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赶上机会的列车,您最好离站台不太远

    有次我招实习生,一个体校在读的女生来面试。她学的专业不是很对口,但简历末尾特意加了一段话:“我真的很喜欢你们的品牌,也为之付出了许多时间和努力去研究探索,请给我一个表达的机会。”因为言辞很恳切,所以我给了她一个表达的机会。

  

  

  有次俺招实习生,一个体校在读的女生来面试。她学的专业不是很对口,但简历末尾特意加了一段话:“俺真的很喜欢您们的品牌,也为之付出了许多时间和努力去研究探索,请给俺一个表达的机会。”因为言辞很恳切,所以俺给了她一个表达的机会。

  面试进行得很顺利,快结束的时候,俺想验证下她简历里说过的话,于是故意提了几个超出实习生考核标准的问题让她回答。结果,她对俺们公司的业务和品牌非常了解,侃侃而谈,对答如流。虽然有些地方张冠李戴了,但可以看出来真的费了不少心思去收集信息和做准备。

  俺很犹豫,因为她看上去很有潜力,可她又确实缺乏相关的经验。“您的资质不错,可您真的缺少经验。”

  她说:“您给俺一个机会,俺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满足公司对一个实习生提出的最高标准。”

  俺说:“说实话俺很缺人,所以俺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坐在座位第一天就能立刻上手干活的。”

  她毫不犹豫地说:“俺肯定可以。”

  俺笑了笑,她立刻说:“俺真的可以。您看,俺大二就考过了英语四级,可是高中俺学的是俄文,英语完全是进了大学后自己狂补上来的。”

  最后,俺当然给了她这个实习的岗位,因为从头到尾她表现出来的那种恳切的心情,比其他任何客观条件都更能打动俺。虽然在同一批候选人里,她各方面的素质只能算中等,但她用每一个细节来说服俺,她比其他任何一个人都更需要得到这个机会,一旦给了她,她就会用全力抓住,并努力使自己与之相匹配。

  事实上,她在接下来三个月的实习期里的表现,远远高出了俺的预期——本来其他人都是在用平常心态做实习的工作,只有她给人的感觉是在“拼命做”。

  出实习证明的时候,她问俺:“等俺毕业了,再来申请您这里的正式岗位,会不会比别人更有优势?”俺回答她:“当然会了!”而俺心里想的实际上是:有了这份实习得到的经验和技能,等您毕业后,完全可以拿到更好的机会了!

  还有一次,老同学让俺帮她的一个师妹准备一个面试。之所以找到俺,是因为师妹申请的岗位,恰巧就是俺曾经做过的岗位。这位师妹专程跑来找俺,俺们实际演练了一次,又通了两次漫长的电话,反复推敲一些细节说辞和可能出现的状况。

  俺妈看到很奇怪地问:“您不是不爱管这些闲事吗?上次让您帮刘阿姨的女儿,您怎么两句话就把人打发走了。”

  俺说:“刘阿姨的女儿太懒了,简历上还有错别字就发过来了,然后指望着俺帮她改好了递进去。”

  发一个基础版的简历就指望俺去帮她修改?那怎么可能。

  俺们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不免有求于人,也不免被别人求助。而绝大部分人,其实也并不讨厌提供帮助,有时候俺们拒绝,只是因为厌恶那种“自己不做任何努力、就希图只靠关系不劳而获”的人。

  当您希望对方给您一个机会的时候,您往往要先向对方投递一个“您为什么要帮助俺”的讯号。这个讯号,不是靠词语堆砌成的,它应该是您为之付出的时间、努力和既有成果的总合。机会的大门,不能空手叩响,您需要手里端着一些东西,在叩响大门时,给从门缝中窥视的守门人看。

  最后,俺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朋友非常想进一家游戏公司,他留学时申请的专业,就是比照着那家游戏公司的一个岗位去申请的。可在读硕士期间,他先后申请了那家公司三次都被拒绝了。但他真心很喜欢那家公司,所以一直在密切地跟踪公司的动态,关注整个行业的新闻,关注了某些部门负责人的社交账号;同时大量阅读,给自己填塞进各种可能用到的专业知识……

  有次,一个同学告诉他,在另一个城市要举办一个行业大会,网站上标明了这家游戏公司的一位高管会作为主会场的嘉宾。他立刻就报名交钱去了,果然在会议间隙,和这位高管搭讪成功,并相谈甚欢。

