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商界大佬都有一个不愿提及的兄弟

    
  在商业世界,大多数合作关系的破裂都发生在公司飞黄腾达之前。
  
  一向跟比尔·盖茨关系还不错的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最近出了一本很有料的回忆录:《谋士:微软联合创始人回忆录》(IdeaMan)。在这本书中,艾伦对老友比尔·盖茨大发牢骚,认为比尔·盖茨曾经密谋在他得癌症时掠夺他的股份,并不遗余力地把盖茨描绘成一个脾气超坏、满身铜臭、自俺感觉良好的野心家。这引得《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和《名利场》等大牌媒体,纷纷开始热烈地八卦起这对如同离婚夫妻般的前合作伙伴。
  
  其实,纵观微软、苹果、Facebook您就会发现,在商业世界,这种类似于由初次婚姻不幸而引发的纠缠不清、刻骨铭心的关系,绝对不是偶然一例,大多数关系的破裂都发生在公司真正飞黄腾达之前。
  
  微软:隐藏在和谐表面下的内部征战
  
  根据《华尔街日报》与《纽约时报》的报道,在《谋士:微软联合创始人回忆录》一书中,收录有1982年艾伦与盖茨一次最激烈的对话:“这真是不可思议!这一架总算暴露出您的真面目!俺从此就知道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充斥着前半本书的爆料,总算是给了许多微软原教旨主义者修正微软历史,和两位大佬关系史的大好机会:长久以来,他们不是被视为对方的兴奋剂,就是密友。但认识他俩的朋友看过这本书后都说,本回忆录确实划出了一道大口子。在本书的致谢单上,艾伦还感谢了包括盖茨在内的17人,为他提供了“全面而富有逻辑的帮助。”
  
  在这本爆料书出版之前,盖茨与艾伦的关系一直是被公认的好,就算58岁的艾伦早已经离开微软。艾伦离开是在1982年,他患上了癌症。但是,在本书中艾伦却说,他离开是因为他对盖茨的行为越来越不满,因为在艾伦越发低调的同时,盖茨却越发朝一个强势的工头转型。
  
  比尔·盖茨一直试图降低艾伦在微软的股份,也是因为与他们相熟的人都认为艾伦并不在工作状态,也并没有对公司全身心奉献。这是原因之一,而盖茨在他们的首张合作协议中也写道,如果他认为两人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他就可以购买艾伦的股份。
  
  艾伦将这份协议写进书中,但并没有写出盖茨插入的这一条款。微软的成长也吸引了更多像盖茨一样,一条心只管建设微软的人加入。他们愿意日夜工作,睡在办公室里。而艾伦却在此时厌倦了这种生活,拖了团队的后腿。在书中,艾伦说与盖茨的斗争让他付出了代价。“俺低沉的士气影响了对工作的热情,这也恰好能促成比尔的下一次攻击。”他写道。
  
  艾伦这份毫不遮掩的“盖茨报告”,确实在微软的“早期校友”中掀起了一些风浪。那些跟这两位大佬都认识的人,已经开始私下里怀疑艾伦对于某些事情表述的准确性。举个例子,一些熟人们就曾证明艾伦并没有出席某场会议,但艾伦自己的说法就是他当时在场。另外艾伦说他当年去加州帕罗奥图市挖了一个电脑奇才,后来此人成为微软最重要的程序员之一。但是熟人揭晓,这个电脑奇才其实是盖茨三顾茅庐挖来的。
  
  在这本自传中,艾伦还认为自己点亮了诸多微软重要创意的火花,并在一些案例中扳倒了盖茨。而充斥全书的怨恨基调,也是艾伦因为没有在微软得到自己应得的赞誉与回报。然而,曾和艾伦并肩作战的同事们却持相反看法。“俺很惊讶艾伦先生不满于他在微软的所得。”曾在1981年加入微软并在那里工作了2年的卡尔·斯托克说,“俺们全都把保罗当朋友,并且认同他为微软做出的贡献,但毋庸置疑的是,对微软的成功影响更大的绝对是比尔,而并非保罗。”
  
  离开微软后,艾伦基本上是在靠着微软带给他的巨大财富过活。他的大部分商业投资不是失败,就是勉强糊口。认识艾伦的人都觉得,比起经营一个软件公司,他还拥有更广阔的志向。曾在上世纪7年代与盖茨和艾伦共事过的大卫·邦内尔看来,相比盖茨,艾伦对音乐和文化更有热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他感兴趣的是整个世界,而比尔则是一根筋型的。”
  
