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10种高效学习途径,您擅长几种?

    你是否认为大学毕业后不用再学习?  你是否自我感觉很努力,却看不到明显效果,你想过原因吗?

  

  

  您是否认为大学毕业后不用再学习?

  您是否自俺感觉很努力,却看不到明显效果,您想过原因吗?

  您是否探索过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呢?

  这些问题都不太好回答,励志句子前些天给改变自己社群讲了一个关于学习与阅读的线上分享课,这篇文章作为补充,俺想谈谈1种高效学习途径。

  本文的预设背景是,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将要努力的方向,那么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就尤为重要了。

  以下1种学习途径,可以帮助您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其实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有人适合头悬梁锥刺股,有人适合边玩边学,关键在于,您是否探索过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呢?也许励志句子对学习的感悟可以给您一定的启示。

  A类学习途径 1阅读 2电影 3培训 4电视:

  先接受一个信息,然后消化信息,再转换成自己的

  B类学习途径 5写作 6绘画 7摄影:

  在生活中找灵感,再运用、表达出来

  C类学习途径 8旅行 9逛街 1活动/饭局:

  在同他人的互动中学习

  十种学习途径中,A类强调知识的输入,B类强调与您内心的对话,C类是当您和外界在互动时进行学习,那么这些方法各自有哪些作用呢?

  阅读

  相信大家对阅读都不陌生,很多人已经和书交上了朋友。那么您有没有尝试过,将您的朋友之一替换成书(或者其他学习途径)。俺相信您将时间放在那儿,时间一定会给您丰厚的回报。当您把书当成您最重要的朋友之后,您的人生就开始慢慢酝酿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书可以带您的心灵走最远的旅行,一本书可以带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读书是最便宜的投资。

  书籍与微信公众号最大的不同,是书更容易帮您形成您的知识体系。读一本书还是读5篇公众号上面的文章,您会如何选择?一本书将知识装成一个体系来给您讲,公众号上面的文章却是凌乱的,您读了很多文章,好像每篇文章都很有道理,但是当您想要拿出来运用的时候,您会发现知识很散。

  如果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学习,不但在选择阅读内容的时候,您可以根据您的人生梦想蓝图来确定您要读的书单,或者解决您的1大人生问题。

  在对同一个主题进行主题阅读后,您将建立起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当您下次遇到另一个问题时,也能知道这个新的问题属于知识体系中的哪一个范畴,从而得以按图索骥。

  电影

  电影和电视纪录片这两种途径很相似,掌握它们的关键点一是如何选择好片子,第二就是如何看得更高效。

  大部分人的误区是,看电影一定要看新片,因为新片可以是很好的谈资,去电影院看也很方便。但是大家如果追新剧会很容易受到电影方宣传推广的影响,结果发现电影本身并不是宣传中的那么好。所以很多人不是第一时间去看了,而是等朋友同事看了回来再去问,您觉得这个片子好不好看?这种试错的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问题是,您把您对一部片子的认知的决定权,交给了别人,别人如果说这个电影不好,您就不去看了,会不会错过什么好的小众片子?

  俺在读大学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根本看不懂的片子,在影视课,或者文学欣赏课上老师经常让俺们写影评,其中有一次就是写“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的评论。可俺将这部电影看了1遍都不知道它的主题是什么,俺觉得俺快疯了。

  但俺从3岁就开始画画了,俺感到这片子虽然剧情像一个猜不透的谜,但是其他部分俺大概能看懂:他的画面感非常好,风景和场景设计非常棒。俺想,既然俺没有办法从剧情去解读,俺就写了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画面、场景的影评。当然其他同学也硬着头皮交作业了,俺想知道同学们的影评会怎么写,于是俺找到一半的影评去读,俺才发现俺们专业3个班1个同学,每一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解读都不一样!俺当时就像发现宝藏一样,因为这位同学评论中观察到的一个符号一个隐喻,进行的一个解读,就是解开这部电影谜团的一块拼图。于是,俺对一部作品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深深折服,老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原来是这样啊!

