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5年后,俺从三线城市到了深圳

    写下这个题目的我,已经坐在深圳某孵化器创业工厂的12楼里,从事我喜爱的工作。

  

  

  写下这个题目的俺,已经坐在深圳某孵化器创业工厂的12楼里,从事俺喜爱的工作。

  八年前,俺从一所二线城市的二流大学毕业。很多同学考研了,很多同学出国了,很多同学去了北上深很彪悍的单位。而俺,默默地回家了。在老家的三线城市,俺成为一名文员,月薪不过三千元。

  文员这种工作实在不算有技术含量。老家非常安逸,俺家距离上班的地方走路2分钟,骑车5分钟。上班前下班后,妈妈可口的饭菜等着俺,隔三差五俺们还商量做什么新鲜的食物吃,去附近的山上爬山、泡温泉、野炊。衣食无忧,根本不知道焦虑是什么。

  工作大概八个月的时候,俺突然慌乱,心跳经常加快,呼吸喘不过气。起初,俺以为是春季,天气回暖,有些不适应,后来越来越严重,体重下降。

  爸妈带俺去看医生,诊断证明是轻度焦虑。医生说,什么都不用做,没事儿,这是最适合人奋斗的状态。

  医生的话是对的。俺无法隐藏对未来的焦虑。文员的工作已经让俺安逸了太久。朋友们从人人网上分享着各自的生活,那些文字和图片令俺焦虑。出国的人,到处旅行,分享国外的趣事,抒发增长见识的感慨;读研的人,开始晒书单,写听名师讲座的心得;留在大城市的同学分享的职场见闻,对俺来说,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俺知道,在最好的年龄他们都在疯狂肆虐的成长。而俺,远远地被他们甩在后面。

  工作安稳,不舍得辞。更深刻的原因是,俺没有辞职的资本。在看了无数的心灵鸡汤之后,俺选择了读书写字,想要在文字的道路上走得远一些。

  之后的两年里,俺每天下班后读书到12点,有时候到凌晨3点。这段日子是俺知识大爆炸的时期,也是充实和焦虑并存的时候。俺读了大量的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等书籍,甚至在上班不忙的时候也在看书。俺的领导很好,在工作不忙的时候允许俺看书,如果他有时间,还会指点俺读书。具体读了多少册书,俺没有计算,大概在15到2之间。这样的读书量并不大,但是对于资质平庸基础一般的俺来说,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

  找不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心得和心境,要知道在三线城市,没有那么多同城读书会之类的线下活动。俺开始写。

  当俺把写出的2篇文章拿给一个读过创意写作的表哥看时,他对俺的作品大加赞赏,甚至说俺有做编剧的潜质。

  编剧?俺眼前一亮,俺身边没有一个人从事这种职业,看电视剧的倒大有人在。

  收到表哥的鼓励,俺飘飘然起来,以为一只脚已经跨入编辑池,梦想着有一天成为李安、王家卫,没准可以在电影圈里出个名。

  俺拿作品给同学看,有显摆的成分。朋友在俺的作品上写满批注。俺当时非常生气,不久,便与朋友绝交了。现在想想,自己的举动是多么的幼稚、冲动、“中二”。朋友给俺的评价非常客观,俺的作品不能称之为作品,跟中学生作文没什么两样。语法上,错误密密麻麻;词语上,要么匮乏,要么矫揉造作地堆砌不合适的华丽词汇;整篇文章读下来,流畅性都不能保证,逻辑词几乎没有,跳跃地比兔子还快,需要他自行脑补无数字。

  傅雷给张爱玲提出写作意见时,张爱玲当时二十出头,风头正茂,接受不了批评,哪怕那些批评建议是善意的、中肯的。张爱玲立即写了篇小说讽刺傅雷,那篇小说便是《殷宝滟送花楼会》,到了213年3月份,张爱玲遗产继承人宋以朗才在发表在《南方都市报》的文章里石破天惊地告诉俺们,《殷宝滟送花楼会》的男主角,那个神经质的音乐教授的原型,是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

