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看不起您时,您该怎么做?

  论坛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求助帖子:“别人看不起我,我该怎么办?”

  

  论坛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求助帖子:“别人看不起俺,俺该怎么办?”

  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看不起您、刁难您,而是您自己做得不够好,让人有话可说。

  先讲个寓言笑话:

  一个财主遇到一个穷人,财主对穷人说:"俺这么有钱,您怎么不尊重俺呢?"

  穷人回答:"您有钱和俺有什么关系?俺为什么要尊重您呢?"

  财主说:"俺把俺的财产分给您一半,您会尊重俺吗?"

  穷人回答:"您把财产分给俺一半,俺就和您一样了,为什么要尊重您?"

  财主又说了:"那俺把财产全部给您呢?"

  穷人说:"那俺就更不会尊重您了,因为俺是富人,您是穷人了。"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却向人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您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拥有让人信服的条件,包括特质、素养、情操和意志等。

  行事不顺的人通常很敏感,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因此而患得患失。其实,面对别人的不友善,俺们最该做的,就是打开体内的应急按钮,调动所有的防毒软件,全面修护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把无聊的闲言闲语和猜忌都扔掉,只留下能激励自己的箴言。

  汉代名将韩信发迹之前,曾经流浪街头,并几次想要以死自俺了断。一个在河边漂洗棉絮的老太太可怜他,每天都省下一碗饭给他,一连供养了他几十天。韩信填饱了肚子后,忍不住慷慨激昂起来,对老太太说,将来自己一定会重重报答她的恩德。老太太一听,勃然大怒,训斥道:"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这句话大意就是说,您一个堂堂男子汉不能自立,俺只是可怜您身为公子而为您准备餐食,哪里可能去妄想得到什么回报,您如此豪言,真是可笑至极!

  老太太的一番话,可以说是相当地刚硬绝情!一个贫苦无助的老太太,却对着七尺男儿说出如此训言,对于韩信来说简直是羞辱到了极点。然而,也正是这当头一棒,把一直沉陷于迷惘中的韩信拉了回来,让他开始有了想要改变现状的强烈意愿。

  明代思想家吕坤说:"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若是一个人缺乏斗志,只会夸口而没有真正的实力,连自己都无法照顾好,怎么可能回报和馈赠他人呢?况且,那时候的韩信理应是羞愧难当的,怎么反而好意思冲着老太太允诺呢?

  于是韩信由这番刺激中清醒过来,开始奋发向上,历经艰险困苦,终于成为汉代功名显赫的大将军,最后也实现了对老太太的重谢。俺们不禁庆幸,要是老太太是一个温柔贤淑的人,只是对韩信说些不关痛痒的"您要上进"、"您要努力"之类的话,那么当时那个浪荡的韩信会那么快找到人生的坐标,并朝着这个方向出发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被人嘲讽是非常难堪的事情,但因为无法回避,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有效地消化,成为一个激发您开拓新局面、扭转逆势的开端。

  哲学家蒙田说:"若结果是痛苦的,俺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若结果是快乐的,俺会百般忍耐暂时的痛苦!"

  一个人处于弱势时,千万不要去回忆那些曾经的风光,也不要抱怨世道的不公平,更不要沦为可怜的气球人(处处受气,处处求人)。俺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失败的原因,把过去的一切打包,成为一个丰富的经验库,然后才能没有任何负担地大步前进。而沿途的重要工作就是,重拾自己的优势和信心,让别人看到您的光亮!

  传说宋代名士苏轼游玩莫干山的时候,进入山腰的一座道观进香。道士见他穿着十分朴素,心想他应该是一个普通百姓,于是就异常冷漠地招呼说:"坐!"然后吩咐童子,"茶!"

  苏轼落座喝茶,和道士很随意地交谈了几句。几番言语,道士发现来客气度不凡,马上请苏轼进入大殿,摆下椅子说:"请坐!"然后又吩咐童子,"敬茶!"

  苏轼继续和道士攀谈,口中妙语连珠,讲得道士啧啧赞叹不已,忍不住打听起来客的名字。苏轼微笑着说:"小官是杭州通判苏子瞻。"道士闻言立即起身,请苏轼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并态度恭顺地说:"请上座!"再次吩咐童子,"敬香茶!"

  最后,苏轼准备告辞了,道士请求留下墨宝。苏轼思忖片刻,联想起道士的种种态度,于是写下了一副着名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借以讽刺道士趋炎附势。

  聪明的人都知道,证明一个人的价值,绝对不在于几个人的言语。苏轼有相当的阅历和涵养,当他遭受别人的轻视时,并没有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而是很自然地按照着自己的计划,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去在意别人的态度。而那个势利的道士,最后终于领略到了苏轼掩盖不住的才华,继而感到羞愧。

  试想,要是这个道士攀谈的对象不是苏轼而是俺们,当他发现彼此水平相当,或者更糟糕,他怎么可能改变自己骄傲的态度?而这样的对联也就会滑稽地成了:茶茶茶,坐坐坐!

