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史玉柱下半场惊天逆转

  
  
  史玉柱的创业史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半场――1997年之前的巨人和1997年之后的巨人。1997年之前是天不怕地不怕,高呼口号“要做中国的IBM”,横冲直撞,最后惨败。留下一栋荒草肆虐的烂尾楼,外加几亿元巨债。
  
  死过一次后,才知道死亡的滋味。这1年,史玉柱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卖脑白金,投资银行股,进军网络游戏,在一片废墟上,转眼炼就了超过5亿元的财富。
  
  史玉柱为何能在下半场“惊天逆转”?
  
  是的,他的确掌握了一套独创的看家秘笈,为自己打造了几样纵横江湖的“顶级装备”。
  
  中场休息的感悟
  
  尽管不算新鲜,但还是有必要交代一下史玉柱1997年以前的简历。
  
  史玉柱,1962年出生在安徽北部的怀远县城。198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分(满分12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时年24岁。由于工作出类拔萃,被作为第三梯队,送往深圳大学进修。
  
  可是,读完研究生之后,史玉柱决心辞职创业。当他登上飞机飞往深圳的时候,身上全部的家当就是东挪西借的4元钱,以及他耗费9个月心血开发出来的M-64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
  
  1989年8月2日,他利用报纸《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收钱的时间差,用全部的4元做了一个84元的广告:“M-641,历史性的突破”。13天后,史玉柱即获1582元;一个月后,4元广告已换来1万元回报;4个月后,新的广告投入又为他赚回1万。
  
  这一年,史玉柱产生了创办公司的念头,他想:“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俺办的公司也要成为中国的IBM,不如就用‘巨人’这个词来命名公司。”
  
  1991年7月,“巨人”实施战略转移,总部由深圳迁往珠海,“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迅速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下设8个分公司。这一年,M-643桌面印刷系统共卖出2.8万套,盈利35万元。到1993年7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已经发展到38个,是仅次于“四通公司”的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拥有M-645汉卡、中文笔记本电脑、手写电脑等5个拳头产品。
  
  1994年初,巨人大厦动土。这座最初计划建18层的大厦,在众人热捧和领导鼓励中被不断加高,从18层到38层、54层、64层,最后升为7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投资也从2亿增加到12亿。史玉柱基本上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款,集资超过1亿元。
  
  同样是1994年,史玉柱发现,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汉卡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继续从事软件,扛不过猖獗的盗版,于是把一部分注意力转向了保健品,脑黄金项目开始起步。
  
  1995年,巨人发动“三大战役”,把12种保健品、1种药品、1几款软件一起推向市场,投放广告1个亿。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巨人集团危机四伏。脑黄金的销售额达到过5.6亿元,但烂账有3亿多。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巨人现金流彻底断裂,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不久,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的巨人大厦停工,直到现在。随着“巨人倒下”,负债2.5亿的史玉柱黯然离开广东,“北上”隐姓埋名了。
  
  ……
  
  “那时候就是穷,债主逼债,官司缠身,账号全被查封了。”
  
  “穷到什么地步?刚给高管配的手机全都收回变卖,整个公司里只有俺一人有手机用,大家很长时间都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
  
  1年后的27年8月,史玉柱在上海桂林公馆面对记者旧事重提,回忆事业最低谷时的感受。
  
  痛定思痛,史玉柱陷入苦苦的思索:俺究竟错在哪里?他怕自己想不彻底,把报纸上骂他的文章一篇篇接着读,越骂得狠越要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还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
  
  在各种猛药的“外敷内服”下,史玉柱终于输了个坦然,输了个明白。这个背着2.5亿元巨债的“中国首负”,在1997年完成了一生中最重大的转变。这个转变进而成了他再度崛起,成就更大事业的“老本”。
  
  “这1年来,俺一直都在吃老本。如果老本吃光了,俺肯定又危险了。”
  
  那么,史玉柱的“老本”是什么?
  
