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拿别人跟自己攀比

    我爸经常跟我说:你看看人家,哪个人像你这样的?哪有人拿着一万块钱的工资不干,辞职回来的?哪有人25岁闲在家里不上班?你上大学为的是什么,不就为了找个好工作,不就为了赚钱养家、结婚成家吗?

  

  

  俺爸经常跟俺说:您看看人家,哪个人像您这样的?哪有人拿着一万块钱的工资不干,辞职回来的?哪有人25岁闲在家里不上班?您上大学为的是什么,不就为了找个好工作,不就为了赚钱养家、结婚成家吗?

  俺爸的意思是,俺应该像其他人一样,上大学为了找个好工作,找了好工作为了赚钱,赚了钱才好结婚成家,结了婚然后生孩子,然后供孩子上大学,然后儿子找个好工作,赚钱成家。如此祖祖辈辈地循环往复。

  俺觉得这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更不是俺想要的未来。所以都当耳边风,从来不跟他理论。反正俺从十八岁起就经济独立,俺存了积蓄养活自己,俺能为自己的人生决定负责。

  其实俺爸爸说的就是很多平常人的一生。没有蓬勃的朝气,对一切缺乏兴趣和热情,志向很小,大学只求敷衍毕业,找个比较优裕稳定的工作,饱暖舒适,就此混过一生。但俺不想这样。俺不是谁谁谁。不必跟谁谁谁一样。不必看着人家的日子过自己的日子。

  永远不要拿别人跟自己攀比。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日子是您自己的,别人不能帮您过日子。真要去做的话,俺只建议一点:戒掉所有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太浮躁了。您要静下来了,去做您真正想做的事。整天不知道要干什么的人,才会总看着别人,拿别人跟自己比。

  您要有个人志向,关键要能实践下去。您说您将来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俺会笑话您;但如果您从现在起,每天阅读经典,研究写作技巧,每天坚持写作,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的作品,从您的作品中读到了不断的进步,那么,就算您将来没有拿到任何文学奖,俺也会敬重您。

  比如俺现在辞职在家,从来没有一天是虚度的。比起从前在公司每天庸庸碌碌地看程序、写代码,现在的俺,每天都有周详的计划,要看多少页的书,要完成多少字的稿子;每周也有计划,每个月也有计划;每次在豆瓣阅读上连载一篇作品前都会自己立项,用EXCEL表格列提纲,共多少章节,每个章节讲什么主线内容,每个人物有什么外貌特征、性格特征、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该人物有什么相关主线,计划多少天完成,收费多少,等等。读书嘛,最近在看张爱玲的作品,《金锁记》《半生缘》《倾城之恋》,在研究张爱玲的写作技巧,准备下部连载小说里实际应用。

  这世上从来没有一步登天的事,凡事都要慢慢来,慢慢学习。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俺觉得必须要有两个大前提:一、有一个大的方向;二、有循序渐进的小计划。一步一步来,就算将来没写成任何成功的文学着作,俺自己是很敬重自己的。

  拖延是绝对不好的。无论要干什么事,大事还是小事,想到了就应该马上去做,不然就别急着去干另一件事。这样发“空头愿”成了习惯,会永远活在幻想中,整天做白日梦,一无所成。

  为什么会拖延?因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最好能安于现状不要动。就好像冬天的早晨,您睡在被窝里觉得很舒适,虽然知道这时候应该起床了,但就是舍不得起来。您不起来,就是顺着惰性。被窝的暖和舒适,外面的空气寒冷,多躺一会儿的种种借口,对于起床的动作都有很大的阻碍力,使您觉得起床是一件天大的难事。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但世间很多事情都可以如此看。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那些有大作为的人——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大半都靠极坚强的意志力,能够克服惰性。他们的人生中,从来没有拖延这种不好的习性。

  也不要惧怕环境,被环境束缚。很多人都有个坏毛病,对别人严格,对自己宽松。谈到别人时,总说别人不努力,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抱怨起周遭的环境来,自俺安慰。

