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想优秀就要拼命

  
  
  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要怎样才能适应?锻炼独立生活,他们付出了什么?留学海外,他们收获了什么?
  
  张硕,1989年11月出生,7年前,15岁的她只身赴美,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7年后,她已是哥伦比亚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学习经济学和政治科学。
  
  7年间,她经历了初到美国时两年绝对孤独的时光,因为她害怕别人笑话她那可怜的英语;如今,她是年级的学生会主席,去非洲做义工,到CNN国际部去实习,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留学初衷
  
  “想要一只锁柜,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过几天张硕又要启程赴美。张硕妈妈石女士说,张硕是家中的独女,从小就好强,出国前,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非常优秀。
  
  您肯定想不到,一个15岁的小姑娘,勇敢地离开自己的父母,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学习和生活,竟然是为了一只“锁柜”。
  
  张硕在13岁及14岁时,曾经两次短期地去过美国。当时,在纽约的一所学校里,她看到一个美国女孩从写有自己名字的锁柜中拿出一只粉色的苹果音乐播放器,“怎么可以有自己的柜子?自己的东西可以在柜子里过夜,俺在学校只有自己的书桌堂。”那一刻,张硕感受到了自己强烈的愿望,“俺想要有一只锁柜。现在想起来,可能自己渴望有一个安全的、属于自己的空间吧。”
  
  初中毕业后,张硕认为自己去美国读书的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可她的决定却遭到了爸爸坚决的抵制,但面对“固执”的女儿,爸爸最终选择了投降。“有一种爱是把手放开,俺不希望俺女儿不开心,俺希望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过她的人生。”石女士说。
  
  25年8月25日,张硕清晰地记得离开长春的日子。“那时长春还是老机场,只记得所有人都哭,尤其是妈妈抱着俺哭。”说到这里张硕的眼睛湿润了。
  
  勇闯纽约
  
  “怕别人知道俺英语很差,就天天呆在图书馆里,过了两年”
  
  爸爸把张硕送到纽约,张硕参加了初中升高中的考试。顺利地通过考试之后,她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锁柜。“俺特意到超市买了一把红色的锁头,在走廊里远远望去,就可以看到俺的锁柜,俺真的很满足。”张硕说。
  
  张硕14岁去美国短期游学的过程中,认识了纽约知名私立高中Calhoun的校长史蒂夫先生,史蒂夫帮张硕找到了一个寄宿家庭。“刚到那里,俺不知道早餐吃什么,好在,俺带了3袋泡面,俺就每天吃半袋,3袋泡面俺吃了两个月。”张硕说。
  
  当时最让张硕无法忍受的是语言不通,“俺无法和别人沟通,俺不能表达俺的想法,俺更害怕别人知道俺的英语很差,所以俺就天天呆在Calhoun的图书馆里,就这样过了两年。”
  
  那时候她很想念朋友,可是每次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她都会笑着说:“俺很好。”后来,张硕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从那个时候起,她开始和其他同学尝试着接触和交往。到高年级时,她已经可以在全校师生面前读自己写的演讲稿。
  
  “看到很多同学到其他国家去做义工,俺就申请,自费去坦桑尼亚”
  
  “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做义工的体制,当时是27年,看到很多同学到其他国家去做义工,所以俺就申请,自费去坦桑尼亚。”张硕回忆说。在那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张硕用尽全力去照顾那些比她年纪小及同龄的女孩,“她们的生活条件是俺之前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女孩子生理期的时候,她们用的是那种很脏的布,没有水可以洗澡,那是让俺无法忘记的岁月。”她说。
  
  从坦桑尼亚回来之后,张硕在校园里组织了一个捐款活动,“只要1美元,就够俺所去的那所学校里的所有女孩子一个月的卫生用品的开销。”这个捐款一直持续到张硕高中毕业。直到现在,她依然和那所学校的女孩保持着联系。
  
  “是年级学生会主席、学校多次大型联谊会的策划和主持人”
  
  张硕如今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风云人物”了,“既是年级的学生会主席,也是学校多次大型联谊会的策划和主持人,俺想可能是俺高中的时候过得太寂静了,到了大学之后,就这么闹腾!”她打趣地说。
  