  就是史玉柱为自己制定的三项“铁律”;
  
  一,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意识,每时每刻提防公司明天会突然垮掉,随时防备最坏的结果;二,不得盲目冒进,草率进行多元化经营;三,让企业永远保持充沛的现金流。
  
  在此之外,史玉柱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懂得了研究消费者。
  
  在这方面,史玉柱最有切肤之痛。
  
  “1995年2月1日,俺下达‘三大战役’的‘总动员令’,广告攻势是俺亲自主持的,第一个星期就在全国砸了5万广告费,把整个中国都轰动了,俺们在各大城市报纸上的广告不是整版,是垮版(即两个整版连在一起),风光无限。”
  
  “可后来一评估,知名度和关注度都有,但广告效果是零,因为俺们根本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在史玉柱看来,这正是他走下坡路的起点。
  
  “自从‘三大战役’失败后,俺就养成一个习惯,谁消费俺的产品,俺就把要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俺就痛苦一天。”
  
  ――正是这种能耐,让史玉柱奇迹般地起死回生。
  
  “送礼就送脑白金”
  
  幸运的是,受到重创的史玉柱,除了缺钱外,似乎什么都不缺――公司二十多人的管理团队,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不离不弃,没有一个人离开。而且史玉柱手上已经有两个项目可供选择,一个是保健品脑白金,另外一个是他赖以起家的软件。
  
  史玉柱算了一笔账,软件虽然利润很高,但市场相对有限,如果要还清2亿元,估计要1年,保健品不仅市场大而且刚起步,做脑白金最多5年。
  
  1998年,山穷水尽的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万元,开始运作脑白金。
  
  手中只有区区5万元,已容不得史玉柱再像以往那样高举高打,大鸣大放,最终,他把江阴作为东山再起的根据地。江阴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苏南,购买力强,离上海、南京都很近。在江阴启动,投入的广告成本不会超过1万元,而1万元在上海不够做一个版的广告费用。
  
  这几乎是最后的机会,他别无选择,必须一击中的。
  
  启动江阴市场之前,史玉柱首先做了一次“江阴调查”。他戴着墨镜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寻访。由于白天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史玉柱一去,他们特别高兴,史玉柱就搬个板凳坐在院子里跟他们聊天,在聊天中进行第一手的调查。
  
  “您吃过保健品吗?”“如果可以改善睡眠,您需要吗?”“可以调理肠道、通便,对您有用吗?”“可以增强精力呢?”“价格如何如何,您愿不愿使用它?”
  
  通常,这些老人都会告诉史玉柱:“您说的这种产品俺想吃,但俺舍不得买。俺等着俺儿子买呐!”
  
  史玉柱接着问:“那您吃完保健品后一般怎么让您儿子买呢?”答案是他们往往不好意思直接告诉儿子,而是把空空如也的盒子放在显眼的地方进行暗示。
  
  史玉柱敏感地意识到其中大有名堂,他因势利导,后来推出了家喻户晓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则广告无疑已经成了中国广告史上的一个传奇,尽管无数次被人诟病为功利和俗气,但它至今已被整整播放了1年,累积带来了1多亿元的销售额,这两点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它难觅敌手。
  
  ……
  
  在脑白金上市前,史玉柱与3位潜在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市场营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摸了个通通透透。终于,史玉柱心里有底了,他信心十足地在公司对大家说:“行了,俺们有救了。脑白金这个产品年销售额很快就能做到1个亿。”
  
  脑白金在江阴市场的正式启动以大赠送形式进行的,首先向社区老人赠送脑白金,一批批地送,前后送了1多万元的产品,慢慢地形成了回头客,不少老人拿着脑白金的空盒跑到药店去买,越买不到,老人们问得越起劲。
  
  正当药店为只见空盒不见经销商上门的脑白金而犯愁时,脑白金的广告“闪亮登场”了,于是,“款到提货”一开始就成了脑白金销售的市场规矩。江阴市场就这样打开了。
  
  1998年5月,史玉柱把赚到的钱投入无锡市场的启动。他先打脑白金的销售广告,然后谈经销商,同样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开始时经销商不接受。但史玉柱一边谈,一边不停地打广告。慢慢地也就有经销商开始付款提货了。
  
  第二个月,史玉柱在无锡又赚了十几万元,史玉柱拿着它去启动下一个城市。几个月里,南京、常熟、常州以及东北的吉林,全部成了脑白金的早期根据地。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到1998年底,史玉柱已经拿下了全国1/3的市场,月销售额近千万元。
  
  1999年春天,史玉柱和他的团队悄悄来到上海,“隐居”在上海市肈嘉浜路上的金玉兰广场里。每天深夜,他便戴上墨镜和部下跑在楼下那个叫“避风塘”的小吃店里吃宵夜。在“避风塘”,史玉柱谋划了一个又一个的策划,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刮起阵阵飓风。到1999年底,脑白金便打开了全国市场。
  
  2年,公司创造了13亿元的销售奇迹,成为保健品的状元,并在全国拥有2多个销售点的庞大销售网络,规模超过了鼎盛时期的巨人。
  
  3年不到,史玉柱又重新站了起来。2年秋天,他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决定,他悄悄还了所欠的全部债务。
  
