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是牛逼,但和您有啥关系?

    远在美国留学的朋友向我吐槽,说最近有个陌生人加她QQ,问她知不知道他是谁。对方说了名字她才想起来,原来是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

  

  

  远在美国留学的朋友向俺吐槽,说最近有个陌生人加她QQ,问她知不知道他是谁。对方说了名字她才想起来,原来是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

  她好不容易才想那个记忆深处的名字,回了一句“原来是您,好久不见”。对方说,“是呀,好久不见,还记得俺吗?听说您现在在美国XX大学(某知名院校)念全奖博士,您好牛逼。”

  朋友客气地说,哪里哪里,都是运气。

  对方倒是不客气,二话不说发过来一大包文件,全是用于申请美国学校PHD的各种表格资料。要她帮忙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另外,最好帮他把写好的申请书也再润色润色。

  朋友正忙,手头还有一大堆presentation要做,跟着顶尖的导师做reaserch,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应付日常学习任务已经是压力山大,她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那有空帮人弄这些,只好呵呵呵对着电脑苦笑。

  想想实在和对方没交情,她对他说,自己手头挺忙的,近期可能抽不出空帮您了。

  “老同学”于是说,那您能不能帮俺找个牛逼点的教授写个推荐信呢?

  朋友无语,想,大哥,俺都快不认识您了,再说了,隔行如隔山,根本不是一个专业,要俺去哪帮您找教授。

  只好委婉拒绝道:这个,您那个专业的教授,俺不认识呀。

  对方问,那您随便找一个牛逼点的教授呢?

  朋友笑,“随便”,还要“牛逼”,这还真是有点难。

  对方立刻变了态度,埋怨起她来,哎,同学们都说您现在混得好,俺才来找您帮忙的。果然牛逼了,就不认识老同学了。这么小个忙,都不愿意帮俺。

  现在有些人,想问题的思维真是好奇怪。可还是有不少人,就是他这样的想法。

  别人比您牛逼了,就活该要帮您了?她能拿全奖出去念博士的时候,找您帮过忙啦?人家不都是自己吭哧吭哧写申请,准备材料,不也没人帮助她?就算有人帮过忙,那个人也不是您。

  她现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称得上混得“牛逼”了,可那和您有啥关系?她为什么非得要帮您?

  认识一位英语专业八级的翻译姐姐,每年特别害怕回家过年。因为她家有一大堆弟弟妹妹,等着她回家的时候给“讲讲英语”。什么姑姑的女儿,叔叔的儿子,还有以前什么老师家快要高考的亲戚。

  她本身就是干翻译的,因为专业也算比较优秀,在外面接翻译的私活都是一千字两百块。平常工作也蛮幸苦的,回了家倒好,不但没时间休息,比上班的时候还忙。不是给人翻译英文,就是给人改英文简历,要么就是给一帮孩子补习英语,“讲讲题”什么的。

  她说她坚决不会回家乡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城市净是求人干活不给钱的。虽然她也不喜欢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人挤人,也不喜欢上班好几个小时浪费在路上,但她喜欢大城市的契约精神,喜欢做事之前明码标价的坦诚相待。

  在大城市里,每个人不用说都懂,请别人付出的劳动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找您免费帮忙还心安理得。

  她总说,每次回家心理压力都很大,帮了这个还要帮那个,家里那么多亲戚,一碗水端平也是件难事。而且,您帮忙了人家觉得就两分钟的事儿,根本不在意,可您不帮忙,别人就觉得您小气,不懂事,就这么点儿小忙都不帮!更可气的是,连她自己的父母也是这么个论调。

  都说在外面混的不容易,其实回家才更是不容易。

  微信里有个网友,不知道什么时候加上的。几百年也没说一句话,突然来问俺,您会PS吗?俺说俺会呀,她就说,那您加俺QQ吧,在Q上教教俺呗?

  俺觉得她挺逗的,俺是会,俺会俺就得负责教您?俺告诉她,学习软件的帖子和视频,网上到处都是,而且软件这种东西,自己多用用自然就会了。况且具体情况具体解决,要做个东西出来,两人不能面对面地交流,很难说得清。

  记得在站酷上看过一个帖子,起因是,有个什么都不会才入行的自称“小菜鸟”的人对他抱怨,说网上的大神都爱装逼耍大牌,不愿意教小菜鸟技术。于是那个人写了很长一篇帖子,说为什么那些大神不愿意教您们这些“菜”呢?是因为您们连最基础的东西都不懂,还在这里问东问西。比如人家告诉您,这个是用“正片叠底”“这个是了个蒙版”“这里是用了极坐标和扭曲”,您还要问人家,正片叠底是什么?蒙版怎么做?极坐标和扭曲工具在哪儿?恨不得人家拿着您的手教您弄,那些“大神”和这些问问题的人,简直不在一个层次,没法交流。所以他们干脆闭嘴了。

  其实很多习惯找人帮忙的人都是这样,自己一点都不愿意付出,也没有一点探索精神,就知道索取。

  觉得那些“会做”的人做起来很容易,就去找别人帮忙。好像那些“会做”的人的时间都是公用的一样。

  许多东西随便上一个论坛,或者百度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的东西,非要去问别人;许多明明花一点钱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非想着找熟人免费做。

  不仅浪费别人的时间,还破坏别人心情。

  别人不理他,他就埋怨别人耍大牌,没爱心,小气,装逼。

  轻的四处抱怨怀恨在心败坏您的名声,重的自此绝交跟您老死不相往来。

  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别人是比您强,可再强的人也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别人是比您牛逼,可别人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才走到现在的。

  别人在努力在费功夫的时候,您付出了什么吗?

