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低到尘埃里的种子不开花

    2010年我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出了新书,之后被拉去全国签售一圈。那种累不是体力的累,是心累,感觉像被人牵着当戏看。心像一个想飞的热气球,吊篮里却挂了太多沙袋,怎么都飞不起来,觉得胀得快要破掉了,一看,却还在原地。

  

  

  21年俺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出了新书,之后被拉去全国签售一圈。那种累不是体力的累,是心累,感觉像被人牵着当戏看。心像一个想飞的热气球,吊篮里却挂了太多沙袋,怎么都飞不起来,觉得胀得快要破掉了,一看,却还在原地。

  那年年底,回到老家,宅着。天天手脚冰凉,冷得发抖——俺真是觉得从来没有经历过那么冷的冬天,俺可是在北方下雪的时候都只穿单裤出门的人。那会儿生活空荡荡的,喊一声都有回音。大雪天一个人骑车去游泳,泳池浮着薄冰,咬着牙扎进冰水里去,那滋味儿,真痛快。

  世上能逼死人的东西太多了,迷茫也算一个。俺一时间找不到事做,抑郁症复发,重得没法跟别人说。每天专心致志地想死的事情,没人理解。俺自己也不理解:既没缺胳膊少腿又没饿着冻着,抑郁什么?比比非洲难民,好意思吗?

  老妈看出来了,小心翼翼地拿崔永元的事迹鼓励俺,说:“您看人家崔老师抑郁了,就休息,出来做《俺的抗战》,一个人走走长征路,您看,不也挺好的吗?”俺苦着脸说:“他是谁啊,俺要是崔永元,俺才不抑郁呢!”老妈说:“您这么想就不对了啊!别人还会说,他要是您,他才不抑郁呢!”

  闲得发慌的日子,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想过做杂志,但做杂志的人太多了,全都雷同,再做也没有意义;写东西吧,那会儿不知怎么搞的,可能是青黄不接吧——年少时什么都敢写的劲儿过去了,该成熟的又没熟透,所谓瓶颈期吧,什么都写不出来。

  做什么好呢,就这么漂着吗?漂泊之所以让人羡慕,那是因为您只见到了漂上去的,没见过沉下去的:后者才是大多数。什么事儿都是听上去很美,到了实处,要拿胆子来说话——心里掂了掂分量,这胆子俺还真没有。

  只受得起普通的苦,就只要普通人的生活吧,于是,俺开始梦寐以求一份稳定的工作。俺觉得找到了工作,就什么都好了。别人听说俺要找工作,都问俺:“您还找工作?您不好好写东西,找什么工作?”姑且只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了。

  天天在网上刷啊刷,终于看到一个招聘消息,俺立马把简历递过去。体制内的工作,大都是拼爹,俺没爹,娘也没得拼,但还是象征性地找了找,拐着弯儿地联系上那个书记。后来听说,俺妈妈一个朋友的朋友的亲戚的孩子,去年给硬塞进那个单位里面去了。家里是做房地产的,不差钱,花了二三十万吧。

  死马当活马医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心里又悲壮又凄凉。俺和俺妈就拿着简历,花血本买了两瓶酒,再商量半天,有点心疼地塞了一个红包在里面,跑了4公里长途,去拦那个书记。好不容易找到了,不吃不喝在书记家楼下等了一天,把他等出来了。俺远远看着母亲巴结着脸过去,递上俺的简历和酒,书记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不理会,没说两句就走了。

  南方的冬天本来就阴冷,俺心酸得泪都快掉下来。

  当天俺们往老家赶,一路上走高速公路,老妈一路对俺说风凉话,把俺写东西得来的那点可怜的自信给踩得一塌糊涂:“出了您们那个圈儿,您就什么都不是——说白了,就算在那个圈儿里,您也什么都不是!别不知天高地厚了,一天到晚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有时候,亲人的狠话最伤人,俺一路上泪流满面,小小年纪心如死灰的感觉居然都有了。

  那天到家是晚上9点,俺累极了,一脸泪痕,脸面紧绷发痛。俺什么都没说,洗洗睡了。爬上床的时候,掀开被子,打开床头柜上的台灯——在一束灯光下,才看到有那么多灰尘。黑暗中,灰尘什么的没人看得见;灯光下,您才看得到,原来有这么多灰尘。