  当然大部分电影是非常清晰明确容易解读的,俺只是想说,有些让人云里雾里的电影不代表不是好电影,但是如果您经常根据您身边的朋友对电影的评价去选电影,您无疑会错过一些特殊的际遇。俺们如果要在电影里学习的话,用一颗平常心,用一颗虚心的心去看可能才会有收获。

  如何选电影呢?

  因为俺在学电影专业课的时候老师就推荐了不少好电影了,但是俺发现想把这些电影看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俺几乎都在看老师推荐的电影大师的电影,以及电影史上比较重要的作品,还有一个渠道就是书里提到的电影 ,这些都是俺选电影的依据。

  对大家而言,最好的方法可以参考豆瓣电影里“豆瓣电影TOP25”这个系列。这是网友评分分数最高的电影,根据这个选择不会有遇到不好电影的风险,但它有个缺陷是俺们无法根据它来找到一个主题类的电影来解决一个主题的人生问题(比如幸福,比如失恋,比如自卑)。大家可以在豆瓣电影的搜索栏里面搜出来一些相关电影,但很多时候是搜不到的,所以电影达人推荐的主题清单就很有必要了。

  怎么看电影更高效?

  想像一下,当您全身心投入一部电影,化身一个角色时,您是不是就可以获得另一种身份,成就您的梦想,过另一种别样的人生?对,电影最大的功能就是人生的演习场,假设俺一年看1个电影,那么俺在一部电影里面选2个角色来自俺角色扮演,思考俺站在他的角度俺要如何过之后的人生,至少可以经历2个不同的人生,那么俺们灵魂就增加了很多不同的经历,生命的宽度就增加了。

  就像电影相约星期二里,78岁的莫瑞说:俺的身体里可以找到不同的年龄,可以是5岁,15,25,35,46,6,8岁,俺活过这些年龄,俺体会过其中的滋味。俺当时就非常震撼,这意味着什么?俺能不能假设俺变成里电影里面的那个俺特别羡慕的角色,用那个角色的身份来给现实世界的俺解决眼下的问题?俺能不能通过这样的练习,瞬间变成7岁的自己,回过头来,给现在的自己一些忠告?如果您在看完一部电影后,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您的附身笔记,多加练习后一定可以的。

  当您有了更高的视野,有了更广阔的角度,再回过头来看您现在生气的、委屈的这件事情的时候,您还会生气吗?如果您还生气,那说明您还没有将视野放得足够高。

  最后,电影可以用来学习,也可以用来放松,增加友谊。如果明天您男朋友女朋友叫您去电影院看“美人鱼”,您跟他说:不行,这个电影太低级了,太没有营养了,俺要提升自己,俺们一起看“盗梦空间”吧!这就不好了,当需要奖励自己一下的时候,可以顺其自然和家人朋友去看一部简单的片子。这也很好,可以释放一下自己的压力,不要懊悔是浪费时间,可以在空闲的时候,问问自己:

  如果俺是编剧,怎么让情节更有戏剧性,让人更容易沉浸其中?情节有没有逻辑漏洞呢,观众看了相信吗?

  如果俺是主角,俺怎样掌控自己人生,扭转命运?

  如果俺是导演,俺怎么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好,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培训

  俺很喜欢如今这个时代,俺们可以享受到很多免费的线上学习的资源,俺几乎每天都会听课,包括网易的哈佛公开课视频等,利用洗衣服洗碗的时间听/看,俺觉得这样的学习效率非常高。

  15年中旬,俺第一次听微信线上分享课,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俺爱上了听课。相对于哈佛公开课来说,微信课的好处在于,微信课里面的人生故事、感悟比较多,更容易被听众理解,同时也更容易借鉴别人,将理论实施出来。但缺点是,有一些课程不专业,欠缺知识体系的建构,且碍于时间限制,知识点常常无法深入,还有的课程流于人生故事,没有干货。这些都是各位在选择课程的时候需要考虑的。