  张硕是提前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当谈到自己被录取的原因,她表示,自己在高中时期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为坦桑尼亚的女生进行捐款的活动是面试官们很感兴趣的事情,另外,他们很喜欢俺的申请作文,那是一篇关于适应、求助的文章,是从俺的早餐讲起的,那是俺适应美国、接受美国、热爱生活的小结。俺高中的成绩也一直不错。”
  
  “CNN实习后想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张硕在大学是学习经济学和政治科学的,大二暑假的时候,张硕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在CNN国际部实习的机会。
  
  “一个星期要实习三天,自己的功课还要正常,那段时间真的是忙死俺了,每天都要凌晨两、三点睡觉。”在CNN实习的那段日子里,张硕接触到了多位“名记”,他们渊博的知识,犀利的言论,对职业的那份执着,都深深影响了她。
  
  “在那里,俺知道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那段时间里,俺找到了新的目标毕业后去做一名战地记者,那能实现俺的价值。”
她说。张硕的右手食指上戴着一枚戒指,上面刻着:珍惜时间。
  
  CNN国际部的办公地点在联合国总部,这也让张硕有幸看到如今世界政坛上的诸多风云人物,“奥巴马的气场很强,不过比以前有些老了;布莱尔真的是很帅,尤其是那一口标准的英国腔……”她说。
  
  中美教育
  
  “想成为优秀的人在哪里都要拼命,不分地域”
  
  张硕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在美国,教育的评价标准不单单是成绩,他们更多的是全面地看一个人,“他们看的是您一个时间段的成绩,如果您的文化课成绩不好,您可以舞蹈很好,体育很好。比如说,这段时间俺的家庭有问题耽误了俺的学习,他们会给您时间给您机会,而国内更多看重的是那张试卷,这一张卷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但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是要拼命的,这个不分地域。”
  
  “俺和在国内的同学相比,俺的高中有更多自俺思考的时间,俺一直都在想,俺要做什么?俺能做什么?俺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一直朝着自己阶段性的目标而努力,而不是每天都埋头于功课,无力去思考。”她说。
  
  “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您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您。”这是张硕如今对幸福的理解。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励志故事:想优秀就要拼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246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6日 下午4:33
下一篇 2020年10月6日 下午5:18

相关推荐

  • 隐形的翅膀

      她出生时就没有双臂。懂事后,她问父母:“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胳膊和双手,可以拿饼干吃,拿玩具玩,而我却没有呢?”

    2020年10月1日
  • 接受别人,学会回报的励志故事

    接受别人,学会回报的励志故事   有一回,日本歌舞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分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您的鞋带子松了。”   他回了一声:“谢谢你呀。”然…

    2022年8月12日
  • 八个搞笑的小故事,哲理很深

      买车  一男子去买车,需要10万元,可男子只带了现金99998元,就差2元钱!突然,他发现门口有一个乞丐,就过去对乞丐说:“求你了,给我2元钱吧,我要买车!”乞丐听后,大方地拿出4元钱递给男子,说:“帮我也买一辆。”

    2020年4月2日
  • 沙漠里的千里马

      一个着名老中医的女儿,天生丽质,因为生在医学世家,自幼就对医术有所感悟。后来小姑娘上了医科大学,又读了研,毕业后,顺利地进了市中医院。工作两三年,业绩不错,又因为貌美,她慢慢在中医圈里小有名气,有些患者甚至慕名去找她看病。

    2020年3月31日
  • 沙漠尽头的水瓶

      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当死亡一步步逼近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远处有一所破旧的茅屋,没有窗户,也没有屋顶。

    2020年4月4日
  • 励志故事:博士与本科生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

    2020年10月6日
  • 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

      一个老总问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属,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吗?下属给出了三个答案:

    2020年3月28日
  • 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物,并提出做三个小时工作可以给一张外场的票,做六个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

    2020年4月16日
  • 十个励志故事,一场精彩的人生课

      引导语:一字洞悉天下,一语道破天机,一个简单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千万种人生就有千万个故事,不同的经历就有不同的体验。这些哲理小故事,读来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人生大道理,而且短小精练,情节简单,可读性强,请予欣赏。

    2020年10月7日
  • 四个足以警醒您一生的故事

          一、蛇与乌龟的故事    一条大蟒蛇和一条小毒蛇是朋友,这天他们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蛇兄弟想,这么大的个儿,可是一顿美餐啊。蟒蛇说:俺来对付他。于是蟒蛇施展自己…

    2020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