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最专注的那段时间收获最大

  每一篇,我都用心读了很多遍,读到自己快背下来了。后来放下Kindle,仔细想想我最近的经历与收获,给朋友发了一条微信:浮躁的世界,我们都欠自己一个专注。

  今天一天,俺都在和自己相处,任何工作事宜都没处理。在这一天的相处时间里,俺系统看了一个俺喜欢的公众号里2015年所有的文章。

  每一篇,俺都用心读了很多遍,读到自己快背下来了。后来放下Kindle,仔细想想俺最近的经历与收获,给朋友发了一条微信:浮躁的世界,俺们都欠自己一个专注。

  以前,俺对“停下来,等等您的灵魂”这种话特别不以为然,活着不就是为了勇猛精进,哪有什么停下来等待灵魂的时间。当下,在俺系统专注地看了十几篇文章后,隐隐约约感受到俺的身后有个叫”灵魂“的人一直在拼命地追俺。

  于是俺停下来等了这个人,她缓缓地在俺耳边轻声细语道:您在追求的一些东西不是您真心想要的,您的生活混杂着虚荣、金钱、成功等物质。俺回了句:是,您说的对。

  互联网创业家伊光旭分享说,他对于朋友圈推荐的文章,先去收藏,大概扫一下就存到微信的收藏夹。两个星期之后,他觉得这个文章牛,他再看。其实,您会发现当初头脑发热收藏的好文章80%都是无意义、无价值、观点经不住推敲的。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您可以回头看看。

  这和俺们的人生路很相似,您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您也可以回头看看。哪些事情让您记忆犹新,哪些事情教会您成长,您回想自己每周的工作内容和生活记录就可以知道。您是因为虚荣心而做,还是想要领导夸奖才去做,还是真的因热爱而专注做的,所有的原因与结果都会一目了然。

  此刻,俺很想说说昨天下午的手绘课。这个课程期待很久了,昨天下午终于和老师同学们见面了。这是俺们的第一节课程,大家都很期待。刚上课,老师为了了解每位同学的水平,所以在上课的第一个小时安排临摹。俺,选了一张最喜欢的金鱼,看了几分钟,拿起笔,低下头,开始尝试着画画。

  十几分钟后,就听到耳边不断的有同学和老师交流的声音,还有同学说自己画完了让老师点评。当然,外界的声音对俺没有造成影响,俺一直告诉自己,沉下心,慢慢画。等到老师开始讲课,俺的金鱼也完工,终于抬起头。

  后来,下课期间大家开始互相交流,俺才知道,原来很多同学都没有完工,只是简单描了轮廓,而只有俺,是认真的按照原图的形状一一临摹。同学们都来俺的桌子旁,说俺画的很棒,并问俺怎么画的。俺想了下,告诉诧异的同学们:俺真的没有画画的天分,俺也没有练习过,俺只能说自己够专注。

  俺去学画画,俺很清楚,俺没有任何天赋,不是为了开画展,也不是当画家,俺就是来练习专注。俺很想知道,在一个未知的领域,当俺付出时间,它会是什么样。

  所以,当老师要求俺画画时,俺不会提问,俺想试试专注下的俺能不能一笔一点的勾勒出事物原本的样子。俺就是那种完全沉醉在当下的初学者,不在意好与不好,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快乐地徜徉在自俺的新世界里。

  说起画画的事情,俺就回忆起以前的某些时刻,有没有这种专注的快乐。有,但是记忆犹新的大多是看手机时忘记时间的快乐,或者看到震撼内容后泛起的一丝激动。然后,放下手机,一切照旧。俺深刻的知道,朋友圈很精彩,大家每天都在不同形式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故事到底是专注而成还是包装而成,俺们无从而知。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俺真的不知道是幸运还是灾难。

  最近,俺时常被微信群困扰。真的,太多微信群,太多强压的需要浏览的信息,俺会发觉好久没认真看看自己了。今天,公司一位高层leader建立了一个文案天团群,邀请各路爱写作的人一起碰撞出一些牛逼有趣的文案。

  如果是以前,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机会的俺肯定会高兴地交份自己的文章与自俺介绍,然后祈祷自己能进群。现在,俺不会这么做了。俺很清楚,文案想写的好,首先要靠高质量的输入,而不是认识一群大咖在微信群里探讨。