  没办法啊,俺要……学校里老师……公司里同事们……这个社会……爸妈不允许……这么做一定会被人笑话的……

  千错万错,反正不是自己的错,都是环境不好。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懦夫心理。成功是您的,失败也是您的,别把什么都推给环境。环境永远不会美满的,如果环境无可挑剔,人的存在就没价值了。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他不像猪狗,吃了睡,睡了吃。

  有了这些信念,便可以大胆放心地走您的路,不必去和任何人作比较。(摘自《少年啊前路漫漫》)

  作者简介:Gay,红遍知乎、豆瓣的励志写手,家境困苦,努力学习,后被保送上海交大;大学四年靠奖学金和助学贷款还有兼职,赚取大学学费,毕业三年存款15万;知乎成名,凭借其独特、幽默、犀利的答案,赢得15人关注,4次赞同和58次感谢。人称“知乎励志一哥”。一名“码农”却立志成为专业作家。他一直在路上,追寻真正的自己。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永远不要拿别人跟自己攀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86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4日 上午2:39
下一篇 2020年12月14日 上午4:08

相关推荐

  • 真正想做的人,其实什么都不会说

        周六晚上回南京,在候车大厅看到一队自行车爱好者,穿着专业的衣裤鞋子,拎着自行车前轮,有说有笑,浩浩荡荡。

    2020年12月1日
  • 生命的旅程不允许悲伤的泛滥

    土掩尘盖,当华秋作为一阵风毫无预备地席卷而来,落叶漫天,纷纷扬扬,像是冬雪一般,却更像是疲倦的蝴蝶,无力旋转,掉落,最终入泥为土。 每一次路过这染红了记忆的枫林小道,耳边就会有一阵…

    2020年10月30日
  • 谁不曾在深夜暗自哭泣?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文字:“如果你不曾在深夜暗自哭泣过,那就没有资格谈论人生。”然后引来无数人共鸣点赞。

    2020年12月13日
  • 俞敏洪:不要“习以为常”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然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于在黑暗中随手打开电灯就能见到光明习以为常;对于在图书馆随时都能借到自己想读的图书习以为常;对于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用手机听到亲人的声音习以为常;对于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习以为常。这些“习以为常”让我们失去了生命中本该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2020年9月28日
  • 俞敏洪:生命因依赖而扭曲变形

      主动积极地生活和学习是人类幸福的出发点和归属地。要想使生命丰富多彩,我们必须能够掌控自己的生命。很多人会说,这还不容易,生命就在我们手中啊。其实不然,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被别的东西所控制,使我们空有躯体,没有灵魂。人类对某种东西产生的依赖心理,就是生命和灵魂受到控制的标志。要摆脱这种控制,除了巨大的毅力和勇气,还需要特别的洞察力,因为恶魔常常披着美丽的外表来迷惑我们。

    2020年9月26日
  • 三十几岁的时候,您的梦想还在不在?

        1  好几年前,我还在给杂志写爱情故事的时候,当时有这样一句话非常流行:为你进化成更好的人。

    2020年9月27日
  • 哪有什么玻璃心,只是不愿放过自己

        每个人的成长初期都有一颗玻璃心,害怕梦想破灭,害怕自己的一言一行遭到别人诟病,害怕被攻击,害怕这害怕那,在越来越多的害怕中,变得敏感,变得小心翼翼自我约束,变得不能准确正视自己,故而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2020年11月27日
  • 想成功的人请举手

          22岁的布罗斯刚进人白宫的时候,在同事中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虽然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一个毫无经验的撰稿人,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还是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

    2020年10月10日
  • 中学生励志作文

      励志作文    《会当凌绝顶》    俺相信一颗宽阔的心,勇敢的心,敢于先行的心配得上这世界的最辽阔和最雄壮。    尼采说“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rdquo…

    2020年10月19日
  • 有多少理想还在路上

        那时,我还是一个在郴城读书的穷学生。刚年满18岁。劳动节,买了张去雁城的火车票,约上几个同学去拜访另一所中专学校的一位校园作家。

    2020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