  那个瞬间俺突然想,如果说写作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作品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您原本看不见的灰尘。它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都在活生生的生活中飞舞,包括您俺。如果不是因为一篇文章、一本书,您可能不会知道有怎么样的一群人,生活在怎么样的一个世界中。

  后来,那份工作的事儿,反正也找不到“后门”,就从“前门”走吧:硬着头皮面试,问什么答什么,讲了半小时。鬼使神差地,他们说俺英文很好,录用了。

  就这样,俺也打算去生活了。

  工作一年多,抑郁症渐渐好了。又开始觉得日子少了些什么,忍不住想,如果当初就着性子不工作,是不是现在很清闲?春花秋月,在杏花下喝酒?周游世界?哪像现在这样,忙得四脚朝天。

  原来不光是选老婆,生活也是红玫瑰白玫瑰:梦寐以求的,未必有想的那么好——有了就知道了;从前看不起的不要的,未必有那么差——没了就知道了。

  生活像一台榨汁机。没时间写作,没时间思考,生活不是要么激情四射,要么春花秋月的。有多少人和俺一样,被堵在上下班高峰的路上,呼吸着汽车的尾气,连梦都累得没法儿做了。要人人都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GDP谁来贡献?

  没低到尘埃里的种子,是开不出花的。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没有低到尘埃里的种子不开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18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6日 下午10:32
下一篇 2020年4月6日 下午11:08

相关推荐

  • 感动中国姚厚芝事迹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2020年4月19日
  • 杨澜:俺所经历的艰辛和失败

          俺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完美。有的人说杨澜您一直很顺利,俺都只是无奈地一笑。俺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俺的艰辛和失败。从2年到25年,长达5年的时间,俺都曾经处于…

    2020年6月4日
  • 李想:不如把就业当“创业”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李想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在专业IT网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李想的公司外,都是靠几千万美金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们是自己滚雪球,这让风险投资大跌眼镜.
      
      八十年代的人要早早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最近,80后创业标杆李想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嘱咐他的同龄人,他认为这是他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
      
      李想的泡泡网是一家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的网站。
      
      他高中毕业后放弃读大学,醉心于互联网创业,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1亿以上身价,用了不过短短的四年。他的泡泡网也从最初的个人网站,发展为中国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
      
      随后,李想被媒体定义为白手起家的80后财富新贵,新生代企业家领军人物。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李想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在专业IT网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李想的公司外,都是靠几千万美金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们是自己滚雪球,这让风险投资大跌眼镜。
      
      拼的是坚持和执行力
      
      李想在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认为创业的路上荆棘遍地,关键是贵在坚持。
      
      2000年,当大多数高中同学都在念大一时,19岁的李想已经有了一个很前卫的头衔——泡泡网首席执行官。
      
      但当时,在石家庄——李想的家乡——知道网站的实在不多。许多人以为“泡泡网”就是“泡网吧”,当时,李想去注册公司,市工商局回复,要李想去公安局开个证明才给注册。
      
      每天,这位少年首席执行官骑单车到河北科技大学附近一间两居室民居上班,和其他3名年轻人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饿了就泡方便面,最后李想连泡都懒得泡了,就直接啃。
      
      此前的李想并不是别人眼中的精英人物,当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时,老师连劝都没劝就同意了,“差生”李想的退出,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
      
      父亲李宪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8岁的儿子说出不上学的理由,“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李想回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每到一个人员量级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个坎儿。最开始几个人在做的时候大家都做得很愉快,因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工作14、15个小时都不觉得累。2003年注册公司以后,人数多了,大概有20个人左右,我们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自己那么多年一直做下来从来没有给别人打过工,耳朵里面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压根儿也不去想管理,觉得只要大家做得开心,踏踏实实把这个事情做好是应该的,什么管理不管理的,而且整个团队也没有什么人学过管理,所以也忽视了管理,结果一下子走了一半多的人。
      
      我觉得,这时候就像死过一样,我们自己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往下坚持。
      
      第二天,剩下的人去大学里招聘,找来年轻人一个一个去培养,不懂管理没关系,我们去看书、向别人学习,当时我买了十几本管理的书,天天看这个东西,之后企业总算是进入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过程。
      