  包括以前,俺很想学习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找到这个领域的专家,并向他学习。接着,俺开始搜相关的社区、qq群以及微信群,期待能加入他们,与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人对话。

  这个思路没有错,但是俺现在也不会这么做了。因为,俺发现,俺加的文案群、运营群,大家很少聊文案、运营,更多的是闲聊。即便,俺加的跑步群,俺也看不到大家的打卡。俺的工作群,放了很多要思考的问题,却总是在几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后无结果而终。

  社会很浮躁,俺们的心很难安静。包括俺自己,甚至感觉找个安静的咖啡馆都很难。上周,六一班创始人燕子来上海,她是俺眼中女神级智慧的人,曾经一个星期看掉20多本书。

  俺问她觉得自己进步最大的几年是什么时候,她给俺讲述了自己刚工作前五年的状态:工作、看书、偶尔的party。她说,那个时候,手机只能打电话,上网家里也没有,她会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在阅读。所以,那个时期,她的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她的进步也是飞速的。

  无论何时,十年如一日的专注都是人生的必要条件。真的智慧与假的智慧,当您走到人群,一开口就众所周知。俺们在提醒自己不要欺瞒别人时,却时常忘记提醒自己别欺骗自己。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俺最专注的那段时间收获最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425.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8日 下午2:58
下一篇 2025年1月10日 下午3:01

相关推荐

  • 25岁的选择

      粗略看过来,对于那些**名媛来说,25岁,人生中的大事大抵已经发生。在最鼎盛的年纪,她们已经成为自己。

    2025年7月31日
  • 致所有不读书的人:您将“死”于35岁

      帅气,在**部门上班,工作稳定。  所有人都看好这门亲事,虽然只见过一次面,表妹却坚决不同意。

    2024年8月28日
  • 影响全球的一篇短文:《年轻》

      后来此文传到日本,文章的观点成为许多日本人生活哲学的基础。  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多年来,《年轻》始终是我的座右铭。”

    2025年4月2日
  • 年轻人应该多吃些苦,多走些弯路吗?

      年轻人,吃苦是福,要多走弯路多吃苦,才好啊。  比较黑色幽默的是,后来他们才知道:他们本来可以不这么苦。但当时的领导,背后这么说,苏州人就是娇贵,就是娇气,就是要让他们多吃苦,才好练出来。

    2024年9月20日
  • 20岁时就该知道的20件事

      2、不要指望学校来教育你  当学校设置好课程安排的时候,可能学校授课这种制度已经过时了–有时候是完全垮了。你应该通过敢为人先和实干精神从那些值得的人身上学习并且获得尊重,而不是没有主见,随波逐流。

    2025年2月3日
  • “俺不会”是最愚蠢的借口

      我有个同事,每逢单位组织大小活动,他都不积极参加;每逢领导给他安排工作,他也退缩拒绝,每一次,他找的借口很简单:我不会。

    2024年5月12日
  • 您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我把公司从深圳搬到北京了。  8月份决定的。9月底就搬好了。  每个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惊呆了。

    2024年9月18日
  • 没有谁比谁过得更容易

      从朋友圈行情来看,大家都过得不错。  老大是女强人款,在媒体做首席,当得了战地玫瑰做得了温室花朵,刚从欧洲旅行回来,每天都有在巴黎啊罗马啊的美照放送,彩色丝巾配大框墨镜,白牙齿露出超过八颗,皮肤滑溜细腻,人神采飞扬;

    2024年10月28日
  • 为什么俺们都害怕30岁呢?

    1 曾在贴吧上,看过这样一个帖子: “32岁,自己的存款为,真得就差不多该自杀了。” 网友称自己已经32岁了,但还是一无所有,以前以为3岁的时候会是前途无量,但是等3岁的时候,才发…

    2020年3月7日
  • 牛人都在拼命努力,而您却总觉得自己太累

      在年轻人的生活里,从来都没有容易这两个字。  有很多人,说的更多,做的更少,却又一直觉得很累,感觉是做了什么天大而又艰难的事情。总也觉得自己这么的努力,应该会成为一个牛逼的牛人才对的,付出去的努力就该得到收获。

    2024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