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讲两个身边人的小故事。
第一个是小邱,他应该是俺见过跳槽最频繁的人了,两年内换了5家公司,没有哪份工作超过半年。
据小邱说,他碰到的这些公司都有问题,要么客户难伺候,要么就是下属工厂不好配合,再不然就是公司内斗厉害,似乎每一家公司都无法安放他的才华和野心。
于是,小邱得出一个结论:入错行了。
小邱认为,选择错了,所以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但是,他跳来跳去,始终也没有绕出他讨厌的这个行业。
另一个,是同乡姑娘阿九。
俺有一次帮朋友发了条外贸业务职位的招聘广告,阿九跃跃欲试。
她先是发信息问俺这个职位能开多少钱,然后又问食宿年终之类的待遇。
阿九本身从事服务行业,从没有任何外贸或者业务方面的经验,俺便委婉地提醒她:这种工作与她目前从事的行业不一样,可能不太合适。
阿九理直气壮地告诉俺,正是听人说外贸行业很吃香,所以才想到要转行,她说:“只要工资开得起,俺什么苦都能吃。”
俺很无奈,只好明确地回复她:因为这个职务常要出国参加展会,所以产品知识和外语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以她的资历,是不够入职标准的。
为什么讲这两个人的故事呢?
因为俺们班级群里刚讨论过一个话题:选择与努力哪个更重要。不少同学都认为,选择比努力重要,一个好的选择,能让人省掉好多努力。
话是没错,但俺内心却一直有一个疑问:那些声称“选择大过努力”的人,他们究竟是靠什么选择的?
2
就像小邱和阿九一样,很多时候,俺们“想做什么”和俺们“能做什么”并不一致。
俺曾经羡慕那些从事新兴产业的同学,他们以高俺数倍的速度发展,但是真当有人拉俺一起转行创业的时候俺却退缩了:因为俺对即将进行的项目一窍不通。
俺曾羡慕同行阿媛早早地**接单,可学着她的样子出来单干的时候,俺一张单也接不到,这才知道阿媛大学四年一直在研究国际贸易,而这些知识,俺在重新回归岗位后摸索了数年才掌握。
俺们常常在羡慕别人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自己是否有做这种选择的资本。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跟风跳槽或跟风创业的人最后都成了炮灰的原因。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含:
第一,对选择的未来走向有一定的认知。
也就是说,他的视野与现有的信息量足以判断这个选择是否适合自己的长远发展。
这种前瞻性质的认知能力,一般通过深入学习和大量对比观察而来。
第二,对自己的实力与选择的匹配度有着准确的评估。
这意味着,他的积累以及成长速度撑得起自己的野心,并且有着承受风险的能力。
而这种评估的唯一基础,就是过往的工作所得。
如果离开了这两条,那就不叫选择,叫**。
通过这两个条件可以发现,努力根本就不是选择的对比项,它是选择的基本条件。
俺们从校园踏入社会的时候,那些零起点的工作会成为俺们的选择;当俺们只有一种技能供俺们生存的时候,与这种技能相关的工作就是俺们的选择。
那些选择,看上去是俺们主动而为,其实都是量体裁衣。
不努力,您拿什么选择?
3
不必过于迷信选择的力量,因为没有什么选择能替代您本身的努力。
俺现在算是个斜杠青年,白天从事外贸工作,晚上码字写稿。
在得知俺终于出了第一本书的时候,有小伙伴感叹说:要是您把当初在工厂拼命的劲儿用在写作上,说不准早成大作家了!
换种选择能成什么样,俺是清楚的。毕业以后俺就尝试过以投稿为生,但失败了。
正因有了在工厂的丰富经历,俺才获得了全新的思维模式;而俺在工作上积累的学习方法,也帮俺快速地敲开了学习写作的大门。
所以俺常跟人说,并不是找准了方向才有必要努力,而是先努力,而后才会有方向。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那些说“选择大过努力”的人,究竟靠什么选择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8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