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会到注定的高度

    2004年,我刚考上中山大学时,老师常说,你们在高中肯定成绩数一数二吧。我暗暗嗤之以鼻。我在高中从来都徘徊在20——30名之间。我们班100人。第一名方同学,从高一到高三,每次都是第一,不知把我甩到哪儿去了。他从小梦想上清华。第一年高考差了一点点,第二年还是差了一点点。

  

  

  24年,俺刚考上中山大学时,老师常说,您们在高中肯定成绩数一数二吧。俺暗暗嗤之以鼻。俺在高中从来都徘徊在2——3名之间。俺们班1人。第一名方同学,从高一到高三,每次都是第一,不知把俺甩到哪儿去了。他从小梦想上清华。第一年高考差了一点点,第二年还是差了一点点。

  看起来只有那么一点点,实际上却不是小距离。这点俺深有体会。当时俺的成绩,再怎么努力都进不了前1,但就算不努力也滑不出前3,所以俺那时一直以为,一个人的水平是稳定的,他应该在自己可以达到的范围内,追求最好的结果。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付出再多努力也是徒劳。

  方同学读了四年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经历过三四十场,只有两次不是第一名。第一次是第一年的高考,他全县第二。第二次是第二年的高考,他全县第三。说来也奇怪,他以平时的成绩,怎么说都该能够上清华的分数线,可是一到了高考,就会发挥失常。

  第二年高考后,方同学对着参考答案估分,发现比第一年还差很多。一气之下,没有报志愿就一个人跑回家了,把陪他来填志愿的爸妈扔到学校里。他离开学校之前,托付同桌杨说:“您只准给俺报中科大,别管俺爸妈怎么说,您不能给俺填别的学校!”方同学的父母怕他连中国科技大学也考不上,要再降一降志愿。杨说,除了中科大,别的学校方同学是再也不肯上的,就中科大吧。结果考上了。

  那个暑假,俺和杨在一起聊天。聊到方,俺们都很感叹。俺说,人总有个适合自己的高度,并且最终会到那个高度上。再往上,哪怕只高了一厘米,还是怎么跳都够不着。杨深以为然。

  有意思的是,若干年后,杨被保送到了清华读博士。杨在清华期间,发表了几篇很牛的论文,还因论文获奖上过清华主页,甩出别的清华生一大截。方同学从中科大本科毕业后去美国读博士,临走前从北京坐飞机,特地去清华看杨。当然,看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看清华。他跟着杨一起在清华校园逛,对于这时的方来说,清华已经算不上什么了。虽然如此,想着自己从小梦想的学校却没有读成,反倒被同桌读了,觉得有点滑稽。

  无论是方,还是俺,或者是杨,都知道,如果让杨高中就报清华,考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不是他们不行,是起点低的缘故。俺们5人的高中,连个实验室都没有。为了培养出好学生,学校把全校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尽管如此,还是七八年都考不出一个清华北大。这对别的学生很不公平,但在资源稀缺的地方,就是这样。

  但上面并不是俺想说的重点。重点是,烂高中的背景丝毫没有影响方今天在美国、杨今天在清华的现实。俺虽然比不了他们,但中大的经济学硕士毕业,也还不算次。回头来看,俺们都很幸运。但再想想,这也不是幸运,而是本该如此。俺们只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到了和自身水平相称的位置上。虽然这过程中有波折——他们有过高考的失败,俺有过考研的失败,也在小民企打过工——但从长期来看,每个人都站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一时的成败得失,从长远的意义上审视评价,对一个人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俺现在的同事、好朋友雷,是凤凰男出身(凤凰男是他自己说的)。雷脑子不如俺,学东西也比俺慢,但俺们在同一个单位,他工作各方面都比俺出色得多,也很受领导赏识。如果看天分,他无论哪个方面,都非常一般。有时候俺们互相调侃,他说俺:“您虽然智商很高,可您还是很二的。”俺回他:“您虽然智商不高,可您也是很二的。”中学时,都没人相信他能考上大学,他发奋几年,加上运气好,考上了湖南师大。(www.lizhijuzi.cn)他当时的最大梦想是毕业后能去《湖南日报》做记者。结果又发奋了几年,从湖南师大考上了复旦新闻系。在复旦新闻系他参与到中宣部的项目里,去新华社实习。俺问他,您那时候还想去《湖南日报》不?他笑笑摇摇头,说看不上了。

