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
-
您可以哭泣,但不要忘了奔跑
2012年,我背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开启了北漂生涯。彼时,天气阴沉,不知何时会掉下雨滴,就像我未知的前方一样,让人担忧。
-
张泉灵离职日记:生命的后半段
昨天,张泉灵以《生命的后半段》为题在微博发表长文,证实已从央视辞职,加入创投界。文中写到:“我今年42岁,1997年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也有18年了。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所以,这就是我新的开始。”
-
有些所谓的“努力”,其实是毫无意义无价值的生命消耗
某一天的中午,我站在一个咨询工作室的门口痛苦徘徊,因为我约的咨客马上就要到了,但是咨询室的门却关着。我站在门口按了几遍门铃,无人应答,我打了几通电话给工作室的两位负责人,无人接听。我猜想他们都不在工作室,这让我感到万分焦虑紧张,迅速调动起自己的脑细胞,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想起自己曾经用过的另一个咨询工作室,悲催的是我没有存下他们的联系方式,不过没关系,我收到他们宣传活动的微信,上面有联系方式。于是我迅速地找到了电话,预约了时间和场地,比之前我和咨客约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我心里想:只能这样的了,总比没有强吧。接下来我又打电话给在路上的咨客,跟她谈时间和场地变更的问题,她此刻正在出租车上。我挂了电话,走出小区,正准备往另一个场地赶,工作室的一个负责人回我电话,说工作室里有人,但因为在咨询无法给我开门,让我在门口等十几分钟。于是我打电话给我的咨客重新确定场地,然后打电话取消之前的场地预约……
-
怎样才能成为那1%的牛人?
到今天为止,我做到了三次。但这件事没有捷径,除非你能中彩票,否则我也给不了你挣钱的速成方法。
-
您的理想有毒吗?
看职场节目,其中一位男嘉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大学学的英语专业,毕业后在一所学校教英语,由于没办法有效管理学生,辞职去南非做销售工作,又因为在南非没有价值感,故回国。此人的自我介绍中说不善交际,寄兴趣于花草之间,但是找工作的唯一要求就是做销售工作。当时,在座的500强企业负责人不停地告诉他:“从你的介绍到今天你的表现来看,我确定你一点儿都不适合做销售。”可是,这个“倔强”的男孩还是不停地说:“我一定要做销售,这是我的梦想,我会努力。”其实,这个男孩一出场,我就已经感觉出他不适合商场,甚至有些木讷,遇到陌生人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
前段时间和舍友见面。聊天的时候舍友无意间说起,大学和我在一个社团的学哥还是会经常去学校的篮球场打篮球,身姿挺拔,五官深刻,投篮时矫健一跃,帅得一塌糊涂。
-
想都不敢想,怎么成功?
当有人站在这么一个舞台上,我们很多同学都会羡慕。也会想,也许我去讲,会比他讲的更好。但是不管站在台上的同学是面对失败还是最后的成功,他已经站在这个舞台上了。而你,还只是一个旁观者,这里面的核心元素,不是你能不能演讲,不是你有没有演讲才能,而是你敢不敢站在这个舞台上来。我们一生有多少事情是因为我们不敢所以没有去做的。
-
有些事您不做,您想要的生活就永远得不到
二十二岁的S姑娘,在小城市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却为婚嫁之事所烦恼,不出众的外貌和略有些汉子的性格让她的桃花迟迟不开。她打算出国或者换工作到大城市,但迟迟无法下定决心,一方面现在的工作是高薪国企,一方面惧怕出国的复杂流程和大城市的激烈竞争,就这么纠结了六年,到了二十八岁,由于社交圈子的狭隘,她还是那个长相平凡心思粗放的她,只是成了剩女。工作上由于性别和单位性质的限制,虽然已经十分刻苦,但仍然是普通职员。她的高学历和单身身份让她在小城市备受侧目,于是她狠下心来,跳槽到了上海。
-
俺不是教您忍,这只是生活的成本
即使时代已经如此进步,有些事情还是一样古老,比如婆媳矛盾。 某位女留学生,本来庆幸自己在国外能躲过婆媳关系,却在婆婆探亲的几个月中感觉到度日如年。她暗暗丢下知识分子的矜持,甚至嫉妒自己那位初中毕业的妯娌——她居然能和婆婆相处的挺好,天知道,现在自己和婆婆即使呆在一个房间中都觉得难受。
-
像撒哈拉植物一样去活
一棵在撒哈拉沙漠死去一百年的植物,如何复活? 答案是: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