  俺的新书就快上市了,前段时间编辑要俺为自己的书找几个人写推荐语,俺想到一个现在混得还不错的文艺界校友。就在微博上私信了他。对方回复俺,说先把书发给他看看。俺把书稿发过去,后来再问他,就没有消息了。后来编辑问俺这件事,俺对俺编辑说,没消息了就算了吧。俺想,无论怎么样,俺只是个陌生人,虽然是校友,但其实这也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对人家来说,就是爱认不认。(www.lizhijuzi.cn)无论最后怎样,他既然搭理过俺,俺都该感谢他。

  求人帮忙,本身就该心怀感恩之心。可好多人总会忘记,别人帮您那是情分,不帮您才是本分。

  别以为比您强的人就都欠您的。有钱人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学霸也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题都会的,再牛逼的设计大师也不能用脚给您画个logo,学英语的人也不可能闭着眼睛就翻译出一篇漂亮的论文。

  无论多小的一件事,只要想做好,都得付出劳动和心血。

  俺们都应该懂得回报他人的付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多想想自己能为别人带来什么,而不是总想着如何不劳而获。

  别总以为认识的牛逼的人很多,您就可以轻松获得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

  比您强的人多了去了,可他们谁也不欠您的。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人家是牛逼,但和您有啥关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71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0日 上午9:10
下一篇 2020年12月10日 下午12:09

相关推荐

  • 您看到俺有多幸运,俺就有多努力

        此前,我去参加了一个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课的何老师是北京一个非常出色的创业者。两周后,何老师再次来到深圳的一家知名企业上课,我被他的团队成员请来协助他为上课做一些准备。其实当天并没有做太多事,只是稍微布置一下现场、发放一下资料。

    2020年9月27日
  • 您以为是自己输在了起跑线,其实是别人赢在了终点

        1  大一刚开学的时候,有个读者来找我聊天,语气很沮丧。他高考超常发挥,被一所挺不错的高校录取,喜滋滋地玩了一个暑假,却在开学的第一周,就感觉到压力山大。

    2020年9月26日
  • 精美励志文章:人生低谷时的锅底法则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终于盼来全国解放,但是凌解放却让父亲和老师…

    2020年9月28日
  • 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

      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2020年12月13日
  • 再努力一点,俺不想做一个自己都看不起的女人

        昨天一直在下雨,淅淅沥沥的,到处都是湿哒哒的。  下班的时候,路过花卉市场,恰逢各个摊主都准备关门,阴暗的天气里,看着那些色彩缤纷的郁金香、茶花、风信子以及各种形状和浓淡不同绿植,莫名地心情好起来,便踩着泥泞走了过去,转悠了一圈之后,选了两盆小小的绿植。

    2020年11月28日
  • 新华社2015年新年献词

      《满怀信心成就新的梦想》    历史于时序更替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当时间叩响新年的大门,2014那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时刻定格为难忘的历史记忆,汇成涌动的时代大潮,澎湃着2015的新期待和新希望。

    2020年12月7日
  • 别人的质疑,会激发俺更加努力地去逆袭

        小时候有个朋友叫珊瑚,她什么都很出色,唯独唱歌不好听。  有一次班里搞春晚活动,有人提议谁被球砸中谁就要唱首歌。一直忐忑不安的珊瑚没能侥幸躲过,被球砸中了。我们几个好朋友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2020年3月26日
  • 再见四月五月你好励志简短文案

    再见四月五月你好励志简短文案(精选60句)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文案吧,文案在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宣传形式。什么样的文案才具有感染力呢?…

    2022年7月15日
  • 那些用热爱抵御孤独的人,从来不会孤独

        卡夫卡写作的屋子坐落在布拉格的炼金术师巷,是一个死胡同。那间小屋在胡同的最里面,像苦行僧的屋子一样简陋。据说卡夫卡下班后就带着饭盒到这里写作,直到深夜才回家。他拒绝与人交谈,甚至是他的家人。“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都让我感到厌烦。”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不禁想知道这个卑微的保险公司小职员有着怎样的内心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把他抓住不放,让他对写作如此执着。而且他写作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卡夫卡临终的时候曾要求他的朋友马克思·布罗德把他的手稿全部焚毁。究竟是怎样的热爱让他面对真正的孤独也无所畏惧,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写作,写出的东西就算无人理解也无所谓?

    2020年11月25日
  • 励志成功誓言:面对黎明,俺不再茫然

        我比以往更加优秀    在羊皮卷的启示下,我开始了新的生活。仅仅几天时间。我的内心被一种奇妙的力量鼓舞着,那几乎为岁月所泯灭的希望重新回到我的心中。

    2020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