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不纠结,坚持对抗生活

  你跟我说某个人多么优秀多么出色,我可能还不感兴趣,但说到她有个不一样的特质我会感兴趣。因为这些才是可以学习的。最该学习的不是别人的成功,而是她不间歇地都在做哪些不起眼的小事。

  

  您跟俺说某个人多么优秀多么出色,俺可能还不感兴趣,但说到她有个不一样的特质俺会感兴趣。因为这些才是可以学习的。最该学习的不是别人的成功,而是她不间歇地都在做哪些不起眼的小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只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字,她就是写字,每天都写。从未停下来过,家里四个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写字,也不认为自己写得多好。

  她说,“生活琐琐碎碎,写字也就是出口,俺每天对自己的写作页数有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人们变得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写字的是每天步行五公里。如果俺知道有哪一天俺没有办法走那么多,俺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她说,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您觉得如果您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您。

  她是不是得诺贝尔奖俺不关心,在这之前俺也没看过她的作品,但俺真的为她的好习惯喝采。

  村上春树年过半百,每天都在长跑,风雨无阻,从未断过。他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耐力。他说,跑步时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思考,可以听音乐,可以漫无目的地放松,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他写出了《当您跑步时,您在想什么》,俺不认为自己喜欢村上的书,但俺倒是欣赏他的方式。到一定年龄,才知道人真的需要坚持点什么来“对抗”生活的无能为力。

  没有人天生是奇材,只是他们一定有个好习惯,让他们看起来不那么失败。他们有自己对抗世界的方式,与生活和解,这个方式不是怨言不是愤世嫉俗,而是悄悄地改变着自己。

  着名作家卡夫卡当了一辈子公司小职员,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作家,卡夫卡没当这个职员,也许写得更多,但也可能写得更少,无所成就。所以,您处于什么位置,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种个人的品牌。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个人。卡夫卡只是安安份份当个小职员,业余做点喜欢的事,互不干扰,他不抱怨不纠结不整天怨天尤人,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

  看过蔡澜先生提到的一件小事:他去一家餐厅吃饭,看到一个小伙扮着小丑,用汽球扎出各式各样动物图型,把每个来吃饭的孩子都逗得很开心,每周来两次各一个小时,一次7元。这只是他的副业,主业是送快递,蔡澜先生问他怎么学得的这一手绝活儿,他笑着说,自学,买书自学,多试几次就会啊,可以增补收入,还能很开心,何乐而不为?蔡澜先生佩服不已。(www.lizhijuzi.cn)他如果只是抱怨他爹妈拼不过别人,工作太辛苦,整天愁眉苦脸,那么他的生活过得怎样可想而知了。他有属于自己“对抗”世界的方式。

  木心先生说,如果研究一个麻将,坚持研究五年,您都会不一样。试着钻一件事情试试?对抗生活,除了动嘴,找点别的方式吧。

  再说一件不起眼的事,俺的一位友人说她父亲看上去特别年轻,为什么?每天饭后散步时带上一把熟花生米,几十年都这样。花生米,这么简单,但您试试每天吃?把枯燥的事重复一千遍试试吧。

  前几天,有朋友推荐俺看谭元元的芭蕾舞视频,她说她每天早上起来时就要看上这么一段,享受整个毛孔被唤醒的感觉,谭元元的名气俺不太了解,但俺记住了她某次访谈中的一段话:“比如您一个礼拜休息两天,但您如果超过两天,第三天您就会觉得什么东西不对劲了。每天训练,肌肉对于您的动作产生记忆,形成自然反应。一旦您停下来,这种肌肉反应马上就减弱了。所以舞蹈最辛苦的不是动作,是日复一日,重复做着已经做过无数次的动作。仅此而已。”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不抱怨不纠结,坚持对抗生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49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6日 下午3:43
下一篇 2020年11月26日 下午6:42

相关推荐

  • 牛逼就是天份加勤奋

        有一天绿老师给我讲到她最近看到一个书,书名,作者名我都忘记了,但里面有个说法很有意思,除非天才之外,我们大多数人的天赋,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所以一个人,如果你坚持用你的一生中的一万个小时来做一件事,你就会成为全国第一,如果你坚持用你生活中的十万个小时来做一件事,你就会成为世界第一。昨天到邦妮家吃饭,闲聊起这个来,邦妮就很认同,她说她最近终于知道剧本该怎么写了,算算看,她已经做了六年编剧。我说我也是,这两年才知道该怎么写作,想想看,我也写了快十年了。后来又想,也许写作的事,不能用时间来计算,也许该用字数来计算,好吧,这十年里,我写博客,写稿子,写小说,不管什么都认真的写,写什么都行,怎么的也写了几百万字了。我并没成名成家,但是我至少可以说我现在能够自由的表达出我的想法了,我想这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

    2020年12月1日
  • 梦想需要接近地气

          文/琴台    一个15岁的男孩,为了逼迫父母出钱赞助自己学习音乐当歌星,于是割腕自杀、离家出走,最后,流落到收容站,彻底中断了学业。    还有一个是45岁的中年男人…

    2020年10月30日
  • 经典励志美文: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永远要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在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人生的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 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个要求可能太高了,但她所受到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誓言。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用五年时间来学习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单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它活动方面都一直走在前列。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届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我们的孩子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是当父母的责任。

    2020年9月28日
  • 爱默生:相信自己

          俺们今天应该确凿地说出今天的想法,明天则应确凿地说出明天的意见,即使它与今日之见截然相悖。    相信您自己的思想,相信您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众人也会承认—…

    2020年10月11日
  • 经典励志文章:成功的欲望

            有一位年轻的弟子问苏格拉底什么是求知的欲望,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他带到一条小河边,年轻人觉得很奇怪。只见苏格拉底扑通一声跳到河里去了,并且在水中向年轻人招了招手,示意他下来。年轻人也就稀里糊涂地跳下了水。

    2020年9月27日
  • 您不必自卑

        人人都自卑。形成自卑的过程大约有两种。一是在小时候跟成人的比较过程中,都有不如成人的深刻体验;再加上某些不太利于成长的环境,自卑的状态就可能凝固在心里。二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事情都比较了解,对别人的事情比较不了解,在自己的视野下,神秘的那边被不自觉地赋予一些同样神秘的力量或者光环。

    2020年11月24日
  • 唯有拼命前行,有些人您才不需永远仰望

        1  前几天,在一个公共群里,遇到了位作者,先前读过他的一些文章,深感敬佩。同样是斜杠青年,他能坚持一日更新好几篇文,逻辑清晰、干货满满,同时还参加各类宣讲领读活动,短短时间写下了几十万字,并出了书。

    2020年9月28日
  • 您所有的努力,时间终会偿还

        这些天工作有些繁忙,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每天回到家都疲惫不堪,感觉自己好像被抽空了一样,只想好好睡上一觉。不巧的是这段时间小孩身体不太舒服,时常要打针吃药,不说周围人不理解了,就连家里人都怪我工作太拼,不顾及家务事。

    2020年9月28日
  • 世界不会因为您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

      1、最先明白的是生活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也只是你一个人的。当你徘徊在街角的时候,没有人给你指明方向;当突然下雨的时候,少有人来为你送伞,更不用提当你生病的时候,真的为你跑前跑后的人有几个了。

    2020年11月20日
  • 您要足够努力,才能一直骄傲走下去

        当你七十岁,拿起老相片,除了满腹感慨,竟然找不到一丝英姿飒爽的影子。你只能任由皱纹无奈的放肆生长,然后看着夕阳日落,你的孤独只能在苍老的记忆里蔓延。

    2020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