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

  • 您愿不愿意奖励平凡

      每一个来剑桥面试的本科生,都有一点不愿意平凡的冲动。  我理解,现在看着满院子的来面试的年轻人,看看自己本科的最后一年,也很知足了。

    2020年11月27日
  • 哪有什么玻璃心,只是不愿放过自己

        每个人的成长初期都有一颗玻璃心,害怕梦想破灭,害怕自己的一言一行遭到别人诟病,害怕被攻击,害怕这害怕那,在越来越多的害怕中,变得敏感,变得小心翼翼自我约束,变得不能准确正视自己,故而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2020年11月27日
  • 只有这一点骄傲,就区别于浑浑噩噩的人生

        每天都会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工作不如意,甚至毅然辞职或者调换工作,但这些人转换工作后,就会获得快乐和成功吗?

    2020年11月26日
  • 平实,行者的力量

        路遥有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他去世前在医院的病床上记录了写《平凡的世界》时的经历,自然也凝聚了这位伟大作家最后的心血。提到这篇随笔,只想说我们也时有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经历,可终究耻于为文,毕竟只是不想起床或者是昨夜的放纵需要补觉。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长期凌晨两点到三点才入睡,有时延伸到四点和五点,天亮之后才睡觉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创作的艰辛与激情相伴,当然也是坚持与享受相随,如果整个过程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自然也谈不到坚持,不过是简单的重复罢了。敬仰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勇往直前的人。还是不得不提到他的那句:“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2020年11月26日
  • 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把他们真正潜能的0.1%用完

      你知道吗?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把他们真正的潜能的0.1%使用完!  是真的。问题是: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电脑可能会遇到硬盘已满的情况,而人脑绝对不会。你可以不断地向前推进你的极限,从而大大更高的层次;结果却发现你还没有达到真正价值的一小部分。

    2020年11月26日
  • 您今天的困境,就是您以前和未来的困境

    一个人若非在某方面刻意学习或是改变,否则青春期之后,大体人格已经形成,喜好,天赋,创伤,仇恨什么的如同骨骼一般也都已经搭得差不多,基本性格和深层渴望短期内很难大变了。当然,从外表上…

    2020年11月26日
  • 您相信什么,就成为什么

      最新研究表明:你相信自己是什么样,你就最终会成为那样。纵观我们是如何发展成独立个体这一课题,理论上来说,这个研究结果是足够信服的。作为一个年轻的精神科医师,在传统的心理治疗领域,我受过专业的训练。治疗时,常见的问及病人的“典型”问题如,“你感觉怎么样?”等。这些问题临床时我很少运用,直到很多年后,我发现感知觉和情绪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或者说,是彼此相关但有本质区别的。情绪是一种状态,而感知觉是你独有的,对情绪非常个人化的体验。直至现在,我也很少问,为什么感知觉会从一个中性状态进而发生剧烈变化,从一个人影响到另一个人。

    2020年11月25日
  • 那些用热爱抵御孤独的人,从来不会孤独

        卡夫卡写作的屋子坐落在布拉格的炼金术师巷,是一个死胡同。那间小屋在胡同的最里面,像苦行僧的屋子一样简陋。据说卡夫卡下班后就带着饭盒到这里写作,直到深夜才回家。他拒绝与人交谈,甚至是他的家人。“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都让我感到厌烦。”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不禁想知道这个卑微的保险公司小职员有着怎样的内心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把他抓住不放,让他对写作如此执着。而且他写作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卡夫卡临终的时候曾要求他的朋友马克思·布罗德把他的手稿全部焚毁。究竟是怎样的热爱让他面对真正的孤独也无所畏惧,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写作,写出的东西就算无人理解也无所谓?

    2020年11月25日
  • 当前时代,穷人怎么变成富人?

      ——本文是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勤奋+浪潮+知识  1、勤奋

    2020年11月25日
  • 最落魄的日子您是怎样熬过来的

        王军是一个很爱笑的男孩子。任何时候你见到他,都能看到他的笑脸。即使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你的身上,即使他在看书或者专注的做一件事情,你偷偷观察,也会发现他嘴角微微翘起,像是含着笑。

    2020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