  无债一身轻。21年2月3日晚上,史玉柱因还债“义举”而接受采访,他终于堂堂正正地递出了自己的名片,从1997年“巨人倒下”后,他一直没用过名片;他也终于可以摘下自己的墨镜,昂首挺胸在大街上行走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认出他是史玉柱。
  
  “阔别江湖,销声匿迹”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这天,史玉柱想起了这几年发生的很多事情。1997年,他在西藏开车时突然遇到公路塌方,车头都被埋进了石头堆,巨石砸碎车玻璃,贴在面前,就再差几公分人就完了;1999年在安徽黄山附近,车以12公里的时速摔入7米深的山谷,他又一次奇迹般地活下来了,不过在脸上留下了永远的纪念……
  
  这天,他还在心里默默感谢了很多人――困境中依然肯借钱给他的朋友,多年一直患难与共的老部下,一起打拼的员工和经销商……
  
  他还特别想感谢一个人。1998年上半年脑白金即将上马,有天他出差到无锡,没钱住酒店,只能住3元一晚的招待所,一位女服务员认出了史玉柱,但她并没有讥讽他,相反还送来了一盘水果,鼓励他从头再来。
  
  “感谢您们,感谢您们的支持和信任。”
  
  资本炼金术
  
  脑白金的一炮走红并没有让史玉柱满足,他立刻开始琢磨手中的另外几个产品,降血脂的、抗感冒的、补血的、治疗胃病的,还有维生素。最终,史玉柱决心力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混合物类产品——“黄金搭档”。
  
  21年,黄金搭档上市,史玉柱为它准备的广告词几乎和脑白金的一样俗气――“黄金搭档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黄金金搭档送女士,细腻红润有光泽;黄金搭档送孩子,个子长高学习好。”
  
  在史玉柱纯熟的广告策略和成熟的通路推动下,黄金搭档很快走红全国市场。
  
  原来人们骂脑白金的广告恶俗,连年把它评为“十差广告之首”,现在“十差广告”的前二名也是史玉柱的了,因为黄金搭档上来了。史玉柱自俺解嘲:“十差广告前两名都是俺们的。但是您注意,那个十佳广告是一年一换茬,十差广告是年年都不换。”
  
  这两个产品,成了保健品市场上的常青树,畅销多年仍不能遏止其销售额的增长。27年上半年,脑白金的销售额比26年同期又增长了16%!
  
  尽管两个产品都卖得很火,但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保健品行当,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非常危险。
  
  于是,史玉柱开始了他人生下半场的第二件事――资本布局。23年,史玉柱将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知识产权及其营销网络75%的股权卖给了段永基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交易总价为12.4亿人民币,其中现金6.36亿人民币,其余为四通电子的可转股债券。
  
  数亿元的现金趴在账上,史玉柱开始向保健品之外的行业投资,第一个选中的,就是回报稳定的银行业。
  
  23年,华夏银行(1.,.17,1.73%)发起人北京华资银团公司和首钢总公司先后向史玉柱转让了1.4亿股华夏银行的法人股。在每1股转增2股后,史玉柱共持有华夏银行股票1.68亿股。再有就是民生银行(5.38,.4,.75%),23年冯仑清理非地产业务以外的资产,可股市低迷,苦于无人有数亿的现金来接盘。最后冯仑找到老朋友史玉柱,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把1.43亿股民生银行的股票卖给了史玉柱。
  
  4年前,史玉柱花了3亿元买入的这两家银行的股票,如今价值已经超过了13亿元,而且不同于原来不能抛售的法人股,这些股票随时可以变现。“尽管冯仑在这些股票上少赚了几十亿,但他还是很感谢俺当初接过了他的股票。”
  
  3年赚了12多亿元!毫无疑问,史玉柱肯定是中国股市上“史上第一牛人”。
  
  很少有人知道,似乎只会大声吆喝来兜售保健品的史玉柱,还是华夏银行的第六大股东、民生银行的第七大股东,是一个身家百亿元的金融资本家。
  
  由于不断有大笔现金入账,史玉柱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进行投资,他要求投资部门“原则是只投资金融业,金融业中原则上只投银行和保险。”
  
  史玉柱为何如此钟情银行业?他的投资逻辑是:一般的企业,随着规模增大,资产的收益率会逐步递减,这就是“规模的诅咒”;而银行相反,由于自有资本比例很低,左手吸纳储蓄右手发放贷款,其实是一个杠杆,拿别人的钱赚钱,因而随着规模增大不仅不会降低自身资产的收益率,反而会提升其收益率。
  
