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努力的时候,您可以做这 4 件事

  记得高中时,为了刺激自己学习,我在一个笔记本上摘抄了很多鼓励自己的句子。其中有一条:

  ▲

  记得高中时,为了刺激自己学习,俺在一个笔记本上摘抄了很多鼓励自己的句子。其中有一条:

  别人不努力的时候,才是您最应该努力的时候。

  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当时摘抄的很多句子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这句话却一直留在了俺的脑子里,尤其是在工作之后,这方面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一直学习,并且撑到毕业,其实是因为学校里的一门门考试和各种毕业所需的证书。

  一旦走出了校园,能够持续学习和进步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这个时候,就让俺想起了那个 “别人不努力的时候”。

  有多少人下班回到家之后,不是看剧、刷微博、聊微信?如果您能静下心来,看几页书,学习点新知识,其实效果通常是成倍的,因为此时您的竞争者其实没有像上学时候那么多,所以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

  韩国针对这些在职场中也不忘自俺提升和开发的人创造了一个词:

  Saladent。

  它是 Salaryman 和 Student 的组合,特指那些兼有白领和学生身份的人。

  现在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想要找机会提升自己其实并不难。步入职场之后,可能只需要稍微做一些调整,您就有机会脱颖而出。还有什么比想要超车的时候,突然发现对方停在路边更让人兴奋的呢?

  ◆每天早起半小时 ◆

  早起半小时,能够给您带来的不光是比别人多一点的时间。因为早起给您带来的时间差,可能会让您错开大部队,使得一整天的时间都没那么匆忙。

  俺在大学时,这部分的感受特别明显。

  由于大家普遍都会在上课前十分钟起床洗漱,排队买早饭,所以那个时段的人流量可以想象是非常大的。

  这个时候,您甚至不需要提前半个小时,您只需要提前十分钟,就能避开绝大多数人。您不需要排长队也能买到早餐,您会吃得比别人从容许多。等到那些同学开始买早饭的时候,您已经走到了教室,占好了最好的位置,开始预习今天的课程了。

  这样一环套一环的优势累积下来,不论是学习的效率,还是生活的心情都会非常好,而这仅仅是因为早起了那么 10 分钟而已。

  同理,如果您在工作以后,也能养成这个早起的习惯,让自己的时间表和别人的错开一些,那一整天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有显着的提升。不说别的,就是避开上班高峰这件事,俺觉得已然足以让您每天早起 30 分钟。

  ◆给自己定个小目标 ◆

  三年拿到高中毕业证,四年拿到大学毕业证。这些大目标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有学校的强制要求和老师们的督促。如果没有这些限制,估计绝大部分人是没办法坚持到底的。

  现在没了老师的监督,没了考试不及格的压力,俺们能够依靠的可能只有自己了。

  根据俺的经验,不要对自己太自信。每个人都习惯于高估自己,并且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太过理想化,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 “半途而废” 的案例了。

  比起大目标,最好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小目标的意思是,它要足够简单且具体。

  复杂的计划不可靠,也不容易坚持下来,如果您的计划需要详细规划每天要做什么,那估计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笼统的计划容易让人懈怠,比如 “每天锻炼身体” 显然就没有 “每天跑步2公里” 来得实在。

  睡前看 10 页书;

  每天练半个小时的字;

  回家后做 30 个俯卧撑;

  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水;

  ……

  别总想着做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些小而具体的目标,只要坚持下来,就已经能够打败全国 90% 的人了。

  ◆给自己设定一个Deadline ◆

  写过邮件的人,一定都有体会。如果您在结尾处写的是 “请您尽快回复”,那基本上就等于告诉对方这件事不重要,您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回复吧。

  没有截止日期的事情,通常都没有约束力,不信您就让大家准备好了再来考试,估计参加考试的人数会骤减。

  俺有个朋友就很会给自己设定 Deadline。

  比如他会在回家的地铁上看英语的语法书,但是他不是只泛泛阅览一遍,而是要求自己在每一站到站前背下来一个例句。这样如果他需要坐十站地铁,那他就能在路上背下十个例句。

  利用这个方法,他实际上就在地铁上给自己人为设定了 10 个 Deadline,效果比自己只拿着本书看要好很多。

  大家不妨参考一下这个例子,每天除了完成任务之外,也给自己限定个时间期限,您的效率或许会高出不少。

  ◆不要成为Fachidiot ◆

  Fachidiot 是一个德语的合成词。

  Fach 指的是专业,idiot 则是白痴的意思。两个词连在一起描述的是那种只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一切自己领域以外的事情一律不关心,更不用谈知道了。

  “术业有专攻” 固然没有错,但是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就相当于给自己无形中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光是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中。

  就像俺们之前的那篇文章说过的那样:

  一个领域能够有大幅的进步,通常都是因为外来者带来了其他领域的新知识。

  如果您能将自己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其他领域,那么这个领域跨度越大,您的价值也会越大。

  但这个前提是您要了解不同领域,并且能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和结合处,这些都需要您在平时尽量多去接触不同知识,了解不同领域。

  还记得高三时候的状态吗?每天起早贪黑,功课繁忙,即便到了周末也有做不完的作业在等着您。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如果按照高三的劲头再坚持几年,自己现在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估计想想都让人向往吧?

