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这么穷?

    有位名校硕士朋友,费劲巴拉在北京考了个国家公务员,可工资除去房租,吃饭已成问题,为了将来的仕途能够坦荡些,又读了个在职博士,加上他老婆现在年纪大了,正在筹划生孩子,倍感压力。

  

  

  有位名校硕士朋友,费劲巴拉在北京考了个国家公务员,可工资除去房租,吃饭已成问题,为了将来的仕途能够坦荡些,又读了个在职博士,加上他老婆现在年纪大了,正在筹划生孩子,倍感压力。

  俺们有个共同的群,里面硕士博士一堆,见连他都哭自己工资低,大伙儿也您一言俺一语地抱怨起来。朋友见大家都有同感,于是吆喝着,穷死了穷死了,这样下去,要下班摆地摊才够生活了,又说自己想辞职,早知道在帝都过得这样拮据,还不如回老家东南沿海做点生意。

  最后归结一句话:唉,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怎么觉得自己越读越穷了呢?

  此话一出,连常年潜水从不说话的人的都冒出来,说您知不知道多少人想考国家公务员考不上的,您还想辞职,您确定自己不是在拉仇恨?

  也有人说,您以为生意是那么好做的吗,您现在起码是旱涝保收,要知道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年头,一说到工资,总免不了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哀怨之气。物价高,尤其是房价高,已经让大部分八零后成为了不得不“啃老”的一代。人人都嫌自己挣得少,不够花,学历偏高的人群尤甚,总觉得拿到手的工资对不起自己将近2年的寒窗苦读。

  对于这个问题,俺倒是挺看得开。

  一个人若是一直在读书,没钱就对了。

  学历和能力也许能助俺们谋得一份收入还不错的职位,但毕竟大部分的行业,都不可能让俺们“发财”。且凡事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书念得多了,结识的人际圈子层次提升,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

  曾经有人问俺,三年的研究生和三年的工作经验,谁更重要。

  俺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显而易见,研究生不是每个人都能念,而三年的工作经验,却是每个工作之后的人早晚会有的。

  但是,当您读了三年研究生出来,以前本科毕业就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人,很可能已经升职加薪,单从“挣钱”这个角度来说,您的起点不一定比他高多少。但您此时的工资,一定比同期与您进入公司的本科生要多那么一点。

  这,也算是社会对更高文凭的一种认可和尊重吧。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种阶梯,是精神和技术层面上的晋升,和钱可没啥太大的关系。

  既然如此,为何都说知识改变命运?

  人为什么要读书?俺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读书”,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相对快速地掌握一些仅靠日常经验不可能掌握的必要生活常识,以及一些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

  比如,语文能教您为人处事遣词造句,数学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英语——好吧,英语是一门教育部认为您应该掌握的外语。

  脱离了课堂的读书,更是一个人拓展自己的兴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提升自己眼界,开拓自身事业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与时间。”——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一个会读书的人,能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前人的助力,在精神层次上走得更远。

  如果您要做学问搞学术研究,那么这辈子您大概都和书离不开了。

  如果您去经营一笔生意,读不读书真说不好能有多大影响。许多农民企业家,小学都没毕业一样每天给成千上万比她学历高得多的人发工资。因为,那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才能出真知的学问,再多纸上谈兵也不能生出金子。

  第二,俺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国家义务教育和高考,实际上的功能,是一种社会的阶梯。

  通过高考和高等教育,一个家族的人们得以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流动。比如,农民的孩子再也不会只能是世代为农,他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变成国家公务人员、或者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比如教师、医生,或是金融从业者。

  所以,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却不能直接带来金钱,如果您想挣钱,那么您做的并不应该是不断念书,而是早日在掌握了一门技术之后,投入挣钱的第一线。

  每逢傍晚,人群熙攘的地铁口或是天桥上,总会有一些衣着时髦的上班族在摆地摊,相信俺们大家都没少见过。您们可能不以为然,有时看到好玩的东西,也会驻足蹲下来把玩,或者掏个腰包买下一个喜欢的小玩意儿。

  一位亲身摆过地摊的朋友告诉俺,别看不起那些摆地摊的,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的纯利润可以上千。

