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梦想

仍然有许多人相信个人奋斗,但更多的人却转向了利用各种关系介入社会资源的分配。利用关系甚至公共资源服务家庭个人,都已经被视作理所应当了。若与此相悖,会让人愕然。

大概是在1984年了,俺在母校前黄中学图书馆里的一本杂志上读到了一篇小说,《蓝屋》,程乃珊女士的作品。小说中两个人物的人生选择,给俺留下深刻的印象:女主人公是军区副司令的女儿,却不暴露身份,以普通人的身份工作、生活;男主人公受父亲和女主人公的影响,最终放弃了家族巨额财富的继承权,走上自俺奋斗的道路。

当时的俺,还是个充满幻想的中学生,对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尤其是女主角和男主角父亲的人生选择,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充满了由衷地敬意,一定程度也影响了俺后来的人生选择。



1985年高考前填志愿,俺谢绝了母校推荐俺上南京大学的机会,由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当时为了一个城镇户口,多少人肝肠寸断!城镇户口能吃上皇粮,也摆脱了面朝黄土背向天的生活,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是天大的喜事。更别说按俺们村上老师的说法,搁过去,上南大就是上“中央大学”啊。

父亲不能理解,连夜赶到学校,找俺班主任,希望他能劝阻俺的一意孤行。

班主任跟俺父辈相熟,劝俺,即便不愿去南京大学,也可以报考北京大学。

俺的同村同宗长辈朱德生先生时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他也是俺母校前黄中学的老学长。但俺还是谢绝了班主任的建议,转而选择了报考当年招生简章排名第一序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四年之后,俺们是第一届双向选择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意味着每个人社会关系的重要性。那个时候,托关系找门路已经很流行,但俺没有什么社会关系,也没想过什么。俺只是本分地向新华日报人事处、无锡轻工业学院等多个单位投送了求职简历。直到后来北京印刷学院来学校招人。

那年早春,工作确定下来后,俺第一次随在北大读研的师兄到朱德生先生家去拜访。老人跟俺说,您爷爷跟俺说您上人大了,让俺多关照,这么多年怎么没见您来找过俺啊?

俺有些羞赧。作为晚辈,这么多年没有去问候长辈。

无论如何俺都很幸运。在那个凌乱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虽然有许多危机,但社会总体上保持着上行的势头,开放性正在让社会个体的力量得到正向释放。像俺这样出身农家没有其他社会资源的个体,对于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对于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这是俺的中国梦,也是俺这一代人选择的路。



岁月流淌,俺已人到中年,其间换了一个又一个工作,还辞掉了如今人人艳羡的中央机关公务员,最后都靠自己努力打拼出来,个中艰辛,唯有自知。

周围很多人惊讶于俺的抉择,激赏的同时却反向行动。但俺自己依旧不后悔。

放眼如今这个社会,财富积累和精神生活较过去已有霄壤之别,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也是过去望尘莫及的。但原来的中国梦,却渐行渐远渐无声,在个体生活的感受中,压抑感却远甚于既往。

仍然有许多人相信个人奋斗,但更多的人却转向了利用各种关系介入社会资源的分配。以至于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服务自己的工作生活,已经成为流行的主流价值观。利用关系甚至公共资源服务家庭个人,都已经被视作理所应当了。若与此相悖,会让人愕然。(励志文章  www.lizhijuzi.cn)吃关系更盛于当年《蓝屋》中描写的场景(那小说里吃的,也不过是祖上遗泽而已);而选择走自己路为自己生活的身影,则更显孤单艰辛。

于是,从幼儿园入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到最后寻找工作,每一个关口都有一场惨烈的战斗,拼杀的不只是孩子们的智商努力,更是家长们的社会关系和物质财富,中国梦几成一场噩梦。