  另外,学习后一定别忘了将学到的理论尽快输出,没有输出的输入有害无益。“用输出倒逼输入”,虽说它是一句时下流行的话,但确实疗效好,谁用谁知道。

  那么线下的培训有什么优点呢 ?线下更容易开展人际交往,和学习中加入实践和活动环节。所以适当结合线上、线下的活动是个不错的选择——

  电视

  利用电视学习在如今高科技时代下变得更加容易了,您可以对自己想看的节目进行保存,进行点播,去广告干扰什么的。当然电视节目中的知识含量很低,那么无疑,找纪录片和免费课程来观看是一个好方法。

  大家可以通过看纪录片来学习不熟悉的领域(科学、社会调查、生物、太空等等),因为它图文并茂,有趣,有声音,所以是一个非常高效,便宜的学习方法。您可以在网上搜纪录片下载到手机或者平板或者直接用电视来看。

  如果俺打算进军一个俺完全陌生的领域,俺会选择一个月专门进军一个小主题,比如生态雨林,并且俺很喜欢在看的时候做笔记。做笔记不但帮助俺专注,而且让俺很有成就感。如果学习的是相对熟悉的领域,俺就可以一边看一边做家务,或者运动。

  摄影

  摄影相对受到被拍摄物的形态影响,不容易表达摄影师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决定摄影水平的,永远不是摄影器材,而是摄影者的思维。而且现在摄影越来越艺术、抽象了。艺术化的摄影不是以被摄物为中心,而是以摄影师为中心的。

  有个摄影师说:“摄影是一种因果,您是什么样的人,您就拍出什么样的照片,拍出来的都是您自己。”俺非常认同这句话,在创作上,摄影、绘画、写作都是这样的。起初入门的时候您不知道您要去表达什么,您只是在练技术,学习如何摄影、绘画、写作的技术,但是大量的练习之后,您掌握了这个表达工具之后,您的人生主题就会慢慢浮出水面,您发现您对某个主题很感兴趣,您愿意通过这些表达工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绘画

  摄影、绘画、写作,这三个学习途径起先是一种观察世界的训练,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在生活中观察到素材,再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原材料进行加工,表达出来。那么这三个学习途径至少是有练习到您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俺从小画到大,并且越来越喜欢画画。俺认为绘画和写作的过程,看似缓慢,但实际上是在自己所营造的艺术空间中自俺对话,像禅修一样,这时候自己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去探索、去追寻。

  对于想学习绘画的朋友,俺建议初期可以多做欣赏,看看什么是美的,多去了解不同的绘画种类,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画种后,再去学习画画的“技巧”,而不是急于求成。

  写作

  写作不但事关美学、想象力、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写作可以帮俺们整理思路,解决问题,处理情绪波动。俺从大学起渐渐有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坚持写,没有话说都要找话说,至少俺可以对今天的所作所为进行一个反思,三省吾身是非常重要的。曾经俺也只是认为自己在心里反思就可以了,没想到在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心流激发出来变成写作流的时候,在没有拘束地飞速写作的状态下,写出了俺没有想过的问题,写出了让俺惊讶的东西。

  旅行

  前几天刚结束了台湾行的俺,在飞机上与邻座新认识的导游大哥交流台湾行的感想,俺们两聊得很投机。他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三个地方,朝鲜、台湾、美国,去朝鲜体会过去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去台湾寻找未来的中国会有什么新的可能,去美国世贸看看全世界的中心。如果您有一颗有感悟力的心,从这些地方回来后您会发现自己变得不一样。

  旅行是俺人生的主旋律,俺的人生似乎总是被旅行推向新的阶段,改变俺最多的就是旅行。它让俺知道世界和俺想象得不一样,它让俺知道生活有千万种可能,是旅行让俺拥有对他人的理解,对世界的谦卑。但是对于旅行,大部分人仍然使用着老旧的旅行方式,说2个最常见的误区吧:

  第一个误区: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新鲜感。

  这个问题在未来还会越来越严重,前几年俺到西江苗寨,发现它们的标语是:打造贵州版本的丽江。这样的旅游业商业扩张的方式,让俺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旅行中的惊喜。

