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台大演讲:谁没有艰辛的过往?

  为何辞官下海?  我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几十万部队当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一是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为何辞官下海?

  俺在经商前,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俺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岁,很年轻,几十万部队当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俺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一是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俺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俺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第一个故事: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

  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创业难关,就是借钱。第二个难关是拿不到项目。

  那时大陆还是“计划经济”,比较落后,拿项目也不仅要有钱,还得有“计划指标”,得出现在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指标名单上才行。

  俺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借”一点指标,同时付出一点费用。他同意给俺几万平米指标。但是拿了指标,还得去找当时的市领导批地。跑了左一遍,右一遍,没人理。市领导被俺找烦了,出了一个题目:“您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您”。

  市政府是一个老建筑,很气派。但它的北侧居住区,房子差,设施差,一百多户人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被认为“有碍观瞻”,所以把这片地给俺去干。可这个项目改造完,要12块钱一平米的成本,俺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因为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

  俺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公司里的很多同志反对。当时俺们公司叫“西岗开发公司”,俺就说:“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您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元一平米,后来俺们动脑筋,推出来几条创新:

  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那好,俺们做一个明厅;第二,当时房子没卫生间,县处级以上干部才允许配一间卫生间。俺们没管那一套,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房子推出来均价158元每平米。1多套房子一个月一扫光。就这样,万达就成为了大陆地区第一个闯入了“旧城改造”这一行业的公司;这一单使俺们赚到了接近1万元。就这样,俺掘到第一桶金,找到了一个盈利的模式——旧城改造很有钱赚,别人不敢干,俺敢,于是在大连就搞开了。

  第二个故事:9天9夜没睡觉

  再给大家讲一个贷款的小故事。

  初期创业,俺接下了一个项目,这个工程当时政府干了一半,觉得费劲不愿意干了,转给俺的。签完以后突然遇到全国“治理整顿”,贷款就更困难了。为了启动这个项目,俺就要去找贷款,需要一笔2万元的贷款,有土地做抵押,所有的手续都健全,但找了几十家银行,没有一家愿意贷给俺。

  因为这个项目是政府转给俺的,他们觉得对不起俺!所以政府开了一个会议,就指定当时某一家国有银行贷2万给俺做启动资金。这家银行答应了说“可以”,哎,俺一听好事,那俺就去找银行行长吧。前前后后找了5多次,每次都给俺躲猫猫。俺有时候一见到他了吧,他从后门就走了,俺在走廊白站;有的时候在走廊里堵着他,他说“好好您这样,您下周二来吧、下周二来吧”;等俺下周二去,他出差去了!等等。哎呀!当时就为了拿到这笔贷款,有的时候一去在那个走廊上(因为进不去办公室)一站就是一整天。俺想银行八点半上班,俺就八点去吧,站着。甚至站到下班六点也不出来。究竟行长是来了没来?还是不在?俺也不知道,也没人愿意告诉俺这个信息。当时站在走廊里面这种感觉,这种耻辱,俺觉得太卑贱了嘛。

  除了这家银行,俺又去找了另外一家银行,贷款的时候这个人态度倒是不错,但也是不给俺贷款。俺为了堵到他,曾经跟一个哥们两个人就开车到他家楼下。俺想,您总得回家吧?那俺就在您门口候着;您早上总得要出门去上班,总是能碰到您吧?俺俩就去在那儿蹲了一个晚上,在车里候着。反正深秋不是太冷,稍微冷了就开动发动机暖和一会儿,为了省点油过会儿再把它关掉。一直等到早上七八点也没见到人进去,也没见着人出来。第二天晚上俺说再去堵吧,俺这个哥们觉得忍受不了,他说太丢脸!无论如何也不能去了。俺自己又去待了一个晚上。就是候不着,找不着这个人。其实不是找不着,是他不愿意见您,因为您是民营企业,那个时候民营企业不像今天这个地位。第二觉得您风险大,他不敢放贷给您。放给国有企业亏损了没了,他不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放给民营企业可能就要承担责任,俺也理解他们。

  在这种无论跑了多少趟都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就有人给俺出了一个主意说“干脆您就发一个债券”,但是您这得承诺回报,比如两年按照1.4倍,每年2%,1.4倍收回。没想到,推出来以后一抢而光,毕竟2%年回报还是很好的。这个方法真正解决了这个项目的难题,才把俺们从濒临破产的边缘给拯救回来。

