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出头:您一无所有,却让全世界羡慕

1、俺们都过着与想象不一样的生活

读书的时候,每天骑着脚踏车上学放学,等着中考结束成为高中生,等着高考结束成为大学生,等着考研结束把书一条龙念完,即便目标明确,其实您一直很迷茫;找工作的时候,满是热血,四处投递简历石沉大海后,在家里守在电话机旁等面试通知常常很无助,您心想着工作稳定了一切都好了;有了份工作,每天上班挤在拥挤地铁的人潮中感到很落寞,整日穿得人模人样说话圆滑得体,其实您的内心还是当初那个迷茫的少年,不知自己到底在为什么而活而忙而悲伤;终于鼓起勇气辞职去旅行,辗转在路上,拍好看照片分享有趣故事,发的帖子鼓舞了无数人,其实您自己到底有没有真的觉得自由和快乐,却是另外一桩事了。

俺们常感到自己在过着并不理想的生活,以至于嘴里总嚷着无数的“如果……俺就可以……”

如果高考结束了,俺就可以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在没有意义的教科书里面浪费青春;如果毕业了书终于念完了,俺有文凭后就可以走出象牙塔,过上真正的生活;如果面试通过了,拿到这份工作,俺就可以有房有车娶妻生子,人生一帆风顺过幸福的小日子;如果这份工作没有那么累,俺就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许生活就不会那么枯燥没有意义;如果旅行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俺就可以从此海阔天空书写自己的人生……

二十岁刚出头的俺们,热切拥抱改变,容易被鼓舞,更容易被别人的故事触动心扉,勇往直前拼了命努力,也试图毁坏现状,不顾一切出走。然后呢?最终仍没有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寻找下一个“如果”。

心理学有一个观点,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预测是有偏差的。俺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人们会错误地预测自己谈过一场浪漫的恋爱,收到礼物,错过选举赢得比赛,和被误解后的感觉。”一位苏格兰诗人写得恰到好处:“当一种感觉存在的时候,他们感到它好像永远不会离开;当它离开以后,他们感到他好像从未来过;当它再回来时,他们感到它好像从未离开。”

这样的感觉,就是此刻的俺们:一无所有,理想生活很飘渺。

2、俺们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

今年俺二十三岁,回国后,在外国领事馆做媒体和活动策划。

一个人来到广州,早起晚睡,上班很忙碌。

刚开始一个月,其实情绪波折过。去到南湖的一家英国学校送活动汗衫,扛着几袋子货半路上摔了一跤,膝盖上全是血,在回来的车上痛得哭起来;一整天打仗一样做完linemanager吩咐的任务,照例下班后走半小时回家当作散心,到家门口才记得钥匙忘在公司里,想到办公室应该早已关门,在铁门口无助地哭起来,骂自己没长大;做新加坡远程培训的时候,连系统都不会登入,其余地区的同事已经开始练习,俺对着电脑慌乱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硬着头皮在一片沉寂中用英文颤抖地问“这个对话框怎么不见了,啊,有了,那么要怎么点进去”的低端问题,中午休息时一个人花了一个多小时在街上乱走,才找回自己的节奏。

看到身边的同事,有人绕了地球一圈终于回到了广州的家,渐渐建立起安稳的生活;有人和男友订婚,事业也步步高升;有人刚生完孩子,两夫妇计划着买更大的房子……

似乎大家都有些什么,可是看看俺自己,下班后也不知该往哪里去,不做饭就在外面随便吃点,其实太忙碌忘记吃饭死不掉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男朋友,大把的时间在看自认为“浪漫”的政治经济谈话节目。偶尔在路上走着走着,不知道半年后接下去要到哪里。

尤其是最近收到大学时候印度尼西亚好友的信,终于成为了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把俺彻底压倒了。她在荷兰的工作一帆风顺,和比利时男友恩爱依旧,而俺们曾经疯在一起的俄罗斯女孩,就要结婚了。

“喂,真的要这样的生活?”从零开始,就算回国,俺又在四处漂。有时候,没有安全感。

把这些话倾吐出去,“嘉倩,如果连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么,那些给您写信的人怎么办?”朋友犀利地问道。

3、您敢义无反顾的做您想做的事情吗?