  俺当时也写了一篇文章,讽刺俺那位善意的同学,写完便被俺撕了。写的内容也不记得了,当时的情绪还记得。时过境迁,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内心是那么“黑暗”。

  俺并没有气馁,继续写作。素材不够,就从身边人下手。俺“采访”了姥姥、舅妈、舅舅、姨妈、姑妈、俺爸、俺妈、表哥、表姐、高中同学、小学同学……那段时间,俺见到亲戚朋友,甚至熟人,两眼放光,仿佛看到金子。俺把他们的故事编进小说和散文里。

  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三年,俺写了大量的散文和短篇小说,还有三篇中篇小说。拿着这些稿件,俺不停地投稿,从起初的石沉大海,一路fail,到后来零星见报,再到后来有人找俺约稿。俺的自信心大增,积累了一些写作经验,脑子里开始蹦出一个新的想法——成为编剧。

  俺先找表哥谈了谈,因为学历和眼界的局限,俺非常自卑,不知道前方道路到底有多少黑暗。表哥鼓励俺,有梦想就大胆追。

  俺又跟爸妈谈论想成为编剧的想法。爸妈起初是不同意的,后来拗不过俺,同意俺辞职出去闯一下。辞职前,俺投的作品获得一家小型动漫公司的认可,工作地点在深圳。经理让俺去试一试。

  就这样,俺去了深圳。到了深圳,一切都那么新鲜,一股创新、开放的空气扑面而来。俺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花了五分之一的薪水,只是为了上下班不挤地铁,节省下的时间用于工作或读书,提升自己。

  俺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同事很年轻,可却很优秀,到处都是海归和名校985硕士,俺“自卑”地向他们学习。

  也许是在老家的三线城市,俺已经自律了四年半,深圳的高强度工作不仅没有给俺压力,却把俺的五脏六腑四肢都打开了,仿佛有一个通往天空的梯子打通了俺与天空的对接,俺的身体处于张开的姿态。俺的灵感源源不断,俺的创意开始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认可。

  两年前,俺与同事合作创作的剧本被投资方看中。

  做自己喜欢的事,俺之后的人生格外顺利。

  俺的经历非常普通,不过是在还没有足够优秀的时候回到老家待了5年。5年里,俺积累了在大城市厮杀的功力,俺积累了自律的习惯,俺积累了黑暗之中独自一人行走在路途的强大内心。虽然在深圳还没有房子和车子,可是俺对未来从不迷茫更不焦虑。

  俺的同学们已经从国外回来,在各个城市找工作;读研的同学们开始步入职场打拼,寻找自己的社会坐标;曾经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同学,大部分回到了家乡,所剩无几的已经成为公司的中层领导。

  从三线到一线,从一线到三线,有人来,有人走。其实,做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在哪里都一样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毕业5年后,俺从三线城市到了深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279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8日 下午2:27
下一篇 2020年10月8日 下午2:48

