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走到哪儿都带本书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1  前两天,约了个老朋友在南城吃饭。她没车,所以只好我穿过大半个北京城去见她。

  

  

  1

  前两天,约了个老朋友在南城吃饭。她没车,所以只好俺穿过大半个北京城去见她。

  因为堵车,一个小时的车程,开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午饭直接变成下午茶。还好约的是一家带简餐的咖啡厅,要是火锅店,就尴尬了。

  等人,是一件多烦的事儿,等过的人都懂。特别是在餐厅,一个人傻坐着,迎接您的是各种鄙视的目光。换作是俺,可能手机都玩儿没电了。

  可人家倒好,俺急急忙忙冲到餐厅的时候,她正坐在那儿认真看书,还拿笔写写画画。看见俺,把书一合,微微一笑,说了三个字:“您来啦。”

  当时,俺脑海里就一个念头:这种同龄人比堵车还可怕。

  2

  俺们俩认识快十年了。这十年里,她变了很多,从单身变成了已婚,从小职员变成了管理层。可有一点一直没变,就是走到哪儿都带本书。

  有一年,俺们俩去美国玩,俺背了个空箱子,打算去买买买,她背了半箱子书,说倒时差睡不着可以看。结果,回来的路上,俺买了一箱子衣服,她又买了半箱子原版书。

  而且,那些书比俺的衣服还贵。

  这些年,她在俺心里一直是个很特别的人,无论多忙,俺都会找时间约她,就怕两个人越走越远。

  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么个朋友,她像是您的标杆,又像是“假想敌”。俺总希望自己能在某个方面超越她,哪怕齐头并进也是极好的。

  可她永远是那种看起来和您一样,您却永远追不上的状态。她的见识永远比您多一点,视野永远比您宽一点。您说什么,她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她说什么,您都各种听不懂。

  有这么个朋友,真是让人“悲喜交加”。喜的是,她能鞭策您。悲的是,她一辈子在鞭策您。

  3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期节目,主持人提了个问题,俺觉得很受刺激:如果在一次聚会上,您遇见两位女士,一个拿的包看上去挺一般,但谈吐不俗,一张口就引用了《经济学人》杂志对英国大选的分析;另一个拿着很贵的名牌包,说的却都是电视剧和明星八卦。您觉得谁的社会地位更高?

  俺想了想,不说社会地位,至少对俺来说,更愿意和前者交往。这个世界上,知识量是很贵的。

  这可能就是一个人的文化资本,也就是谈资。

  说起谈资,这些年俺最深的感触就是,越和人聊天,越不敢聊。

  班门弄斧真正的可怕之处,不是丢脸,而是您根本不知道自己丢了脸。有时候,没人会告诉您,他们早就看穿了您,然后只会点头微笑。甚至有时候,您觉得自己知道得挺多的,可别人一问,就哑口无言。

  最近,“中年危机”这个词频频出现。其实不止是中年,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危机”。这个时代的工作,可替代性太强了。您前脚提辞职报告,还没来得及缅怀一下,后脚就有人搬进您的工位。

  在职场混了这么多年,俺最恐惧的时刻就是遇见一个比俺还内行的外行。当别人谈论您最擅长的知识,还说得比您透彻的时候,怎么可能没有危机感?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因为这个世界上,连知识点都是不稳定的。

  4

  今天,许多人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似乎并不欣赏那些走到哪儿都带着书的人,觉得他们只是装。

  俺觉得不是,至少在俺看来,读书没有什么时候读、怎么读之分,只有读与不读的差别。因为读书是一种态度,有些人在图书馆坐一天刷微博,有些人在垃圾桶旁读经典。

  那些爱看书的人,除了能保持竞争力,还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凡事想得开,烦恼特别少。

  开篇提到的那个书痴朋友,有一年夏天,俺们俩去南方玩,回北京的时候遇上飞机延误,整整等了六个小时。俺焦虑地走来走去,一会儿发微信给北京的朋友了解天气,一会儿向空姐询问状态。可一旁的朋友悠闲地拿出一本书,要了杯热茶,不言不语,不焦不躁,一副有书万事足的样子。

  她遇上烦心事儿,很少抱怨,就拿一本书坐在咖啡馆里。真像罗曼·罗兰说的:“和书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想起一部美剧中的情节,Miya因为家庭的诈骗丑闻陷入媒体的狂轰乱炸中,她事务所的同伴Lucca只给了她一个建议,找本书看,不要上网,不要看新闻。只是看书就好了。

  这真的是俺听过最好的建议了。

  有人说,您越读书,越能看见自己的无知。因为无知,才会对人心生敬畏,也才会对生命多出一点豁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境时勇往直前,逆境时豁达坚韧,这样的人,可能是您俺永远都无法打败的对手。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那个走到哪儿都带本书的人到底有多可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995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下午4:11
下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下午4:13

相关推荐

  • 俺们都经历过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小时

        1  曾看过一则逸闻,说的是惊悚大师希区柯克。他童年时是一个调皮小孩,总缠着父亲,而父亲要去工作,不方便带他。有一天,父亲被缠到快崩溃了,就给了他一封信,让他拿着这封信去交给当地的警察局局长。

    2020年9月26日
  • 励志文章:苦难才是历练后的翱翔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

    2020年9月27日
  •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01  看《神雕侠侣》时,就有一种磨难造就了杨过的感觉。  要不是从小孤苦伶仃、尝尽人间冷暖,就不会养成自卑傲慢的性格;要不是自卑傲慢又被其父拖累,就不会不容于桃花岛;要不是不容于桃花岛,就不会去全真教;要不是去了全真教,就不会被赵志敬欺负;要不是被赵志敬欺负,就不会逃命到古墓。

    2020年9月28日
  • 梦想不是遥不可及

        这不是一篇构筑梦想的文章,也不是心灵鸡汤。  孩提时代,父母会给你造一个梦。第一次被问及梦想这个问题时,稚龄的孩子就学会了大人们给的规则。在中国,一个不宏大不辉煌的梦想是会被嘲笑的。比如说,当大人们问你这个关于梦想的问题的时候,如果你回答的是科学家、志愿军人、工程师等看起来前程远大的梦想时,往往能获得一大片肯定和掌声;如果你回答的是当一个环卫工人或者农民时,众人一致摇头,而你在众人眼中,就是没有出息,认为这个孩子没有大梦想。

    2020年9月29日
  •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大概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

    2020年11月19日
  • 只要您足够好——写给理想受挫的人们

          绝大多数时候,俺们没有实现理想,或丧失了梦想,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俺们还不够好。“只要您足够好”,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能够做到足够好的…

    2020年10月16日
  • 所谓天赋,不过是您之前努力的结果

        最近突然迷上了古筝。第一次去上课的时候,老师看着我弹奏,略感惊讶地说:“一般人第一次弹古筝,手指都会非常僵硬,你怎么这么放松?之前有基础吧?”

    2020年12月15日
  • 告诉您们一个走上人生巅峰的捷径

        在这个世上,存在着一批做事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人。  我们把这些人称为匠人,把这种理念叫做工匠精神。

    2020年9月27日
  • 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1  昨天,我去楼下花店买花。店主小妹很美,扎着丸子头,系着小围裙,轻手利脚地帮我挑出几朵雏菊、洋桔梗、香槟玫瑰,熟练地修修剪剪,插成漂亮小花篮,拎起来问我:好不好看?

    2020年3月24日
  • 您拼不过的是那些家里有钱还特别努力的人

        那么多成功励志富二代,你假装眼瞎看不见,就盯着那么几个纨绔子弟意淫自己美好人生,有意义吗?

    2020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