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
-
与未来无关的事俺从不做
2004年9月,我考入大学。学校不甚喜欢,专业也毫无感觉,我像很多人一样。眼前的大学与心里的预期差距太大。我想,也许我的一生就会这样平庸下去了吧?因为高考没考好,我以后也不会有机会进入好的公司实习,也就没有好的工作。也就赚不到钱买好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
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电视剧《新三国》中司马懿说得好:“我挥剑只有一次,而磨剑用了几十年”.司马懿跟随君王南征北战,纵横天下,功勋累累。历史记载,他先后辅佐过曹操、曹丕、曹睿三位君主,虽位极人臣,荣显三代,但曹家对他十分不放心,历有防范。原来,“三马同槽”的谶语在曹操时代就已经盛行。曹氏用他只是倚借其才干治军理政,用他对抗外部的强大敌人诸葛亮等人而已,并没有将他真正视为自己人。三曹明知其不可信,却不得不用,所以对他处处设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懿位高权不重,偶尔权重一时复又被夺。如果换了常人,应该是相当的苦闷。但此公心量非一般人能比。他以小火慢烹的高超技法,默默忍耐,明哲保身。国家用人之际,就是他人生的巅峰,他总是勇效犬马之劳。一旦大功告成,则主动请辞,绝不贪恋权位;每当受到猜忌,事业处于低谷,他就以佯病为常事,深居简出,在寂寞着修炼。终于,在坚守寂寞几十年如一日之后,他趁着曹爽大意出城的空当,从寂寞中爆发,先下手为强,赢得了天下。试想,如果失去了在寂寞中几十年的忍耐,司马家族恐怕早就被提前拿下了。
-
您根本没时间发呆:想象五年后的您在做什么
仅十九岁的凡内芮在德州的诗词比赛中,不知得过多少奖牌。她的写作总是让我爱不释手,当时我们的确合写了许多很好的作品,一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这些作品充满了特色与创意。
-
25岁的选择
粗略看过来,对于那些**名媛来说,25岁,人生中的大事大抵已经发生。在最鼎盛的年纪,她们已经成为自己。
-
別老拿梦想说事儿了,梦想没有您想象得这么大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才渐渐发现自己没有梦想了,其实梦想这个词造出来就是来贴标签的。首先问:你有梦想吗?有,那好,给你贴上。没有,那就继续找吧。然后,你就被分为两种人:有梦想的人,没有梦想的人。这就有点像去医院治病,因为没有确定病的名称医院就没法对症下药、所以你鼻子不好,就给你贴上鼻炎的标签,然后你就告诉自己:我是一个鼻炎患者。梦想也绝不是中国好声音舞台上汪峰叔叔说的:请问你有什么梦想吗?然后歌手就把梦想说的很大,最好能流下泪水。
-
您过得不好,不是那些过得比您好的人害的
可是人家为什么要在乎你的感受呢?你五点起床六点去接机站在风里冻得像条狗是因为你喜欢这个明星,你为了你喜欢的事情去努力应该觉得快乐。豪门妹子的合照没有侵犯你的利益,她只是利用了她手头的资源做了她想做的事情,这个资源不是从任何一个粉丝手里抢来的。她没有利用自己的背景来侵占了原本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的见面机会。
-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回家吧,不要在昆明打工了,爸妈供你读了四年的大学,不是为了让你在昆明随便打个工,然后随便嫁人,过这样没有意义的人生。回来好好考公务员,省考就要开始了,好好准备一下。你只是个小姑娘,你不用像男生一样赚多少钱,爸爸只是希望你的一生安稳健康。你还年青,不要这样荒飞青春,不要把爸妈的愿望放之不关。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考试成功,加油”
-
生活是不会自动为您铺路的
我问她: “这你应该做过吧,不是你们这行业很普通的工作嘛?” 她总是回答:“这当年是XXX做的,我都没碰过。”或者“这工作内容我一直不喜欢,所以一般老板让我做我也不做,谁知道今天要用啊”。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别人的和自己的故事。
-
俺们都到了这个略显尴尬的年纪
老陈年初三就要回银行上班,他喝酒总是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吹瓶,人送外号“雪花小王子”。这货又拿起一瓶啤酒准备和我一饮而尽,我忍着满肚子往外冒的啤酒气,愣是和他又干了一瓶。到后来我撑到站起来都在打嗝,那货依旧若无其事地一瓶又一瓶。
-
最初的梦想未必是最后的仪式
——stop! 我知道读到这里你们会骂我装逼——这和朋友圈里那些不加上英文不会说话,不配上**照就会长疮的逼逼们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