      过去我们连福利都没有想过,后来三险一金、商业保险、员工过生日各种各样的活动全都有了,虽然成本花了很多,但是企业可以发展得更健康了。
      
      谈到选人和用人,李想很有自己的一套。
      
      “刚开始做汽车之家的时候,很多人给我们建议,给我们推荐了很多非常强的人,说这是哪个杂志的资深编辑、这是哪个网站的资深记者,用他们肯定能做好。当时我就拧着来,我找的全是年轻人,都是大学刚毕业的。我觉得很多时候他是一张白纸反而更好,包括这些年轻人来的时候,我更看他的心态、学习能力和把自己放的位置是否是一个学习的位置。”李想说。
      
      在这样一种独到的培养模式下,员工在李想手下,真的就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新招进来的一个年轻人,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两个月以后,连适用期都没有过,就已经有其他的网站花6000元、7000元的待遇要把这个人挖走。
      
      把事情做好,李想拼的还有一个执行力。李想说,我们周六、周日都上班,算下来,我们一年比别人多干5个多月的时间。我觉得可能企业的性质不同,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红海,大家拼的就是执行力。
      
      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
      
      从最开始的时候,李想就没想到要单打独斗,每到一个最关键的时候,总会有合适的人加入创业团队。2000年春节前,李想说服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工的樊铮回到石家庄,把两个人的网站合到一起,成立泡泡网。
      
      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的时候,曾有人计划出资近1亿元来收购泡泡网。对李想来说,卖掉公司,意味着23岁的他和几个创业元老都有可能得到数千万现金。然而他最终没舍得卖。
      
      他当时发现自己要卖掉的不是网站,而是整个团队时,心里就特别痛苦,真的舍不得。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要和这个团队一起把事业做得更大,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如今,身为80后的李想领导着同为以80后为主体的员工。因为李想认为,80后也可以有责任心,也能成为行业的精英。
      
      李想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他说,“其实我只专注于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了10年,我觉得任何人如果能在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10年,其实也都能做出一定的成绩来。”
      
      李想创业谈
      
      我倒建议年轻人不如把“就业”看成“创业”,把这个“业”看成事业,利用一个好的平台,把他当成自己的事业,当成自己学习成长的空间,以创业者的心态去对待,去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一定可以创业成功的,这个成功的定义就是,你可以变成真正的精英,可以让老板对你尊重的精英,而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开除掉的混日子的打工仔。

    2020年6月14日
  • 励志人物:姜伟,成功需要丰盈的梦想

    1986年,24岁的姜伟大学刚刚毕业,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性格内向他喜欢安静,一个人在山一般的书前欢欣喜悦,和书中的主人公对话。他最喜欢看的书是《瓦尔登湖》…

    2020年6月18日
  • HTC总裁王雪红:任何时候俺都能够从头再来

          211年是王雪红发生巨变的一年。4月,王雪红创建的宏达电市值一举达到319亿美元,首度超过了手机巨头诺基亚。更令外界惊异的是,比起诺基亚超过半世纪的经营,HTC的历史只…

    2020年6月3日
  • 京东商城刘强东:孤独的穿行者

          今年1月,刘强东开着“战车”到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完成了他四年来“穿越了中国所有沙漠”的愿望。接下来,就像刘强东微博上标…

    2020年5月24日
  • 励志人物:高燃,追风少年的速度人生

      几年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只有中专学历的打工仔。他用半年的时间考上清华大学,以一年的时间获得风险投资,在10个月之内迅速将视频类网站Mysee打造成“中国互联网产业100强”。

    2020年6月14日
  • 董卿:每一天,都不应该草草地度过

        前不久,很多人传言董卿将离开央视,但后来证明大家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央视很快回应:董卿在多年高负荷运转后,希望暂时放下话筒,去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一段时间。以致很多人又忍不住点赞:已然站在众人仰望的高峰上却仍不忘继续向上。同时也让人再次想起她那句语录: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

    2020年4月14日
  • 励志人物:蒋锡培的第一桶金

          蒋锡培    年龄:46岁    创业时间:199年创办范道电工塑料厂(远东集团前身)    第一桶金:照明电线    无论如何,您自己要有梦想要有理想,第二您要有激情…

    2020年6月11日
  • 陈年:那些上帝给人的局限

          俺说人生最大的困难其实都是自俺局限。自俺局限分为两种,因一些成绩而膨胀是局限,因一些失败而迷乱又是一种局限。    首先,自俺膨胀的心理以及虚荣肯定是错的。比如凡客今年…

    202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