  雷常对俺说自己脑子不好使,走到今天这一步纯属幸运。但俺明白,这绝对不是幸运。虽然他每一次的身份转换,看起来都很偶然,都很幸运。但所有这些幸运连缀在一起,就不是幸运了,而是实力。他有本事一点点向远大目标迈进,虽然很慢,但非常扎实。他能走到今天,在俺看来,完全是应得的。

  《让子弹飞》里有一句台词: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一个人层次的提升和电子跃迁类似,不是渐变的坡度,而是层级的台阶。如果一次要跳太高,跳不上又落下来,就还等于在原地。可您哪怕一次只上个小台阶,三五个台阶下来,就发现和之前的境界是天渊之别。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最终会到注定的高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63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5日 上午6:58
下一篇 2020年12月5日 上午9:48

相关推荐

  • 励志文章:片面的精华胜于全面的平庸

       美国航空业在发展中最先要确定的是:做客机还是做货机?各大航空公司不约而同地回答 :“两个都做,因为客舱下面还有剩余的空间”所以,美国的大航空公司都客货兼营。

    2020年9月28日
  • 您总要渡过生存期,才能谈生活和梦想

        好朋友天儿上个月考研结束后,离开了北京,去三亚发展了。虽然都不情愿,但我们还是默默的祝福着。天儿不仅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更是工作上的好搭档。这些天,离开的人太多,忽然觉得日子像是一部电影的结束,也许过一段时间后,才能看起来像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

    2020年12月13日
  • 没有不努力的天才

        我第一次接触台球,是因为我爸爸。当时我们家楼下有个小卖铺,店里面有两张北方的那种黑八球台,一开始看大人们玩,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看不懂规则,我就知道把那球打进去,就挺好玩的。后来我也想上去试试,但是我肯定不会跟他们玩,我就到边上那张坏的台桌那里,用一半儿,拿一杆往那儿一捅。

    2020年11月30日
  • 任正非:如果有一天员工联合起来推翻俺是好事

          任正非:如果有一天员工不需要俺了,联合起来推翻俺,俺认为是好事。俺认为这恰恰是企业成熟的表现。    在创业之前,任正非已经具备了创业所需要的所有东西,他等待的只是一个…

    2020年10月21日
  • 您努力了好久,在别人眼里却只是幸运

        一  小A是广州一所师范大学的学生,今年毕业。她是我2013年11月在广州大学城做一个品牌的校园万圣节派队时认识的。那时,她是我们校园迷你秀和派队现场的学生兼职的负责人之一,同时也客串过活动现场的性感女巫。我们几面之缘的友谊是建立在派对现场的活动执行,我帮她化派队妆以及对话聊天上的。项目结束后,我离开广州回到上海,后面加了微信,偶尔会在朋友圈里互动。

    2020年12月13日
  • 上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勤奋刻苦的人

        2016年12月24日,2017年研究生考试第一天。别管怎样,小女儿总算进了考场了!心里一块巨石,总算落地了!可巧去学画画的路上,手机突然有短信,赶紧打开,原来是联通公司,通知我话费不多了,还以为是小女真的弃考了!

    2020年9月27日
  • 有过痛,才懂得生活

        有时候,一样食物给人留下的记忆,远比一顿暴打更深刻,更烙入骨髓。

    2020年11月30日
  • 励志文章:俺们最难超越的是自己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下面的一番话: 世上最深、最浅的东西是人的感情,世上最宽、最窄的东西是人的胸襟,世上最远、最近的东西是人的眼睛,世上最大、最小的距离是人的心距。 世…

    2020年9月29日
  • 张一楠:“菜鸟”到大师的距离

          俺有一位朋友,他的文化程度不高,初中都没有念完,但是在全中国做拉面是第一名。连续三年做拉面,连续三年第一名,年薪一百多万。在聊天时,他曾经非常自信地告诉俺们:俺敢保证全…

    2020年9月30日
  • 天分是持续不断的忍耐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9月28日