  苹果:形同陌路的两个史蒂夫
  
  1977年的乔布斯和沃兹尼克
  
  曾是《时代》周刊记者的迈克尔·莫里茨,为乔布斯写了一本传记:《重返小王国:乔布斯如何改变世界》。在这本书中,他如此描绘了两个史蒂夫的初次会面:“史蒂夫·乔布斯第一次见到史蒂夫·沃兹尼克和他的电脑时很受震撼,自认为沃兹尼克是他见过的第一个比自己还懂电子学的人。”
  
  但这也仅仅只是初次会面所产生的共鸣。事实上,沃兹尼克是个极客,只对技术感兴趣。而乔布斯却是个“杂家”:“他花了大量时间涉猎文学和艺术,喜爱文学和经典影片,学过莎士比亚作品,把英语老师奉为偶像,为《红气球》之类的电影深深感动。”“他跟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标新立异的小组,叫"巴克鱼苗俱乐部",意思拆开是一句下流话。(励志句子  www.lizhijuzi.cn)他们把厕所的马桶漆成金黄色,把它用水泥糊在花盆上,他们把一辆大众甲壳虫汽车吊起来,推上学校自助咖啡馆的屋顶。”沃兹尼克从不吸毒,是同学印象中的好好先生。但乔布斯却在父亲送他的红色菲亚特双门小汽车里吸大麻和哈希什。
  
  事实上,沃兹尼克以及他的家人,都不怎么相信乔布斯:“他是个邋里邋遢的家伙,赤脚走路,头发总是黏糊糊的。”而在沃兹尼克的父亲杰里·沃兹尼克眼中,乔布斯是“觉得自己理当一上来就占据高位,不肯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从基础做起”的那种人。
  
  沃兹尼克也并非对苹果一直忠心耿耿。在乔布斯四处游说忙于拉投资找人才的时候,沃兹尼克却在考虑是不是接受惠普的邀请。这时候,乔布斯又一次利用了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和死缠烂打的口才:他动员沃兹尼克所有的朋友来当说客,又在沃兹尼克的父母面前“痛哭流涕”让他们帮忙把自己的儿子留下。
  
  然而,当苹果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有了比原来的办公室大15倍的办公楼后,苹果二代的幕后功臣沃兹尼克就开始耍起大牌了。在苹果的编程员迪克·休斯顿眼中,沃兹尼克“失去了挑战。人们不再对他说,他做的东西是狗屎。他获得了电脑奇才的地位。日子久了,他自己也相信了。他心里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儿,可是他喜欢这个角色。所以如果有人拿他说事,他就很容易发作”。
  
  从1983年开始,沃兹尼克就与苹果产品的研发没什么关系了。1987年,沃兹尼克不再是苹果的全职员工,但依然是苹果的一分子,依然领着苹果公司的薪酬。他与乔布斯也依然保持联系,并成为了苹果的狂热粉丝。27年6月29日iPhone发售时,沃兹尼克就在凌晨4点跑到自己家附近的专卖店去排队。iPad发售后,他也在第一时间预购了3台:“一台送朋友,两台给自己,其中一台3GS,另一台是WiFi。”沃兹尼克还解决了iPhone电池待机时间短的问题:“同时用两台iPhone!一台用来讲电话,一台用来查信息!”最后还不忘告诉记者:“您没办法相信,这样用起来是多么顺手!”
  
  今年4月,老沃兹尼克参加了“全球存储网络”会议,谈到了平板电脑对计算机产业的影响:“它是可以与电视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相媲美的,它是"普通人"的新PC。”而当被问起与乔布斯的关系时,沃兹尼克回答:“俺们之间从未不和,俺们只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观点而已。”这也印证了两人共同的朋友对两个史蒂夫的评价:乔布斯有兴趣管理公司,沃兹尼克仍然只是一名工程师。
  
  Facebook:大家只好法庭见
  
  21年的夏天过后,马克·扎克伯格这个名字就变得像Facebook一样有名了。虽然在Facebook上线之初,扎克伯格就已经在网页的最下方打上了“马克·扎克伯格制作”的Logo,但并非所有使用Facebook的人都真的非常关心这个网站究竟是谁建的。然而,畅销书作家本·麦兹里克给了Facebook一个更好的解释:“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虽然性、金钱、天才和背叛仅仅只是出版社打上的广告语,但在这整本书中,这四个词可谓连贯始终,缺一不可。
  
