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您相信自己是什么样,您就最终会成为那样。纵观俺们是如何发展成独立个体这一课题,理论上来说,这个研究结果是足够信服的。作为一个年轻的精神科医师,在传统的心理治疗领域,俺受过专业的训练。治疗时,常见的问及病人的“典型”问题如,“您感觉怎么样?”等。这些问题临床时俺很少运用,直到很多年后,俺发现感知觉和情绪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或者说,是彼此相关但有本质区别的。情绪是一种状态,而感知觉是您独有的,对情绪非常个人化的体验。直至现在,俺也很少问,为什么感知觉会从一个中性状态进而发生剧烈变化,从一个人影响到另一个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一个人的感受?这个问题俺思考了几年,好像有什么被忽略了。“病人是否会谈论他们所认为的事?”接触众多案例后,俺发现他们不会。事实上,大多数人不完全确信,他们所相信的事是否超出他们被告知的那样,或者说,他们依照指令、程序(译注:如日常行为准则,既定惯例等)告知的那样去相信。
您感觉到的正是您所相信的
您对现实产生什么样的纯个人的感知取决于您持有什么样的信念。您不必把这些信念变成真的,除非您坚信它们是既定事实。您的信念创造并主宰了您的态度,您的态度进而创造和主宰您的反应——换句话说,信念决定您的感受。并且,您的感受有力地决定着您接下来的行为。
研究已证实,很多情绪作用条件及习惯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会触发,事实上是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受到父母、同龄人、老师等其他人的影响(形成类似“指令”、“程序”样的东西)。这些“重要他人”所持有的基本核心信念、行为及态度,会被很轻易地当作“既定事实”来接受,进而变成一种“真理”。因为在最初,孩童的批判性认知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伴随着后期的成长他们才逐渐学会。一旦“硬线”在俺们潜意识里形成,这些信念、行为,及态度就会变得越发根深蒂固,这种个人化会从早期产生的影响面迅速地扩大到更广的范围。成人以后,这些旧有的“指令”仍然会在俺们的生活中起作用,虽然它们毫无意义,会限制到俺们的想象,甚至影响俺们的幸福。
孩童大脑中的潜意识指令(译注:即影响他们的核心信念、行为、及态度)是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能力取代另一种能力的过程。令人惊讶的是,机会之窗存在于每一个发展指令的建立。情绪的机会之窗在人生早期就已形成——大概在出生后,两岁之前。俺们表达情绪的方式——感知觉——也许恰当地表达出俺们的所想,又或者通过与之完全相反的方式来表达。
尝试通过与潜意识“对话”来改变思想,这一方式还算有效,但通常,某些传统治疗方法还有待改善。人们也许可以绕过这些旧的固定信念,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的确有所成效;但如果不直面这些旧有的固定信念,俺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核心信念是什么。有过治疗体验的人,大部分可能会认为是经历帮助您获得新的见解,掌握新的方法,学会新技能,使您更成长。但同样,也有很多人会说,治疗过程中伴随阅读一些自俺提升/自俺成长的书籍,以及参加研讨会,这些有趣的、激动人心的方式,却并没有实现真正改变的长期效益,也就是改变您的核心信念。如若不然,就只是简单地依赖下一种治疗方法,或下一本自俺成长的书籍。
回到起源
从一出生,俺们就开始了一场旅程。作为一个新生儿,俺们是纯净的,对周围的人事物尚未有察觉。但渐渐地,文化的影响、社会化过程会促使俺们开始学习语言、生活习俗及信念。(www.lizhijuzi.cn)再往后,您的内在自俺受到社会和文化重重叠叠的影响、熏陶。这之后,您的个人意识开始具备对身份、角色、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的思考。
就像考古学家发掘文物那样,去除一层层掩盖的残骸才会发现重要文物,定义一种文化/社会现象也是如此。对于认知社会个体来说,这一方法同样适用。接下来,俺们就要像考古那样“挖掘”出关于您个人角色的核心“文物”。到时您会发现那一片片被埋藏了的自俺,您可以将这些碎片重组,重新纳入到您的生活中。
想象一下您今天7岁或2岁,或者这之间的任何一个年龄段。试着描述一下此刻的您,您对这样的自己满意吗?还是说您会有些失落?如果您感觉到失落,请继续“挖掘”。
俺们要找的“文物”究竟是什么,是能纵观您的生活精确表述出关于您个性特征、极具个人化的辨别标志?从您生活方方面面提炼出的这些特征会是一致的吗?又或者,在您人生的特定时期会表现出明显的特质?
连续拷问自己
1、对于自俺的一些表现,平日里您是不是完全忽视了,忘记要去关注?还是,一路走来,您已丢失了自俺的某些部分?
2、当人生中发生重大事件时,它们是不是就阻止了您去做自己原本想做的事,您也不再敢如实表达真实的自己?
3、什么活动、机会、挑战是您连尝试都不敢去尝试的呢?
4、什么重要的事情让您觉得自己是完全匮乏的?
5、有没有什么特别技能和天赋是您完全不认可,不鼓励自己去做的?
……
像这样去“找回”遗失的自俺,永远都不会太晚。您对自俺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帮助您改变一些看待事物的观点,从而拓宽您的视野。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您相信什么,就成为什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