  以从8点摆到12点计算,平均每小时25块,何况真正摆地摊的,都是11点之前就收摊了。

  怎样,是不是比大家的计时工资要高多了。

  曾经有个好朋友进了1个手机壳,便宜的1块钱一个,可以卖到十到二十块。贵的5-6块一个,市场价高达四到五十。一晚上只要卖二十个,纯利润就超过了她上一整天班的收入。

  所以,别对那些开着豪车摆地摊的人感到奇怪了,摆地摊也不丢人。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其中俺最讨厌的,就是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自古公务员地位就高,俺们总说士农工商,总把做生意的人排在末位。能混到吕不韦那种级别的企业家,身份早已不单单是商人那么简单。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也觉得做生意不好,没有社会地位,拼了命的想考公务员、当教师什么的,其实这都是一种偏见。

  一个人高尚不高尚,和他的职业没什么关系,现在信息开放了,新闻审查也宽松了,什么丑闻都能爆出来,谁还能说老师都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护士都是白衣天使,公务员都是人民公仆?

  所以,关键看您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想做学问才应该不停读书,若真想挣钱去经商或创业才是王道,要知道,给人打工永远不可能发大财。真要能经营出一个上市公司来,也是要有过人的胆识和超出常人的智慧,

  那一切,跟混得了几张文凭,可没有多大的有关系。

  反而是很多已经相当成功的企业家,本身学历并不高,可是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也想有个文凭撑门面,才想起来去名校混个好看的文凭回来,挂在企业的白墙上。

  可有些人本末倒置了,穷还不停地想靠念书念发财,又能有多大的做用。

  也许是因为咱们这一代孩子,从小到大总听着大人们讲“读书改变命运”,却从没有人告诉俺们,读书也是件奢侈的事吧。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您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这么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68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8日 下午3:26
下一篇 2020年12月8日 下午6:25

相关推荐

  • 您一定要敢于行动

        伏尔泰说:“人生来就是为了行动,就像火光总是向上腾。”敢于行动,人生才能成功。活在世上的人,没有不想成功的。但如何追逐成功?恐怕除了奋斗,还要敢于行动。那些整日做白日梦,想法千万种,却总不付诸行动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功。

    2020年12月16日
  • 那些成功学和鸡汤文没有告诉您的

      今早打开豆瓣刷到一条广播:  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2020年12月13日
  • 您已经到了可以重塑自己的年纪

      朋友送我一本书,她在扉页上抄写书中的一句话:  “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2020年9月26日
  • 生活,每天都在给您改变命运的机会

          李广为什么难封,汉武帝说他命不好。有点道理,但俺想这其中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原因。俺们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很多很多的选择累积起来,就是命运。    从某种角度上…

    2020年10月7日
  • 俞敏洪: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生活

          当俺们面对一件事情或者一种生活状态时,俺们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使俺们的生命走向不同的方向,从此产生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到北…

    2020年9月28日
  • 第生命线励志文章

    第二条生命线励志文章   朋友,你现在正生活在困苦中吗?正生活在失败中吗?现在或者是生活在爱情失败,深陷牢狱之中吗?你对生活早已暗淡,失去信心了吗?   我现在要对你说的是,不要一…

    2022年7月10日
  • 推荐使用qq邮箱订阅“励志一生”,励志一生论坛招募版主

    尊敬的励志句子用户:    您好,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2分钟来读完此邮件。    “励志句子”——最大的中文励志网站,专注励志,关心教…

    2020年10月6日
  • 励志文章:思维方式决定成败

      他破产了,口袋里的一元钱及回家的一张车票是他那时全部的财产。车站检票时,他百感交集。“再见了!深圳……”一句告别的话还没说完就已泪流满面。“我不能就这样走。”在跨入车门的那一瞬间,他退了回来。撕碎了车票。

    2020年9月29日
  • 永不绝望

    人,应该在希望中栖居。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站到施恶者一边去想集中营能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人应该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逆境要做什么。或许,这才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给予观众的…

    2020年11月2日
  • 三十年后,您希望如何总结您的人生?

    未来三十年,对于读大学的你们可能比永远还要远;过去三十年,对于年近半百的我们则化作了几张照片和点点闪烁的记忆。 28年是我们77级入学3年。77级是文革后高考恢复的第一届大学生,1…

    2020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