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硕士讲述在中移动总部的日子:大企业里的小职员

  接连着两周,王林没有一天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前离开办公室。周末也总被加班占据。生活像一辆塞满了货物的桑塔纳,踏实地奔跑着,“司机”王林觉得有点失落。刚步入社会时,他期待登上的是一辆沃尔沃。

  

  接连着两周,王林没有一天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前离开办公室。周末也总被加班占据。生活像一辆塞满了货物的桑塔纳,踏实地奔跑着,“司机”王林觉得有点失落。刚步入社会时,他期待登上的是一辆沃尔沃。

  “从小到大,自己一直觉得自己是人群中的那百分之十。但工作四年,越来越现实,觉得之前很多想法都不可能实现。现在就想着房子、车子,实际的问题。您要问俺还有什么理想,其实挺可悲的,没有了。”他低头看着桌上的杯子,沉默了一会儿,“当然,俺并不后悔进入中移动。”

  选择国企

  27年,清华硕士毕业生王林手头放着几份offer.毕业之前,他对人生的自俺控制力都表现得比同龄人更出色一些。他中学就开始学习大学的物理课程,大学学习的是英语物理课程,从来没有在学习上有过挫败感。他是学生干部,会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绝不会费心去主动策划一个活动。总之,他承认自己是传统的好学生,不太喜欢冒险。

  中学时,他想当个物理学家。但在大学毕业前夕,他明白如果在中国当一个学者,恐怕缺乏一个好的环境和待遇。毕业时,他还曾一闪念想到过自己去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某天甚至可以上市。可是他最后承认,他很优秀,但和李彦宏、张朝阳这些人相比,他的简历上缺点什么,还是进入企业的好。

  毕业前,水木清华论坛上一个招聘信息受到热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要来清华校园宣讲招聘了。他投了简历,随后收到面试的通知。

  国企招聘一般时间偏晚,早在中移动面试通知寄来之前,NEC中国研究院和浪潮电脑等公司的要约已经整齐地摆在王林的桌台上。前者是名列财富世界5强的日企,后者是国内着名的电脑公司。

  王林并没有左右为难,他迅速上网查资料。谈起当初的选择,他像答考卷一样,逻辑严密。“中国有在国企里工作四十年的例子,但是还没有在外企里待那么长的人。外企在中国的发展,不确定性太多,晋升层级也太慢。如果是去外企的公司总部,俺还愿意考虑,但是如果是中国分公司,no.”第一步,他把外企淘汰了。

  任何民营企业,比起中移动公司的规模来,都显得苍白。中移动公司上市香港,27年利润达87亿元人民币,在电信领域,即便是当时四个垄断国企中,也是规模最大的企业。

  更让王林心动的是,“中移动从电信局分拆而来,肯分拆来的,很多都是胆子大的年轻人,这样的企业相对老国企而言负担轻,应该更有冲劲。”

  后来,国家开发银行也看中了他,他抱歉地告诉对方,自己已经有了选择。

  年轻的毕业生王林寻找到了一棵大树,他不想只是来乘凉的,他想和这棵大树一起成长,做一番事业。

  优越感

  那年夏天,北京的知了叫个没完,王林脱下了牛仔裤,换上商务休闲裤和新买的衬衣开始来中移动上班。

  上班的第二天,领导把部门的新员工集合在一起,介绍部门情况。幻灯片写了7页。“当时震撼了,念书时觉得2页的幻灯片已经够长了,没想到在国企里,这么庞大。”

  位于金融街的中移动大厦,由两栋楼组成。初入职,他根本分不清谁是中移动的员工。总部五六百人之外,还有和中移动有业务关系的厂商直接派驻的人员。他惊讶地发现,所在的一层楼,百分之六十的工位是留给“外援”的。只要有新项目,总有合作厂商收费或者免费上门来为他们服务。有些人和他朝夕相处了一年。

  国企的“大”,“众星捧月”的感觉,在他工作的第一年,感受颇深。

  工作后第一次出差,王林和部门领导飞到了南方某城市。刚入公司,第一次出差,新奇之外难免有些紧张。飞机落地后,当地市公司的领导,省会公司的领导和省级分公司的领导都出现在机场。他和领导被专车接走,整个出差过程被照顾得很好。国企系统有时会发出电磁炉一般的温度,您可以感觉到“组织”强大带来的温暖。

  后来,王林发现,其实系统内平级接待,根本算不上兴师动众。如果您是部门领导级别,会有厂商去机场接送,全程接待。如果是市场部出差,接送的可能是公关公司;如果是财务部,接待的可能是咨询公司。中移动作为行业领域内的老大,总能让员工感受到大公司的威仪。