  而后,颇受广大反叛青年欢迎的大卫·芬奇看上了这个故事,将其改编成为电影,取名《社交网络》。书与电影均为了更受欢迎,捏造了很多虚构情节。但是,在整个Facebook的发展史上,文艺作品倒是没有偏离真实:扎克伯格的哈佛校友、Facebook的首任CFO爱德华多·萨维林确实为Facebook的上线提供了第一笔资金支持,爱德华多也确实从未认为自己能够像扎克伯格那样为了Facebook放弃学业。真实的情况是,在扎克伯格如电影中所演一样,在哈佛宿舍里埋头写代码只想让Facebook尽快上线的时候,爱德华多已经投身金融行业,在雷曼兄弟公司赚到高额薪水。爱德华多也一直想用引入广告的方式来为Facebook赚钱,这与扎克伯格对于Facebook的信念背道而驰。27年,扎克伯格亲手将爱德华多的名字从公司文件里,“创始人”的一栏中抹去。
  
  “爱德华多想在网站中引入广告,扎克伯格反对,他说那样的Facebook就不酷了。”“当您不再适合公司的发展,就必须离开,这就是硅谷的残酷之处。”这就是Facebook的早期员工对爱德华多的印象。现实中的爱德华多,显然不像电影中冒着大雨往返纽约与加利福尼亚两地、却在严重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好朋友一脚踢掉的角色:现实中的他更像一个商人,一个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老手,一个对Facebook三心二意的投资人。
  
  跟保罗与盖茨、沃兹尼克与乔布斯不同的是,爱德华多与扎克伯格这两位合作伙伴最终将对方请上了法庭。而不同于畅销书和电影中的描述,滚石杂志给出的说法是,先起诉的一方并非爱德华多,而是扎克伯格。扎克伯格起诉爱德华多冻结了当初他所设立的银行账户,让Facebook无法再向前发展。而爱德华多则反诉扎克伯格,认为自己之所以冻结账户,是因为扎克伯格从未返还两万美元的原始资金。在这场明明白白的兄弟反目之后,扎克伯格才进行了电影中驱逐爱德华多的那个步骤。
  
  尽管爱德华多顺利从哈佛毕业,并通过漫长的官司赢回了5%的Facebook股权,也将自己的名字重新打在了Facebook网站的发行人一栏上,但是,他与扎克伯格不可能再是当年的好哥们了。
  
  《社交网络》上映前扎克伯格就宣称,自己绝不会去看这部电影。然后,在电影上映没多久,他就买票冲进了电影院。他并没有评价影片中的前女友,因为在Facebook创立初期他就是个有女友的人了,这位华裔女友至今仍跟他住在公司附近的出租房里带着扎克伯格的12亿身家。
  
  由此看来,也许扎克伯格并不是个混蛋,他只是和乔布斯、盖茨一样,太过执着地爱着他们亲手缔造的虚拟王国,仅此而已。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每个商界大佬都有一个不愿提及的兄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52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1日 上午1:26
下一篇 2020年6月1日 上午6:09

相关推荐

  • 励志人物:马化腾的第一桶金

          马化腾    年龄:38岁    创业时间:1998年创立腾讯    第一桶金:股权部分变现    俺不盲目创新,微软、Google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

    2020年6月12日
  • 励志人物:吴晶,一位盲女的人生方向

      当吴晶的中国同胞们排长队买车票往家赶时,25岁的吴晶和27岁的瑞典男友Fred,是骑双人自行车回到老家扬州过春节的。

    2020年6月17日
  • 乔布斯成功的七条秘诀

          规律一:做您喜欢做的事。    乔布斯曾经对一群员工说:“人有激情就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乔布斯这辈子一直在遵循自己的心,他说正是靠这股激情实现…

    2020年5月28日
  • 他是世界首富的穷儿子,看完后俺不得不佩服他

      他的父亲——沃伦·巴菲特,是全球着名的投资商、2008年超越比尔·盖茨的新世界首富、众多名流富豪挤破脑袋宁愿花几百万美元与其共进午餐的“股神”。作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富二代”之一,彼得·巴菲特将怎样续写父亲的荣光?

    2020年4月6日
  •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极致的产品主义者

        【人物名片】杜国楹,小罐茶创始人、公司董事长。  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小罐茶,这些爆品均出自一人之手——杜国楹。作为一位产品主义者,他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成为创业路上的“常胜将军”。

    2020年4月4日
  • 王健林台大演讲:谁没有艰辛的过往?