  另一种不同的情况是,俺在欧洲呆了十多天之后,发现自己找不出这些教堂的区别,似乎都一样,自己又不懂哪个教堂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代表着什么文化,感觉自己太肤浅了。只能傻傻地拍几张照片,炫耀一下俺来过,装作很好玩的样子。特别印证了一句老话: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家睡觉,第二天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破解方式:一半一半,给新鲜感留点空间。

  有人反对做旅行计划,觉得计划好了一切就没有新鲜感,崇尚说走就走的旅行。俺觉得以俺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年的假期就这么几个,如果不计划那么获得的收获将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俺是支持做旅行计划的。因为在旅行的前期准备中,也是对目的地历史文化的学习,这样才不会到了目的地一问三不知。

  至于说走就走的旅行,俺觉得要建立在了解当地的情况下,在走之前,起码要了解您去的地方治安好不好,当地人的禁忌是什么,哪些地方是危险区域等。

  另外,为了让旅行充满未知,俺将自己可以掌控的定在3%左右,剩下的7%都是惊喜。而对于不太有旅行经验的人来说,一定要多做准备,详细到怎么从机场到酒店,坐什么车,才能打消您的顾虑。当您的旅行经验越来越丰富后,就可以慢慢减少行前准备的工作,让遇到惊喜的机会多一点。

  俺在马尔代夫学潜水,在昆明当沙发客,在四川彭州莲池寺当义工、听经,在终南山学习朴门农业,这些都是利用互联网了解到的信息来策划的新形式的旅行,并且利用较短的旅行天数完成的。时间不宽裕的亲们可以计划周五出发周日回家的旅行,像成都就有很多户外俱乐部,经常推出周末游,假期游的户外旅行,很有意思,俺也会背着帐篷和他们一起享受大自然。

  相对于以寻找最美风景为主题的周末游,俺更喜欢将自己的兴趣和旅行结合起来,俺是画画的,俺会寻找和其他专业画者写生的机会,或者和摄影师朋友、作家朋友采风的机会,这都有利于俺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找靠谱的旅伴很关键哦!和专业人士一起旅行,可以学到很多专业技能,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您们的训练场。

  第二个误区是:出发前没有清空自己,带着旧模式旅行。

  第一次去台湾时俺是带着妈妈去的。俺妈对于台湾的第一印象是,在机场遇到的每个人都素质超级好,但是不多久,俺们坐上公交车前往酒店,在机场这种郊区看到了很多小矮房。俺妈说这里简直比不上俺们家(其实位于城乡结合部)!俺默默的翻了一个白眼,因为俺想去看宫崎骏找到千与千寻灵感的地方,山城九份,就带着妈妈去了。俺估计她应该会喜欢这里,因为俺妈从小在重庆长大,也是山城,而且俺妈喜欢喝茶,而九份正好有不少老茶馆。俺在九份老街津津有味地吃着姜母茶芋圆的时候,俺妈说怎么没有辣椒?

  从俺妈妈的角度来说,她虽然有足够的钱,也有足够的时间,但这次旅行并没有给她带来更大的世界。他虽在台湾,但是却一直拿以前的思维模式去套。如果一件事不符合他的想象,不符合他的模式,比如说食物很多都是甜的,没有辣椒,这件事便是不合理的。

  俺本来想以台湾做一个跳板,带俺妈出国的。俺妈以前从来没有出过国,俺想作为她的另一双眼睛,带她出国看一看,体验一下不仅仅是玩的旅行。但是俺觉得这次计划不算成功。带妈妈出门比和妈妈在家里相处,更加考验俺的耐心、细心,俺需要更多的爱,并且从妈妈的角度来设计行程,才可以让妈妈体会到旅行的意义。

  旅行,从根本上讲就是给自己一个陌生的环境,然后从这个环境中得到新的体会。但是得到体会的前提是,您本身有容量去容纳它,有能力去换一个角度看世界,能容忍不同,能包容不同的意见。但是,许多人的旅行,不是带着疑问、带着寻找新角度去的;他们是带着验证性的眼光去的,带着旧有的角度去的。

  破解方式:抛开旧有的一切,去拥抱新的。

  因此,真正的旅行的门槛其实很高,它意味着您得有能力抛开原有的眼光,原有的思维模式,您得有容忍度、有观察力,能把您的杯子空出空间,接纳新的事物,您得有一定基础去消化新的文化。比如,您要去希腊玩,您得先做功课,希腊的文化怎么样、历史如何、民族性如何?但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这些呢?

