在这个时代,可以换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焦虑。

  梁晓声曾说,中国人不分男女老人、不分农村城市、不分贫穷富裕、不分官员群众,总而言之俺们集体陷入了忐忑、焦虑的年代。

  有的人会反感焦虑,说,年轻人,您没有必要焦虑。

  可是,在俺看来,俺们的确不需要过着焦虑满满的生活,但俺们的人生需要适当的焦虑,需要偶尔急一急。

  那么,俺们什么时候该急呢?

  急?不是在入职才一个月,感觉没提升,没受到重要的时候,而是应该在努力、用心在同一岗位付出1-2年后,还是觉得感觉不对,看不到未来,止步不前,没有任何长进之时,您才应该急一急。

  毕竟,除非您真的优秀过人,否则才一两个月,您的上司您的公司是不会给您大项目,给与您重任。

  大多数的俺们,都是普通人,需要一步步做起,而非一步到天边。

  急?不是在毕业才一年,还没买房买车无存款的时候,而是应该在一定的拼搏尝试后,认真地反思自己的功过,如果发现错了,这时就应该“急一急”。

  毕竟,毕业就买房买车,是无数人的梦想,但却不是普通人的人生。大多数的俺们,如果没有父母的帮衬,这真的很难。

  钱钟书先生说:

  “似乎俺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

  年轻人,俺不希望过多的焦虑,过多的急迫,过多的急于求成,让您失去了您这个年龄最该保持的初心。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进腾讯工作一个月,俺想辞职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89892.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1日 上午4:25
下一篇 2024年4月11日 上午8:03

相关推荐

  • 为将来的自己赢得一片天地

      5年的时间不算短,在跳槽频繁的当今社会,5年在一家公司就职实属难得。但为什么工作了5年却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呢?我详细了解了朋友的工作情况。

    2024年10月26日
  • 其实,最好的年龄才开始

      我从来不觉得最好的年纪是十**岁。  或许那是很多人眼里,最豆蔻的年华,洛丽塔一样晶莹紧绷的小肉体,不管穿什么都好看。然而,于我来说,那是一个女人最最美好却不自知的年龄。

    2025年6月23日
  • 不是谁都能体面地倔强着生活

      后来,两个人渐渐熟悉,我一直催她赶快找个男朋友,她都是一笑了之,说“不急”,我以为她可能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再等等也无妨。直到有一次,朋友聚会,她喝着喝着就哭成了泪人,我送她回家,她抓住我的手不放,越哭越厉害,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哭,没想到就是这种止不住的情况。手足无措的我安慰她说“别哭了,好好睡一觉,明天就会好起来的。”她依旧一直哭,一直哭,直到再也没有力气哭出来时,她才默默地说“亲爱的,我失恋了。”我心里一惊,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她说“他不要我了,他嫌弃我。可我也嫌弃我自己,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我抱着她说“亲爱的,你在我心里一直那么美好,咱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女生,不干什么坏事,也没有什么特殊癖好,怎么可能被嫌弃呢?你怎么可以嫌弃你自己呢,我喜欢你还来不及呢。”

    2025年5月30日
  • 曾想起很努力的您过得可还好吗?

    “您真的很努力……”,这成了您年底听到最沮丧的话,最狠的批评? 您的基本状态是:面对机遇您充满钝感和时间差,面对坎坷您是毫无还手之力,面对糟糕形势您第一个被毙掉,面对市场赛跑您笃定…

    2020年3月9日
  • 十八岁后,自己做决定,没人可以替您

      记忆中,这是我对我爹说过较狠的一句话。  说完这句,我和他都愣在原地,谁也没吱声。

    2024年7月23日
  • 您还这么年轻,不必活得好像历经沧桑

      嘉嘉拿下耳机,把头靠在我肩上,说,你看,他们多青春,我真羡慕。  我知道嘉嘉熬了一个星期的夜做的方案又被她老板给毙了,理由是达不到客户要求的“花哨”标准。刚刚还在电话里把她狠狠地骂了一顿,嘉嘉忍着没有哭,这些年里她或者我早就练就了一身不为领导和客户任何一句言辞上的责难动一丝心酸的本领。

    2024年9月19日
  • 没钱没背景,怎样才能成功?

      “什么样的人能做到年薪百万?”  “我希望在未来十年能做到你的一半,赚500w,现在找的工作一月5000、中部二线城市,困难吗?”

    2024年9月8日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远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所谓“世界”,其实是相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异质性存在。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2024年12月14日
  • 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在成长的年纪选择混日子

      年轻时,你可能没有这样的体会,因为这时候往往正处于“作”的阶段,等到了三十多岁、四十多岁,慢慢尝到自己种下的果子的时候,就会明白这句话有多真实。

    2024年5月9日
  • 青春没有自以为是的坚强

      那个暖洋洋的午后,班主任带着几个高三学生来给我们讲学习方法。五六十双眼睛齐刷刷看着台上轮流上阵的优秀生,无不流露出钦佩羡慕之情。

    2025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