      为何辞官下海?  我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几十万部队当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一是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2020年4月7日
  • 最差女主角的获奖感言

        1981年,美国设立了与“奥斯卡金像奖”意义完全相反的一个奖项——“金酸莓电影奖”,它是专为那些被评选为最差影片、最差导演和最差演员等所设立的奖项。从此奖项设立到2005年前,虽然获奖者不少,但却没有一人出席过“金酸莓”的颁奖仪式,更没有一人到现场领取“最差男女主角”的奖杯。   2004年,是“金酸莓电影奖”最获丰收的年份,首先是美国影片《娇小女孩》被评选为最差影片,剧中男主角的扮演者本·阿弗莱克和女主角的扮演者詹妮弗·洛佩兹,分别“荣获”了最差男女主角奖和最差搭档奖。而后是着名肌肉男星席尔维斯特·史泰龙,成为“金酸莓电影奖”中最强势的冠军得主,他总共得到了最高纪录的10个奖项,其中还包括“世纪最差男主角奖”。接着,性感天后麦当娜也紧随其后,也包揽了9个奖项,荣膺“最差女主角”称号。   在当年举行的“金酸莓电影奖”颁奖晚会上,上述几位影星都“因太丢人”,而没一人前去领奖。   转眼,2005年“奥斯卡金像奖”和“金酸莓电影奖”评选也已揭晓。在2月26日晚,也就是第77届奥斯卡颁奖的前一夜,第25届“金酸莓电影奖”也将正式颁奖。这次,影片《猫女》、《亚历山大大帝》和《煎熬圣诞节》已顺利获奖,颁奖晚会在好莱坞中区一个仅能容纳300人的小剧院举行,与“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盛大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人们估计,此次“金酸莓电影奖”依然会和往年一样,不会有任何一个获奖演员前来领奖,因为这已是历年形成的惯例。   颁奖仪式开始后,主持人以调侃的语言宣布:“请《猫女》主角的扮演者、获得本届最差女主角大奖的哈莉·贝瑞女士上台领奖。”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全场便爆发出肆无忌惮的大笑声,主持人也跟着嬉笑道:“只有傻瓜才会来领这个奖,除非她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非凡勇气。”   而此时,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却见穿着艳丽晚装的哈莉·贝瑞,款款地向领奖台走去,而且边走边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那一刻,全场空气顿然凝固,所有人都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以为自己处在梦境之中。直到哈莉·贝瑞登上了领奖台,双手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了金酸莓“最差女主角”的奖杯后,大家这才如梦方醒。顿时,雷鸣般的掌声骤然响起,主持人几次提醒大家安静,但掌声一直在响了将近10分钟后才慢慢停了下来。   主持人请哈莉·贝瑞发表获奖感言。   哈莉·贝瑞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眼含热泪地对大家说:“虽然,我曾是好莱坞的当红女明星之一,也曾获得过第7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说实话,我这辈子从没想过会登上这个领奖台,来领取‘最差女主角’这个奖。当我得知自己获得这个奖后,也想过放弃领取,但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叮咛过我千万遍的话:‘没有人一生总是一帆风顺的,你如果不能做一个好的失败者,你就永远具备不了做一个好的成功者的基本素质。’于是,我就无所顾忌地来了。我非常感谢所有的评委和观众,是你们把最珍贵的一笔财富赠送给了我,它足以让我这辈子享用不尽!”   哈莉·贝瑞又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擦干了眼泪,依然微笑着走下了领奖台。全场再次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哈莉·贝瑞是迄今为止登上“金酸莓电影奖”领奖台的第一人,她勇于承认自己缺点和不足的勇气,已成为世界影视界津津乐道的不衰话题。她之所以能勇敢地把失败照单全部收下,是她始终相信一个道理:挫折是美丽的,尽管它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但也能磨炼毅力和激发斗志。任何挫折都会有过去的一天,而人生的追求却永无止境。

    2020年4月27日
  • 黄光裕和他的汕头老家

          汕头潮阳区与市区隔江相对,不远处就是入海口,看得见各式船只繁忙地运输作业。    虽然仅隔了条江,可是即使是在潮汕地区,黄光裕的老家——汕头潮阳…

    2020年6月8日
  • 柳传志:谁在心疼联想这个企业

          俺在中国已经做了26年企业。联想集团在24年并购了IBMPC业务,从已经过去的6年时间来看,俺们的并购被认为算是成功的。因为联想集团的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远远超过市场平均…

    2020年6月6日
  • 励志帝:曾国藩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李鸿章花了5年心思为他置办的两江总督府里平静离世。之后14年来,曾国藩被不同的人群关注。与历史上许多成就一番功业的伟人相比,无论是家世还是…

    2020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