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及鬼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 ,是七月十四日 ,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简称盂兰节 ),民间俗称鬼节 、 七月半 。

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 。 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 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 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 、诵经作法等「普渡」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

佛教典故
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 ,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
据《 佛说盂兰盆经 》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 ,「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 .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 (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 ,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 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 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据《佛祖统纪》记载, 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 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

道教说法
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 、 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 「 三官大帝 」的别称, 正月十五 、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 ——天官生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 ——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 ——水官生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接受人民的供养,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布施的祭祀仪式。
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据说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有些地方普渡便统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举行。
不过香港 、 闽南 、 台湾 、 潮汕并不从此风俗,在七月的每一日皆有人举行祭典。 但后来由于时代变迁,目前在台湾的中元节,机关行号多在中元七月十五日祭祀,而一般住家则多在接近七月十五日的周末假日举办。

民间信仰与祭典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起初因佛教盂兰盆会施舍饿鬼为始,因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 ,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 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 。

佛家盂兰盆法会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
部派佛教时期, 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而在中国 ,《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南北朝 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融入道教中元节
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儒 、释 、道合流的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 「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三官中的地官赦罪,获得解脱。 因此民间习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

(‘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及鬼节的由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47617.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0月22日 上午1:12
下一篇 2019年10月22日 上午11:16

相关推荐

  • 小寒(Lesser Cold)二十四节气之一

    小寒(Lesser Cold)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传统上为冬季第五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285°至3°的一段时间,约14.7日,每年从1月5日(或6日)开始,至1月2日…

    2020年3月16日
  • 五路财神节-正月初五祭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

    2019年10月22日
  •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由来

    每年的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在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一起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和恩惠。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

    2020年6月10日
  •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

    秋分,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

    2020年3月24日
  • 元旦的来历及来源

    元旦的来历及来源 一、元旦的来历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

    2020年3月30日
  • 冬至的起源与传说

    冬至,是我国传统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亚岁”、“冬节”、“长至节”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

    2020年3月31日
  • 压岁钱的来历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

    2019年10月21日
  • 拜年的由来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

    2019年10月21日
  • 情人节的由来

    版本一:Valentine’s day是情人节在英语里的叫法。从字面上来看,很难看出中西方叫法之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大约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那时…

    2019年10月20日
  • 劳动节的由来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

    2019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