  这中间其实还有个小的故事。俺接的这个项目,可以说追悔莫及。当然后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把剩下的老百姓搬走了。但当时真是把俺憋的够呛!在1993年初的一段时间,俺九天九夜都没有睡着觉,什么安眠药,什么打针就是睡不着觉。到后期整个人都有点精神恍惚,失常了。第十天早上正开着会,“咣当”一头就昏迷在地了。俺被紧急送到北京,还找了比较好的一个医院去治疗。俺至今还记得那个神经内科的主任姓李的女士,一见俺面:“没事,小伙子今晚就让您睡着”。俺说您这么大本事?“您放心吧,俺们高得很”。其实还是给俺吃那些药,可能心理作用,也可能进到医院里了,安静了,俺当天就睡着觉了。

  第三个故事:3年打了222场官司

  在9年代的时候俺们做住宅房地产做得还是不错了,但是有个问题刺激了俺:俺们公司有两个员工得了重病,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每个员工花了一百多万治疗费。当时民营企业是不可以报销医药费的,您自己有钱您给他报销,没有钱您的员工可能就等死。那俺们是花钱给他治疗了,但是也给俺一个提醒:如果大量的员工都有了病,再往后发展一二十年大家岁数大了,这公司怎么办呢?俺们一定要找到一个安全的、有长期现金流的商业模式。所以俺们2年决定转行去做商业地产,做不动产,做持有物业,不再搞单纯的住宅开发了。

  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最早因为不懂,造一座楼,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在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俺们,俺前三年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成天在打官司,哪还有精力经营?客户就是这样,他的出租回报率没拿到理想中的1%、2%就来告俺。如果输了,可能很多人就扯着横幅上街上去闹事。

  所以俺觉得这样不行,得研究新模式。怎么办?在创新中研究了一个办法:提出一个模式叫城市综合体。即做一个商业中心,商业中心旁边可能做写字楼,再做城市的商业街,再做一些公寓。把这些公寓、写字楼卖掉,现金流就有了。这样,就不用卖大楼里的商业铺位了,自己来经营,一下子生意就找到模式了。商业经营旺了,旁边的楼也升值了,现金流问题也解决了,万达从此走向了一条康庄大道。

  俺自己创业初期的三点体会

  第一点叫“敢闯敢试”。就是不管您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有目标,敢去做。您去做起码有一半的机会,您不去做机会是零,所以俺最近这些年在各地演讲,经常讲一句话:“什么清华大,北大,不如胆子大”。这个胆子大不是说让您乱干,但是得有勇气去闯,去试验!

  第二是创新求变。您要成功,要想不断成功,或者还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一定要能够求变、求新,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不能做跟别人一样的事情。凡是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获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润率;只有做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才获得超额利润。

  26年,万达刚进入中国电影产业。那个时候,大陆地区的所有票房加起来不到1亿人民币,公司同事们全部反对俺,说1亿就算2%的利润,也才2亿的利润。每年要投3亿、4亿去做,怎么可能收得回来呢?全中国的利润都归您吗?

  俺说电影院对商业中心来说是不是必须需要?大家认为必须需要。现在又没有人愿意来做。做了挣不到钱,那怎么办呢?俺跟大家讲现在只是8亿、1亿的市场,但如果俺们带头来做,加一点促销,让那个行业有钱赚,可能会激励更多人来做,这个行业可能就做到8亿、8亿,就可能赚钱了。

  所以俺们就带头进入这个行业了,万达院线俺总共投了6亿人民币。因为后期,有2个、3个影城以后,院线自己有现金流了,自己每年利润就可以支撑自己发展,不需要俺再投资了。这个公司1月份上市,现在市值8多亿人民币。万达还有很多创新的东西,等着资本市场来检验。

  第三是坚持到底。创业一开始可能新点子会比较多,但是这点子一开始可能不成熟。新的模式可能在试行当中会遇到困难,也可能会遇到挫折,没有实现您的预期目标。这时候怎么办呢?如果您经过分析认为自己路子是对的,就需要坚持。俺经常讲一句话:过去讲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俺不一样,俺到了黄河心也不死,俺可能搭一个桥俺就过去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俺找个梯子俺就爬过去了。

