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俺们,连做一件小事都不能坚持?

  许多人很迷茫,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七种原因,适合困惑中的所有人。

  

  许多人很迷茫,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七种原因,适合困惑中的所有人。

  俺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俺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俺们有良好规律的生活,俺们每天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自习,按时睡觉。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人是容易有相对固定的受控时间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

  到了大学阶段,课表不是天天相同,生活也开始多了很多可能性。这意味着您的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您获得各种自由的同时,您开始失去您过去养成的节奏感。

  您开始慢慢变成被不同的事情推动去行动的人,而不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干一点什么的人。

  这种被碎片化事情推动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大学,一直到了职场,都会越来越严重。俺的第一个建议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您最好要让自己有一些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的习惯。

  俺为什么总是建议大家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每天坚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写日记,练字,锻炼,一切您喜欢的事情都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哪怕就15分钟。

  这些小事情会慢慢形成您新的时间锚点,有了这些时间锚点,您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养成您生活中的新节奏感。有了时间节奏感的人,才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

  大家要明白,对自己时间无法掌控的人更容易觉得累,而不是对自己时间有掌控的人,俺们只是更有产出。

  俺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您和怎样的人交往越多,您就越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在高中,因为有各种制度和外力约束,大家都被集体化成一种行为模式,往往能为某个特定的目标长期全力以赴,互相追赶激励,很多人觉得自己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很有充实感,和这个环境是分不开的。

  俺上班以后和俺很多从小玩到大的老同学关系越来越淡,倒是和一些不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关系很好。俺发现一个特点,俺们这些玩得好的人往往是同一个生活节奏的人。

  俺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俺们往往缺乏和自己有同样目标的同伴,这也导致俺们很难一个人特立独行下去,毕竟人是群体性动物,很难摆脱从众的自然基因行为模式。

  在高中即便您的同学不求上进,俺也不太担心您不会坚持,因为班主任、家长和学校构成了一张网,为您设计好了每天的行为模式。中国的高中不如看做是一种学习集中营模式更为恰当,它的升学率成功是以牺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的。

  但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让您在某个点上快速突破,脱颖而出,所以还是有其存在的理由。

  到了大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又或者是学校,对您的管理都是很粗放的,没有人天天监督您上自习,甚至是上课!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才会发现没有外力约束,他很难建立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

  不仅仅是大学,即便是在职场,俺也是比较反对在家办公这种模式。真正办过公司的人都知道,让新员工在家办公而不是集中到办公室管理,不但不会产生工作效率,往往还可能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会养成很糟糕的工作习惯。

  绝大部分人离开环境的约束就一无所成。想享受自由的生活,前提是您为自己选择了某种有控制的生活。

  这是像俺这样经过十几年修炼的人才能勉强做到的功力。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考研时那么多人会去报考研班,一需要同伴环境,二也需要上课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他们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俺们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有一名大一学生,从新学期开始他做了很多打算、计划,但是一学年下来,他几乎没怎么实行过,现在上课他没啥兴趣,要不看小说,要不睡觉,要不宁愿发呆,但过后他又特后悔,特纠结,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

  在大学里,他过得混沌,看不到啥希望,一味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甚至有不想念书的念头。他很烦,想改变这种现状,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俺们即便能够坚持,但是前提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坚持的理由,或者叫目标。

  高中阶段俺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而且被同伴和环境驱动去努力。到了大学,就业一时半会还很远,考研也得三年后,经过十二年艰苦求学的日子,人都想为自己放松一下,大学又不缺乏这种放松的方式。但正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中,俺们想不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了。这是第一个问题:没有目标了。

  高中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上大学,上好大学。其实大学倒是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就业,就好业。

  为了上好大学,高中阶段发展了一套以拿分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体系,虽然这套体系影响人的思维开放性,但是它能帮您拿分。

  在大学里,课程体系设置往往让您看不到和就业这个目标的关系,它的实用性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确很严重,在学习的过程中,您往往看不到自己和就业需求之间的进展,只是感觉到自己一天天在混日子。

  如果您没有办法衡量您现在离目标的距离是否更近,您就会慢慢忘记自己的目标。甚至慢慢用还在学习这件事情安慰自己在接近目标,其实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不自欺欺人,大学生就应该主动在大一了解自己想去的就业单位,了解他们的就业岗位,了解这些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主动在大一就明确自俺成长的目标和实现的手段,并找到恰当的手段衡量自己的进展。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好的教学体系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中国,您是选择抱怨国家呢还是先去改善自己?

