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

  • 是平庸选择了您,还是您的潜意识选择了平庸?

      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好比即便在村子里,也希望让别人尊重,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牛。但是我们很遗憾的发现,不管我们的主观愿望有多么强烈,最终的结局我们还是很平庸,并没有成为自己想象中那种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我个人短暂的人生经验,加上看书得到各种信息,个人以为,这不仅仅是外在原因和先天缺陷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在潜意识当中选择了平庸。这就是很矛盾的,表面看,我们并不希望平庸,但是为什么潜意识中选择平庸呢?

    2020年12月5日
  • 早到才是准时,准时就是迟到

        【一】  有年中秋节前夕,陪一位老前辈宴客,两位客人都是他曾经的学生。我们到的时候,其中一位已在等着,不到四十岁已有亿万家产,对老师非常恭敬。聊了半个多小时,另一位才匆匆赶来。福州的中秋时节,天气还是很热的,所以他赶得一身汗,坐下来一边揩一边说:“老师,我知道你年纪大,胃不好,吃月饼不消化,所以特意给你带了盒坦洋功夫茶,很养胃的!”

    2020年12月4日
  • 天道不一定酬勤,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机遇不是运气,机遇是你对创业环境趋势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要比你的勤奋更重要!只是绝大部分的机遇只是被动的被利用起来。只有少部分创业者是主动的去判断和捕捉机会。

    2020年12月4日
  • 冯仑:一直努力做,直到成功为止

        所谓理想,就是把我们的愿景放在一个价值观的尺度上度量,然后决定人生往哪里走,去哪里,走多远,和谁走。

    2020年12月4日
  • 您不对自己狠,生活就会对您更狠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总有一批出类拔萃,对自己非常“狠”的人,并且这些人非常时尚,光鲜,靓丽,自然,大方,自信,坦诚。他们每一次出场,总是那么与众不同,每一次说话,总能跟他人带来不一样的契机和新鲜感。

    2020年12月4日
  • 不懈努力的结果和别人通过关系结果一样,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本人在考研,二战985。第一次进入复试被刷,因为不甘心所以下定决心再来一年。我明白想要考取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可我也会常常陷入迷茫。如果顺利的话,我考上研究生,毕业后或许能进入一个不错的企业。可我身边也有许多人靠关系本科毕业就进入不错的企业。那我历经这几年出来后和他们在结果上也差不多,努力的意义何在呢?

    2020年12月3日
  • 成功者最闪亮的素质

        这是一个崇尚成功的时代,书店里摆满了“成功学”着作,媒体天天追捧“成功人士”。成功无疑是件爽快事儿,它意味着灯红酒绿、顾盼自雄、前簇后拥,与一个人失败时的灰头土脸、低声下气、人见人厌截然不同。然而,我们很少知道,真正的成功者,其生命往往与失败血肉相连。

    2020年12月3日
  • 不信奋斗信什么

      “史上最难就业年”,大量高校毕业生临近7月1日离校时节,工作仍无着落。看到家有“富爸爸”的同龄人,一毕业就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者得到创业资助,再听到个别用人单位“萝卜招聘”的消息,不公平感从心底滋生。有人气馁,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好工作轮不到寒门子弟。有人感叹,阶层固化严重,向上流动是空想。网络上、现实中,不少人表示“不再相信奋斗”。

    2020年12月2日
  • 每时每刻,俺们都在创造着自己

        英雄与懦夫的区别很简单。当面对未知的领域时,有的人无所畏惧一往无前地奋进,这样的人最后成了英雄。而有的人则不同,只要到了未知的边缘,他们就缩回来了,就畏惧不前了,这样的人最后必定就成了懦夫。

    2020年12月1日
  • 牛逼就是天份加勤奋

        有一天绿老师给我讲到她最近看到一个书,书名,作者名我都忘记了,但里面有个说法很有意思,除非天才之外,我们大多数人的天赋,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所以一个人,如果你坚持用你的一生中的一万个小时来做一件事,你就会成为全国第一,如果你坚持用你生活中的十万个小时来做一件事,你就会成为世界第一。昨天到邦妮家吃饭,闲聊起这个来,邦妮就很认同,她说她最近终于知道剧本该怎么写了,算算看,她已经做了六年编剧。我说我也是,这两年才知道该怎么写作,想想看,我也写了快十年了。后来又想,也许写作的事,不能用时间来计算,也许该用字数来计算,好吧,这十年里,我写博客,写稿子,写小说,不管什么都认真的写,写什么都行,怎么的也写了几百万字了。我并没成名成家,但是我至少可以说我现在能够自由的表达出我的想法了,我想这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

    202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