乔蒂是个在广州工作的西班牙人,三十出头,收入不菲,有个中国女朋友。他总充满怜爱地对俺说,“您就像是十年前的俺。其实,现在的俺依旧很羡慕您。”

“什么?羡慕什么?”俺几乎就要从沙发跳起来,您羡慕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您有房有车有好工作,女朋友温柔可爱。而俺,家里连宽带都没有,因为未必知道可以在这个城市久留,凡是与“一年的合同”相关的,对俺来说都是奢侈。家里的杯子都是一次性的,逛宜家只有摸的份,连衣服都不太买,只为了卷铺盖搬家时方便一些。

乔蒂打开他公寓的窗,灯火阑珊的广州尽收眼底,夏天的热气向人袭来,他笑着说,“这样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二十出头的您,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噢……对了,您不是说在上周的沙发客聚会里见到一个美国人吗?他三十多岁,卖了自己的公司,拿这笔钱来到中国四处周游。”

安全感,和年龄真的有关吗?如果三十岁的时候,还能做到这样义无反顾去做想做的事情,那么现在,二十岁出头的俺,为什么要在乎这“幻觉”呢?

话虽如此,纵使勇气满满,目标呢?理想呢?

4、“熬”是每个人都绕不过的历程。

在成长的路上,俺就像当代很多同龄人一样,不屑于很多东西,看不惯很多现象,不满于社会的诸多规则。俺们这一代人,都会为了那些某二代的特殊待遇拍案而起,为了筹集医疗费的穷困家庭同情落泪献出微薄之力,为了冷漠麻木的路人诟病如今世道不正。

不记得是第几十个同龄人告诉俺,“俺们的社会正在一点点烂掉,这是个没有理想的时代。没得救了,快回欧洲吧。”

俺看的却恰恰相反,并不是中国的新一代没有理想,而是俺们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多到以至于只能追求“止痛”而非“医治根源”。今天捡起了这个理想,群起而攻之;明天就又发现新的燃点,“关注就是力量”,一波波看似汹涌的集体思辨甚至是网络暴力,出发点是好的,其中的一些思想也是好的甚至会带来社会变革的,但问题就在于俺们都忘记了“改变过程”。

开启时间的“魔法”效应,被动而消极的“熬”于事无补。熬日子是会有惯性的。熬高考,熬大学,熬工作,习惯了熬一切,等待一个幻想中的白马王子出现拯救自己的时候,结果熬惯了,和白马王子一起过日子,也成了熬。

真正在过时间的人,是用心感知每一分每一秒,脚踏实地过着此刻的生活。纵使一切都不尽如人意,纵使由心地感觉痛苦,一个能在烂摊子面前把线索一点点一点点拾起,耐心做好该做的,把成败置之度外的人,其实更容易一不小心就走得很远。那么,他所完成的任务,所成为的自己,所得到的成就感,都是刻在骨子里平实而非耀眼的快乐。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兴许如今俺们在意的,过不久就被新的一切掩盖。过一百年,唇枪舌战的“方寒”或许就葬在了一起,二代们的“杀人跑车”成为了一堆堆废铜烂铁,省吃俭用供了一辈子的北京三房一厅二十年前自己的名字已经被抹掉。

人间是非富贵都太渺小了。想起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葬礼上有人问死者朋友:“他留下了多少遗产”,对方回答“他什么都没有带走。”

二十多岁一无所有的俺们,其实最有力量去拯救社会。比起更多人,俺们早已经在伤痕累累的路上懂得,其实真正的成功,并不是拥有什么,而是这一段段路俺们曾用心走过,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感动和故事。高考的时候,认真做过习题;工作时候,在岗位里付出自己的贡献;下班后,做无关紧要的小事却温暖了陌生人;恋爱中,关爱对方共同成长;在家里,懂得感恩,经常沟通与陪伴。也许,俺们并不能成为历史里“揭竿而起”的革命者,但至少,俺们还有能力去持续地做些事,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点,夜晚就一定睡得很安稳,早晨伴着闹钟也就有了万分动力。

那些温暖而可爱的小事,就是成功。

真正令俺们觉得活着的,是那些实质性的东西,而实质,注定需要过程。

5、俺们需要的是改变!

“只要您跨出第一步,就离成功不远了。”又是一瓶鸡血。可当您真的激动地辞职旅行也好,开店也好,并不意味着成功真如这句话所说的“不远了”。

其实,远着呢!

坐飞机久了,就会知道其实飞机起飞冲上云霄只是一瞬间的事。真正把您带向远方的,还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起飞的过程固然令人难忘与激动,透过机舱您可以看到陆地越来越小,云朵越来越近,突破云层之后,就一路只是无聊的白茫茫一片。

原来,“成功”一点都不难,甚至很快。看起来很美的事物,接近后,往往没有想象中那么美了。最终俺们都能抵达目的地,但拥有的,其实是不同质感的“远方”。

俺们渴求改变,想要变革社会,更想要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事实是今早付出了一点努力,今晚就立刻想要检验回报。忽略了过程和“旅途”,失望是在所难免的,这年头,立竿见影的要么是丰胸硅胶,要么就是地沟油。

俺们诟病社会结构,感慨出国留学,愤恨官富二代,像极了如今各个国家的军备竞赛。没有哪个国家是对外不宣称“俺们的人民热爱和平”,但照样组织军队花大笔钱买军火,定期大规模演习,这些莫名的钱,为何不去花在饥饿孤儿和老人上?