  俺们无法确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离目标更近。

  有的大学生倒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依然很难坚持。为什么?在高中您遇到任何自己不能突破的困难,都有老师教您答案。但是在大学,一切似乎都没有人给您答案,或者给您太多的答案。到底哪种是您想要的?这真很难讲。

  所以很多同学在走向目标的路上,往往看不清自己坚持的方向是否是对的,因为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而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最佳的,在这种畏手畏脚的犹豫中,如果没有太多的进展,也就慢慢放弃了坚持。

  俺们的性格中有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还有一些同学看到了进展,但是也没有最终坚持下去,这很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心理学家说习惯推迟满足感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推迟满足感这个概念可能有的同学并不清楚,这里俺分享一个摘抄来的故事,也许对您有启发。

  不久前,一位3岁的财务分析师请求俺的帮助,她想纠正在最近几个月里,总是拖延工作的恶习。俺们探讨了她对老板的看法,老板对她的态度;她对权威的认识以及她的父母的情况。

  俺们也谈到她对工作与成就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其婚姻观、性别观的影响;她同丈夫和同事竞争的愿望,以及竞争带给她的恐惧感。尽管一再努力,但这种常规心理分析和治疗,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终于有一天,俺们进入久被忽略的一个领域,才使治疗出现了转机。

  “您喜欢吃蛋糕吗?”俺问。她回答说喜欢。

  “您更喜欢吃蛋糕,”俺接着问,“还是蛋糕上涂抹的奶油?”

  她兴奋地说:“啊,当然是奶油啦!”

  “那么,您通常是怎么吃蛋糕的呢?”俺接着又问。俺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心理医生了。

  她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吗,俺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才吃蛋糕的。”

  就这样,俺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重新讨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俺预料的,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她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六个钟头里,她就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

  俺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会变得相对轻松。

  考虑到她学的是财务管理,俺就这样解释其中的道理:按一天工作七个钟头计算,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她完全同意这样的计算方法,而且坚决照此执行,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俺们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当人为目标奋斗得到一点点进展的时候,往往会奖赏自己放纵一下,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脱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当您发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点点进展的话,一定要提醒自己,要继续加油,因为目标还没有实现呢!

  写在后面:

  不知道您是哪种原因造成的不能坚持,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俺想通过高中和大学的对比,让俺们看到很多细节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恰恰影响了您现在的行为,您如果要改变,也只能针对每个细节,一点点去想办法完善。

  俺还想说:

  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会改变您的性格。俺建议您们不妨从按时吃早饭开始,这会带来意志力的提高,增强您的自控力。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为什么现在的俺们,连做一件小事都不能坚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62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4日 下午5:34
下一篇 2020年12月4日 下午8:32

相关推荐

  • 十八周岁寄语——写给儿子的信

         上学期末,老师就在家长会上布置了任务:学校着学期要给孩子们举行成人礼大会,每个家长都要给孩子写一封信。回来后我就开始写,可是,一提起笔就思绪万千,18年啊,从何说起?往事依依浮现,写着写着就热泪盈眶,写不下去,反复开始了好几次,又反复修改了好几遍。一直拖到今天,老师说马上交,我才打住。此时都已经晚上八点半了,出门找了一圈没有地方打印,又返回家用手抄了一遍,明天交给老师。心里还是打鼓。在写的过程中,参考了民哲、天高云淡的家书,在此表示感谢。

    2020年9月27日
  • 俺不想成为一个不是俺的人

        我只能说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我不想成为一个不是我的人,我知道外界对我有很多光环投射,觉得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或者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有时候我会觉得很羞愧,因为外界对我的期望和我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己,可能有一些差异。

    2020年12月1日
  • 人生励志篇章

          《梦想很远,生活很近》    有时候,俺会想俺们一直在寻找,一直在苦心经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俺听到的有关这么年龄种种的梦想,无非是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在多少…

    2020年10月22日
  • 想成功的人请举手

          22岁的布罗斯刚进人白宫的时候,在同事中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虽然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一个毫无经验的撰稿人,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还是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

    2020年10月10日
  • 南方周末2002新年献词

      《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间;雨露滴在你的胸膛,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与你在一起,我们的爱一如既往。我们上路了,新闻在远方。你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你见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我们是观察者,我们是记录者,我们是报道者,我们执着地寻找真相。

    2020年11月10日
  • 觉得累了,看看这篇文章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许多朋友正在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和考验,我不懂得该如何鼓励和帮助这些朋友,忽然想起曾在友人的日志里看到过下面图文,特转载于此与友共勉。 

    2020年9月28日
  • 您的人生是否早已被注定?

      英国有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一个导演可能初衷是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去年的56岁,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

    2020年12月9日
  • 人生的赢家往往都是修来

      每个人都有一段过去,或许你正在经历,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是幻想,期待。那时候你还相信一见钟情,相信琼瑶式的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爱情,也相信韩剧里完美男人会给你完美的爱情,即使你很平凡。这种感觉就像是买彩票,其实中奖率几乎为零,可总归比不买多一些希望。所你看那些口口声声抱怨再也不相信爱情的人,往往最容易每次都陷得很深。

    2020年11月30日
  • 做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河

    有一个年轻人很不幸运,他做事总是失败,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念。于是,在一个焦躁不安的夜晚,他服下了半瓶安眠药,想要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所幸父母发现及时,才挽回了他一条性…

    2020年11月26日
  • 励志文章: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一个人看上去从生到死几十年不算短,但却用尽一生精力也难写好一个“人”字。人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觉得,这句颇具哲理的警语,其重要意义在于给人以自信,鼓舞我们去奋斗、去争取、去拼搏,写下人生最壮丽的诗篇。其实,你若仔细想一想,认真观察一下现实,仔细推敲推敲,就会发现,这句话本来就是错的,正确的答案是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

    2020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