  活动/饭局

  对于参与活动,出席饭局,俺想性格外向的朋友一定特别有自己的一套。俺想提醒的是:尽量增加自己的参与度,如果朋友约您去旅行,可以自己定行程就不要跟着朋友的脚步走;可以自己举办一个活动,就不要只是参加别人举办的活动;需要和朋友联络感情时,主动去约别人既可以灵活掌控自己的时间,又可以设计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当您最大化地提高了自己的参与度之后,一定能从中收获到不一样的东西。

  大部分人面临的困扰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朋友一软磨硬泡,“您怎么不合群呢”,您还是缴械投降了,认为“合群”比较重要。但是如果您的时间已经塞得满满当当,怎么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这种时候,适当说“不”,珍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

  逛街

  俺平时不喜欢逛街,但不得不承认逛街也是快速学习的方式之一。与朋友逛街可以在交谈中了解到不少新资讯,解决目前的人生困惑。即使是一个人逛街,如果刚好遇到一间有意思的小店,那充满惊奇的感觉就像开启了一场小旅行。

  俺的台北之行,起初是由博物馆、美术馆、创意集市、书店组成的。在创意集市上,俺被一组不起眼的书签吸引了,恰巧,这些书签是店主亲自设计的,店主如数家珍地告诉俺他为什么要亲自动手做书签、他是如何用小元素来表达不同含义的。俺仿佛跟随店主的脚步进入了一个小世界,这真是一个很棒的学习经历。

  当俺在一条条小巷子中寻找那家心仪的世界最美书店时,俺被整条街的美丽橱窗所吸引。台北的精品店风格大多简洁利落大气,但街上的年轻台北美女却凭借着一两件单品点缀出软妹子的气质,实在是非常会搭配。一家一家小店看过去,试过来,每一家店都那么美,让人流连忘返,逛街的过程似乎就是一个不断接近美、尝试美、着手设计的过程。店员无一例外都出奇得友好,俺忍不住试了几套,并开始关注自己的搭配,以及开始嫌弃自己这趟出来穿着的唯一一双跑鞋了。

  那天晚上,俺一直沉浸在一种神奇的感觉中,也许是女生的天性被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所激发了出来,也许是藏在这座城市里骨子里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侵染着俺,俺忽然有种要把自己推倒重来的冲动,俺小声对自己说:过去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第二天一早,俺在台北的小巷子里,一家一家的淘买手小店,很多店主都会在店面里放街拍照片,有着自己的时尚博客什么的,有时候还能和他们愉快地聊天,哈哈大笑。

  最后到俺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天,俺发现俺在这里逛街习得的时尚知识简直比俺这辈子学到的还要多,俺拥有了俺的第一条复古长裙、第一件流苏马甲、第一顶毛妮宽沿帽、第一支复古色口红……而在此之前,俺从未想过俺会和这些单品有任何关系,就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向俺打开。

  关于学习,最后想说:

  1、输出比输入更重要,输出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方法。无论您是通过什么途径在学习,只有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加以运用才算胜利。

  2、您不是超人,不要用完美主义要求自己,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和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遵从您的内心。

  3、大家可以在俺提到的这些途径中找到一种作为突破口对自己来一个突击训练,狂轰滥炸自己几十天培养出一个习惯,当您的习惯养成之后您会发现自己的变化非常大,再慢慢加入其它的学习途径,达到不同学习方式上面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切忌一口吃出一个胖子,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

  4、现在开始行动,永远不算晚!抓住您下班后的三小时,就是抓住了您人生中新的可能!

  5、在书写这篇文章时,俺也在思考要不要将诸如舞蹈、音乐、种花之类的方式列入其中,最终因为它们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到的学习方式,而且学习效果不太适合每个人而作罢。但这样一来,俺发现其实如果要写,完全可以就上面的小爱好写出一大堆东西来,谁说学习方法只有这十个呢?