  然后,当他拿着自己的作品集和其他精心准备的材料,满怀希望却也有些冒失地问对方:“俺可以去您们公司工作吗?”对方很吃惊,回答道:“不好意思,俺是来参会的,如果您想申请任何职位,请走正常招聘流程。”

  几周后,他突然接到了一个面试通知,是一家无名小公司发来的。他觉得公司名字有些眼熟,迅速查了一下,发现原先那家游戏公司的两位高管同时离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他犹豫了一下,毕竟这不是他最想要的机会,但又觉得聊胜于无,于是过去面试。公司虽然小,但面试并不轻松。等他过五关、斩六将,和当时有过一面之缘的老板谈过,真正拿到offer的时候,已经爱上了这家小型公司,并且觉得这可能才是更适合自己的机会。在这家小公司里,他遇到了后来的合伙人,并在一个项目上又遇到了未来的投资人。

  几年后,他回国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这是他在当年想都不曾想到过的事情,可命运和机遇却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他推上了今天这个位置。回头看,如果不是进了那个小公司,他就会与今天的事业伙伴失之交臂;如果当年没有心心念念地努力争取那些机会,那么就认识不了带他入行的那位老板。

  这个世界上仿佛有这样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您很想很想达成一个目标,足够渴望并做好一切准备的时候,老天会替您完成剩余的部分。尽管在此前,可能您已经觉得无路可进了,到头来,机会还是会来,虽然和您最初设想的样子可能大相径庭。

  到达目的地的航线,往往不会是俺们在地图上凭空画出的那条线路。可在足够渴望和迂回的努力路线中,俺们最终会有所斩获。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想赶上机会的列车,您最好离站台不太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12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8日 下午5:31
下一篇 2020年9月28日 下午5:35

相关推荐

  • 白岩松:人性不敌物欲

          提到美国,也许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生活节奏快,都市霓虹灯闪烁,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们尔虞俺诈勾心斗角,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各种消费…

    2020年10月3日
  • 坚韧比聪明更重要

        1  困境往往是经过化妆的幸福,只有那些凭借坚定信念和纯洁心灵战胜它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只要你学会乐观地面对困难,你就会发现,困难没那么可怕。

    2020年3月29日
  • 在内心种下两颗种子

        2011年6月10日,一则新闻同时在山东各大媒体发布。30岁的临沂大学校友李海鹏向母校捐赠1000万元,庆贺母校70周年华诞。以个人名义在地方性大学设立1000万元的助学基金,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拿出1000万元为临沂大学设立助学基金,在企业内部和我家里都有不同声音,而我感觉这里曾帮助过我,是我成长的地方,所以就坚持了下来。”捐赠仪式结束后,山东鹏宇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海鹏这样解释。李海鹏不是“富二代”,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也没有什么家族背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一个“80后”创业者的奇迹,创业十年,让十年和两亿画上了等号。   李海鹏在贫困的东营农村长大。由于家境贫寒,几亩薄地的收成既要维持一家五口人的日常花销,还要供李海鹏和两个姐姐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李海鹏很懂事,从小穿姐姐穿过的旧衣服,一放学就帮父母干活。10岁那年,父亲深有用心地开始教小海鹏撒花生种子。父亲告诉他,一定要把种子撒到沟里,并且要把两颗种子放在一起。他疑惑不解,抬起头问父亲为什么?父亲擦去满头汗水,抚摸着他的头:“孩子,只有两颗种子挨在一起,两颗花生发出芽来才能相互支撑,缠绕着向上生长,形成强大的生命力,抵挡自然界的风雨。”   父亲的话就像花生种子一般,深深地种在海鹏的心灵深处,他更加努力地读书,他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2000年,李海鹏考入临沂师范学院历史系,由于家庭困难,大学第一年的8000元学杂费、生活费,还是父母东拼西凑借的。在校期间,李海鹏一边学习,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但刚开始时并不顺利。有一次,他在临沂一家家政公司打工,被派到了一个有钱人家去打扫卫生。那人要求非常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返工。他从早上9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一点点地擦,一点点地清洗,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一天下来,一口水也没喝,本来说好给50多元钱,最终那人还是以擦得不干净为由仅给了30元钱。李海鹏有些委屈,但想到这是自己用劳动挣得的第一笔钱时,他告诉自己:坚持下去!   为了锻炼自己和挣学费,李海鹏有时需要一天做好几份工。有一天,打完第三份工,已是晚上12点多。当时雨下得特别大,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就像敲鼓一样疼!由于没带雨衣,他全身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裹在了身上。路面的积水没过了自行车的脚蹬子,自行车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条小船,歪歪斜斜地前行。当再一次被狂风刮倒时,不服输的李海鹏咬着自己的下嘴唇,扶起自行车,对着瓢泼大雨大喊:“努力,梦想一定会发芽,我一定要成功。”   2001年,他用挣来的钱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简单装饰后就租了出去,最多时他曾买下七辆出租车营运。就这样,李海鹏在别的大学生还伸手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反哺父母。利用寒暑假,李海鹏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企业锻炼,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后来他利用积攒的40多万元钱,同别人合伙在深圳开了一家汽车装饰品加工厂,用工达到200多人。2004年大学毕业时,李海鹏没有像其他的大学生一样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他利用闲置资金,在临沂开了一家火锅店,主营火锅、烧烤和特色菜。2006年火锅店还被评为“临沂市十大火锅名店”。随后他又逐渐涉足文化、投资、建筑装修等行业,逐步完成了资本积累。   变则通,通则久。竞争激烈的行业,眼光必须转变得快,这是对成功者的基本要求。从创业至今,李海鹏涉足过几十个行业。近两年,他开始收缩战线,化零为整。2009年,他在菏泽创建了占地200多亩的公司。2010年,他又将企业总部搬到了济南。今年5月份,企业改制成了控股集团,旗下有十几家企业,核心业务以投资担保为主,总资产达到七八个亿,年销售收入十多亿元,刚刚而立之年的李海鹏担任了董事长,如今他又开始筹划企业上市的事情。2011年年初,由《法制晚报》联合创业之家网站,历时半年调查,制作了2010年中国“80后”青年创富榜,李海鹏以2.1亿元资产位列第27位。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经历虽然颇具传奇色彩,但坐在记者面前的李海鹏,瘦瘦的身材,戴副眼镜略显书生气,并没有想象中财大气粗的样子。“小时候种花生的经历对我的创业影响很大,让我骨子里有了一种干事业的激情。只要明确方向,坚持不懈,人人都能成功,收获属于自己的丰硕果实。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好好学习,勤于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后创业要有明确的规划和定位,要永不言败。”   也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这样的两颗宝贵的花生种子——一颗叫梦想,另一颗叫信念。李海鹏正是凭借它们的支撑,给梦想合适的土壤,给信念浇灌滋润的水分,这才让种子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所以最后,毫无悬念的,他成功了。