俺周围许多朋友,不能忍受这种有失尊严的压抑,选择了去国离乡。

俺们无处可去。面对社会这样的变化,俺在对后辈人生选择的态度上也有了新的变化。

俺弟弟与父母依然在农村生活,侄女马上要高考。弟弟希望侄女能考上北京的大学。在亲人眼中,毕竟俺在北京学习工作这么多年了,多少也能帮上些忙。

俺也希望侄女能考到北京,若在俺身边,也好有些照应。不过,前提是她自己的努力。毕竟俺所能帮的有限,大体也就是自己这些年挣扎奋斗在市场上累积的资源。

俺的女儿已经小学四年级了,为了上俺现在居住附近的好一些的小学,俺也找了人缴了择校费。如今俺和太太都困惑于是不是逼她上奥数班各种辅导班。但更多时候,俺则是鼓励她努力学习,多读俺给她的书,然后凭自己本事考个好学校。小姑娘也是信誓旦旦的。

虽然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地方令人失望,俺也被流行的价值观裹挟着、困惑着、无奈着。但俺依然相信,个人努力奋斗,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意义。

俺也同样相信,之于自己的子女,授之以渔,远胜于授之以鱼,遑论拿他人之鱼授之子女的。

纵使您口衔银匙出身,还有黄金为您铺就的道路,若无一技在身,总有坐吃山空的时候,总有河东河西之变。

俺相信新变化会到来,相信俺的晚辈们也能够有自己的中国梦,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在父辈的荫庇下,有自己的人生和幸福。这也是俺们愿意为之努力的。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渐行渐远的梦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14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4日 上午9:55
下一篇 2020年11月4日 下午12:42

相关推荐

  • 经典励志短文:拒绝平庸

        绝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一生,之所以只能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无足轻重的次要角色——包括那些懒惰闲散的人、好逸恶劳的人、平庸无奇的人——原因就是他们缺乏高远的志向。

    2020年9月25日
  • 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

        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兄弟叫小楠,这人不喜欢讲话,做事非常有目的性,每次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他总是能直入主题,然后做出一些总结性的结论,最后让我们不知道如何接下去。每次我们几个做出格的事情,他总是最理智的人;每次我们几个喝酒喝成狗的时候,他就是那个负责把我们送回去的人。

    2020年12月12日
  • 坚持,有时就意味着成绩

    早上醒来,看到豆上一篇日志,说的是一个年轻人梦想管理对冲基金,然后一步步的努力,最终有所成绩。我想到一句很古老的谚语,有志者,事竟成。 身边也有两个例子,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个是X先…

    2020年10月30日
  • 成功人生三件事

      成功的人生是做好三件事:读通一本书,学好一门手艺,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这是美国一位社会学家说的,我15岁时读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越来越觉得这话堪称人生真谛!缺了哪样都是遗憾人生。

    2020年10月28日
  • 所有的失去都并非一蹴而就

      一位经理对我诉苦,说在昨天刚刚失去了多年的秘书。“莫名其妙就辞职了,没有任何预兆。真奇怪!这些年没少过她一分钱,也很少骂她,怎么就突然不做了呢?扔下一堆事没人接,真让人焦头烂额。”

    2020年12月14日
  • 陈向东: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俺们自己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俺们自己。当俺们对别人特别好的时候,就是俺们对自己特别好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俺们谁能够离得开谁呢?呼吸着差不多一样的空气,饮用者越来越一样的水,吃着每…

    2020年10月21日
  • 自信的力量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奥里森·马登也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物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2020年10月29日
  • 80后,俺们还能混多久

          混,也可谓一种生活,但真正的生活是混不了一辈子的。现在开始混日子,老来之时,遍是无日子可混,无生活可享,从而后悔莫及,遗憾终生。    越来越习惯安逸,越来越害怕冒险,…

    2020年10月9日
  • 面对挫折,俺要变得强大些

          每天要做的事情都不少,虽然不少的事情已经变得更加容易处理了。    但更多的挑战却往往还在前方等待着俺去挑战,要面对的人,面对的事情。哪一项都没有多简单去应对,但俺却必…

    2020年10月15日
  • 离成功只差一个字

          有一个大学生,品学兼优,才智过人,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公司做营销。可做了一段时间,业绩仍是平平;他自认为是公司不适合自己的发展,就换了一家公司,可仍旧没有大的起色;再换,还…

    202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