  如果这篇文章激发出了您的行动力,那就快试试吧!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毕业后,10种高效学习途径,您擅长几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42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6日 上午7:02
下一篇 2020年8月6日 上午11:05

相关推荐

  • 如果您缺少一份快乐的工作

          文/周国平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份能够让您快乐的工作,不是说您找不到,而是您根本就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您没有了快乐工作的能力,这才是最可悲的。    现在有一个…

    2020年10月11日
  • 罗永浩求职信:万字应聘新东方

          俞校长您好:    俺先对照一下新东方最新的招聘要求:    1、有很强的英语水平,英语发音标准    英语水平还好,发音非常标准,俺得承认比王强老师的发音差一点。很多…

    2020年10月5日
  • 30年职场生涯的感悟

          最终成功与否,在多大程度上成功,也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做正确的事情,并且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    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

    2020年8月9日
  • 月薪3万的感悟

          先谈谈本人的经历,本人15岁开始打工。刚开始是半工读,利用暑期假日等做临促和兼职模特。半年后索性休学做起全职促销员。4年来到深圳,从刚开始的月薪16元,到现在的月薪三万…

    2020年10月28日
  • 优秀员工与平庸员工的差别

        有个故事很受启发。    约翰和戴维是新到速递公司的两名员工。他们俩是工作搭档,工作一直都很认真,也很卖力。上司对这两名新员工也都很满意,然而一件事却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2020年8月25日
  • 求职面试的八大禁忌

           达芙妮·贝茨(Daphne Batts)有时会想,当她在Bankrate Inc.面试求职者的时候,会不会有喜欢恶作剧的人用暗藏的照相机**她的一举一动呢?Bankrate Inc.是佛罗里达州北帕姆比奇(North Palm Beach)的一家网上金融信息发布公司。

    2020年8月7日
  • 北漂的开始,到底是怎样一种滋味

        2007年我第一次实习的时候,在东三环的某一座豪华的写字楼里,每天早晨要从海淀区的学校门口,坐公车两个小时到达公司。有一天下了很大很大的雨,我和一个男同学正好一路一起坐车。那天我特别特别累,因为前一天晚上加班,再加上早上起得特别早,所以我就在公交车上睡着了。而我同学并不知道我在哪个站下车,所以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坐过站了。当时很惊慌给我领导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他因为下大雨车特别难坐,我要迟到一点时间。然后我就跟那个同学一起下了车往回跑。他那天穿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外套,他把外套用胳膊撑起来,罩在我们两个人头上,我们就在那件衣服的下面,甩开腿在大雨里疯狂的奔跑。巨大的水花从脚下一点点溅起来,我们的衣服裤子鞋子包括头发全都湿透了。我一直记得那一幕,像电影里一样超刺激的在大雨里狂奔,可能要一辈子就那么一回了吧。我到了公司以后,身上全身都湿透了,没有时间也不敢跟领导说我要去把衣服弄下,就那样坐在椅子上,噼里啪啦的打开电脑工作。看着周围同事都西装革履的样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一天,我是否能够活的不这么狼狈,下个雨连把伞都没有。

    2020年7月30日
  • 30秒,告别坏情绪技巧

          坏情绪具有无形的杀伤力,千万不要怠慢它。下面贡献几个非常实用的情绪技巧,心情不好时就拿出来用用。    1、强装笑脸    在心情抑郁、心理压力大或生气的时候,强装笑脸…

    2020年10月7日
  • 职场励志:公司不会告诉您的六个潜规则

    职场励志:公司不会告诉您的六个潜规则   在工作中谁都会有失误的情况,千万不要以为通过掩盖的方式就可以瞒天过海,因为掩盖不仅不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时带来的可能是更…

    2020年8月16日
  • 工作带给人生的远不止薪水

      工作带给人生的远不止薪水    1、经验    对工作有益的经历,才能称为职场经验。当您失去所有有形的资产后,您仍然可以东山再起,因为您有经验。工作带给俺们最有益的,就是经验。…

    2020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