二十岁出头,世界还不是俺们所能改变的。俺们能做的,或许目前阶段只是独善自身。每一个小理想的实现,都是对于未来改变社会的练习。所谓的change,固然是痛苦的。并不是换条路走,就心情爽朗一路绿灯,更多时候,带来的可能就是更深的迷茫和痛苦。唯有经历后,改变才能带来巨大的效应。

和坐飞机一样,时间,才是奇迹的钥匙。

6、梦想,请您晚一点实现。

俺想要当一个用文字改变世界的人。

一位前辈说“这样很好啊,至少不是以此为生”。写作并不会成为俺的工作,俺却喜欢这样的状态。写的东西没有压力,把自己心内的一切剖析给别人。同时,如今在一本杂志写专栏,常常写着写着不自觉议论关于生活的态度。二十三岁,还没有想透很多事,所以倾诉欲望强烈。

写字之外,近期大半生活在工作。一开始迷失了一段时间,如今终于寻回自己的节奏。即便未必知道半年后的自己身在何方,在做何事,眼前的路一步步走好,因为潜移默化中,此刻的生活已是在俺们在过去无数个十字路口选择下,最终最理想的一条路。

又况且俺们常在想此刻就要过上理想生活,却从来不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准备好。抵达目的地前的“旅程”是缺不了的,并且许多弯路是注定要走一遭的。人生还很长,磕磕绊绊一路掉眼泪,泥泞的路才有好故事可以说。不可能一开始就过上想要的生活,直接成为作家老板总裁……甚至立马就指挥整个国家。有些事有些机会,来得晚一点才好。来得早了,结果自己还不够资格拥有,比起从未出现更令人惋惜。

读到这一期《新周刊》,看着自己的名字在文章里被归结为“知心姐姐”,突然觉得很有趣,总在倾诉邮箱里被称作“嘉倩姐姐”,其实说到底,自己也不过是在梦想路上不断跌倒,满膝盖是血的行者。平实而温暖,俺没多大的出息,只想做这样一种不耀眼的人。

或许半年后的自己,又到了新的“远方”,做起了不一样的事情。但,俺相信每一分每一秒,俺都在过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即使不是,俺也在成为有资格的人的路上。

俺有您所没有的,因为俺一无所有。

梦想,请您晚一点实现。俺想要更有资格地拥有您。

 

励志语录-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二十出头:您一无所有,却让全世界羡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34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9日 上午7:53
下一篇 2020年11月29日 上午9:22

相关推荐

  • 唯有义无反顾,才能勇往直前

        【1】  经过观察,我发现那些没有弄明白自己追求的人,往往比那些朝着目标坚定前进的人更容易感到疲惫。后者往往是一天工作12个小时都少有抱怨,前者却明明一事无成,还总在感叹生活不易,前路艰难。

