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女主管被降职:这个时代,没有终身制

    朋友杨阳的公司最近人事上有所调整,有人直接被辞退了,有人被降职降薪了,也有人升职加薪了,他所在的部门就有不小的变动。

  

  

  朋友杨阳的公司最近人事上有所调整,有人直接被辞退了,有人被降职降薪了,也有人升职加薪了,他所在的部门就有不小的变动。

  之前的女主管,36岁,入职六年,如今被降为副主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位29岁,入职两年的小伙。

  他们老板在开会时扔下一番话:今后所有人都需要考核,哪怕您是管理层也一样,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终身制,您不行就下来,再不行就只有走人。

  杨阳说,俺们老板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杀伐决断间有大将风范,经他这么一整顿,现在大家的工作状态比之前好了很多。

  常有人问俺:什么是职场?

  俺觉得这就是最真实的职场,能者上、庸者下,而且俺比较认同这位老板所说的: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终身制了。

  不再有稳当当的铁饭碗,您不行就很可能被淘汰出局。

  一、这三种特质的人,最容易被淘汰

  被淘汰出局,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的话题,但不管您想不想面对,危机就在那里,您越是无视,越可能挨刀。

  在职场上,或者说在当下社会里,有三种人是最容易被淘汰的,这也是俺们要努力避免的情况。

  1、工作懒散、整天混日子的人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班长老马退伍临走前有句话说得很好:别再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把您混了。

  混日子的人,工作起来一般都比较懒散,浑浑噩噩,这样下去,他的能力自然就不会有多大的提升。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工作多年却仍在原地打转,不断被年轻人超越的原因。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如果要换血,首先就是淘汰那些工作懒散,成天混日子的人,因为有这样的人在,就难有竞争力和战斗力。

  所以,淘汰混日子、没有作为的员工,是企业自身e避免被淘汰而不得不做的举措。

  2、不抬头看路的人

  和人会变老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一样,有些淘汰并不是自身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不懂得抬头看路,没看到前面的深渊。

  俺上大学那会,诺基亚手机特别地火,班上十个同学里有大半都用的是诺基亚。

  但如今诺基亚已经彻底消失,而这才没几年的时间,当初谁能想到有这样的局面。

  时代发展很快,没有永远的赢家,您如果墨守陈规,不关注和接受新鲜事物,不与时俱进地做出改变和调整,就很容易被淘汰。

  企业如此,人亦如此!

  3、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年人

  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容易被淘汰,而如果这个人还是一个中年人的话,那么就更容易被淘汰。

  与年轻人相比,中年人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潜力,都不占任何的优势。

  所以,不要总是抱怨职场残酷,企业无情,一是您无法改变,二是如果您是企业,您很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适者生存,这世界就是如此,真正的强者是去适应,而不是抱怨。

  就像中年职场人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说经验、人脉、资源等等,您掌握住了这些,就不怕被淘汰。

  物竞天择,大鱼吃小鱼,强者淘汰弱者是必然的,这个您逃脱不了,只能去面对,努力避免成为被淘汰的那部分人。

  二、不管在哪,请努力做好这四件事

  被淘汰,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自身没有做好。

  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自身强大了,自身能够适应这个社会,那么即使他的行业、他的公司倒下了,他也不会倒下。

  正如著名出版人张立宪先生所讲的一句话:只有破产的公司,没有倒闭的个人。

  那么,一个人想要永远不会倒闭,不被淘汰,就要努力做好下面这四件事。

  1、要有一技之长,但更要强化软实力

  有句老话叫: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有立足的能力,有一技之长,这一点没错,但俺觉得还远远不够。

  有些技能可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取代,所以俺们也要有目的性地去强化自身的软实力。

  比如说,说话沟通的能力,管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人脉的积累等等。

  这些看似比较抽象的东西,日后可能会成为您的救命稻草。

  2、保持好奇心,多尝试新鲜事物

  一个人会被淘汰出局的迹象之一就是太安于现状,墨守成规。

  最近看了一些年代剧,就改革开放来讲,很多人没能在大浪潮中分到一杯羹,不就是这个原因。

  相反,那些闯出一片天地的人,往往都有一颗爱折腾的心,他们敢于尝试,不排斥新鲜的事物。

  时代在变化,在发展,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才能很好地身处其中。

  3、有一个好身体,规避大风险

  前两天,一朋友半夜感觉身体不适,便去医院看了看,又是抽血,又是CT检查,反正一通折腾,一个小时不到几千块就下去了。

  有句话说得好,有啥千万别有病。

  很多时候,一场大病,足以摧毁一个家庭,少熬夜,多运动,有一个健身的身体,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4、尽可能地积累财富,让钱生钱