    2020年10月27日
  • 您应该拥有阳光下的成功

    ——李彦宏给青年人的一封信
    朋友们:  此刻,北半球正进入夏天,白昼变长,阳光充沛,生命从青涩走向成熟。你可能是在读的学生,或是即将离开校园、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也可能是正在为理想打拼的职场新人。现在,你们也正处于人生走向成熟的阶段。

    2020年9月25日
  • 哪有什么人生得意,不过是多多努力

        1  优优是我们几个闺蜜中过得最风光的一个女孩。  她还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是一家公司的营销部门经理,前不久,又通过了某名牌大字的硕士研究生考试。

    2020年3月24日
  • 俺就是想再努力看看

        回北京第二个年头了。我不是北京人,之所以说回,是因为这是我第二次决定留在北京。第一次是来念大学。上高中那会,我莫名对北京着了迷,一二本共八个志愿都填了北京,学校无所谓,北京的就行。后来我琢磨明白了,我对北京着迷,是因为地铁。我之前没见过地铁,上初中那会来过北京,第一次见。我仍记得是二号线的朝阳门站,我站在黄线外,地铁开来,风就起来了,我就是因为那股地铁带过来的风对北京着迷的。

    2020年12月13日
  • 有多少来日方长,变成了后会无期

        01  上周末,去市区的电器大卖场为次卧选择空调,恰巧碰到久未碰面的高中同学浩子。

    2020年9月26日
  • 努力和不努力,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01  新学期专业课换成了一位“迷一样”的男老师。  为什么说他是一位“迷一样”的男人呢?

    2020年9月25日
  • 鲁赫男:坚持和执着,俺的新东方情缘

         见到鲁赫男的时候,只是觉得她瘦瘦小小、文文弱弱,就像一只容易受伤的小鸟,让人怜爱,怎么也想象不出这样一副瘦弱的身体背后,却拥有一颗强健的内心,让一个26岁女孩撑起了一个校区,撑起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

    2020年9月26日
  • 您焦虑并不代表您努力

        跟随游轮出门的第三天早晨,有一位女朋友微微皱着眉头说:“我昨晚上没睡好,总是在想事情……虽然知道于事无补,但总是不由自主,怕有些事情没有被处理好。”

    2020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