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啊,您一定一定要很努力,但千万千万别心急

  表演结束轮到点评团点评的时候,有一位年轻人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样的表演对这些孩子将来生活并无益处。”接下来陈老师反驳时说的几句话让我赞同之余又记忆犹新:

  昨天看到陈道明老师的一段节目评论视频。节目的主题是击鼓与杂技的多元结合。设计很有创意,传承之余掺杂进现代表演方法,观赏性和艺术价值都很高。参演人数多,动作难度大。

  表演结束轮到点评团点评的时候,有一位年轻人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样的表演对这些孩子将来生活并无益处。”接下来陈老师反驳时说的几句话让俺赞同之余又记忆犹新:

  “您们一定要努力,但千万不要着急。”

  “每一张脸都是不一样的,您们都独一无二。”

  这让俺忽然想起来小时候的一件事。

  俺打小就数学成绩不好,天生对数字不敏感,没天赋。通过刷题勉强维持到高中,可是因为课业难度增大,数学成绩直线下滑。记忆中分数最低的时候,总分150,俺考35。在分数至上的高中时代,班主任又恰好是数学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所以俺理所当然被边缘化:座位从开学时按成绩排的第二排,没觉来就已经到了倒数排。身处理科重点班,数理化成绩不好就几乎要了俺的命。从好学生到差生,从云端掉落的落差让俺拼了命的学数学,整天泡在题海里不肯出来。

  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更不愿意同父母沟通。上学下学形单影只,学校里也没什么朋友,走在路上都在背公式。并不懂什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为和以前一样背些公式,多做些题就万事大吉。

  结果可想而知:新知识摄入让俺应接不暇,题海战术又疲于应付。之前积累的知识库存很快见底,新的知识又无法行成系统。成绩不见上涨,身体却垮的很快。周身气场负能量满满,用俺妈的话说,就是目光呆滞,双眼无神,身形枯槁,整个人行尸走肉一般。

  但说实话,即使求学坎坷,俺也从来没想过放弃。俺想的很清楚,无论过程怎样,俺要拼过一把才知道自己行不行。以这个很英勇悲壮的姿态坚持到分班考试,俺孤注一掷选择了文科。但是在俺们那个三十八线都占不上的小地方,文科的同义词是无能。

  周围亲朋师长都普遍认为,不学数理化,出来没工作。而且俺数学并非强项,其他科目又与其他人拉不开太大差距,学文科除了自以为是的“天赋”外,并没有什么优势。但俺依然坚持了俺的选择,也为之付出了代价—复读一年。

  第一次高考失利,觉着天空灰暗,世界末日。然后在进入社会和沉心复读的选择中纠结了一个暑假。在决定复读前那天晚上,俺在本子上写下了这句话:“您一定要努力,坚决不能放弃,千万不要心急。”

  时至今日再回头看看,那一年说长不长,收获的东西却能惠及一生。第二次高考后俺幸运的上了一所不错大学的传媒系,如今也做着与之相关的俺喜欢的行业。当年那样近乎绝望的拼命努力,让俺学会了吃苦和忍耐。前途茫茫的复读,让俺学会了坚持和等待。

  如果俺当年再心急一些选择进入社会,俺或许已经踏上了不一样的道路。所以俺如今依旧笃定一个真理:您不要对不起自己,上天就不会辜负您。您一定要努力,但千万不要心急,您想要的和该收获的,时光都会给您,所有的付出都会为您铺上一条花路。

  同样给俺类似体验的,还有来自于俺朋友芦苇身上的一件事。俺的读者朋友们(并没有)也许看过芦苇的故事。芦苇当年在刚毕业那家公司工作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并不少。上司的刁难,同事的嘲讽,工作的困难都是常事。

  相恋两年,男朋友的毅然离开才是对她最大的打击。因为外务合作,工作需要较好的英语口语。为了赶上差距,她每晚都要上夜校,回家还要加班赶工作。那时候睡觉说梦话都是在背单词。通宵达旦做方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哪天如果不用加班才让人啧啧惊叹。

  甚至她很快就从失恋分手的伤痛中走了出来—工作并没有给她伤春悲秋的机会。可是她一点儿都不急。俺有时候心疼她,工资不涨职位不升,俺急的乱跳,她却淡定自若。因为她一点都不急,她说该来的总会来的,只要做好迎接的准备就好。

  果然,不久后,她就升了职加了薪,离梦想越来越近。社会是很残酷,而且也很功利,可是它逻辑简单。您值多少,它就会给您多少。而俺们穷尽一生,不正是在拼命的提高自己的价值吗?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飞跃。

  您努力提升自己,它也不会轻易辜负您,不要心急,该来的总归会来找您。而且您急也没用。不要总抱怨您不升职加薪,要看看自己的努力值不值更好的。总有人比您能力强,却比您更努力。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全世界只有一个您,不论大小,您总有您的独特价值。