  更多时候,王林待在总部。每天早上,一顿免费的丰盛早餐在中移动的食堂等着他。中午花2元钱品尝自助餐厅的美食。现在他已经习惯了,但工作第一年觉得吃得不错。

  工作之余,国企也为员工提供了多彩的娱乐活动。工会,这个在各大企业已经萎缩的名词已经偏向装饰作用。但是在中移动这样的国企,它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每个职工给工会一年缴纳两三百元的会费。工会成立了若干个组织,如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游泳协会……定期组织活动,提供场地、器材。

  还有不少相关厂商等着赞助他们的活动。比如冠名一个他们内部的篮球赛。

  每月发工资的时候,那张长长的工资条上,基本工资“不好意思说”,但还好,收入在他手上的,有补贴:每个月除住房公积金外,还有2元的房补,还有车补,劳保,等等,年收入十多万元。

  大企业里的小职员

  211年,距离王林进入中移动已经四年。四年中,中移动利润翻倍。“中国最赚钱的中央企业”、“财富全球5强”等名号,王林早就烂熟于耳。

  中移动公司总部分为各大部门,大部门里面各下辖着各处。王林还处于中移动生物链的较低端,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渐渐感觉到大公司的微妙。

  他要写一份材料,需要部门几个处之间的互相协作。关系好的部门,材料两天就能给您。关系不好的,陪上笑脸,一个礼拜也给不了您。

  “您能怎么办呢?不能生气,只能找您的领导,让他找他的领导。”有一次,一个简单的任务,由于别的部门之间不配合,从处长之间的沟通上升到了部门主管之间的沟通。王林很费解,也很沉默。

  这似乎是成长到一定规模公司的通病。华为在其内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华为十大内耗问题浅析》,列举了“本位主义”、“各自为政”、“站队”等内耗的问题。王林和同事们一边看一边笑,把“华为”换成“中移动”就行,里面描写的问题,“简直一模一样”.

  有一段时间,他几乎半个月朝九晚十一的工作就是为了写汇报。通通都按照7页以上的标准来写。“国企里,部门多,层级多,比较多。大家做的事情非常相似,您怎么能突出您的成绩来呢?只有拼命往里面填细节,事无巨细地写。其实挺烦人的。没什么价值。但就要这样。”

  汇报用的幻灯片,一个主题,王林最多改过5次。翻来覆去地改,斟酌每一个用词。每一次都被领导打回来再改。直到把每一条成绩说得更具体,把每一个牢骚写得更委婉,“您不用那么直白,领导都是聪明人,一看就知道有什么问题。”

  王林曾是个理想主义的青年。他的朋友说,在学校时,王林喜欢谈论的是人生和理想,工作以后也会谈,“但渐渐认识到现实,有些无可奈何。”

  王林现在已经不大谈理想,“只要在中国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什么好谈的。”

  他会和朋友讨论整个公司的战略和方向。有的理解,有的不解。作为普通的员工,赞同与质疑,其实都不重要。

  “您最好改”

  王林曾很有激情,很执着。四年前,他面试的时候,对方问他性格有什么缺点。他说,他太执着,认准的事情非要做下去。上大学期间,导师明明告诉他一个研究方向行不通,但是他还是要试试,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样的性格有好有坏,但是在国企,您最好改。”对方说。

  刚进入国企的时候,他雄心壮志地想“升官”.按照规定,进入公司五年就有提拔为副处的机会。

  四年后他说,“和俺一样工作了四年的人太多了,大家都做管理工作,结果很难量化,如何能分出谁做得更好一些呢?”

  他内心仍有希望,但现在看起来更平和。

  “有个刚提拔的副处长,听说,他的爸爸是某中央媒体的总编辑。”他喝了口水,慢慢说,“中国有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这是有道理的,家庭背景从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子女的未来。当然,这些二代很优秀,即使只看简历也不输给任何人。”

  渐渐地,很多东西,他之前厌恶或者批判的,他开始接受。“可能是因为俺的立场不同了,也确实是看到了新的东西。”

  “念书时,所有替运营商说好话的观点,俺都能找到一一反驳的理由。但是现在,俺又能逐一反驳俺以前的观点。中移动的成本为什么这么高?比如美国,在乡野和隧道可能没有信号,对美国运营商而言,这是不具备商业价值的投入。但是对中移动而言,尽可能的覆盖,这是国企责任问题。”

  回头来看,王林进入国企确实是运气。但是这样的运气并不能帮助他完全规避生活中的压力。

  他眼下最紧要的就是房子问题。在单位附近,他看了好几处房子,价格逼近四万。如果没有家人帮助,他无论如何也付不了首付。

  王林觉得委屈,中移动号称是最赚钱的公司,但是收入并不是最好的。“因为中移动直接从百姓口袋里收费,社会上的情绪很大。金融行业的利润不如中移动,但是他们收入是俺们的数倍。这公平吗?”