  张爱玲说,俺喜欢钱,因为俺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俺们所担心的淘汰,一是思维跟不上,二就是经济跟不上,其中经济跟不上是最实际的苦楚。

  所以,俺们要尽可能地积累财富,知道挣钱,知道花钱,知道如何钱生钱。

  俺认为大家不要羞于谈钱,不要活得太过佛系,您只有拥有了一定分量的财富,才可能抵挡得住未来路上的一些变故。

  努力终究是有意义的,唯有努力,俺们才可以更好地掌控人生。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36岁女主管被降职:这个时代,没有终身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52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30日 下午12:35
下一篇 2020年3月30日 下午12:46

相关推荐

  • 职场励志:职业生涯关键在前五年

           多高的墙多深的基,职业发展的关键在前五年。针对成功经理人的调查发现,他们中近 87.1%的职业生涯呈现这样的轨迹:前2~4年处在基层职位,第5~6年初任主管,第7~9年出任经理或高级经理,第10~12年任总监或副总,第 13~20年间坐上总经理的位置。
     
          据职业生涯发展的客观规律,笔者为你指出前五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2020年8月16日
  • 职场人走向卓越的10条经验

          1、时刻坚持高标准    航海中的最高原则是:相信罗盘,按照它的指示前进。在现实生活中,明智的人也是这样。他们时刻要求自己遵循自己的信条和道德准则,始终不愈。    一…

    2020年10月11日
  • 认真生活的人不会输

        1  建军先生是我特别敬重的一位前辈。他是一位对待生活和工作都特别认真的人。

    2020年7月19日
  • 对不起,您的运气可能真不太好

        早上上班的时候,刚收拾完桌子,就听到咚咚咚的高跟鞋声从外面传了进来。我心想:完了,不会是经理来上班了吧,她今天怎么这么准时?

    2020年7月22日
  • 俺用24次离职,换来6条血一样的教训

        我是2014年毕业的。  毕业之后,以为年轻,有的是任性资本,也有的是发展可能,结果频繁跳槽,稍有不顺就辞职。

    2020年4月8日
  • 职场励志:生命中的七堂课

          七堂课,七个人生哲理,每个都是简单而又深刻的格言。
          1995年在与日本企业家中内功对话时,德鲁克说:在我的生命中有7堂课,他们教育我怎样保持高效、持续成长、应对变化、打破常规、超越过去。
         第一堂课:追求完美。1927年,18岁的德鲁克离开家乡奥地利来到德国的汉堡当学徒,同时也在汉堡大学学法律,不过,在那个年代,德鲁克读大学基本上是不用去听课的。德鲁克说,在1927年那个古老的年代,获得大学文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年定期交一点学费和在考试的时候露个面。
         但是,那个古老的年代,汉堡的青年旅社、城市图书馆以及汉堡歌剧院却是对大学生免费开放的。德鲁克的第一堂课——音乐课也是受益于当时德国汉堡的这一制度,如果没有对于大学生免费的制度,当时一边做学徒一边读大学的德鲁克是不可能每周都去听歌剧的。
         德鲁克听到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一出歌剧《福斯塔夫》。是晚,他完全为这出歌剧所震撼。当年威尔第已是80高龄的老人了,他的一段话:“在一辈子的音乐家生涯中,我努力追求完美,可惜一直失之交臂。我有责任要再试一次。”这在德鲁克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020年8月24日
  •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1、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

    2020年10月15日
  • 这些职场经验可谓是秘籍了

      新员工是每个职场人士必经的阶段,它可能精彩,可能难熬。相信每一个经过职场初级阶段的人都深有体会。我们特地搜集整理了一些职场老鸟的经验之谈,来看一看吧!

    2020年7月21日
  • 从职场打杂到职场不打杂只差一步

        很多初入职场的人都被安排了不甚重要的工作,被戏称为“打杂”。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以下由优米讲师梅燕给大家讲解职场如何越走越顺。

    2020年4月19日
  • 职场成长中的10个障碍

          要在职场中有所发展,一方面要发挥个人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移除不少障碍,才可以在职场中扶摇直上。    以下1项是一些企业主管,针对未能有出色表现的员工,而归纳出来的职场…

    202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