  俺不会告诉您,只要您努力,就能立刻逆袭。俺只想告诉您,只要您努力,俺们都能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凡却可贵的自己。千错万错,您的付出不会有错。所以,年轻人啊,您一定一定要很努力,但千万千万别心急。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年轻人啊,您一定一定要很努力,但千万千万别心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24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7月15日 上午10:27
下一篇 2024年7月16日 上午10:28

相关推荐

  • 俺们只不过是想让十年后的自己有所不同

      1、随时随地选择开始,会遇到更多不可能  今年年初我开始集中大量写文章的时候,我没有想过我的文章会有那么多人关注甚至是给予好评。那时候,我觉得有人关注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不是知名作者,我只不过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文字爱好者;我也不是名人明星,可以有那么多成长励志的经历分享给大家。但是,我选择了开始,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间断,后来我发现,随着我发稿量的不断增加,随着我文章获奖次数的不断增多,随着越来越多公众号、网站的推送和转载,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正向的自我转变,是一种被认可的自我认同,更是一种微笑走向未来的坚定信念。

    2024年5月18日
  • 彩色的青春不打烊的励志文章

    彩色的青春不打烊的励志文章   那一年,我初到广州,像每一个带着梦想来的年轻人一样。既盲目乐观,又一片茫然。   那时候,我刚刚落脚在石牌村一个制衣厂做缝衣工,每天的工作简单到乏味…

    2022年11月22日
  • 献给:步入中年的70后

       终有一天,我才发现,原来,70后的我们,都早已经老去。我们不再轻狂,我们不再潇洒,我们不再坦荡,我们不再微笑,我们有的是对于生活的压力,我们有 的是对于婚姻的恐惧,我们有的是对于未来的失望,我们有的是对于困难的却步。每天起床的时间从中午12点变成早上7点,睡觉的时间从凌晨2点变成了晚上 11点;

    2024年7月19日
  • 生命因疯狂追梦而精彩

      如今的他,目光炯炯,身形矫健,非常自信:“只要出发,就已经成功了七成。”但是,也许,你不会想到,其实他曾经是一位*病患者,还一度担忧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中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南下广州,从电视台**做起,逐渐成为一名电视节目制片人。1997年他有了一档属于自己的电视节目,可以**拍摄、制作、筹集人员。他欣喜若狂,成了一名工作狂人。

    2025年5月22日
  • 90后CEO杜梦杰:不在乎成功,只想要有一生不凡的经历

      “那次在阿富汗的爆炸,就在我公司的隔壁,我当时以为是***要冲进来了。我想如果自己真的死在这里也不会成为任何新闻——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你活了这么久,最后你是个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人。”

    2025年3月31日
  • 单身是最好的增值时期

      那段身处异国的时期,即便把生活用打工装满,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心里却依旧是空空的。失去了身边男生的长久陪伴,仿若失去了一种共同探索生活的乐趣,我听得到生命里有一扇窗被重重地关上,从此再也不能够从那里窥探到外面世界的璀璨和美好。于是每天晚上十点后,我从打工的餐馆回到家,一颗心百无聊赖,趴在床上,打开电脑看两集柯南,五分钟刷新一次人人网和朋友圈。可是长久以来,我的精神异常空虚,生活严重缺乏动力,这是一种从心理上散发出的苍白,比体力上的疲惫更要糟糕。深夜里盯着天花板,身体早已睡去,精神上却清醒无比,呆呆地看窗外投进来的车灯在墙上拉出长长的光影,双手揽住膝盖,害怕明天。我听得到自己失望的声音在无边的黑暗中蔓延,这就是你日复一日的生活吗?

    2024年9月24日
  • 写给自己的第一封信

      跳槽到心仪的公司,三个月实现升职加薪,知情的道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不知情的暗叹我运气实在太好。

    2024年9月27日
  • 您在多少岁时,从人生词典里删除了“梦想”一词

      它们是一切美好但遥远之事,它们是轻盈飘浮在我脑海里的吉光片羽,但它们不是我为之一点一滴付出过汗水的人和事,所以它们来得轻巧,走时也从不告别。

    2025年1月7日
  • 爸爸,来接受奖杯

      我的心得是:世上有数以百万的人将自己的残疾置之度外,成就了难以想象的成功。正如我童年时父亲经常对我说:“你可以学会用与常人不同的方法,将事情做得同样出色!”所以,重要的不是你的残疾,而是如何面对残疾给你带来的挑战;我们没有权利把残疾当作借口,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我们的义务。

    2025年6月25日
  • 永远有人在您之后年轻

      好友北方人,来到这边,有天下午,几杯酒下肚,和我感慨“回不去的北方”。

    202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