  也正是这个原因,最近几年俺国银行业的利润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势头。
  
  “时刻担心公司明天会破产”的史玉柱,如今手握1多亿元可随时变现的资产。“手上有现金,睡觉踏实。”坐在记者面前的史玉柱,露出一个开心的笑容。
  
  ――这一刻,俺们体会到,他终于找到了向往已久的安全的感觉。
  
  史玉柱的装备(一)
  
  靠卖软件起家的史玉柱,自然和电脑游戏不会陌生,但他真正喜欢上电脑游戏是在1996年,当时巨人出现资金危机,债主接连登门,搞得史玉柱无法正常办公,于是,关起门来的史玉柱把电脑游戏当成了唯一的消遣方式。
  
  22年末,史玉柱开始玩陈天桥的盛大公司开发的在线游戏《传奇》,并很快上了瘾。
  
  “玩游戏时,在另外一个社会里,别人不知道您是谁,大家混在一起,都是平等的,大家一起去打架,一起去打怪,一起去欺负别人,一起去被别人欺负,这种平等的感觉很好。俺最喜欢扮演的角色是独行侠,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见义勇为。”
  
  那时,他每天要花四五个小时泡在《传奇》里,平均每月的开支超过5万元,在一个拥有顶级装备的账号上先后共投入了几十万元。
  
  在游戏里,史玉柱是个沉湎其中的玩家,但他从来没有失去作为一个商人的嗅觉和敏锐,他意识到:“这里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24年春节后的一天,史玉柱把几个高管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再投入网络游戏行业晚不晚。当时中国的网络游戏行业已经高速发展了3年,国内的盛大、网易、九城等3家公司呈现三足鼎立之势,来自日本、韩国的游戏也有不小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形势不容乐观。但史玉柱还是说服了大家。24年11月,史玉柱的征途公司正式成立。
  
  当听说盛大的几个研发人员有独立创业的打算,史玉柱毫不犹豫地花了大价钱把他们集体挖来。这让陈天桥一度耿耿于怀。
  
  25年11月《征途》推出,两年来,在线人数一路飙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三款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万的中文网络游戏。26年,《征途》的销售额达到6.26亿元,今年的月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6亿元,月利润直逼亿元大关。史玉柱的成功,让学习《征途》的赚钱秘术,成为同行最热衷的一件事情。
  
  27年7月的一天,史玉柱和陈天桥又见面了,陈天桥说:“讲实话,征途最初从盛大挖人,俺是有意见的。后来一看征途做的这么好,俺没法对您有意见了,俺对公司的人说,这些人留在盛大能做出一款这么高在线人数的游戏吗?做不到。既然做不到,人家走就没错。”一席话,更让史玉柱感受到这位老朋友的大度和气魄。
  
  那么,《征途》的成功究竟靠什么?
  
  采访过史玉柱后,本刊记者一直在琢磨,他的百亿财富背后究竟对应的是怎样的能耐?最后俺们发现,答案是史玉柱有两样最核心的“装备”,首当其冲的一件就是善于琢磨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史玉柱看来,专注地研究消费者,也是他与其他企业家之间最大的差异。“规模稍大的企业家,往往今天邀这个政府官员吃饭,明天请那个银行行长打球,他们7%的时间属于‘不务正业’。俺从不琢磨领导们各有什么爱好,只一心一意研究消费者,这为俺节约了很多时间。”
  
  如今的史玉柱,不怕别人笑他不认识某位局长,或者周杰伦李宇春之类的当红明星,但他不能容忍消费者消费时的每一个细微感受。
  
  史玉柱的这个特点,在他进入网络游戏行业后,立刻派上了用场。“这个行业年轻,浮躁,根本不懂研究消费者。对玩家迷恋什么,讨厌什么,一无所知。”
  
  “每个人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您不能花钱请调查公司去调查,不能拿着一张表在路上拦着人家去打勾,只能去跟他聊天,拉家常。”为了让玩家更喜欢《征途》,史玉柱再次拿出他在脑白金中的“江阴调查”的功夫,先后和6名玩家进行过深入交流,并以玩家的需求为原动力进行设计,增加相应功能,甚至不惜把行业内陈旧的条条框框一脚踢翻。
  
  比如原来在所有的游戏中,玩家要升级就必须打怪,而且打怪很累人,玩家要精神高度集中,双手不停操作,七八个小时不能停。打怪就是让玩家累,折磨人,这似乎天经地义,是玩家进入更高等级时,必须要接受的“组织的考验”。
  
  在开发《征途》时,史玉柱问大家:“为什么打怪一定要如此枯燥,折磨人?”开发人员回答:“所有游戏都是这样。”
  