    2020年12月11日
  • 在内心种下两颗种子

        2011年6月10日,一则新闻同时在山东各大媒体发布。30岁的临沂大学校友李海鹏向母校捐赠1000万元,庆贺母校70周年华诞。以个人名义在地方性大学设立1000万元的助学基金,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拿出1000万元为临沂大学设立助学基金,在企业内部和我家里都有不同声音,而我感觉这里曾帮助过我,是我成长的地方,所以就坚持了下来。”捐赠仪式结束后,山东鹏宇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海鹏这样解释。李海鹏不是“富二代”,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也没有什么家族背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一个“80后”创业者的奇迹,创业十年,让十年和两亿画上了等号。   李海鹏在贫困的东营农村长大。由于家境贫寒,几亩薄地的收成既要维持一家五口人的日常花销,还要供李海鹏和两个姐姐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李海鹏很懂事,从小穿姐姐穿过的旧衣服,一放学就帮父母干活。10岁那年,父亲深有用心地开始教小海鹏撒花生种子。父亲告诉他,一定要把种子撒到沟里,并且要把两颗种子放在一起。他疑惑不解,抬起头问父亲为什么?父亲擦去满头汗水,抚摸着他的头:“孩子,只有两颗种子挨在一起,两颗花生发出芽来才能相互支撑,缠绕着向上生长,形成强大的生命力,抵挡自然界的风雨。”   父亲的话就像花生种子一般,深深地种在海鹏的心灵深处,他更加努力地读书,他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2000年,李海鹏考入临沂师范学院历史系,由于家庭困难,大学第一年的8000元学杂费、生活费,还是父母东拼西凑借的。在校期间,李海鹏一边学习,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但刚开始时并不顺利。有一次,他在临沂一家家政公司打工,被派到了一个有钱人家去打扫卫生。那人要求非常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返工。他从早上9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一点点地擦,一点点地清洗,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一天下来,一口水也没喝,本来说好给50多元钱,最终那人还是以擦得不干净为由仅给了30元钱。李海鹏有些委屈,但想到这是自己用劳动挣得的第一笔钱时,他告诉自己:坚持下去!   为了锻炼自己和挣学费,李海鹏有时需要一天做好几份工。有一天,打完第三份工,已是晚上12点多。当时雨下得特别大,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就像敲鼓一样疼!由于没带雨衣,他全身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裹在了身上。路面的积水没过了自行车的脚蹬子,自行车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条小船,歪歪斜斜地前行。当再一次被狂风刮倒时,不服输的李海鹏咬着自己的下嘴唇,扶起自行车,对着瓢泼大雨大喊:“努力,梦想一定会发芽,我一定要成功。”   2001年,他用挣来的钱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简单装饰后就租了出去,最多时他曾买下七辆出租车营运。就这样,李海鹏在别的大学生还伸手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反哺父母。利用寒暑假,李海鹏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企业锻炼,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后来他利用积攒的40多万元钱,同别人合伙在深圳开了一家汽车装饰品加工厂,用工达到200多人。2004年大学毕业时,李海鹏没有像其他的大学生一样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他利用闲置资金,在临沂开了一家火锅店,主营火锅、烧烤和特色菜。2006年火锅店还被评为“临沂市十大火锅名店”。随后他又逐渐涉足文化、投资、建筑装修等行业,逐步完成了资本积累。   变则通,通则久。竞争激烈的行业,眼光必须转变得快,这是对成功者的基本要求。从创业至今,李海鹏涉足过几十个行业。近两年,他开始收缩战线,化零为整。2009年,他在菏泽创建了占地200多亩的公司。2010年,他又将企业总部搬到了济南。今年5月份,企业改制成了控股集团,旗下有十几家企业,核心业务以投资担保为主,总资产达到七八个亿,年销售收入十多亿元,刚刚而立之年的李海鹏担任了董事长,如今他又开始筹划企业上市的事情。2011年年初,由《法制晚报》联合创业之家网站,历时半年调查,制作了2010年中国“80后”青年创富榜,李海鹏以2.1亿元资产位列第27位。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经历虽然颇具传奇色彩,但坐在记者面前的李海鹏,瘦瘦的身材,戴副眼镜略显书生气,并没有想象中财大气粗的样子。“小时候种花生的经历对我的创业影响很大,让我骨子里有了一种干事业的激情。只要明确方向,坚持不懈,人人都能成功,收获属于自己的丰硕果实。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好好学习,勤于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后创业要有明确的规划和定位,要永不言败。”   也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这样的两颗宝贵的花生种子——一颗叫梦想,另一颗叫信念。李海鹏正是凭借它们的支撑,给梦想合适的土壤,给信念浇灌滋润的水分,这才让种子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所以最后,毫无悬念的,他成功了。

    2020年10月27日
  • 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昨天小伙伴在“你问我答”中问了一个问题:信命还是努力?  我的回答是:越努力的人运气越好,越努力的人命越好。

    2020年12月13日
  • 总是做出错误的选择,因为您实力不够

        一位亲戚说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是,在十八岁那一年,没有选择去当兵。

    2020年3月30日
  • 被梦想俘虏的人生

          您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之形象…

    2020年11月5日
  • 所有的成长,都因站对了地方

        今天我想通过三个故事,来讲三个经济学基本道理。  第一个故事,它的主题词叫“消灭选择”

    2020年12月17日
  • 做一个精彩的自己

      生活只是一种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但不知大家是否思考过,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2020年9月26日
  •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01  表姐今年三十多岁了,放着好好的生活不享受,非要出来折腾。她的本职工作是公务员,已经升为副科级别。

    2020年9月25日
  • 别让本该退休的父母为您再奋斗20年

        上个月家里接待了两名哈佛耶鲁来华参观学习的大学生,席间谈到来中国这次交流的费用问题。这个费用大好几万,对于普通的美国家庭,甚至中产,也并不算低。

    2020年9月29日
  •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都会得到好结果

        1  看了那么多鸡汤,依然没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是李东临死前,脑子里的最后想法。

    2020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