  现在就有个好机会,您不一定需要像高三那么拼,其实每天下班后拿出一两个小时,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发现,自己已经不是过去的自己了。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别人不努力的时候,您可以做这 4 件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18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2日 上午8:50
下一篇 2024年5月13日 上午8:52

相关推荐

  • 想对得起自己有多难

      不过她对音乐的喜好,随着她对吉他喜爱的开始而渐渐走投无路,我还能想起起她第一次给我说起她买了把吉他时的样子,那是她无论被老师如何夸奖都不会露出的喜悦。只是好景不长,后来中考来了,所有课外活动的终结者来了,我偶尔看到她早上红肿的眼睛,就会低头看看她手指上缠着的细绷带,然后叹口气告诉她,先好好学习,等中考考好再去和爹妈斗争也算有个资本。

    2025年1月29日
  • 您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万里路

      我思忖良久,找不到精准的答案。  他告诉我,三十而立,不是表面的成家或者立业,你立的,是成熟的思维模式,是**而纵深的思考能力。

    2024年10月24日
  • 青春如此短暂的励志感悟

    青春如此短暂的励志感悟   青春如此短暂   挤不进的世界就别挤了,等不到的晚安就别等了。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所有奔向未来的理想与张扬。   不要因为一时的…

    2022年11月21日
  • 抵达人生前路的一袭芬芳

      这“十里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记得小时候我们出一趟门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而今每家每户至少都有一辆电动车,所以当你还看到有人步行的时候会多去看他一眼,尤其是这样一个人:他大概还不到五十岁,身材高大却有些佝偻,皮肤黝黑但也能看出面部形容枯槁,右手环抱着一只小板凳,左手撑着一根木棍,一小步一小步地在这“十里路”间慢慢前行。

    2025年6月8日
  • 少动动嘴,多动动手,梦想将不再是梦想!

      前阵子朋友圈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然后就在我们一群朋友之间激起了一阵去旅行的热议,有人说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大理,有人说梦中最美的地方是江南。我问樱桃小姐,“你想去哪?”“去厦门。”后来没过多久,就看到樱桃小姐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她的照片,定位是――厦门。

    2024年8月30日
  • 把一件事执着地做下去,这才是您要把握的最好的机会

      有一个聪明的人和一个愚笨的人,他们同时去挖井,两小时后,聪明的人挖了2米,而愚笨的人仅挖了1米。但聪明的人认为此处无水,便换了一个地方,重新挖起来,而愚笨的人仍在原地挖着。又两小时后,聪明的人又挖了2米,而愚笨的人仅挖了0.8米。聪明的人又认为此处无水,便再换了一个地方挖起来,可愚笨的人还在原地挖着。再过了两个小时,聪明的人又挖了2米,而愚笨的人仅挖了0.7米,可这时他挖的井已达到了2.5米深,就在聪明的人再要换地方时,愚笨的人所挖的井里已奇迹般地冒出了泉水……

    2024年7月16日
  • 不努力,最对不起的其实是自己

      晚上和经常约稿的某编辑聊天,谈及工作问题。他问我是否仍未工作,我坦然承认。西安平均月薪3k的情况下,工资尚不如稿费收入高,倒不如慢慢找,先学习一些感兴趣的东西。

    2024年9月29日
  •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打磨自己

      前些天,发下了期中检测的试卷,学生李航问陈南期中检测考了多少分。陈南自豪地说,8科考了780分。

    2024年6月6日
  • 冰雪之后是春天

      同样的,不管你多么讨厌人生的低谷期或寒冰期,这样的日子或时期,总是如冰雪一样呼啸而来,将你卷入其中,你无法逃离。无论是明星大腕,还是普通大众,每个人的人生,都无法躲避“寒冰期”。那些明星大腕,被雪藏或冷藏过的,不在少数。

    2025年6月3日
  • 俺们为什么越长大越胆小?

      小妹妹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我们的“注意安全”在她看来不过是畏手畏脚。

    2024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