  别人的不友善举止是别人的错误,俺们无力改变。但是,俺们可以尽力提升自己的形象和价值,让自己原本微弱的力量逐渐强大,直到每个人都无法忽略俺们的存在为止。

  俄国文豪屠格涅夫曾说:"先相信您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您。"如果连您自己都轻视自己了,那您要如何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最终能否实现目标或者达到成功,必须倚仗很多因素,其中自身的条件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您本身就是一颗钻石,不巧被遗失在一个沙滩上,被人们当做低劣的沙砾来看待。那么,只要您不灰心,不慌乱,耐心等待一次次潮来潮涌的翻动,最后您的光亮肯定可以吸引每一个人的目光。即使海浪有可能将您继续掩埋,那也是暂时的,您良好的特质丝毫不会因为与沙砾混合而有所改变,您仍是一个值得珍藏的上品。

  因此,如果您真的是钻石,在被埋没的时候,请不要做无谓的哀叹,坚定地保存闪亮的梦想吧,相信有一天您一定可以吸引众人的目光。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别人看不起您时,您该怎么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86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4日 上午7:06
下一篇 2020年12月14日 上午7:08

相关推荐

  • 把困难精进成简单,离成功也就不远

        1  大年初一晚,我们一家人在厨房进进出出,打算好好包顿团圆饺子。

    2020年3月23日
  • 热情是您前行的持续动力

          热情是一个人由于对某种事情的极大兴趣和爱好而形成的某种专注。热情是俺们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没有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兴趣和专注,就很难做出大的成绩。对工作热情就意味着对工…

    2020年11月7日
  • 有没有阳光温暖过卑微的您

        每天去电影学院蹭课回来,都会路过北京电影制片厂。有这么一群人,夜晚住晒不到阳光的地下室,白天则坐在北影厂门前的台阶上,从日出,到日落,耐心又焦灼地等待着机会的降临,渴盼着在某部电影里饰演一个小小的角色。哪怕,只是一个侧影,一具尸体,一双眼睛,一声叹息,或者,被无情的剪辑师,一剪刀下去,只剩半个臂膀。

    2020年11月20日
  •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来自您内心的自信

        经常有人问我第一桶金怎么来的,从哪里得到的,有多少。其实每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都想说,人的第一桶金是自信。即使你没钱也不要怕,自信就是你的资本。也有人在自信前面加了一个不好的修饰语,叫盲目自信,我不太爱听。我说过很多次自我的害处,但我认为与自我有点关系的不多的好东西之一,就是自信。自信当然有自我意识,还有信,相信的信。相信,是正面的、健康的。要相信自己。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才会相信他人,相信未来。

    2020年11月26日
  • 与其担心未来,如现在好好努力

          1、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俺有个朋友A,他恋爱谈了7年还是分手了。那阵子他看起来跟个没事人一样,俺们都以为他没那么在意,结果有一天他喝醉了…

    2020年10月31日
  • 努力的意义是赢自己

        《我是歌手》第四季里,最触动我的人当然是李玟,印象最深的她的话是那句,“我在妈妈肚子的时候,爸爸就离开我们,然后很多人就告诉我妈,你一个女人照顾不了三个孩子,把最小的放弃。所以从小我就觉得我要花多一些的精力去让人家喜欢我。”

    2020年12月16日
  • 经历怎样的辛苦,才配拥有怎样好的人生

      我做传播六年时间,大牛前辈见过很多,但毫不夸张的说,A先生是我在传播同行业里见过的最牛的人。年轻,英朗,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拥有战无不胜的骄人战绩,任何事情在他面前都会被瞬间分解再整合,让人一目了然、拍手称赞。像这种大牛前辈,任何人看上去总觉得他有天赋才做到今天的成绩,我也这么认为,一直到我断断续续的听他讲以前的故事,才慢慢发现拼凑出一副画面,而这幅画面,很少有人知道,但足以让我这个也挺傲娇的人叹为观止。

    2020年11月30日
  • 穷是一剂良药它能治病

    今天应该是刘师傅七十岁生日,因为他正好比我大十岁,由于穷忙这些年也没顾得上去看望刘师傅。刘师傅说起来是我的师傅,但是实际上没什么技术,我们安装工 第一要素就必须会识图,刘师傅是从玉…

    2020年11月6日
  • 相信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

    刚从昆山出差回来,在经历了调整期之后,让俺慢慢的恢复状态,在昆山是在是让俺感觉很累,不管是从心理还是身体。俺感觉俺是在蜕变,让自己去承受一些很难接受的事情。现在在回头看整个28年,…

    2020年10月5日
  • 没有容易的人生,只有不言放弃的您俺

        1  晓菲终于顺利通过了遴选考试,实现了多年来的愿望。她的朋友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大家,引起很多人羡慕。倒是晓菲自己淡定很多,只是笑着道了几次谢,其他什么也没多说。

    2020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