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自己的问题到处去问人,病急乱投医,到处拿别人的药方来医自己的病,就像是拿着指往别人家的地图在找自己回家的路一样荒谬。
记得自己小时候至今,如果遇到人生重大问题,俺鲜少问别人意见。都尽量自己去找答案,因为别人给的答案不一定对自己的问题有效,所以俺除了思考、研究、观察、实验之外,俺还会大量看书、上网搜信息,让自己成为自己问题的唯一解答者。
当俺成为作家与老师后,俺每天被成百上千的问题包围了,问题包括:俺该去考研还是去找工作?俺该选择在家乡还是到大城市?俺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工作,还是听爸妈的话去考律师?俺该选择娶A还是娶B?俺明天要考广告学。请问俺该读哪些书?俺该怎么让自己有成就?俺要如何一天读一本书?……
所有五花八门的问题,其实归结只有一种:就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能百分之百决定自己的人生。为自己做全权的决定,因为自小父母与老师就帮他们把生活与人生方向都定好了,一旦长大成人,发现自己可以做决定时,却开始害怕自己做的决定会有错、会受伤、会失败,所以拿着自己的问题到处去问人,病急乱投医,到处拿别人的药方来医自己的病,就像是拿着指往别人家的地图在找自己回家的路一样荒谬。
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场大学演讲之后。有位学生兴兴冲冲跑来问俺:“老师,俺下个月就要去巴黎了。您能告诉俺您对巴黎的看法吗?”俺还记得当时俺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看着她说:“天啊,这是您第一次去巴黎,您怎么舍得把您对巴黎的‘首度定义权’交给俺?您拥有最宽广、对巴黎探索后的首度定义权,这是您生命专有的,不该让任何别人的看法阻挡在您与巴黎之间!”
一如俺在《十堂量子创意课》书中提到的: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已经多到无可数计。似乎大家都把俺当成了活的搜索引擎,包括“俺下周要去印度了,您能推荐俺去哪些地方吗?请问俺应该搭哪家航空公司?俺该住在哪里?”诸如此类的。俺只觉得很奇怪,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怎么不自己上网好好查、好好比较?把找数据的过程也当成是旅行的一部分?而不是连旅程细节都要听别人的意见,吃喝玩住都跟着俺的足迹,那您的旅程就跟俺的没两样。
“创意”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命的主动、积极、自主、负全责的态度,“创意”不是某类行业、某项职业或是某种环境,不要做一个“老跟别人要现成答案”的人,这样就像“老吃成药却不自己想办法改善体质”,久了自己都失去自愈力。俺自己就是个不爱向人要现成答案的人,因为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能解决,所有的解答都藏在问题里。(经典语录 www.lizhijuzi.cn)俺当然也希望读者、学生也都是自己探索答案的主动者,如果俺轻易地给了答案,就剥夺了他们探索的乐趣——这包括跟俺要现成书单(有的还问俺这本书跟那本书有什么差别)。
要俺在书上签一句座右铭的读者,如果当场时间允许,俺都会苦口婆心跟他们说:“自己的书单得自己找,因为只有您自己最清楚。您的主专长是什么、您的兴趣是什么、您的人生打算往哪个方向发展。您得自己去从第一本有兴趣的书开始读起,然后从这本书再去延伸阅读下一本书……您得有自己的图书分类系统,就像您无法搬一堆不适合您家风格的家具往家里放,您得清楚知道您自己的体质,为自己点菜,而不是照本宣科吃别人推荐的东西。”
千万不要做意见或是现成答案的乞讨者,请做自己生命的拓荒者、先锋部队,请去探寻自己知识与智能的上游。如此您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走出不一样的第一步。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