  他这样看问题的根源,普通百姓难以从国有企业的巨额利润中分享收益,这是体制问题。但作为普通员工,承担这样的后果,王林想不通。

  由于“社会议论”太多,27年以后,新入职的中移动员工收入和老员工拉开了距离。他在等待和老员工同等的收入水平。现在看来,形势并不明朗。靠个人收入轻松买房,已经越来越遥远。

  这几年,中移动总公司也不是铁板一块了,开始有人员外流。那些等不到升职加薪的年轻人,开始失去耐心。“每年有十几人辞职去那些收入更高的公司。俺认识一个人,工作四年,每年都比别人做更多工作。但是升不了职,走了。”

  但更多的人留下来,“挤破头想进来”.

  每年各省公司翘首以盼的就是总部的一个机会。那些您见到在中移动大厦里工作了几年,仍然没有等到正式的编制的同龄人,热切渴望一个编制上的空缺。

  这里不完美,但是王林知道,相对别的地方,他所在的仍然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堡垒。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清华硕士讲述在中移动总部的日子:大企业里的小职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72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6日 上午11:57
下一篇 2020年9月26日 下午1:22

相关推荐

  • 做自己的伯乐

        大学毕业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做一名编辑记者。尽管我学的不是中文,但我十分热爱写作,平时博览群书,勤于练笔,为毕业后作着准备。一毕业就带着在学校期间发表的作品去面试应聘,可是很多编辑部都因我没有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

    2020年8月31日
  • 定好人生五年计划

    人生和奇妙,有时候成败很难说清,只能尽人力,听天命。关键是,不能糊里糊涂地过这一辈子,只要头脑清醒,全身心地投入,无论成败,此生无憾。

    2020年8月21日
  • 如果您缺少一份快乐的工作

          文/周国平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份能够让您快乐的工作,不是说您找不到,而是您根本就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您没有了快乐工作的能力,这才是最可悲的。    现在有一个…

    2020年10月11日
  • 不要一边抱怨工资低,一边工作不努力

      当你上班迟到了,你说路上堵车,可以理解一下吗?——可以!  当你觉得自己不舒服,想请一天假,可以理解一下吗?——可以!

    2020年4月14日
  • 先学会拒绝,再成长为大人

        「1」  小如是我的大学室友,我俩基本同步进入社会,但她每天都累得不成样子。

    2020年8月7日
  • 想要拥抱这个世界,请先爬出自己的壳

        1  小佳卫校毕业分到乡卫生院那年,刚满19岁。  上班第一天,护士长给她发了护士服和燕尾帽,又腾了一个衣柜给她放衣服,衣柜是那种简易式木柜,黄漆斑驳,老式的锁孔上挂着的钥匙被磨得黑亮。

    2020年4月13日
  • 您不必害怕明天,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刚毕业那两年,朋友阿凯一直处在极度焦虑的状态中,情绪也是起伏不定。唯一的发泄方式,就是在网上写点东西,理解的人给些只言片语的安慰,不理解的人笑笑飘过,看不懂的人说他是在“发神经”,活得虚无缥缈。

    2020年8月3日
  • 做个职场“魔力弹”

        宋强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电子公司,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他只谋得一个测试员的职位,每天和流水线上的产品打交道,作息时间也随着车间走,常常因为赶货加班到深夜。一个大学生做这么辛苦的工作,实在有点大材小用,有人劝他跳槽,随便到哪儿找个工作,起码可以坐办公室吧,又轻松工资又高。

    2020年9月16日
  • 世界500强招聘的十大潜规则

          1.2%的做校园招聘的5强,聘用了将近8%进入五百强的学生。    其余的公司,有些做校园招聘,也许是为了树立或宣传自己的在校园中的雇主品牌形象。    每年都进入大学…

    2020年8月11日
  • 逃离北上广:您以为回到小城市就很幸福了吗?

        在过去几年里,“逃离北上广”一直是一个热门短语。拿我自己来说,工作在上海,但又不是上海人。毕业后,就选择租房,首先就为这个问题跑断了腿:找离单位交通方便的房子,和中介周旋,在房价上比了又比砍了又砍,最后还要对付麻烦的房东,不停以装修为由提升房价……

    2020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