  可史玉柱发现玩家对此并不喜欢,叫苦不迭,宁波就有一人在打怪时死在了网吧。
  
  他决定做一个彻底的改变。在《征途》中,玩家打怪不必手忙脚乱,按个键,电脑自动打,您可以端杯咖啡看着打。实在不行,电脑关了,它自己还能打。这个变化,很受玩家的欢迎。
  
  类似的创新,在《征途》中数以百计。
  
  “俺敢说,《征途》是所有游戏中最好玩的,没有哪个玩家说不好玩。”说着,史玉柱脸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仿佛已然进入了那个虚拟的游戏世界。
  
  《征途》的成功,还在于它率先推动了免费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之前,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是点卡收费模式,即玩家买一张点卡便可上线玩一段时间(像使用IC电话卡一样),卖点卡也是游戏企业的唯一收入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巨人史玉柱下半场惊天逆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55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7日 上午12:28
下一篇 2020年6月7日 上午4:45

相关推荐

  • 她比99%的人起点都低,却走上了人生的高处

        前阵子,看到吕燕在一席的演讲,才知道这个中国第一个走向国际的名模,已经转型做了设计师,还挺风生水起的,爽朗大气的个性,令不少网友路转粉。翻看吕燕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这个顶着名模、辣妈、设计师等光鲜名号的女人,起点比99%的人都低,她又凭什么熬出头?今天小陌跟大家探讨一下。

    2020年4月8日
  • 恒大许家印:中国新首富!穷小子如何逆袭坐拥千亿帝国

        【人物名片】许家印,中国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  2018年12月9日,根据福布斯全球富豪榜,许家印凭借367亿美元的财富,超越马云和马化腾,再次荣登中国首富的宝座。而成功的光环背后,是许家印如狂人般的勤奋努力。

    2020年3月25日
  • 胡立阳:俺如何出人头地

          很多业务员认为自己很努力工作,俺会说:“您很努力吗?可是您并没有讲话讲到嘴巴流血呀。”    俺天生乐观,记得小时候跟别人打架,打到上下排牙齿都…

    2020年4月22日
  • 罗永浩式奋斗(二)

          逝去的牛博网    黄斌是罗永浩创办牛博网时的合作伙伴,认识罗永浩前,他听过“老罗语录”,“当时觉得很有趣,就问身边的朋友有没有人认…

    2020年5月18日
  • 分答创始人姬十三:创业必须找到不断尝试的勇气

        【人物名片】嵇晓华,网名姬十三,果壳网、分答创始人。  姬十三的创业历程就像做实验,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最终得到理想的或者超乎理想的结果。

    2020年3月27日
  • 李善友:人生如破茧成蝶

          俺的经历算得上“复杂”:做了七年的HR,又转做互联网的总编辑,然后转行去创业,现在从创业回学校当教授。所学也复杂,大学学的是数学,后来读MBA学…

    2020年5月11日
  • 《财富》2011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

      
      1、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67岁
      
      2、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67岁
      
      3、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62岁
      
      4、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60岁
      
      5、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58岁
      
      6、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裁57岁
      
      7、张近东  苏宁集团董事长48岁
      
      8、马化腾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40岁
      
      9、刘德树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59岁
      
      10、徐乐江  宝钢集团董事长52岁
      
      11、万隆  双汇集团董事长71岁
      
      12、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47岁
      
      13、项俊波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54岁
      
      14、王晓初  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53岁
      
      15、常振明  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54岁
      
      16、候为贵  中兴通讯董事长69岁
      
      17、曹国伟  新浪网首席执行官46岁
      
      18、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59岁
      
      19、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53岁
      
      20、李彦宏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43岁
      
      21、沈文荣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65岁
      
      22、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61岁
      
      23、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48岁

    2020年6月17日
  • 励志人物:中国最牛个人站长——李兴平

      一、个人履历  李兴平,1979年出生于广东兴宁县,父母均为当地农民,兴平初中毕业后即返家谋生。2005年前第一次出远门,地点是深圳。

    2020年6月9日
  • 励志人物:马云的第一桶金

      励志人物:马云的第一桶金    马云    年龄:45岁    创业时间:1995年创立翻译社    第一桶金:中国黄页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

    2020年6月12日
  • 刘德华:俺的奋斗

      我先想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1961年我在一个农村出生,那里叫大埔,香港(的)一个非常非常久的一个地方。我真的小时候,我发觉我是很有钱的,我家里有孔雀,我家里有超过两百只的猪,有我数不尽的鸽子,然后我们还有很多地。

    2020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