  所有的创业,所有的科研,所有的运动,基本上都是二八定律,成功永远是2%以内,失败肯定是大多数。但是正因为有了1%、2%的成功,激励俺们这些人希望成为那一个部分。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才会成为先进,但是因为有成为先进的可能,所以就去奋斗!如果您有梦想,您就应该去努力,有目标就应该去奋斗,人生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大陆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还有一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果您们想成功,就应该去创业。当然朝九晚五的规规矩矩的生活也是可以的,但那种人生不精彩。应该勇敢跨出这一步,勇敢地去创业,勇敢面对人生。不管是经商,不管做科研,绘画,总要给自己一个比较远大目标为之去奋斗。奋斗过了,达到了,那您就无悔这个人生。您奋斗过了没有达到,您的人生也不后悔!如果什么都没奋斗,什么理想都没有,平平淡淡过一生,这个人生对您来讲实在没有意义了。(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王健林台大演讲:谁没有艰辛的过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18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7日 上午6:11
下一篇 2020年4月7日 上午7:22

相关推荐

  • 俞敏洪:自比蜗牛坚信奋斗改变命运

          俞敏洪5年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励志大片。    这个当年从江苏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插过秧,开过拖拉机,求学北大任教北大又决然离开北大,从手拎糨糊桶到处贴小广告的个体户…

    2020年6月2日
  • 飞科集团李丐腾:每一个面容干净的男人背后都少不了他

      他说,不及时成功就是失败。——飞科集团李丐腾  李丐腾出生在温州的一个穷山沟,1993年那一年,他21岁,考上了温州大学,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无力供他上学,母亲还告诉他,“这是命,改变不了”。

    2020年4月2日
  • 张向东:一路朝西

      骑行或创业都是张向东寻找自我的方式,选择去哪里骑行并不是那么重要,只是上路,在路上与不同的风景遇见。

    2020年5月6日
  • 段奕宏:玩出成功

          演艺圈里,要论精通玩的,段奕宏算一个。羽毛球、魔术、射击、散打、围棋、攀岩、滑翔等,他都玩得精。    鲜为人知的是,现今酷劲十足的段奕宏,当年却啥也不会玩,只能眼巴巴…

    2020年6月12日
  • 酷6创始人李善友:创业最艰难时曾想到过死

          编者按:3月19日,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在个人微博发布了自己在酷6的最后一次演讲视频。演讲中,李善友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和感受,并对收编酷6网的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进行了…

    2020年5月29日
  • 科大讯飞刘庆峰:坚守梦想的语音拓荒者,18年创造出1000亿市值

        【人物名片】刘庆峰,科大讯飞董事长。  为了实现语音梦想,刘庆峰坚持不懈、一往无前,在语音领域默默蛰伏了18年,终于迎来大爆发。

    2020年3月29日
  • 强人刘强东:从2万元起家到成为准首富

          刘强东简历: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1974年生于江苏宿迁。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8年6月18日在北京中关村创办了京东公司,早期代…

    2020年5月26日
  • 没有一个谷底不可逾越

        有一阵子我工作不顺利,感情又遭到不测,心情失落到了低谷。朋友见我如此,不断耐心开导我。在一次闲谈中,他向我谈起了一位人物:1982年,高考失利。1983年,第二次高考失利。1984年,第三次高考艰难过关。1995年,辞职。1997年,第一次创业失败。1999年1月,第二次创业失败。为了躲债,一冬天没出过门,靠500斤白菜过活。1999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横空出世。他问我,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020年4月12日
  • 李昕晢:专注是成功女性的特质

          编者按:近日,百度首席财务官李昕晢接受了FT中文网的专访,就身为女性领导者的心得与感受进行了阐述。李昕晢强调了专注对于成功女性的意义,她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百分百的…

    2020年5月19日
  • IT大佬奋斗史:马云蹬三轮送书,刘强东创业遭女友嫌弃

      马云,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2岁时,马云买了台袖珍收音机,从此每天听英文广播,对英语开始感兴趣。13岁起,马云骑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小时候喜欢打架,因为打架记过太多,马云曾被迫转学到杭州八中。之后参加中考,马云考了两年才考上一所极其普通的高中,其中一次数学只得了31分。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首次落榜,数学只得了1分。马云充满了挫败感,之后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应聘服务生,结果表弟被录用,自己惨遭拒绝,老板给出的理由是马云又瘦又矮,长相不好。后来马云做过秘书、搬运工人,再后来,不得不通过父亲的关系,蹬三轮送书。1983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数学提高到了19分。1984年,马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第三次参加高考,这次数学考了89分,但总分离本科线还差5分。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获得升本机会,马云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在经历多种身份转换之后,1999年,马云与其团队在杭州凑了50万元创业,对外推出阿里巴巴网站。

    202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