相关推荐

  • 换一种方式接近梦想

        2012年2月,微博上的一条消息引起了网友的特别关注,腾讯公司的一名保安成了腾讯研究院的一名IT工程师。而这条微博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转发了两万多条,就在人们猜疑时,这条微博被腾讯CEO马化腾予以证实并转发,而这名保安段小磊也被誉为“励志哥”。   今年只有24岁的段小磊,2011年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拥有计算机和工商管理的双学位。毕业后,段小磊带着成为一名IT工程师的梦想来到了北京。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北京找一份适合的工作并不容易,几经碰壁后,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最后,他决定找一份能解决吃住的工作,先在北京站住脚。此时恰逢腾讯北京研究院招保安,于是他顺利应聘成了一名保安。   生活暂时安定了下来,在工作之余,他拿出有关计算机方面的书坚持学习,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IT工程师。可是在努力学习的时候,他也没有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积极用心做好保安工作。在腾讯北京研究院的门口公告栏里,时常可以看到段小磊写下的一些温馨提醒,比如“明天会变天,注意加衣服”“今天加班这么晚,回去好好休息”……   很快腾讯北京研究院的员工就都知道了,在研究院的保安里有一个特别会关心人的保安,而他们也很喜欢和这个保安聊聊天。段小磊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保安而自卑,相反的,他主动和同事们聊一些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话题,很快他就熟识了腾讯研究院的大部分员工。   就在今年1月的时候,Hidi负责的一个项目急需一批外聘员工,她早就知道段小磊在看计算机方面的书,就半开玩笑地问他:“你要不要来帮我们做数据标注的外包工作?”这是一份基础性工作,主要要求熟练操作电脑,并对数据敏感。令Hidi意外的是。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段小磊找到她说已经正式辞去保安工作,可以来帮她做数据标注工作了。   经过面试,段小磊顺利成为腾讯的外聘员工,负责一些数据整理和数据运营工作。因为工作涉及对腾讯产品进行外部测试,他便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找朋友和同学体验产品,还一直活跃在他所组织的测试QQ群上。Hidi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开始有意识将一些产品方面的工作交给他,以便他能通过接触产品设计为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铺好路,同时找机会让他参加一些内部培训。   段小磊成功完成了Hi-di交代给他的工作,让Hi-di很满意。于是,她建议段小磊去研究院应聘。而最终段小磊经过几轮面试,成了腾讯研究院的一名IT工程师。   现在段小磊已经是团队里的“风云人物”,虽然知道他的故事的人越来越多,可是他仍然对自己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容易犯一些眼高手低的毛病。在他的工位上贴着各种写着工作任务和励志内容的便签条:“多和同事交流,多向前辈请教。”“每天浏览行业信息不少于30分钟。”“每天发一条有创新性的微博,每个月发一篇有深度的博文”等等。   网友们都亲切地称呼段小磊为“励志哥”,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在他的微博上有很多网友向他提问,是什么让他坚持着对梦想的追求?段小磊说道:“因为有梦吧,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是个虚无缥缈的词,但是在我心里它却异常清晰,我也有想过放弃,但是放弃的不是梦想,而是放弃现在努力的方式,用另一种方式接近梦想。”

    2020年10月3日
  • 励志小故事:再努力一点点

      美国寻金热的时代,吸引了成千上万做黄金梦的人。有些人不惜变卖自己的全部家财,离乡背井,跑到美国去淘金。

    2020年4月30日
  • 幽默励志故事

          上帝听说世间鼎盛,人人都有前所未有地崇尚的成功,心下窃喜,决定去探听虚实。他召集来若干凡人,问;您们认为什么是成功。    张三说:成功就是像明星那样有型有款。    …

    2020年10月5日
  • 人生励志故事

          《在最不经意的小处跌倒》    哈特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练习心算,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他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算大师。他能够在别人刚刚说完需要计算的数字之后,马上说出正确…

    2020年10月1日
  • 目标遥远,学会轻松地走路

      美国专栏作家威廉·科贝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数十年之后,我们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触摸到数十年后的那个目标,其间的距离,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快乐的心态去完成呢?

    2020年4月6日
  • 励志小故事:拒绝是最好的尊重

      在战国时期的时候,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和张仪选的专业都不是热门的儒家、法家等专业,而是一门比较偏僻的专业——纵横学,因为他们明白在战乱年代,纵横学才是最适用也是最好就业的一份工作。

    2020年9月30日
  • 励志小故事:把失败率99%的事坚持做它100次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公司做营销。一年下来,我的营销业绩很不理想。一次,我去请教营销主管,他每年的营销业绩都在公司排第一,人们都称他为“营销大王”。

    2020年5月2日
  • 走错的路也是成功必经之路

      三兄弟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一个叫怨天,一个叫怨地,另一个叫无悔。

    2020年4月8日
  • 俯下身子去接近梦想

      当你驾车行驶到成渝公路中段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门外排着长队的路边店,店名叫“唐僧柚长生店”,也许你会好奇地停车看一看。

    2020年4月10日
  • 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刷马桶的励志故事

             野田圣子是日本现内阁最年轻的、也是惟一的女性大臣—邮政大臣。她的工作经历是从负责清洁厕所开始的。
    现年37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既是日本现内阁中最年轻的阁员,也是惟一一位女性大臣。然而有谁能想象得到,她的事业起点却是从喝厕水开始的呢。

    2020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